「雲」聚國際論壇智慧 上海高校為「科研後浪」加速蓄能

2020-12-27 中國日報網

國內的疫情防控進入了常態化階段,隨著復工復產復學,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加速重啟。近日,一場被稱為國際青年學者「嘉年華」的2020年上海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在上海啟幕,不僅成為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的一個新亮點,而且也是上海高校為青年才俊加速蓄能的一個快車道。

青年學者「嘉年華」:科研後浪交流365天「不打烊」

5月30日開幕的2020年上海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由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上海高校人才工作聯盟主辦,由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科技大學等14所在滬高校共同承辦。與以往不同,今年論壇開創了大規模線上學術交流的新模式,來自全球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青年學者1000餘人,包括兩院院士、外籍院士在內的近200位國際一流專家學者,「雲」聚此次論壇。其中,海外學者佔一半以上,以45歲以下青年學者為主,論壇也成為服務國內外青年學者、提高科研及創新能力的「嘉年華」。

全球眾多青年學者藉助此次機會,圍繞國際學術前沿,共聚雲端,探討疫情發生數月以來「閉門修煉」的研究成果、學科熱點,共同促進學術交流和合作。諾貝爾化學獎得主Bernard L.Feringa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學院和工程院兩院院士吳柯教授、日本工程院院士莊子哲雄教授和國際頂級聲音訓練大師Catherine Fitzmaurice教授等4位「大咖」分別以視頻形式對青年學者送上寄語,分享自己的學術心得。

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認為,現在國內的疫情防控進入了常態化階段,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加速重啟,在此背景下,上海舉辦本次論壇,對於促進國際學術交流、助力青年學者成長具有積極意義。上海市副市長陳群認為,當前,上海正加快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中心,奮力創造新時代、新奇蹟。他希望各位專家和青年學者通過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能夠更加深入了解上海,更加關心支持上海發展。

據悉,本次論壇的形式是疫情背景下催生出的學術交流新模式,舉辦在線學術交流只是第一步,後續活動將貫穿全年,為國內外青年學者打造365天「不打烊」學術交流、科技創新新平臺。

創新合作實踐區:獻給世界的「頭腦峰會」

14所上海高校聯手承辦20個專場,亮點紛呈。除了涉及電子科學與技術、生物醫藥、光學工程、材料科學等學科外,還有教育學、法學、戲劇與影視學等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論壇為千餘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科研後浪」搭建平臺,成為獻給世界的「頭腦峰會」。

同濟大學牽頭承辦的論壇分別為「自主智能無人系統」「土木工程」「建築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環境與生態」「幹細胞與轉化」五個專場。以自主智能無人系統專場論壇為例,瞄準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前沿,邀請世界一流專家與青年學者,通過大會報告、學術交流等多種形式,共同探討自主智能無人系統重大基礎科學難題,旨在促進這一領域國內外學術交流,為青年學者營造成長的良好學術生態,推動國內外攜手共同開展這一領域基礎理論和方法研究。

國際戲劇協會總幹事託比亞斯比安科尼在上海戲劇學院承辦的戲劇影視表演專場上,通過視頻連線表示,此次論壇的舉辦完全契合國際戲劇協會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文化和教育領域的理念。「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但我們絕對不能停止教育。我們必須在區域以及全球層面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繫,而上海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的舉辦便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我們建立了聯繫,我們擁有互動,我們進行全球化的思考,並且交流最佳實踐經驗,我們同區域以及國際性機構展開對話,這對於所有的老師和所有學生都是非常有益的。」

本次論壇首次採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這種跨越地域和時間限制,高效、便捷、多元地組織交流,是應對疫情防控形勢下的一次轉型升級。不少高校通過官方B站、官方快手、官方微博、官方抖音等青年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向全球直播論壇。

論壇溢出效應:高校厚植青年學者創新發展土壤

國際青年學者論壇不僅體現了上海高校的學術特色,也為青年人才培養提供了豐沃土壤。

「現在,上交醫最年輕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才34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江帆說,青年人才要拼的不是資歷而是實力,高校要為青年學者厚植創新發展土壤。為了形成更完整的人才梯隊,上海交大醫學院近年來加快青年創新人才隊伍培養和建設步伐,如推出「雙百人隊伍」(即「研究型醫師隊伍」和「臨床專職科研隊伍」),目前共有「研究型醫師」106人,「臨床專職科研隊伍」116人,湧現出一批高水平的臨床研究項目與方法學成果,除了有影響力的論文外,還參與制定更新相關臨床應用指南。同時也使臨床研究促轉化學科發展呈新貌,多個項目成功轉化。交大醫學院一系列人才發展的組合拳助推了青年醫學人才的成長成才,湧現出了一批在學院發展中做出優異貢獻的青年人。他們中的許多也參加了由交大醫學院承辦的2020年上海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醫學專場,在臨床醫學與轉化、腫瘤與免疫、發育與再生醫學、兒童感染免疫與重症醫學等領域與國內外專家共同討論如何「把科學研究真正和治病救人緊密結合在一起」。

2020年上海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每一個主論壇均由滬上一所高校牽頭主辦,其他高校協辦,許多專場為一流學科、高峰學科的研究和交流。如電子科學與技術專場,由復旦大學主辦,6個分論壇分別由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和東華大學承辦,聚焦「智能時代的信息電子前沿」「新一代集成電路技術」「MEMS傳感與集成電路」「電子材料物理與器件」「變革性微電子技術」「電子材料表面改性與應用」等6個前沿方向,有30位相關領域的青年學者進行線上學術交流,來自中國、加拿大、美國、日本、德國、新加坡、紐西蘭等地的260多位代表在線參會,共同探討電子科學技術領域的熱點問題。

以「水產」為「雙一流」學科建設的上海海洋大學,已成功舉辦了兩次水產學科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共邀請來自世界各國的50餘名青年學者參會,研討主題代表了當前水產學科的前沿水平。論壇進一步拓展了青年學者的學術視野,提高學術交流的水平,對推動國家「雙一流」要求下的高水平特色大學建設產生積極作用。上海海洋大學副校長萬榮教授介紹,目前該校植物與動物科學ESI前1%排名由入選機構前70%上升至50%,2019年農業科學入選ESI前1%行列。水產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A+評級。(中國日報上海分社)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第二屆中國高校智慧圖書館(館長)論壇成功舉行
    11月26日,由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工作委員會、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保障體系(BALIS)、中國傳媒大學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高校智慧圖書館(館長)論壇」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此次論壇主題為「展望『十四五』,促進智慧圖書館大發展」,採取線下主會場和線上分會場相結合的方式,全程現場直播。北京地區部分高校圖書館館長、副館長等60餘人參加了現場論壇,線上觀看人數達60萬。
  • 觀花|第二屆中國高校智慧圖書館(館長)論壇
    本次會議由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工作委員會、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保障體系、中國傳媒大學聯合主辦,由中國傳媒大學黨委宣傳部、中國傳媒大學圖書館、中國傳媒大學傳媒博物館、中國傳媒大學校史館共同承辦。會議採用「雲論壇」方式,即採取線下主會場、線上視頻分會場同步直播的形式。
  • 一座城市能為科技「後浪」提供什麼
    96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的800多名青年科學家、企業家、創投家、藝術家共同聚焦全球性議題,分享思想貢獻智慧;12位諾貝爾獎、沃爾夫獎獲得者和113位中外院士,通過線上或線下參與峰會——  一座城市能為科技「後浪」提供什麼
  • 薈萃國際頂層智慧聚焦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2020上海金融論壇隆重...
    央廣網上海12月13日消息(記者吳善陽)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共同主辦的2020上海金融論壇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報告發布會今天舉行。2020上海金融論壇現場(央廣網記者 吳善陽 攝)新冠疫情來襲,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加速重構,傳統金融體系遭遇挑戰,創新與變革迫在眉睫;適逢中國迎來「十三五」收官之年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元年,2020上海金融論壇以「改革與開放:雙循環下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為主題,展開多角度、多層次、多領域的對話和思想碰撞。
  • 以科研智慧助力國產大飛機發展 ――中飛院亮相第四屆COMAC國際...
    人民網成都9月22日電 昨天第四屆COMAC國際科技創新周(以下簡稱「科技周」)在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客戶服務有限公司舉行。作為活動主辦方之一,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以下簡稱「中飛院」)的專家代表,結合學校辦學特點與科研優勢,圍繞「商用飛機智慧運營與服務」這一活動主題,交流經驗、探討疑難、展示成果、促進合作,為推動國產大飛機發展貢獻來自中飛院的科研智慧。  「國產民機的誕生是打造『中國特色新型飛行員訓練模式』的重大歷史機遇。」
  • 為創業城市賦能!第20屆「藍洽會」暨青島國際人才創新創業高峰論壇...
    匯聚高端創新人才為創業城市賦能第20屆「藍洽會」暨青島國際人才創新創業高峰論壇11月9日啟幕青島天生具有創業城市的特質,是一個青春之島,是一座正在創業的城市,是城市中的「獨角獸」。11月9日,以「聚才聚力、創贏未來」為主題的第20屆「藍洽會」暨青島國際人才創新創業高峰論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拉開帷幕。作為青島推動國際高層次人才交流和產學研合作的「金字招牌」,「藍洽會」走過了20個年頭。
  • 2020(第二屆)國際智慧養豬高峰論壇邀請函
    一、大會概況2019(首屆)國際智慧養豬高峰論壇2020(第二屆)國際智慧養豬高峰論壇由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主辦,將於10月14日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同期舉辦李曼論壇以「數智連結,生態賦能 」為核心理念,順應生豬養殖數位化重構大勢,明晰數位化產業重構的擔當所在,攜手共促產業數字生態的勃勃生機,精進產業鏈各環節數位化落地解決方案,共襄全球智慧養豬的「科技美學」。
  • 2020 第七屆現代物流與供應鏈高峰論壇 暨上海物流與供應鏈企業家...
    後疫情時代有三個重要的變化,即世界經濟步入衰退周期、全球供應鏈重構、供應鏈彈性的重要性顯著上升希望以本屆峰會為契機,圍繞企業發展,堅持創新驅動,加快轉型升級,敢於和善於整合資源,形成完整高效的產業供應鏈,在全球和國內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中佔據有利位置,提高核心競爭力,緊跟市場發展潮流,永立市場潮頭,不斷取得新成就。
  • 2020上海國際廣告節開幕,首次開設雲會場
    7月21日,2020上海國際廣告節在上海虹口北外灘開幕。作為疫情發生後滬上首場廣告行業大型活動,上海國際廣告節的舉行宣告了廣告人對於重振行業發展的決心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信心。據悉,本屆上海國際廣告節涵蓋高峰論壇、專業展覽、頒獎典禮及新銳挑戰營四大板塊, 同時聯動線上,開設「東浩蘭生 雲·上海國際廣告節「,在7月21日至7月23日期間為上海和全球廣告人帶來豐富多彩的創意盛宴。
  • 預熱WAIC,AIWIN大賽"抗新冠 助科研AI賦能者"年底收官!
    12月18日,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預熱系列——AIWIN"抗新冠 助科研"AI+醫療創新發展論壇在上海徐匯楓林國際大廈隆重舉行。本論壇由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組委會辦公室、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政府指導,上海市人工智慧行業協會與上海人工智慧發展聯盟主辦,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楓林集團、上海市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AWS亞馬遜雲服務、上海人工智慧產業投資基金、AI SPACE聯合承辦。
  • 上海國際傳媒港首屆科學嘉年華:多項青少年「科研項目」亮相
    上海高二學生鄭澤磊就探究了哨片影響單簧管音質的因素,並通過自己的研究方式對單簧管的音色與音質進行量化。互動展還有許多科學「後浪」以團隊形式參與活動。來自北京的王嘉晟、崖凱韻、孫嘉鴻團隊中,成員們各有所長:王嘉晟通過數學建模進行了宏觀經濟學的相關研究;崖凱韻設計出了一款高壓節水OK鏡清洗器;孫嘉鴻則參與探究了虛擬聊天機器人項目。
  • 才聚江西,智創江財,北京、上海我們來了!
    >才聚江西 智創江財江西財經大學赴北京、上海引進博士人才現場宣傳推介會為宣傳學校人才引進政策,(二)海內外優秀青年學者原則上須具備以下3個條件:(1)年齡一般應在45周歲以下(1975年1月1日以後出生);(2)在海外取得博士學位並有1年及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經歷;或在國內高校已取得或將要取得全日制博士學位且在教學或科研方面有較突出業績(具有海外訪學經歷的國內博士優先)的人員;
  • AIWIN「抗新冠 助科研」AI+醫療創新發展論壇在滬舉行
    央廣網上海12月19日消息(記者韓曉餘)12月18日,2021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預熱系列——AIWIN「抗新冠 助科研」AI+醫療創新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行。本次論壇由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組委會辦公室、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政府指導,上海市人工智慧行業協會與上海人工智慧發展聯盟主辦,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楓林集團、上海市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亞馬遜AWS、上海人工智慧產業投資基金、AI SPACE聯合承辦。
  • 百餘位頂尖科學家笑傲疫情「雲」集上海
    線上線下同步進行,所有場次均向公眾免費開放 本屆論壇主會場位於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設置分會場。受新冠疫情影響,海外科學家主要以在線形式雲端參會。但是,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協會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克服疫情期間種種困難,已經抵達上海,將現場參加論壇。
  • 第五屆中國(南京)國際智慧農業博覽會開幕式暨智慧農業產業發展...
    第五屆中國(南京)國際智慧農業博覽會開幕式暨智慧農業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一、活動背景   自2016年起,中國(南京)國際智慧農業博覽會已舉辦四屆,已成為國內「智慧農業」領域專業性最高的展會之一。
  • 齊聚靜安,共襄盛舉-「2020上海靜安國際大數據論壇」成功舉行
    )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 2020 上海靜安國際大數據論壇在上海市靜安區市北高新商務中心隆重舉行。,復旦大學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主任、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鄭磊,上海萬向區塊鏈股份公司董事長肖風,以及主辦方代表市北高新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羅嵐、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籤約項目企業和機構負責人以及來自政府、高校、科研機構和產業界人士共同出席本次論壇。
  • 關注亞洲疫情後發展「上海論壇2020」年會今日開幕
    「上海論壇2020」年會今天在上海開幕。以「亞洲再出發:展望未來十年 」為主題,本次論壇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舉行。在上海論壇15周年之際,600多位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智庫、高校、學術機構、企業、政府和媒體等機構的嘉賓和代表雲聚論壇,共論亞洲未來十年發展。
  • 北科院主辦的「第六屆老年服務科學與創新國際論壇」成功舉辦
    方書記指出,老年服務創新研究是北科院重點發展方向之一,作為「北科健康中心」老齡科技領域的重要國內外合作的標誌性活動,論壇每年都為全球不同領域的科研人員、學者和實踐工作者搭建交流合作平臺,今年,在新冠疫情衝擊和新科技周期背景下,論壇的舉辦更是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方書記強調了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中,智慧健康養老技術對於居家養老服務的重要作用。
  • 「上海論壇2020」年會今日開幕
    央廣網上海12月18日消息(記者傅聞捷)「上海論壇2020」年會今天在上海開幕。以「亞洲再出發:展望未來十年 」為主題,本次論壇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舉行。在上海論壇15周年之際,600多位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智庫、高校、學術機構、企業、政府和媒體等機構的嘉賓和代表雲聚論壇,共論亞洲未來十年發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年度上海論壇突破時空限制。
  • 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長春圓滿收官
    9月25日, 以「合作共贏 賦能未來——共築科技期刊生態圈」為主題的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長春圓滿收官。論壇上,學術界、期刊界、企業界及政府管理部門等圍繞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目標,凝聚挖掘優質稿源、強化編輯修養共識,追蹤國際領先科研領域發展態勢,推動中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引導中國科技期刊融入創新型國家建設,助力我國由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