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成熟的人,待人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2021-02-20 哲學人生網

作者:哲學君

網上有個話題:一個人會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悄悄換了種性格?

 

最高贊的留言深入人心:與其說一個人性格不再如初,不如說如今的他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是性格變了,是內心更通透了。

 

近些年漸漸懂得,年齡增加了閱歷,閱歷磨練了心智,真正的成熟,是在走向人群時又保持獨立,在通曉世故後還能守好本心。

 

就像有一種人:與人相處十分友善,但平日裡卻總是獨來獨往。

待人友善是骨子裡的教養

前些日子,看了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其中記錄了詩詞大師葉嘉瑩的一生。看著葉嘉瑩先生在經歷無數坎坷後,還能保持吟誦詩詞時的坦然,讓人由衷的敬佩。很多人知道葉先生,是從她捐款1857萬開始的,去年,她又一次將1711萬房產全數捐給南開大學,用於支持傳統文化的研究。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她的前半生幾乎是在風雨飄搖中度過的。婚後遭遇丈夫家暴,中年承受喪女之痛,晚年時卻還是堅守著與人的善意和對詩詞的熱愛。有幸聽過葉嘉瑩先生的一次講座,九十多歲,冒雨而至,還拒絕了學生遞過來的椅子。有後輩回憶:先生對待學生總是很親近,對待學術永遠保持誠懇。她遭受過苦難,被傷害的「體無完膚」,被這個世界殘忍的拋棄過,但她沒有變得性格極端,而是把所有傷害都轉化成自己的內核。

 

如今九旬高齡的她,基本都是獨自一人生活,有人說她孤苦無依,可她卻認為,自己有詩詞為伴,並不需要人陪。不禁想起一句話:什麼是文化?這就是文化,文化就是為別人著想的善良。這份善良不會因苦難而改變,在獨居的靜謐時光裡,那份植根於內心的教養更加深刻。電影《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中的主人公歐維也是一位獨居老人。妻子離世,他慘遭被解僱,生活的巨變讓歐維不再抱有任何希望,所以他表面很冷漠,常常一副「拒人於千裡之外」的態度,不和任何人來往。當新搬來的鄰居找他幫忙時,他雖然板著臉,但最終都去幫助。

幫著照看鄰居家的小姑娘,將被欺負的流浪貓帶回家...歐維做的每件小事似乎都與他的態度不符,但又說明了他冰冷的外表下住著一顆溫暖的心。為什麼有的人看起來很友善,卻常常獨來獨往,也沒有什麼朋友?我想,大抵是:因為歲月的磨難,讓他們選擇靜下來尋找生活難得的美好。但從小接受的教育,一直以來的習慣讓他們不願意把那份磨難帶給他人,從而保持友善。正如有句老話所說:知世故而不世故,處江湖而遠江湖,歷圓滑而彌天真,明世俗而不受世俗浸染,才是真正的智者。

獨來獨往是處世時的清醒

一個能夠忍受孤獨,並且去享受孤獨的人,往往生活都充實而有目標。上大學時,同班有個女生和其他人交往甚少,在校園看到她的身影時,總是形單影隻。她的室友告訴大家,周末天剛亮她就帶著書去圖書館了,平日裡也很少和室友們交談,久而久之大家都覺得她不好相處,也開始有點孤立她。一個人去教室,一個人去餐廳,在旁人眼裡,她孤獨又可憐。後來一次考試前,為了放鬆心情,我就去操場散步,正巧遇到剛跑完步的她。當時身邊沒有能說話的朋友,但又想找人傾訴,於是和她聊了起來。那天我才得知,她高考時發揮失常,成績相比平時差了很多,沒考上夢想的大學,所以大一剛開學,她就準備考研,想在學業上給自己的人生交一份完美答卷。原來,她不是不善言談,而是不願意浪費時間去辯解,她不是性格孤僻,而是沒有多餘的時間去進行無效社交。除了讀書學習,閒暇時間她更喜歡去跑跑步,給每天的努力做個復盤。這個看似獨來獨往的人,不過是更清楚內心所需,在不被外界幹擾的日子,潛心打磨一顆堅定的心。

 

「如果我真的對雲說話,你千萬不要見怪,城市是一個幾百萬人一起孤獨生活的地方。」梭羅28歲時,曾獨自搬去瓦爾登湖畔隱居過兩年,遠離喧囂,自耕自食,然後寫出了那部影響了幾代人的著作《瓦爾登湖》。隨著年齡漸增,越發覺得,獨處是一種特別的能力,在獨立空間裡享受自由,與自己對話,和過往和解。人若是自身擁有足夠多,就不再需要從他人處得到給予。獨來獨往的人,有些事不再需要找人交談,有些事也無需他人理解。避開車馬喧囂後,還能在心中修籬種菊,自然堅不可摧,身心已然強大。

不爭不辯是於心底的淡然


有位年輕人去請教一位高齡老人長壽的秘訣,老人坦誠道:「因為我從不與人爭論。」年輕人難以置信:「一輩子都沒與人爭論過,這不可能。」不知你是否發現,人到了中年,就會變得與世無爭,以沉默應對世態變遷,以微笑面對他人的不解。很喜歡電影《海上鋼琴師》裡的故事,每次重溫都收穫頗多。男主角1900自出生起就被家人拋棄,從小生活在郵輪上,但他又被命運選中,天賦異稟,無師自通就會彈奏樂曲,有人說,他是靈性與孤獨的存在。朋友勸說他,憑藉他的才能,一定能賺到很多錢,還能獲得他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名利地位,可他並不為之所動。一天,船上來了一位女孩,1900對她一見鍾情,也因此讓他動了下船的念頭。於是他整裝待發,踏上了舷梯,準備離開這個他生活了30年的地方。可當他走到舷梯中間時卻猶豫了,他突然覺得,陸地上的生活並非自己真心嚮往的。最終1900選擇了放棄下船,扔掉帽子,揮別了紐約,永遠留在了船上。所有人都不理解他為什麼那麼做,可他不願意去爭論,也不想為自己辯解。多年以後,好友麥克斯找到了1900,船上的其他人已經離去,剩下他孤身一人堅守於此。「在那無限延伸的城市中,什麼都有,唯獨沒有盡頭。」但在船上,在有限的鋼琴中,他永遠能自得其樂,這就是於他而言人生的意義。旁人眼中的「特立獨行」,只要自己樂在其中,便是對生活最好的敬畏。


後來許多人問我一個人夜晚踟躇路上的心情,我想起的不是孤單和路長,而是波瀾壯闊的海和天空中閃耀的星光。點個「在看」,願你守好難得的善意,堅定內心的選擇,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餘生。

 

作者:哲學君,來源:哲學人生網(ID:zxrsnet)哲學人生網,數百萬人關注的微信大號,反思人生的問題,感悟生活的哲理,追求心靈的自由,享受智慧的快樂。

每一個讚許,都是喜歡~

相關焦點

  • 真正成熟的人,卻總是獨來獨往(一個人的孤獨是一群人的狂歡)
    近些年來漸漸明白,年齡增加了閱歷,閱歷磨練了心智,真正的成熟,是在走向人群時又保持獨立,在通曉世故後還能守好本心。如同有一種人:與人相處十分友善,但平日裡卻總是獨來獨往。待人友善是骨子裡的教養前些時日,看了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其中記錄了詩詞大師葉嘉瑩的一生。看著葉嘉瑩先生在經歷無數坎坷後,還能保持吟誦詩詞時的坦然,讓人由衷的欽佩。
  • 有一種人:待人友善,卻獨來獨往!
    對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兩者並不衝突。獨來獨往並不意味著你不善於社交和表現,相反你可以很自如的切換到侃侃而談的模式,只是你對成為一群毫不相干的人眼裡的焦點這件事已經沒興趣。你平時與人為善,能理解大多數人的行為,但並不去附和他們,不想被討論,也不想去看別人的熱鬧。
  • 為什麼有些人明明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來自:知乎,「為什麼有些人明明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為什麼有些人明明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以下為知乎用戶的回答折翼的蜜蜂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是果其實特別簡單,就是怕浪費時間。我們都認識一個叫小明的朋友,小明就是如題描述類型的人。儘管小明看起來友善,生活中也很友善,但這只能說明小明是一個好人,具有與人正常溝通交往相處的能力,大家也會欣賞有點能力的小明;但這不影響小明平時選擇獨來獨往的生活方式。雖然小明會經常孤獨寂寞,可是小明作為一個智商超過120的男青年,希望有良師益友,不想要那種「一起消磨時間的朋友」。
  • 性格友善,卻總愛獨來獨往,多半是這幾種女人!
    文 | 白小姐 來源 | 白蘭花Michelia(ID:nvrendds)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為什麼有些人明明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裡面點讚最高的回答是:「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
  • 法庭調解消恩怨 友善待人建和諧
    法庭調解消恩怨 友善待人建和諧 2020-06-06 0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易雲:「你願意做我女朋友嗎」「我願意」這才是真正在一起
    網易云:「你願意做我女朋友嗎」「我願意」這才是真正在一起 我覺得 我們大家還是有點儀式感好 「你願意做我女朋友嗎」「我願意」 說完這句話才能算是真正在一起
  • 過來人的剖析: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往往會有這四個特質,你有嗎?
    我們說起人生的是是非非,說起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大林剖析道: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往往是經歷了人生許多挫折,承受住了生活中許多苦的人。這樣的人,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到過許多風霜雨雪,穿過許多荊棘叢林,在傷痕累累之後,他們就擁有了一顆強大的心臟,和寵辱不驚的品質。這樣的人,往往會有這四個典型的特質。那麼,大林所說的這四個典型特質,究竟是指什麼呢?大家快進來看看你們有沒有吧。
  • 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往往悟透了這幾個道理
    《紐約客》裡寫道:「淹沒在這個成千上萬人的大城中,我覺得得到了真正的自由:一種獨來獨往,無人理會的自由。」在很多人的眼裡,獨來獨往的人,是很孤獨的人,沒有朋友,沒有聚會,只有形影相弔的樣子。其實,習慣了獨來獨往的人,並不孤獨,而是越活越自由。
  • 張子楓不是「交際花」類型,為人內向不主動,待人友善謙和
    【張子楓不是「交際花」類型,為人內向不主動,待人友善謙和】我看過幾本粉絲向的小說,不得不說,真的非常」傻白甜」,對這個圈子,可能你已經是個成熟的粉絲了,但是你不一定是個成熟的社會人,你可能身經百戰,但你或許從未了解過真相。謠言口口相傳就成真的了,更何況是一個粉絲群體的內部發酵。有自己正確的三觀,凡事先冷靜思考,自己做的每一件事自己都是清楚的才是最重要的。
  •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人與人的關係也當是如此。真正有尊嚴的交往方式,是建立在尊重彼此習慣的基礎上的。而想要了解對方的那份心意,會給這段關係錦上添花。在《綠皮書》播出以後,很多人都記住了一句臺詞:「世界上有太多孤獨的人害怕先邁出第一步」。對於雪利來說,孤獨是他的命題,也是自我懷疑的來源。
  • 生活中,習慣獨來獨往的星座,性格孤僻、人緣差,但實力不凡
    文 | 老巫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人喜歡也有人討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並不合群的人,他們性格孤僻,習慣獨來獨往,人緣往往都比較差,但實力卻不凡。今天一起來看看哪些星座是這樣。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摩羯座:不善交際摩羯座的人性格都比較高冷,平日裡總是面無表情,所有的真實情緒都隱藏在內心深處,很少輕易透露給別人看,因此,他們往往都有一種生人勿近的氣場,讓人覺得難以靠近。
  • 友善的人必須懂得防範
    不過,除了女主人公非同凡響的母愛令人震撼之外,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後來指責自己的母親說,假如自己以前要不是乖乖女聽媽媽的話待人友善,就不會被拐騙。中國有句老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前半句教人不做壞事,後半句讓人懂得防範,兩者兼顧,不可偏廢,十分有道理。
  • 高冷的人都是孤獨的月
    關於為什麼有的人看起來明明很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周國平在《風中的紙屑》中寫到,我天性不宜交際。有那麼一段時間裡,當我為數不多的朋友不在我身邊時,我總是獨來獨往。有的人會覺得我帥氣,能一個人做很多事:當然也有人會問,你會不會太過孤僻了。並不,我知道的。
  • 心理學家:為什麼有的人看上去很友善,卻總是喜歡獨來獨往?
    我們身邊會存在這樣一些人,他們生活總是特立獨行,孑然一身,往往不會去參與一些什麼社交活動,只是自己去面對生活當中出現的種種。我們往往會給他們貼上一個「內向者」的標籤。 性格本無高下之分,內向與外向其實不存在哪個比哪個更好。
  • 獨來獨往的人,往往都是這類人
    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往往都是看透人生百態的人,他們經歷多了,感觸深了,了解了人性的弱點。所以他們就喜歡獨來獨往,不願意去卑躬屈膝的迎合別人,也不願意狐朋狗友的一起鬼混,更不願意改變自己獨來獨往的性格。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 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往往悟透了這三個道理
    人與人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喜歡獨來獨往,有的人喜歡游離在各色的人群之中,擅長人際交往,也擅長處理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但是人又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些人可能曾經也是一朵交際花,但後來慢慢的變成了獨來獨往的人。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往往是因為悟透了這幾個道理。
  • 網易雲音樂熱評:今天坐電梯,電梯上一個人打開一包巧克力,每個人分...
    今天坐電梯,電梯上一個人打開一包巧克力,每個人分一個,沒給我,我就伸手要了一個,他愣了一會給了我一個,到了5樓,他們都下了,我才知道他們原來都認識,哎呀臥槽!
  • 如果友善成為衡量靈魂果實的尺度——那麼,它就是人生命中的太陽!
    ,在我們的靈魂裡結出友善的果實。友善是一種令人愉悅的態度,易於贏得對方,讓對方感受到被愛與被承認!如果友善不含虛假(這是毫無疑問的),如果友善成為衡量靈魂果實的尺度——那麼,它就是人生命中的太陽!友善映射出的是天主對待我們的態度——祂不僅要我們承認祂是父,祂也要成為我們可信賴的朋友!耶穌稱祂的門徒為朋友(參 若15:15),這就是祂對待門徒的態度!
  • 莊子:一個人真正的強大,從獨來獨往開始
    守得住寂寞,耐得住繁華,一個人,才能真正變得強大。《莊子·徐無鬼》:「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自從惠子離開了人世,沒有什麼人可以用來做搭檔了,我無法與人論辯了。惠子和莊子是一對交心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