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最熱的國產劇,莫過於《三十而已》。
即使劇情個別地方略帶狗血,亦稱得上是一部深接地氣的現實主義好劇。
現在大結局了,我想說幾句。
顧佳是我最愛的一個人物。她的每一個決定都深得我心。包括離婚。
顧佳與許幻山的離婚,從某種角度上觀察,屬於性格決定命運。
顧佳,諧音「顧家」。她對家庭的需求感太強。強到她不止要求自己做好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還要成為丈夫得力的事業助手。這樣一來,無論是經濟層面還是情感層面,他們倆都死死地捆綁在了一起,堪稱「公不離婆,秤不離砣」。
許幻山跟顧佳開煙花廠,一個負責開發技術,一個負責聯繫業務。許幻山是一位優秀的煙花工程師,能設計出幾十種不同顏色與效果的煙花。顧佳則能把公司管理、資金運轉與客戶訂單都處理得井井有條。此外,二人性格互補,合作默契。許幻山不擅長人際交往,顧佳卻是八面玲瓏,長袖善舞;許幻山容易衝動,跟人踢個球能打架被抓進局子,顧佳二話不說跑去保釋,情緒穩定得仿佛沒事一樣;許幻山自命清高,面對佔了公司收益50%的大客戶說得罪就得罪,顧佳則是為了公司能屈能伸……可以說,沒有顧佳的襄助就沒有許幻山的成功。顧佳還把許幻山和孩子每天的生活起居打理得無微不至,凡事都做到了「優加」。就連他老公哥們爸爸攤上事,都靠顧佳來安頓。
但是,她這種「完美人妻」的背後折射出了另一種現象:許幻山依賴顧佳,卻鮮少在內心深處感謝顧佳。他也知道自己離了顧佳,幹啥啥不行,闖禍第一名。他照樣認定顧佳的一系列做法都是在控制他、制約他。用他的原話來說:「許子言是你的小兒子,我是大兒子,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聽你的,我受夠了。」——這話讓任何人聽起來都恨不得拎起鞋底子抽他,又讓任何人冷靜下來思量,不得不承認他說的是實話。
一般來說,塵世間的婚姻關係多是兩種呈現:一是「對立競爭」型。夫妻雙方都是爭強好勝的人,日常生活愛搶高低,生怕吃虧,一產生矛盾就恨不得像電影《史密斯夫婦》一般的掄槍死磕。二是「寄生依賴」型。夫妻雙方扮演完全不同又互補的角色。就像顧佳與許幻山。顧佳站的是「保護者」與「供應者」的位置,她嘔心瀝血、殫精竭慮的經營家庭。許幻山則站的是「被保護者」、「依賴者」與「服從者」的位置。他會心安理得地接受顧佳的付出,順便把自己該承擔的責任也儘量推卸給她。對比第一種關係,顧佳與許幻山的婚姻看上去要穩定得多,同時也埋伏著致命的危機:弱勢的一方必須要服從強勢的一方制定的規範。天長日久下來,弱勢的一方難免會在日常瑣事裡壓抑個性,積蓄憤怒。一旦爆發,張嘴就會罵強勢的一方:「我憑啥凡事都要聽你的!」
所以,即使沒有林有有的出現,顧佳與許幻山的婚姻也會走向「貌合神離」。實際上,他們早已經「貌合神離」。只是顧佳一直沒察覺出來。
顧佳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她對自己的要求高,對許幻山的要求也高。縱觀全劇,許幻山是一個簡單的人,他追求小富即安,只要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就行了。顧佳不行。顧佳追求的是不斷超越自我,努力拼搏,能往高處走,絕不往低處流。她的家庭責任感也超強,她想讓父親住上好房子,讓老公當個好老闆,讓兒子上個好名校。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她願意俯下身子去做很多在許幻山眼裡「丟人」的事:
比如她會討好那些膚淺油膩的富太團,反被擺了一道,接了個經濟虧損的茶廠;比如她為了拿下於太太家樂園的單子,逼著年幼的兒子學馬術,反而把兒子弄得厭學了;比如她已經搬了新家,卻一瞅別人家的頂級豪宅又紅了眼,回到家對許幻山發牢騷:「連梵谷跟莫奈都分不清的人,都能住在那樣的房子裡,我們努努力是不是也一定可以。」……她的想起一出是一出,幹完一出就忙下一出的折騰精神讓許幻山神經緊繃,為了迎合她不斷遷就,卻在遷就的過程裡身心疲倦。
當林有有瞪著一雙深情款款的大眼睛,用貌似誠懇的語氣形容許幻山:「你就像被罩在殼子裡的人,不敢淋雨,不能生病,不能吃晚飯,這每一層都是你老婆強加給你的,你把你內心那個有趣的小男孩關得死死的。」許幻山還以為他找到了知音。他卻不知道這是林有有操練過無數次的套路,她不知道對多少個男人說過這種一模一樣的臺詞。
林有有愛許幻山嗎?我個人認為她是不愛的。因為她根本就不懂得什麼是愛。她對許幻山更傾向於迷戀。許幻山看上去事業有成,人長得帥,骨子裡是一個文藝男中年。對比二十來歲的毛頭小子,眼前籠著一圈光暈的國產歐巴對林有有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於是,林有有處處恭維許幻山,時時糾纏許幻山。而許幻山看待林有有,好像看待那個在顧佳面前事事依賴的自己。久而久之,他出軌是遲早的事情。
男人為什麼會出軌?這是許多妻子困惑不解的千古之謎。
有心理學家分析,男人出軌要麼圖的是性刺激;要麼圖的是親密感。還有一種可能性是為了報復伴侶。我卻覺得許幻山的出軌,更類似於逃避現實生活裡的不如意。他覺得自己在家裡沒有獲得價值感,遇到一個年輕水嫩的萌妹子,口口聲聲崇拜他、需要他,他大腦裡的多巴胺瞬間被激活,從而昏了頭。當他清醒過來的時候,發現自己並不愛林有有,卻苦於甩不掉而無可奈何,他只好哀求顧佳去擺平林有有,讓顧佳對他極度鄙夷,極度失望。
顧佳起初提出離婚,多是負氣。她內心深處是捨不得這段長達十年的感情的,何況他們還有著風雨同舟甘苦共嘗的恩情。但是許幻山的不作為和沒擔當,終於寒透了顧佳的心。顧佳看似強硬、無堅不摧,實際內心非常缺乏安全感。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她在理智上不斷逼自己去爭取完美,以便擁有更多的資源,好減少自己情緒方面的不安。她卻不懂,真正的安全感來自於健康的人際關係與平和的心理素質。當顧佳用「殺人誅心」的話術擊退林有有,她還沒有戰勝內心的虛弱,她坐飛機逃到了長沙,沉浸在剪不斷又理換亂的痛苦之中。當顧佳穩定了情緒決意離婚,偏偏趕上了許幻山的煙花廠爆炸,又不得不為顧全大局而延遲籤字。那一刻,她的眼神裡有「天道好循環」的解恨,又有保住二人婚姻的慶幸,甚至還有哭笑不得的滑稽,包括面對企業危機的沉鬱。
顧佳,不是沒想過破鏡重圓。如果不圖破鏡重圓,她不會再次站在了許幻山的身邊,幫他善後。還在探監的時候,真誠地對許幻山說:「以往,我也有些地方做得不對……」
只是經歷了人生重創的許幻山,終於捨得成長了。他主動對顧佳說:「我們離婚吧……」因為身陷牢獄之災,害得企業破產,家庭巨變的許幻山,終於不再以自我為中心地活著。
他學會了為他疏忽的老婆和孩子的前景考慮。他笑中含淚,強忍悲慟地與顧佳告別。竟然讓我覺得,顧佳總算沒有白白愛他一場。
那個一直把老公當成長不大的孩子養的顧佳,也終於戰勝了自己。她不再靠「夫妻死活都在一起」的共生關係來填補內心的缺失,而是微笑著接受彼此成全也各自成長的命運安排。
他們的離婚,倒是一件好事。
以上是為我對《三十而已》裡最讓自己唏噓不已的劇情解讀:越是不完美的婚姻,也許越是上天安排男女學習成長的功課。所謂成長,說白了就是一個人要不斷地了解自己如何去為自己的生命負責的過程。唯有先自我負責,才能為他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