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古人說的有道理嗎?

2021-01-08 古今三千事

中國是歷史上文明最悠久的古國之一,作為中國人不得不為我們燦爛多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古文化而感到自豪。眾所周知,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是國家強大的根本,而自從先秦時百家爭鳴後儒家思想脫穎而出,奠定了中國古代數千年的文化基礎。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都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推動歷史的前進。而由於古代科學技術的落後,很多天災人禍讓老百姓身處水深火熱當中,為了尋求心靈慰籍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迷信便在這個時期悄然而生。直到現在,雖然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儘管我們已然明了很多古代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早已被時代所淘汰,但仍有人秉持「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原則深信不疑,這是極不可取的,就好比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如今看來讓人忍俊不禁,不過其含義對我們研究古人生活習性和人文風貌倒是有不容小覷的作用。

古時候人們萬事都想圖個好兆頭,而成語「黃道吉日」流傳千年與此密不可分。即便是如今很多人在婚配嫁娶的時候仍然會拿出黃曆選個好日子,還有很多商人力圖開門大吉甚至專門請相關人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前後通算五百年,除此之外,更有甚者會為了讓孩子出生在所謂的「吉日」而刻意剖腹產,可見「吉日」對我們的影響不可謂不深遠。在古代,人們尤其對人的出生日期尤其看重,題中所言便是古人延續千年的說法,其中,尤以正月初一、十五和五月初五及七月十五最為忌諱。

正月初一在我們的文化中是最為濃重的節日,古時候人們生活無論多疾苦在正月初一的前後幾天都會為自己放鬆一下,過個安生年,好迎接新年新氣象。而如果這一天有嬰兒出生無疑將是另一景象,緊張、忙碌、擔驚受怕,於是古人認為這一天出生的孩子長大必將會妨礙父母。

而正月十五是元宵佳節,古時候元宵賞燈是由來已久的風俗,賞燈又屬於遊戲娛樂,此生若有孩子出生,燈自然是觀不了呢。而古人則由此聯想認為此時出生的孩子象徵著貪玩不服管教,將來無疑是個「瘋丫頭」,而古代男尊女卑的世界裡,這樣的女孩無疑成了封建禮教的犧牲品,而且相傳古時候民間會有將正月十五出生的女孩殘忍拋棄的令人髮指的惡習。

不得不說古人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卓越貢獻,但同樣由於時代的局限使得古人的很多經驗之談淪為封建糟粕,就好比題中兩句就是典型的封建迷信了,不過古人由於天災人禍、苛捐雜稅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卻又找不到出路便只好將各種不幸的降臨解釋成這些虛無縹緲的荒誕之言,以慰藉自己以表達對太平生活的嚮往。想到很多人幻想穿越到古代便能過上幸福生活,殊不知縱觀歷史,如今我們所處的社會是古代遠不能比的。

相關焦點

  • 俗話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 是什麼意思呢?
    俗話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 是什麼意思呢?文/小秀談歷史我國民間一直流傳著很多俗語。這些俗語可不是農民隨口編造的順口溜,而是經過數千年的經驗總結而成的真理。意簡言賅的一兩句話,不但順口押韻,而且還通俗易懂,其中還不乏一些精彩的總結和深入的道理。
  • 古人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祖宗說得有道理嗎?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添丁增口對每一個家庭都是一件喜事,特別是古代,古代人希望的是多子多福,人丁興旺,人口越多,家族也會越強大。但古人對待生兒育女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有一句古話是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意思?是否是封建迷信?
    不得不承認,古代文化有它的時代局限性,有很多說法早已被淘汰了,不過一些農村人,還是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對一些俗語深信不疑,比方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就是,男孩最好不要初一出生,女孩最好不要十五出生。
  • 農村流傳的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話這樣來的
    因而出生時間也就有了高低貴賤,三六九等之分。有傳說,一些日期或是生日是被很多人所忌諱,例如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少數地區),五月初五(五毒日),以及七月十五等。初一十五被忌諱,其實就是由於正月正好是農村的閒暇時間,如果嬰兒趕在正月裡出生,會讓父母變忙碌,本來要好好放鬆一下的時間卻又因為孩子的出生緊張了起來。
  • 農村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新生兒的出生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
  • 有何典故?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一、俗語的典故古代的一些成語並不是古人憑空想像的,這些成語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有的成語背後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學好、用好這些俗語,背後的典故後人也應該知道。這句成語出自《左傳》,相傳當時晉國與鄭國之間有矛盾,而晉國準備出兵攻打鄭國。當時有位大家叫做荀瑤的大將主張率兵攻打。
  • 農村的俗話「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有什麼寓意?真的準確嗎?
    農村的俗話「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有什麼寓意?真的準確嗎?在我國古時候,特別的重視日子和時辰,尤其是孩子出生這一方面。用古時候的話來講,那麼就是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而且這句話如今成為了農村俗語,仍然有不少老人相信這樣的說法。那麼,這種說法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從文字上來看,初一的娘娘就是指在農曆大年初一出生的女孩,長大之後都是幸運的。
  • 新年將至,農村俗語「好男有毛怕初一,好女有膘怕十五」啥意思?
    在農村裡有很多的俗語,比如說有的俗語是關於天氣的,在以前的時候,你農民耕種都是依靠天氣來判斷未來的天氣如何,有的時候俗語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讓農民在對天氣的判斷上進行了甄別,這樣就可以提前做好準備,還有的俗語是關於人物的描述,比如這句俗語就是關於說人的,「好男有毛怕初一,好女有膘怕十五」這句俗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古人對孩子出生時的忌諱,這些講究你知道嗎?
    古人認為,很多命硬的人,雖然自己能夠躲避災禍,但是可能會克身邊的親人,對父母和兄弟有所傷害。這有科學道理嗎?我認為沒有任何依據,是古代時期醫療條件差,造成一些人容易死亡,又無可奈何,就把這怪罪在某個孩子出生時間上了。二、男怕子夜臨:這裡所說的子夜,是指半夜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鐘。
  • 小孩出生時間有何說法?古人總結了兩句俗語,你認為有道理嗎?
    小孩出生時間有何說法?古人總結了兩句俗語,你認為有道理嗎?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村裡的老人和長輩經常在閒坐聊天時,嘴裡就蹦出幾句俗語。這些俗語通常琅琅上口,通俗易懂。它是古人從生活中,一點點的積累而成的經驗,或者說是人生智慧。
  • 今天是十一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今天是十一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今年春節冷嗎?今天是12月15號,這是陽曆時間,我好奇今天早上有人拿著香紙往村裡的祖堂走,這是我們當地一個習俗,農曆初一十五要上香,大概農村人都知道是什麼意思。我查了一下農曆時間。今天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一,農曆十一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冬月,今天已經到冬月初一了,到正月初一還有整整兩個月,還有兩個月就要過春節了。
  • 農村俗語:「初一生男必無才,十五生女划不來」,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初一生男必無才,十五生女划不來」。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著實是思索了好半天,但終究還是沒有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按照農村的說法,如果在農曆的每個月的初一生下了男丁,那麼,這個男丁長大後會缺乏才能,無論幹什麼事情都難以成功;如果在農曆的每個月的十五生下一個女孩兒,那麼,這個女孩兒長大後會死心塌地地與丈夫過日子,會處處想佔娘家的便宜,娘家想佔姑娘家的便宜是不可能的,因此,這個姑娘就等於白生了。
  • 農村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遇初一春」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和年份、日期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七年難逢九年閏,百年難逢初一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道理嗎?
  • 古人說: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古人說: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啥意思?有道理嗎?文/樂聊歷史眾所周知,在我國5000多年的歷史傳承之中,誕生了非常多優秀而燦爛的文化,而這些文化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而在這些文化之中,有很多都是老百姓們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依靠經驗總結而出的。
  • 俗語:男怕初一,女怕十五,是什麼意思?為何女人怕十五?
    「男怕初一,女怕十五」,初讀到這句俗語有些摸不著邊際,初一十五都是中國農曆的日子,為什麼要怕呢?正月初一是農曆新年的開始,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都是好日子,有什麼可怕的呢?後來細讀之下,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原來這是指男孩或女孩出生的日子。
  • 農村俗語「房上加房,門口開塘,家敗人亡」,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房上加房,門口開塘,家敗人亡」,是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蓋房子也是有講究的。特別是以前,一些人在蓋房的時候,首先是選好一個好位置,而他們選用的位置也是經過高人指點以後才動工程。而在蓋房屋的時候也是一次成型,什么正屋啊、側屋啊、大門啊也要一次建設好。
  • 俗語:「五月不蓋房,六月不搬家」古人說的是否有道理?
    而田間地頭的勞動人民,同樣將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編出短小精悍的俗語,在這片古老的沃土上世代傳頌,讓我們後世之人,在心靈上給予啟迪。我們下面要說的這句俗語,就是關於古代蓋房搭屋,以及喬遷之喜的習俗講究,它就是「五月不蓋房,六月不搬家」。那這句話說的是否有道理?
  • 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啥意思?現在還有道理嗎?
    今天為你帶來的是: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啥意思? 古人經驗,終生受益!現在小學生都知道,我們國家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並且,中華文明還是幾千年來,世界上唯一一個從未中斷的文明。綿延悠長的燦爛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積澱,給現代人留下了無數文化瑰寶,至今仍然閃耀世界。
  • 農村俗語「冬月三一晴,穀米一般平」,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到了寒冬臘月,農活基本都放下了,這時的老農在閒暇之餘也常常出去溜達溜達,看看農田,看看天氣,就像有首歌裡那樣唱的「寒冬臘月哦,盼春風」,他們期盼的是來年能有個好收成。以前就常聽老人說「不怕冬月三一陰,只怕大寒滿天星」,當時也不懂是什麼意思。
  • 俗語:「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啥意思?古人的告誡
    古人對於生活有著自己的總結,在農村地區廣為流傳的俗語就是古代村人的觀點和勸誡。這些俗語其實是史書忽略的角落,逐鹿中原、天下興亡是丹青卷的主旋律,至於鄉閭間的事,除了奇聞怪談,連載入州府或郡縣的地方志都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