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乘風破浪的姐姐最後一次公演已經結束了。
在這幾個月追綜藝的日子裡,我一度因為姐姐們愛挑戰的精神而眼淚盈眶。
因為我也想在不那麼年輕的年齡活得依然出彩、依然勇敢和熱血。
參加該綜藝的女藝人們都是年齡大於或等於30歲的,個個看起來都很有魅力,且很自信。
她們所代表的30+的女人應該是全中國前20%的那撥人吧,手裡有資源,又十分有個性,還很勇敢果斷、愛挑戰超越自我。
總之,節目中的她們都是那麼耀眼,在嘗試一個新鮮的領域,在追求一個全新的夢想,在揮刀斬斷過去的身份、以女團的形式再出發。
那麼,不禁想問,作為不是明星的平凡女性,也許我們沒有為大眾所矚目,也許我們仍在糾結之中,也許我們年近三十仍然不清晰自己人生的方向。
一切看起來都不那麼光彩奪目,甚至有的時候還會自憐自艾,這樣的大多數女性們,應該在哪裡發力呢?
「夢想照進現實」是我曾經聽前央視一位知名主持人的講座時記下來的。
那個時候對夢想和現實的關係十分不清晰,不知道自己最終的落腳點在哪裡。
所以當知道有這樣一場講座時,便毫不猶豫地報名了。
將夢想照進現實,這並不是一句雞湯,它談的其實是夢想與現實的供求關係。
先簡單解釋一下什麼是供求關係,供是指供給方,求是指需求方。
打個比方,由於非洲豬瘟的蔓延,國內豬肉緊缺,導致國內豬肉價格上漲。
其中豬肉緊缺是指豬肉的供給量大幅下降,而對於居民來說,豬肉是必需品,那麼居民對於豬肉的需求仍然保持平穩。
這勢必會造成市場上豬肉的供給量跟不上居民對於豬肉的需求量。
如此一來,豬肉價格便上漲了,該例中所涉及的豬肉供給與需求的關係便是供求關係。
那為什麼說夢想照進現實其實談的是夢想與現實的供求關係呢?
我們可以有夢想,但不可以沒有依據地做白日夢。
我們的夢想需要在現實中有依託,我們的夢想需要在現實中被需要。
我們的夢想是供給方,我們是供給者,而現實是需求方,現實生活中的別人是需求者。
只有找到夢想與現實的連接,才不是真的在做夢。
而至於這個連接點是什麼,需要我們每一個有夢想的人好好去思索。
看《乘風破浪的姐姐們》的一些場外採訪時,發現大多女藝人都是因為有一個女團夢,並且想c位出道,光彩奪目地站在聚光燈下被大家看到,所以才來參加該節目。
除了各位姐姐們已經小有成就,無論幹什麼事,各方面的助力可能都要多一點之外,姐姐們的女團夢在現實中其實是有市場的,它並不是比雲朵還要虛無縹緲的東西。
如果工作、學習壓力大,且不注重保養的話,女性的外貌衰老速度是很快的。
常常遠見美女如雲,近看臉上全是小皺紋,留下來的都是歲月的痕跡,沒有人可以逃掉。
偏偏很致命的是,許多人都懼怕衰老,我也一樣。
但每次有這樣的念頭浮現時,我都會提醒自己過好當下每一天。
當我無愧於自己時,也就可以從容、坦然地面對容顏的老去了。
正所謂「歲月不曾饒過誰,我亦不曾饒過歲月」。
我不想成為在年齡漸長與容顏變老的同時腦子裡還沒有任何東西的人,這可能比死去還難受。
年華逝去時,可能大多人都會安慰自己說:美人在骨不在皮。
但我希望看過這篇文章的我們,不要僅僅只是安慰自己而已,我們要一起做永遠的「美人」!
除了《乘風破浪的姐姐們》裡的許多明星大腕外,什麼才是真正的美人呢?
著名主持人董卿稱得上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她主持節目時舉手投足間流露出的氣度與風範足以看見其深厚的積累;
青年作家蔣方舟在書中引用了許多著作,這讓你在讀她的書時不明所以,不能及時理解到她想要表達的意思,這同許多暢銷書作家不同,背後蘊含的是她這二十多年來的積累。
她們都是我所理解的「美人」,也是想要不斷靠近的人,有她們的百分之一便足夠了。
她們就像是一口深深的井,讓人想不斷地挖下去,她們豐盈的內在對我來說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但這並不是想要批判外表美,只追求外表美沒有錯,但如果能讓靈魂更美一點,何樂而不為呢?
畢竟真正的「美人」美在骨而不在皮。
18歲之前,不知道年齡是什麼;
18歲到20歲,開始有些怕過生日,因為過一年就老一歲,因為已經成年,因為要迎來20歲的坎;
過了20歲,便開始對時間尤為緊張,生怕一不小心,就邁入了30歲。
其實,害怕的不是年齡,真正害怕的是到那時自己還一事無成,卻還要自我安慰著去接受這個「破敗」的自己。
簡言之,如果你一直活得很認真,又何懼年齡呢?
有一兩件奮力幹成的事,有一兩個深深愛著的人,再加上專注的生活。
這樣的你會覺得每一個瞬間都是最好的自己吧,享受都來不及,又怎會被區區的年齡所裹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