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個悲劇新聞衝上了熱搜榜,一家九口在家聚餐,本來其樂融融,無比幸福。誰知飯後突然出現食物中毒現象,截至目前,共有7名患者經救治無效死亡,2人仍在搶救中。
經當地公安機關刑事技術部門現場提取物檢測,排除人為投毒可能。調查得知,其間共同食用了自製酸湯子(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主食)。該酸湯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凍一年,疑似該食材引發食物中毒。
經醫院化驗檢測,食物中黃麴黴素嚴重超標,初步判定為黃麴黴素中毒。相關部門提示:受黃麴黴菌汙染的糧食及食品不能食用。黃麴黴菌的代謝產物
滋生的溫度為28-38℃
喜潮溼,一般情況下肉眼看不見
但它能導致肝癌
還有一些其他癌症的毒素
1mg的黃麴黴素
就可以導致癌症發生
20mg的黃麴黴素
一次性攝入直接致成年人死亡
其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
砒霜的68倍
280℃以上的高溫才能殺滅
卻極易隱藏在砧板、筷子、發黴食物中
黃麴黴毒素,曾造成數以十萬計的牲畜突然死亡,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黃麴黴毒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攝入1毫克就可能致癌,一次性攝入20毫克就能致命。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1毫克是多少呢?我們以前使用的材質為鋁合金的蘭花1角硬幣,重量1.15克。我們把它大約看做1克,也就是說,這1毫克就是一枚1角蘭花硬幣的一千分之一。我們日常中不注意,今天吃了0.1毫克,明天攝入0.2毫克,日積月累,就會導致胃癌、肝癌、腸癌等的發生。所以說,平時生活在一起,共用砧板、筷子,飲食也基本相同,一家四口都患癌也就不足為奇了。更讓人無奈的是,這種劇毒致癌物就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發黴的花生、玉米發黴的食物,特別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如花生、玉米等,澱粉在高溫和潮溼的環境下會滋生黃麴黴毒素。
專家介紹,木耳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纖維素,本身是沒有毒素的,久泡後,可能會變質產生類似的生物毒素,或者滋生細菌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我們平時使用筷子來吃花生、玉米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時,筷子縫裡最容易藏澱粉,一來二去黴變了,黃麴黴毒素就藏在裡面了。所以,吃完飯一定要洗乾淨筷子!
同樣道理,木質砧板如果沒有及時清洗乾淨,上面殘留的食物殘渣和水分就會成為微生物良好的培養基。
有些商家為了降低成本,用糠芝麻、癟花生甚至變質的芝麻、花生做芝麻醬、花生醬。變質的花生中含有黃麴黴毒素,而用這種原料加工後的產品,可想而知!
很多人說了,在熱鍋裡好好地蒸煮食物不就可以了?還真不是這樣的。一般烹調加工溫度不能將黃麴黴毒素破壞,因為黃麴黴毒素裂解溫度為280℃。只有達到280℃的時候,才能滅活,一般的烹飪方法都不能消毒。
連消毒碗櫃都不行,黃麴黴素對紫外線有抵抗力。但是,這樣做可以遠離這個致命殺手:如果發現有一顆花生壞了,那一碗花生米,或者是存放的一袋子的花生米都得扔掉。因為黃麴黴毒素以孢子形式傳播,食物容易牽連黴變,家裡有食物殘渣的邊邊角角也要清洗乾淨。吃堅果儘量不要用嘴破殼。勤快一點,用手剝,壞的不要吃,儘量減少黃麴黴的汙染。筷子和菜板洗完儘量放在可瀝水的地方。筷子盒儘量保持乾燥且筷子要頭朝上。定期清理筷子盒,底部容易長黴。菜板儘量做到生熟分開,用完後要及時清洗,不留食物殘渣。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趙建軍表示,在花生油等食用油倒入鍋裡加熱後,放入少量食鹽,攪拌10~20秒,這樣基本上能消除大部分的食用油裡的黃麴黴毒素。因為食鹽對黃麴黴毒素有中和和降解的作用。
平時吃飯的時候適當多吃點綠葉蔬菜,可以讓我們平時不小心吃下去的黃麴黴毒素失效一部分,趙建軍介紹,因為葉綠素能夠阻止黃麴黴毒素吸收,由此預防肝癌。
醫生看到那七具冰冷的遺體,都仍不住落淚。「太慘了,一家好好的家,就這樣沒了,這是七條命啊,我們救不了」想想真的太心痛了。
這樣的人間慘劇本來不應該發生啊!只要稍微注意,都可以有活命的機會啊。可惜,這世上最殘酷的東西,就是沒有如果。生命裡,真的有太多風險,一次小小的疏忽,往往就會造成無可挽回的災難。
這些年,我們悟出一個道理:「意外」這種事,總是無法預測的,它總是突如而至的。人類在它面前,實在弱小的不堪一擊,一場「意外」能輕易剝奪人們對未來所有的希望與嚮往。
根據相關部門統計的數字,全國平均每天發生的交通事故在5萬起左右。
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在10萬人左右,也就是說每天平均要死亡300多人。
每年還有57000人溺水死亡;相當於每天有150多人。
我國每年發生火災約4萬起,死亡2000多人。
這些數據背後,是無數個逝去的生命,無數個破碎的家庭。哪怕就算你做好了99.9%的準備,可是那0.1%不受你控制的突發事件,就讓生命輕如鴻毛,卻給他們的家人留下泰山之重。
很多血淋淋的事件和數字再次為我們敲響警鐘:意外風險無處不在,我們除了要做好人身安全保護之外,更應該多一些保險意識,尤其是與我們密切相關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可以說,意外保險幾乎是每個人都需要的。
意外發生在別人身上是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那就是事故。生命是脆弱的,在重大的意外事故面前,難以承受生命之重。令人欣慰的是,提前購買保險,雖然不能挽救生命。但保險理賠這筆錢,能夠讓遇難者家人獲得較高的經濟補償,能夠保障父母的養老,孩子的成長。我們無法預測意外的到來,唯有防範風險,保險保的不單是你自己,更多的是你的家庭,當意外來臨時,能給予你和家人最大經濟上的幫助,不至於手足無措,人財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