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將電影分為兩類,一種是造夢的藝術,另一種是現實的表達,當造夢的藝術逐漸發展為賺錢的商品時,現實主義的表達則顯然彌足珍貴,電影《無辜囚徒》便屬於後者。
誰最無辜,誰又是囚徒?導演並沒有給出明確答案。從受害者來說,她們是無辜的,可她們卻像囚徒一樣被封印在那段陰影記憶中。兇手是囚徒?可他們卻像無辜者般逍遙法外……這種對比的論調在影片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影片的第一組鏡頭是女主陸景在床上驚醒的畫面,在床的對面擺著一面鏡子,鏡中或者說是玻璃中表面看起來是映著狼狽憔悴的她,實則是一種桎梏,形成了一種人性兩面的衝突與反思,這樣的鏡頭語言曾在史匹柏在《辛德勒的名單》中多次見到,在近兩年的影片《少年的你》中亦有使用。
除了「鏡」之外,在現實中陸景同樣有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鏡像人物,她就是另一位女主宋清歌。兩人有著同樣的童年遭遇,卻選擇了兩種不同的宣洩方式,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歸途,這同樣是一種對比。
雖然這是一部現實題材影片,但難得的是在內容上導演運用了很多浪漫化的手法表達。影片中沒有刻意賣苦煽情,而是以真實的鏡頭語言,出色的氛圍渲染,循序漸進地將觀眾引入陸景內心世界中的小黑屋。然後,小心翼翼地將這間屋子的窗打開,門推開,讓陽光灑進來。在我看來,這才是該電影的核心之處,特別是最後陸景衝出內心桎梏,向陽而奔的鏡頭,讓人溫暖又感動,浪漫至極。
而另一位女主宋清歌的結局相對悲情,卻也是以她最喜歡的方式告別。她穿著紅裙,在浴盆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段戲的風格與鏡頭表現都非常克制,在宿命與解脫下透著一種悲涼與美感,起到了以美景襯哀情的藝術效果。
顯然,整個故事最終的指向是靈魂的解脫,兩位女主就像浮士德一樣,和魔鬼靡菲斯特訂下了契約,只是最後兩人選擇掙脫枷鎖的方式不同。
在陸景與清歌之外,影片也對旁觀者進行了思考。
從某個角度來說,兩人之所以命運歸途不同,其關鍵性的轉折點在於她們身邊的人。陸景,身邊有寵著她、愛著她的,甚至不惜被她虐打的王朝。而清歌的男友,面對她的墮落卻冷眼以待,甩開的不僅是她的手,更是她想要重新振作的心,這也直接導致最後清歌的悲劇。
所以,有時候魔鬼可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冷漠的人心,這才是讓人逃脫不了的。
影片另外一處令人意外的設定是性侵者這個角色。
當所有人認為,習得一身「武藝」的陸景見到仇人會殺之後快,沒想到卻有了新的反轉,而這個壞人當年的入獄之罪名卻是貪汙……也就是說,他強暴小陸景的罪一直未被追究,這樣的諷刺力度真的太過於現實。
重要的是,這個人物也並非好萊塢敘事法則中的「大奸大惡」,他同樣也體現出真實的人性與現實的懲罰,與其說是宿命,不如說是天道吧!這讓人想到了近來被熱議的杭州殺妻案,原來真正的壞人很可能以最普通、平凡的狀態在我們身邊……
不得不說,有時真的是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
真正優秀的電影,不僅能夠觀察現實、剖析人性,更難得的是讓更多人關注一個題材,一個群體,甚至可以起到推進改革、普惠眾生的作用。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後引發了高價特效藥的全民關注,總理甚至都對輿論熱議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加快落實抗癌藥降價保供等相關措施,我想說:這就是電影的力量!
這部正在熱映的《無辜囚徒》,同樣是這樣一部有力量的電影,推薦大家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