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神辭世,卻留下諸多疑點
日本戰國史上最神秘的人物
是大義的化身,還是殘暴不仁?
或者,人性本來就是複雜而立體
上回我們說到,一代軍神,越後之龍上杉謙信,在他四十九歲那年,突然在如廁時腦溢血昏迷,四天之後就去世了。然而,謙信的離世,卻給後人留下了諸多謎團,或者可以說,他可能是日本戰國歷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一個人物了。而第一個疑點,當從他的辭世之句說起。
上杉謙信的辭世之句,流傳較廣的是:「四十九年一睡夢,一期榮華一杯酒。生不知死亦不知,歲月只是如夢中。」
上杉謙信辭世偈
看上去挺瀟灑,不過也有一個很大的漏洞:難不成,上杉謙信是在昏迷中突然醒過來,寫下這四句話,然後再死?
應該不是。日本戰國時期大名們的辭世句,有些是臨終時寫的,但也有很多都是事先寫好的,到了真死的時候,拿來發表一下,顯示出他們內在「視死如歸、死生一如」氣概和禪境,這樣可以算作是日本人喜歡矯情的一大證據吧。
像謙信的辭世偈,應該就屬於事先寫好的這類情況。偈中的「四十九年」,估計是先空著,等他去世後再填上去的。雖然這樣說顯得很不光彩,卻是最符合常理之事。
佛教文化在日本影響至深,很多禪文化的理念滲透到日本社會的生活,乃至美學、建築等各項藝術領域中。在當時的日本貴族階層,也普遍流行留下辭世偈,其中也無不滲透著對於佛教境界的嚮往。
如果你是謙信的粉絲,不願意接受這樣的推理的話,我可以提供一個情懷版的場景,供大家腦補:上杉謙信預知時至,拿起紙筆,瀟灑地寫下辭世之偈,然後喝下最後一碗酒,端坐微笑,安然而逝。
其實,從內心來說,我也希望上述場景,是歷史真相。
謙信身後,褒貶不一,爭議不在於其軍事才華,而是在於其人品。他自詡為毘沙門天王的化身,是「大義」的化身,是來人間主持正義、替天行道的。故有些人,認為上杉謙信是戰國時代的另類,因為別人都是為了私利而徵戰,但謙信則是為了公義而徵戰。
他和武田信玄爭鬥,是因為他認為信玄是個「目無君父、篡位自立、背信棄義」的小人;他出兵關東,是要為原來的關東管領上衫家主持公道,嚴懲關東的「狂悖之徒」北條氏康;晚年西徵,則是為了響應足利義昭將軍的號召,剿滅「亂臣賊子」織田信長。縱觀其一生,和周邊大名徵戰,總是打出「大義」的旗號,認定自己是正義之師。
自詡為毘沙門天王化身的上杉謙信
這一點,甚至謙信在世時,就有人這樣說過。比如,據說北條氏康在臨終前,曾經囑咐其繼承人北條氏政說:「晴信(武田信玄)、信長之輩,都是說一套,做一套,不足以託賴。然而輝虎殿下(即謙信)不同,受人之請,必忠人之事。我死後,諸國中你可以依靠的,舍此無人。」如果氏康真的說過這個話,那麼謙信算是得到了宿敵的首肯,其人品可見一斑。
但是,也有人認為,謙信之「義「,只是江湖義氣,並非真正的天下大義。因為所謂天下大義者,上報君以忠,下安民以仁,這才是在亂世中,作為一方實力強勁的諸侯所應做之事。謙信內心是否忠君,不太好說;但觀其徵戰,嗜殺成性,屠戮甚多。所過之處,往往燒殺劫掠,遍地焦土,對普通百姓的仁慈,應該是絲毫也看不出了。如此之人,怎麼當得起「義」字呢?
不過,和謙信同時代的關東武士太田資正,對上杉謙信有如下評語,我個人覺得應該是比較中肯的。資正說:「謙信公之人品,八分乃賢者,二分為惡人。恣肆怒氣,行事怪異,是其惡;除此而外,勇猛而無欲,清靜而無邪,廉直而無私,明敏好察,慈惠待下,喜聞人諫等,是為其善。雖有微瑕,不足掩其輝,實乃絕世罕有之良將。」
- 太田資正 -
太田資正原本是扇谷上衫家的重要家臣,非常忠於主家,由於主家被北條家在「河越合戰」中所滅,故視北條家為死敵,一直依附於各個反北條家的勢力,矢志報仇。老爺子拖著殘病之軀,硬是忍著不死,挺到北條家滅亡的後一年,以七十高齡辭世,得償所願。這樣一個人,對謙信的評價,難免會有些溢美,但是,之所以我覺得還是比較中肯,是因為,這樣的評價,很符合人性的複雜面。
我很難相信上杉謙信完全是為了大義而戰,但是,也不能否認,他可能具備的諸多美德。凡夫的心,永遠是複雜的。
謙信的一生,大致介紹完畢,不過呢,還有最後一個問題,也是謙信一生最大的謎團,需要向大家交代一下,那就是,上衫謙信,到底是男是女?
看到這個問題,可能不少人會蒙:上杉謙信,難道還是個女的不成?你不是一直用「他」來稱呼的麼?再說,在日本戰國如此複雜險惡的大爭之世,一個女的,怎麼就能呼風喚雨,成為一方強力大名呢?
日本影視作品中的謙信
說實話,我也不太相信謙信是女性,但是,這個問題,是關於上杉謙信最大的謎團,數百年來,爭議一直很大,甚至中國有很多的日本戰國迷,乾脆就直呼謙信為「姐姐」。所以既然講到謙信的傳記,就有必要交代一下。
其實,導致人們對謙信性別的疑問,最根本的原因在於,謙信一生未曾娶妻,也沒有親近過任何女性,也沒有留下任何子嗣,他的兒子,都是養子,沒有一個是他親生的。
在此基礎之上,關於「謙信是女性」的其他證據也紛紛出爐,比如謙信每月必定腹疼數日(暗指痛經)、謙信身邊的親兵衛隊成員都是美少年、謙信的字跡相當纖秀,乃至自畫像的隱喻、上洛時的社交等等,都指向上杉謙信,其實是女扮男裝者。
當然,也有很多人論證,謙信根本就是純爺們,那些所謂的證據,都是捕風捉影的東西。謙信不結婚、不親近女性、沒有子嗣,只是另有原因罷了。
其實呢,我覺得,謙信是男是女,也不是特別重要,倒是人們通過一些可能是真實現象,進一步將其放大,乃至推導出「上杉謙信是女性」,這種做法背後的心態,倒是很有意思。
也許人們覺得,在戰國這樣一個群「雄」爭霸的歷史舞臺上,能有這樣一位女性大名的出現,會給這個血雨腥風的時代注入一絲清新,帶來一點心靈的慰藉吧。
又或者是,在數千年男權至上的社會中,很多位置是沒有女性的份的,少數女性能以自己的才幹出現在這樣的位置上,會令很多人感到欽佩,並願意為之點讚吧,比如,中國民間傳說中的花木蘭。
- 花木蘭 -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面對謎一樣的軍神上杉謙信,用《木蘭詩》中的最後幾句結尾,大家是不是覺得比較合適呢?
《日本戰國英雄傳之上杉謙信》
- 終 -
江湖相望遠,共點古今茶
- 更多北川語音,長按掃描二維碼 -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 更多北川喜馬拉雅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