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收看了孫儷主演的電視劇《安家》。劇中用力生活、永不服輸的寒門女子房似錦,讓人既心疼,又感動。
房似錦出生悲苦,命運坎坷,母親只當她為取款機。她不甘不屈,不輕言放棄,最終成功逆襲。28歲已成為安家天下中介公司的金字招牌,空降靜宜門店擔任雙店長,不僅帶領大家經營好了門店,也經營好了自己的人生,值得每個身處逆境的人學習反思。
01
房似錦,「賣房前程似錦」,看似十分美好。但她原名叫「房四井」,出生時差點被媽媽投井淹死,幸得爺爺救下並庇護她長大。從小父不疼,母不愛,「多餘」的她,常受餓挨打。但她不屈不撓,拼命努力,形成了堅韌不撥的人格特質。
房似錦始終有自己清晰的生活目標與人生方向。要讀書,她絕不放棄。可惜考上大學卻錯過入學註冊,成了「金鳳凰」,卻無以展翅。於是,她在學校邊打工邊旁聽,學完了大學全部課程。她以知識武裝頭腦,用知識改變命運,憑藉大過文憑的能力,擁有自己的職場地位。
在靜宜門店,房似錦採用強硬措施管理,以個人能力說話,用實戰操作帶領團隊。在大家的理解、溫暖與支持下,最終擺脫並超越家庭與自我的束縛,收穫了友情、親情、事業及愛情。
房似錦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房似錦能成功逆境,是《安家》劇的美好結局,也是人心所向。
02
其實,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房四井」很多,她們也能像房似錦一樣逆襲了嗎?
為什麼《安家》如此深入人心,為什麼房似錦如此令人心疼,是因為電視劇中有現實生活的影子,有很多這樣的「房四井」。
小美是言叔的三丫頭,從小過寄給鄰村的龔老師。龔老師病倒後,言叔把小美接回家去。小美在叛逆中長大,心理上沒能擺脫「被送人」的陰影,也沒能完全融入原生家庭。高中沒讀完,外出深圳打工,後來遠嫁他鄉。
小美兒時經歷令人同情,但她一味怨天尤人,不去努力改變,已多年未回家的小美,成了言叔夫婦不盡的牽掛。
初二,班上來了一位新同學。爸爸在外鄉工作時,將她從小寄養在一戶農家,農家沒有孩子,視她為掌上明珠。按媽媽臨終前的叮囑,爸爸將她接回家來,轉學至此。
剛回來時她哭過鬧過,也跑過,「恨」親生父母,想農村的養父母。當時,她發誓將來要給養父母養老。上高中時,她常常點著油燈學習到深夜,後來考上大學,當了中學老師,與養父母共同生活。她憑藉自身積極向上的力量,在學習中成長,衝破人生的局限,內心也與親生父母和解,終成人生贏家。
過去那個年代,物質生活貧窮,重男輕女觀念普遍存在。一個家庭,大多有五六個孩子,甚至更多。多一個孩子就會加深一份貧窮,當父母承擔不起養家餬口的重擔,「實在養不下去了」,會狠心將女孩送人甚至親手溺死。
那是時代的悲哀,也是父母「潘貴雨"們的悲哀與無奈。「房四井」們面對這種悲哀與無奈,唯有像房似錦一般,憑藉一股拼勁,漠視命運,狠狠努力,才能闖出一片新天地。
03
同時,《安家》劇告訴我們:人,要學會接納人生的殘缺。只要自己努力,定能在人生的殘缺口,插滿成功的花。
人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生命的本質具有殘缺性,或身體殘缺,或性格殘缺,亦或是出生與過往殘缺。面對人生的殘缺,要從容應對,不屈服,不認從,扼住命運的咽喉,實現人生逆襲。
大家熟悉的高爾基:從小飽嘗人間辛酸,在老闆的皮鞭下偷學寫作,終成著名的大作家。 大發明家愛迪生:一生困苦,做實驗耳朵被車長打聾,但並不灰心,更加勤奮,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人生多有不如意,殘缺時時有,逆境處處在。寒門出貴子,逆境出人才。願所有的「房四井」,不屈不撓必逆襲,用力生活終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