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東莞有一處著名的景區名為觀音山,相傳此山得名於觀世音菩薩曾在此停留,唐朝時在山頂修建了觀音古寺,後來一直是佛教信徒前來燒香祭拜的聖地,還有不少文人墨客來此吟詩作賦。
如今,觀音山已經成為國家級四A風景區,景區內樹木環抱,空氣清新怡人,即便只是當做旅遊休閒也非常有利於放鬆情緒,因而每天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而對於虔誠的佛教徒來說,更向往來到觀音古寺誦經拜佛,在寺廟中修養身心。
佛教是公元前565年起源於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的一種地方宗教,所謂「佛」就是覺悟者。起初佛教只在印度次大陸傳播,影響力有限遠不及今天三大宗教的地位。晉代王嘉的《拾遺記》記載,燕昭王七年(公元前305年),印度一個名為尸羅的和尚來到燕國傳教。南北朝之後,佛教在中國才開始盛行,北魏時期光是都城洛陽中的寺廟就達到1300餘所。
在中國的王朝更替史上,有些帝王與佛教結緣,也有的帝王崇信道教,但是佛教在中國的發展一直綿延不斷,沒有受到嚴厲打壓。因而兩千多年來,中國誕生了一大批佛教徒,這也使得佛教一躍成為教徒人數排在第三位的世界級宗教。
而東莞的這個觀音山森林公園從建設伊始至今大約有15年時間,最大的特色是在山頂有一個重達3300噸的觀音雕像,這個雕像採用花崗巖材質,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觀音石雕。2015年,景區邀請中國楹聯學會副會長鄒繼海題了「觀音山上觀山水」這樣一句上聯,有趣的是下聯並未給出,而是向遊客徵集。
最初徵集時定下的獎金是5000元,但是好像並沒有吸引到多少人的注意,徵集到的數量很少,於是獎金從5000元提升至7萬元。獎金高了,確實有成效,參與對對聯的人數大幅增加,同時景區的客流量也跟著上升了不少。但4年過去了,景區負責人依然沒有收到滿意的下聯,在去年中秋節前夕索性將獎金又猛增了十倍。70萬元一句對聯,真可謂是一字千金。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好奇,這上聯聽起來並不難懂,對一個下聯有這麼困難嗎?《縹湘對類》中提出,有無虛與實,死活兼輕重。所謂對聯,自然要對仗,除了詞性相對,平仄也有講究。好的對聯不僅要滿足形式上的要求,讀起來也應該通順暢快,意境悠遠而深刻。如此看來,想要對出一副佳作,也是沒那麼容易的。
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觀音山徵集下聯的公告在網絡上的閱讀量超過了7000萬,不僅中國網民參與其中,還吸引了不少外國朋友開始研究起了對聯。如今,官方已經收到了3萬多條投稿,這批參與的下聯將於今年年底進行評選。
如果在座的各位,也有對楹聯感興趣的不妨去嘗試一下,說不定最後抱得大獎而歸的就是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