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忠:馬英九此時提「不排斥統一」如何解讀?

2021-02-18 林泉忠公眾號

要:馬英九在臺灣「九合一選舉」前,突然拋出震撼彈,提出「新三不」主張,就過去的「不統」立場,重新定義為「不排斥統一」。在「韓國瑜旋風」席捲臺灣之際,馬的意圖為何?究竟對小馬哥重出江湖,參加「2020大選」的可能性,是增加了能量,還是不智之舉? 

馬英九基金會主辦的「馬習會三周年政策研討會----兩岸關係何去何從?」11月7日在臺灣大學登場,主人馬英九發表演講,提出「不排斥統一,不支持臺獨,不使用武力」的原則以維持兩岸和平發展現狀。此「新三不」主張,一改過去八年任內堅持的「不統、不獨、不武」立場,頓時在臺灣政壇掀起一陣漣漪。

 

為何國民黨參選人避之大吉?

 

臺灣與大陸未來能否「統一」,由於涉及臺灣內部最具爭議的臺灣與兩岸關係的定位問題,關心的還不只是臺灣社會本身,還包括對臺灣有明確主權立場的中國大陸,及對臺灣的安全具有絕大左右能力的美國。馬英九在此時拋出這顆「不排斥統一」震撼彈的效應如何,不能只從對臺灣「九合一」選舉的影響來解讀,還得從當下臺灣的社會脈絡、北京「實力主義」對臺政策的效應,以及今年四月中美關係惡化以來北京、華府、臺北三角關係變遷的視角來交錯分析。

經過1990年代民.主化及本.土化浪潮的洗禮,以1994年發生的「千島湖事件」為分水嶺,臺灣社會在身份與「國家認同」方面經歷了幾近180度的變遷。在此之前的威.權時期,「中國」是自我,「中國人」認同是臺灣社會的普遍意識;然而此後取而代之的是「臺灣人」認同的主流化過程,「中國」蛻變為「他者」,「中國人」認同在此過程中日漸式微,支持兩岸「統一」的要求從此也不再成氣候。

曾幾何時,國民黨籍的連戰曾在1999年競選「總統」時提出兩岸統一後實施「邦聯制」的主張,這是臺灣主要政黨在「總統大選」時最後一次提出統一的構想。其後,「統一」成為「選舉毒藥」,毋論維持「臺獨」黨綱的民進黨,國民黨的歷屆「總統」候選人也不再主張兩岸統一,包括馬英九本人在2007年競選「總統」時,就根據民意走向,不得不提出「不統」的主張,以吸引中間選民。而且選後,為了做「全民總統」,還不得不放棄民意不支持的透過與大陸的政治談判,爭取籤署「兩岸和平協議」的規劃。

時下臺灣的「九合一」選舉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具指標性的「六都」(臺北、新北、桃園、臺中、臺南、高雄)的國民黨候選人,對馬英九丟出的「新三不」說,都一一「避之大吉」。本次選戰風頭最勁的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在回應時也表示,「這個時間談統獨問題,是最不需要的」。由此可見,臺灣社會對「統獨」議題的態度,並未發生明顯的變化。

 

北京有更綿密的思維考慮

 

然而,作為當了八年「總統」的馬英九,不會不明白臺灣社會在「國家認同」結構上的特徵。筆者的解讀是,馬英九理解到中國崛起後兩岸力量的對比愈來愈懸殊,認為保留「未來統一」的選項主張,是「維持中華民國存在」的最佳選擇。如此觀點,正是呼應以「實力主義」為特徵的習近平新時代強調兩岸融合的對臺政策思維。相信馬英九也留意到近期北京一系列惠臺政策的攻勢,及近期臺灣的民調顯示臺灣民眾的「中國人」意識及支持「統一」的比例有些微上揚的跡象。不過,惠臺政策對兩岸關係引發的效果及對臺灣社會認同結果變化的影響,恐怕還需較長的時間來驗證。

那麼,北京的態度又如何呢?

誠然,作為在臺灣政壇仍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馬英九願意說出「不排斥統一」的主張,對一向堅持努力「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北京而言,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同時,對強化北京對馬的信任,及未來扮演兩岸和平橋梁的期待,具一定的促進意義。然而,要有效擔任兩岸橋梁的角色,發揮維護兩岸和平的影響力,如此顯然並不足夠,還應同時獲得臺灣社會的支持及美國的認可,否則只會淪為「連戰第二」,無法對島內起到有效的影響作用,這是小馬哥方面需要深思熟慮的。其實,在沒有獲得北京就「一中各表」有更進一步的理解與承認的前提下,冒然拋出難以再退回去的主張,是否明智,本身就存在討論的空間。

再者,北京的考慮也不會只希望聽到「馬英九支持兩岸統一」那麼簡單。經過多年的反覆觀察,臺灣社會的複雜性及選舉的敏感度,北京早已全然掌握。這也是為什麼北京此次對馬的「新三不」不予高調回應的緣由。

坊間解讀馬英九此時積極「搶奪兩岸論述話語權」,是為了準備「再戰2020」。無可否認的是,小馬哥經過兩年多時間的洗滌,確實已恢復一定的元氣與人氣,無疑是當下國民黨最有實力挑戰「2020大位」的人物。倘若如今將原來的「不統」解讀為「不排斥統一」,並貫穿未來的政策方向,卻不為臺灣社會所接受,因此降低了馬英九出選或出選後勝選的機率,恐怕不見得是支持或認可馬的各方所樂見的結果。

「制華」下美國對「新三不」的態度?

 

此外,近年美國對臺海安全及兩岸關係的基本立場,是「反對變更臺海現狀」。馬英九的「不排斥統一」說,是否涉及「變更現狀」?倘此一主張成為目前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或馬一旦再度參選「總統」,華府恐怕會要求作進一步的說明。

值得關注的是,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已改變對「崛起」中國的態度。強硬應對「暴衝」的中國,已成為白宮、國會山莊及核心智庫的共識,此一變化勢必影響今後華府與北京及臺北的三角關係。馬英九深知臺灣的安全仰賴美國的支持,究竟其「不排斥統一」說能否得到華府的首肯,還是被視為「拖山姆大叔的後腿」,美國對華政策走向所導致的態度變化,恐怕也並非能輕易忽視的。

無論如何,作為仍是當下臺灣朝野具一定影響力的領袖級人物,馬英九提出「不排斥統一」的「新三不」主張,就現階段的時空而言,無疑是檢測臺灣社會在北京「實力主義」下對臺攻勢的影響,及是否牽動中美臺三角關係的試金石。筆者以為,對此「試金石」也不應過早地下結論,還應拉長時間,仔細觀察。

 

註:林泉忠公眾號No.44,作者:林泉忠。〈馬英九拋「新三不」主張的多維解讀〉刊於《明報》2018年11月12日。追悼《明報》創辦人查良鏞先生。本文為修改更新版,於本公眾號獨家發布。

林泉忠(LIM,JohnChuan-tiong),東京大學法學博士,具有兩岸三地長期生活與研究的經驗,現為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研究範圍主要渉及東亞區域國際關係,包括中日與日臺關係、兩岸三地關係、琉球研究、東海南海研究、國民整合、民族主義、族群政治、文化認同等。目前已出版專著《"邊陲東亞"之認同政治:衝繩、臺灣、香港》(2005年)、《21世紀視野下的琉球研究》(2017年)、《誰是中國人:透視臺灣人與香港人的身分認同》(2017年)、《當"崛起"中國遇上"太陽傘":透視兩岸三地新關係》(2018年)及學術論文四十餘篇。

歡迎關注「林泉忠公眾號」新動態

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喲~

相關焦點

  • 馬英九提「不排斥統一」 蔡英文坐不住了:扯後腿
    [環球網綜合報導]日前,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提出所謂「新三不」(不排斥統一、不支持「臺獨」、不使用武力)原則,引發臺灣輿論關注。對於此番言論,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今天(9日)下午宣稱,馬英九對中國大陸及國際社會「送出錯誤的訊息」,讓人有那種扯後腿的感覺。馬辦隨即痛批蔡英文,為了選舉炒作「統獨」議題。
  • 林泉忠:看臺灣高中的歷史課如何「去中國化」
    其二,歷史的敘述方式,不在延續傳統的朝代編年史,而是改採「專題式教學」。其理據是初中(國中)的歷史課已在學習較為死板的「長時段通史」,而高中可以根據影響現代社會及世界的歷史主題來進行,增加靈活性與實用性。但是如何妥當地選擇「專題」,以避免受到政權的操弄及受其政策方向的影響,也存在一定的疑慮。其三,社會領域課綱納入「轉型正義」的新內容。
  • 馬英九:臺灣不排斥統一,但要以和平方式推行
    據中評社報導,馬英九21日出席高雄一個座談會,與新住民及婦女團體相談甚歡。在談到兩岸關係時,馬英九借用了《三國演義》中的一句話來解釋。馬英九稱,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中,第一章就寫了「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合久必分」,但羅貫中沒有告訴大家分與合都要「用武力打一仗」,這似乎是中國歷史的宿命,但他認為,當今時代的中國人應該要比老祖宗更有智慧,要學習、實踐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 馬英九:天下分久必合 臺灣不排斥統一但要和平方式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21日再就兩岸關係發表看法,稱臺灣不排斥統一,但要循序漸進,「以和平方式推行」。
  • 天涯·視野林泉忠:蔡英文與臺灣"天然獨"世代的蜜月期能維持多久?
    而這些憂慮迄今不僅沒有消除,主流社會仍在質疑馬英九政府並未停止推動"傾中"政策,這也是為何臺灣主流民意對大選兩個月前突如其來的兩岸領導人的會晤持保留態度,甚至對馬英九在與習近平會見時主動凸顯"一個中國"的表現持否定態度的緣由。
  • 林泉忠:大陸「砸百億補貼臺灣軍公教」可行嗎?
    儘管100億的額度究竟是如何估算出來不得而知,而根據臺灣軍公教反年改團體的評估,光是18%就被砍掉了400億臺幣,然而該話題引發的政治效應已經呈現,至於該構想是否可行,時下的議論當可提供智庫方面思考如何克服實施上的困難,並進一步評估研究該構想的可行性。
  • 馬英九提告周玉蔻 求償1000萬、登報導歉(圖)
    馬英九委任律師洪文浚(左二)30日上午到臺北地院遞狀,正式向周玉蔻提出告訴。(圖片來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12月30日消息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名嘴周玉蔻指控馬英九收受頂新集團2億元(新臺幣,下同)政治獻金,馬英九委任律師洪文浚分採民刑事途徑提告,今日(30日)上午到臺北地院遞狀提分民事、刑事訴訟。刑事自訴周玉蔻涉嫌加重誹謗;民事訴訟求償1000萬元,並要求在臺灣《中國時報》等4報頭版刊登道歉啟事。
  • 深度解讀:韓國瑜為何不提「罷免無效」訴訟?
    李乾龍也怒斥主張「藍白合作」去支持民眾黨人選,或與他黨合作去支持他黨的人選,是自我矮化、失敗主義,提此主張的人,會是黨的罪人。知情人士指出,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與李乾龍在7日到高雄與韓國瑜碰面,當時3人就談到如何布局市長補選。
  • 洪秀柱提一中同表被馬英九訓話多時,瞧馬英九這齣息!
    ,更不願意去支持一個與自己派系不甚相干得革新派。原本以為對她鼎力支持的馬英九,原來也阻礙了她推動時局的發展。前「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近日爆料說,她參與黨內「總統」初選時提出一中同表,馬英九曾找她到官邸,談話長達2小時。
  • 要江啟臣加碼喊「蔡英文不辯論、就下臺」?馬英九回應了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有媒體報導,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日前在「秋鬥」遊行時,要求和蔡英文辯論萊豬馬英九則建議江加碼喊「不辯論、就下臺」。對此,馬英九今天表示,他沒有建議這件事,認為蔡英文不必擔心辯論,非常支持江啟臣邀請蔡英文辯論。
  • 直擊馬英九夫人酷酷嫂周美青親民生活
    圖片來源:臺灣《鏡周刊》馬英九夫人周美青近期被藍營基層力拱參選臺北市長。臺灣《鏡周刊》直擊,周美青日前獨自一人搭捷運出門逛街,並與友人相約看《郵報:密戰》,走在路上不時被路人認出,她也親切點頭致意,遇到熱情民眾要自拍也來者不拒。據報導,馬英九近期行程滿檔,除了以行動力挺花蓮觀光外,也南下屏東探望 「失業部長」龍應臺。
  • 任期倒數 馬英九明日登太平島
    再聽聽北京資深媒體人張彬和臺灣時事評論員李孔智的深入解讀。北京資深媒體人張彬先生認為,馬英九選在此時登太平島原因有三個:一是為了宣誓太平島的所有權;二是為了還願,畢竟在2015年底因為選舉的因素、美國的壓力等,最後沒有成功登上太平島;三是因為任期將滿
  • 兩岸解讀|馬英九痛斥民進黨與蔡英文:好話說盡,壞事做絕!
    蔡英文和綠營人士的行為讓馬英九也看不過去了,成為批判蔡英文陣營中的一員。基於中天新聞臺被封停,馬英九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蔡英文就是典型的小人,當面是一套,背後又是另一套,完全是個政治騙子。並抨擊蔡英文口口聲聲稱臺灣最民主,可民眾連最基本的言論自由都沒有辦法實現,這是在令臺灣倒退。
  • 誰在攻訐馬英九?
    ,媒體人周玉蔻在媒體上對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的指控不屬實,應賠償馬英九180萬元(新臺幣,下同),並在臺灣四大報刊登道歉啟事。周玉蔻還傳出多角戀情不僅如此,周玉蔻還傳出多角戀情,並在公開場合講述自己與臺灣省前新聞處處長黃義交的交往細節,包括如何「躲在衣櫃裡聽心愛的男人與另一個女人做愛的聲音」以及如何為對方墮胎等。
  • 周子瑜致歉 馬英九、偏綠媒體、黃安:一團互撕
    臺灣「大選」投票日,最熱鬧的恐怕不是投票,而是馬英九、偏綠媒體與黃安三個陣腳了。 就像朱日和軍演模擬攻佔「總統府」引發臺灣政界海嘯般表態一樣,黃安揭發周子瑜涉嫌「臺獨」致其道歉一事,也引爆島內政治高層輪番表態。 事件時間點可謂敏感,正值臺灣「大選」前夕,而就在今天投票日,各參選政黨大佬級人物投完票,各個被媒體追問如何看待周子瑜道歉。
  • 馬英九和他的老婆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個人網頁上貼文說,今天是他與妻子周美青結婚34周年。對於周美青說下輩子不嫁給他,他決定「下輩子不娶別的女人,看她嫁不嫁我」,或是「我們互換性別,我嫁給她」。   馬英九在個人網頁上大秀恩愛。
  • 【深度好文】對馬英九的「政治追殺」已開始
    臺灣新一輪「政治追殺」已開始馬英九陷入追殺泥潭聽律師支招到底如何防範「總統魔咒」?
  • 馬英九「悽慘」的婚姻和家庭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個人網頁上貼文說,今天是他與妻子周美青結婚34周年。對於周美青說下輩子不嫁給他,他決定「下輩子不娶別的女人,看她嫁不嫁我」,或是「我們互換性別,我嫁給她」。馬英九在個人網頁上大秀恩愛。
  • 深度 | 馬英九救得了蔡英文嗎?
    別的不提,僅以綠營「自己人」的民調為例,蔡英文聲望從巔峰時的70%迅速墜至當下的「2字頭」,這是何等離譜和難以想像?!而且還根本看不到任何止損點。蔡英文是該感嘆民意的殘忍無情?還是反思如何改善執政以拯救自己?抑或是繼續裝鴕鳥等待被掃進「歷史的山洞」?她將要如何掙扎?所有問題皆政治解決。
  • 誰在攻訐馬英九?_觀點庫_觀點中國
    齊泰軒 復旦大學兼職教授、亞太智庫特聘研究員臺灣地區司法部門認定,媒體人周玉蔻在媒體上對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的指控不屬實,應賠償馬英九180萬元(新臺幣,下同),並在臺灣四大報刊登道歉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