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人街探案3
這次唐探3是兩線並行,一條是Q的線,一條是找兇手。
看完電影之後,我對Q是誰這個謎底能理解,但是另一條線的真相就...
1.Q是個組織我能理解,看過一個紀錄片裡面導演說想打造唐探宇宙,想讓中國也有出名的名偵探,並且打造多個名偵探(所以在網劇裡面出現了阿默和五大靈童並且還有crimaster這個軟體 )電影裡面的兩個組織,秦風說的:「你們」和「我們」是不是有點像名偵探柯南裡面的神秘組織和以柯南為首的偵探團隊。
導演還說這部電影如果成功唐探以後將會是不一樣的全新的世界,大概就是唐探宇宙已經初步建立。
2.唐探這個大IP,從商人的角度來看,csc是絕對不會放過它的價值的,所以Q是個組織也可以理解。
3.盲猜一下後面幾部電影和網劇的劇情大概是一部電影一個、一部網劇出現幾個Q這樣。
4.但是這次電影確實有點...推理比較少,搞笑一般,前幾部的梗也有在用,但是我最想吐槽的是結尾:就離譜,這個兇手的殺人動機真的俗套。文詠珊那個乾淨的臉一點都不像是顛沛流離很久之後的樣子。知道殺人動機之後:就這?而且這種殺人手法,首先玻璃碎片不可能是完全一樣的,補刀的話也不可能捅到完全一樣的傷口,並且屍體上明顯只有一道口子,那就意味兇手小林杏奈用同一個碎片往同樣的傷口上捅進去了...
我為什麼覺得一二部好看,因為一二部一開始兇手並不是直接出現在觀眾視野裡,而是隨著唐仁輔助秦風一步步推理讓我們知道兇手是誰,殺人動機和真正的故事是什麼,反轉才是讓人著迷的地方,看到最後我會說「原來兇手是他,原來是這樣的,我之前還真沒想到」 看到第三部結尾我說「我一早就猜她來著……」沒有驚喜感,沒有吸引人的反轉,自然反響平平,甚至差評如潮。我覺得建立一個偵探對立反派的宇宙還需要挺久的時間,所以我很期待之後的作品,就算第三部一般很一般,但是它是唐探,我覺得可以容忍一下,如果之後的故事再是這種,只會是不斷消耗唐探這個不斷打磨出來的IP價值,消耗主演的流量。
另外關於思諾的身份,我也和朋友們進行了討論:
之後思諾的身份也會是一個謎。
【二】刺殺小說家
我覺得這部電影,小說裡面和現實的聯繫比較少:就只有人物的對應傷害和能夠讓觀眾知道小說和現實裡面誰是誰的身份信息,缺少一些靈魂的羈絆。另外,屠靈的角色轉換我沒弄懂,既然之前可以為了老闆而教唆關寧殺人,但是知道老闆害了同事之後,突然就站在對立面了,不懂轉換的點在哪裡。不過我覺得小說裡面的呈現還是挺好看的,特效很好。之所以會讓觀眾覺得劇情有點混亂,可能引文轉場做的不是很漂亮,只有一場還可以,就是空文在現實生活中掉下頂樓那裡還可以,其他的轉場並不是很好看,沒有代入感也沒有驚喜。但是如果接受了這種那就還好。再次,結尾有點草率,像那種廢材逆天小說,我想看養成,一步一步變強,但是突然來了強大buff加成,自己突然被幸運之神眷顧,突然開始變強然後草草收尾了的那種小說。沒有很大的感觸,演員演技還可以,打戲不錯,場面大,小說裡面的場景確實很震撼。
【三】你好,李煥英
撇開感動的部分先講一下劇情的設定。這個電影的設定其實很常見,之前由鄧超、彭于晏、趙麗穎主演的《乘風破浪》以及2020年上半年的電視劇《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都是這種穿越到過去回到父母年輕的時候的設定。對於我自己來說,我還是比較吃這個設定的,所以我都2刷了這兩部影視作品。《你好,李煥英》也是這個設定,加上喜劇效果我覺得還好,只是我覺得雙穿越還挺新鮮,很好哭。
從劇情來看,當我看到李煥英提前醒來,我就已經意識到原來她比賈玲醒來的更早並且也穿越了,那一切都解釋得很清楚了。我當時看賈玲從天上掉下來那段,我就很疑惑,怎麼會有人站在樹葉堆上和別人講話,原來是李煥英看到自己女兒從天上掉下來,自己去接的;在醫院病房,李煥英急切地想去看自己的女兒,連針都不打;當李煥英為了女兒在乎別人那句打排球比賽的那句話而勸說別人;當李煥英自己提起想讓女兒健康快樂就好...我就相信在座的觀眾都應該哭了。劇情最後,為什麼賈玲說不想讓李煥英走,是因為她要走了,我寧願相信這是一場夢,是李煥英為了實現女兒讓自己開心的夢最後的迴光返照。
【四】《壞小孩》+《隱秘的角落》
在春節這段時間把《壞小孩》看完了,看完電視劇再追小說,發現劇版和小說還是有很大的不一樣。劇版改編的很好,朱朝陽的變化也很細微,在電視劇裡他用統一的表情配合自己心境變化前後,讓我覺得他下一步動作還是那個比較善良的朱朝陽時,實際行動卻讓觀眾大跌眼鏡,甚至會回頭去看為什麼朱朝陽會變成這樣。
看完小說之後,我才發現朱朝陽真的沒那麼簡單。心思之縝密,計謀之深遠,手段之高明,我直呼不可思議。
從劇版和小說的不同作切入點
一、角色
1.朱朝陽和張東升無較大變化 ,劇版嚴良是小說版丁浩,簡單概括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小孩,心思最單純,劇版普普小說版夏月普-普普,是一個不熟的話非常冷酷,心思很細膩的小女孩。丁浩和普普是結拜兄妹,兩人都是殺人犯的孩子,普普遭受到孤兒院院長猥褻,丁浩會為他出頭。
2.小說裡的周春紅(朝陽的母親)不是劇版的那個控制欲極強,瞞著兒子交往男人的周春紅,在小說中沒有仔細刻畫這個角色,從小說裡面看她對朱朝陽不錯。
3.而葉馳敏的父親葉軍卻是因從軍原因是個脾氣暴躁,嚴苛對待自己女兒,業務能力不錯的警察。
(看得出來導演把角色轉換是想刻畫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傷害)
4.小說版嚴良是浙大的數學系教授,跟張東升一家有親戚關係,也是之後唯一揭穿朱朝陽的人。
5.王瑤還是王瑤,小說版朱永平是個身價千萬,非常寵愛王瑤和朱晶晶的男人,對朱朝陽的態度可以說是相當於沒有這個兒子。就算之後認為朱朝陽不是殺害自己女兒的兇手,也並沒有做出任何彌補朱朝陽的事,有的話只是象徵性給錢。
二、小說情節
1.普普相比劇版而言,是個很「惡毒」的小女孩,她會欺負 欺負朱朝陽的朱晶晶並且用噁心的方式噁心朱晶晶。朱晶晶死並不是像電視劇裡面意外掉下去而朱朝陽不救,而是朱朝陽自己推下去的。
2.普普喜歡朱朝陽,朱朝陽沒有直接承認喜歡普普卻又在字裡行間給普普表示自己也喜歡普普的態度,而朱朝陽利用普普對自己的喜歡和信任說服普普站在自己這邊威脅張東升殺害朱永平和王瑤。
劇版是張東升被逼殺害朱永平和王瑤,但是在小說裡是朱朝陽想把朱永平和王瑤殺了,一是出於朱永平對自己的態度,
關於朱朝陽的殺人動機是朱永平的漠視和疏離,他是一個孤僻、長時間父親位置的缺失讓朱朝陽渴望父愛渴望被疼的小孩。當朱永平因為王瑤母女而說朱朝陽是朋友侄子時,當需要別人提醒朱永平應該履行父親的責任時,當朱永平為了王瑤和朱晶晶懷疑自己時,當自己和母親被打,卻反過來責罵和掌捆母親時,當自己和母親被王瑤叫人報復他卻用錢讓朱朝陽不再去追究時,朱朝陽說:他已經死了,他不是我爸。
二是出於王瑤懷疑是朱朝陽害的朱晶晶,會因此順藤摸瓜查到普普和丁浩,害怕普普和丁浩出賣自己(朱朝陽根本就不信任他的兩個朋友虧普普和丁浩把朱朝陽當那麼好的朋友)
三是出於家產。
殺人的整個過程朱朝陽並沒有動手,而是要普普丁浩張東升幫他殺人,而自己在學校補課,偽造不在場證據。
當我知道朱朝陽問普普朱永平和王瑤被埋在哪裡並且之後朱永平和王瑤屍體因為半個腳掌露在外面而被發現時,我才發現朱朝陽想的很遠很遠,好像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一樣。
3.朱朝陽開始寫日記了,細思極恐地是他用短短的幾天時間把從前一年12月的日記寫到了這一年的八月,在七八月的日記中把每一個和普普丁浩在一起、和張東升斡旋、每一個命案發生的細節、心裡的內心爭鬥全都寫了出來,但是對於提及自己的家事卻一筆帶過,比如分家產的過程。
在日記裡他把普普塑造成了一個心思沉重,因為其他小女孩罵她而懷恨在心故意殺人的小女孩,把所有朱朝陽自己的惡毒想法都替換到了普普身上,把普普變成了完全不是朱朝陽本來認識的樣子而是想讓警察認識到的樣子,是原本人們覺得的普普的樣子。
把丁浩變成打架王的形象,就連手上的紋身「人王」都說成他想成為人中之王的話。但其實那是個「全」字,是丁浩喜歡的女生名字。朱朝陽也把他變成了世人眼中本該有的樣子。
朱朝陽把自己的過錯全都嫁禍給別人,因為自己沒有朋友很孤獨,要保護唯一的朋友和自己喜歡的女生所以包庇這兩人犯罪。
朱朝陽利用可以搜查到的證據為自己為日記作證,而把丁浩和普普跟自己相處只有自己知道的細節作假,除了朱朝陽無人知道三個人相處說的話做的事,朱朝陽就這樣輕易地被開脫了罪責。
書裡面反覆提到的就是青少年未滿十四歲不擔刑事責任,這也是朱朝陽為什麼敢一而再再而三去觸碰法律的原因之一。
後面這本日記交給警方,嚴良看了說:他這篇日記有所隱瞞,好像不是寫給自己看的,像是寫給警察看的。(沒錯就是寫給你們看的👀)
4.朱朝陽還相機那天,張東升給三人下藥了,原本我以為朱朝陽也喝下去了,但是他沒有所以他假裝自己中毒然後趁張東升不備把張東升捅死了。他偽造了丁浩殺了張東升而丁浩和普普喝了有毒的可樂因此而死的假象,在自己身上劃了幾刀被救。
5.在案發後,朱朝陽還能像從來不是自己作的局,自己真的只是局外人一樣演戲,身為讀者的我甘拜下風,直呼牛逼。
6.結尾是嚴良經過筆跡鑑定發現長達九個月的日記是在一個月內寫的,但是卻在糾結到底要不要告訴葉軍而結束全文。
結尾留白處理,個人偏向沒有打電話,因為他比懷疑更加相信朱朝陽真的想做一個全新的人了。就算嚴良決定打電話了,我也認為朱朝陽應該已經做好了就算日記被發現是一個月寫的,也有理由為自己脫罪的準備,因為我覺得朱朝陽已經變成了想都不敢想的怪物。
就算最後張東升沒有想殺他們三人,我覺得朱朝陽還是會動手自己解決他們三人,這樣就沒有人知道自己曾經殺過人,還是之前乾乾淨淨,清清白白的朱朝陽了。他利用自己不到十四歲的年幼加上成績優異,人們往往願意相信這是一個好孩子,因為他們覺得成績好就是品德好,再加上童言無忌,少年童真,不會是那有那種壞心思才讓朱朝陽一步一步開脫的.
文/圖: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