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演義》裡殷商有四大諸侯國,東伯候姜桓楚,居於東魯,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候崇侯虎,每一鎮諸侯領二百小諸侯,共八百諸侯屬商。
紂王七年,春二月,忽報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諸侯袁福通等。太師聞仲奉敕徵北。
直到聞太師凱旋迴朝,見到武成王,太師曰:「年年見報,月月通知,只心懸兩地,北海難平。託敕賴天地之恩,主上威福,方滅北海妖孽,吾恨肋無雙翼,飛至都城面君為快。」
又在九間殿聞太師見紂王,拜伏於地曰:「仰仗天威,感陛下洪福,滅怪除妖,斬逆剿賊。徵伐十五年,臣捐軀報國,不敢有負先王。」
從上文可以看出北海袁福通等七十二路諸侯,應不在八百諸侯之列,否者既是北海屬地當由北伯侯崇侯虎討伐平叛,若崇侯虎實力不濟肯定會向朝歌求援。而事實上確實聞太師親自掛帥北徵,並沒有北伯侯任何事情。由此表明北海袁福通等七十二路諸侯是屬朝歌直轄的諸侯國。
那麼話說回來了,北海袁福通等七十二路諸侯有什麼能耐讓這個「截教金靈聖母的高徒殷商太師聞仲耗費十五年才將其平定呢?」倘若只是簡單的袁福通等七十二路諸侯反叛,只需要派黃飛虎,魔家四將,鄧九公等三人中的其中一個即可平叛。為何非得聞太師親自出馬呢?因為單憑袁福通等七十二路諸侯是沒有膽量和實力反叛的,而今敢於反叛必有北海妖族勢力支撐。北海妖族有何來頭?又為何集聚北海呢?
原來洪荒時期,大地忽然失去了平衡,無邊無際的洪荒衝破了人,神,魔相隔的「天維之門」;妖族從洪荒惡水中得到了強大的幽暗之靈後,開始為禍大地上的人類;當時的太陽神炎帝帶領眾天神用與妖族對應的太陽之靈,圍剿妖族(開天闢地之前有混沌之靈,之後妖族擁有幽暗之靈,天神擁有太陽之靈),妖族大敗實力大減。也許是倖存的妖族躲進了太陽之靈到達不了的北海之地,妖族才沒有被斬盡殺絕,倖存的妖族也從此聚集在了北海。直到後來不知道為何北海長年洩漏,妖族便從洩漏的惡水中得到靈氣修煉,直到實力壯大,也許是不甘寂寞便支持袁福通等七十二路諸侯反叛。
朝歌接到飛報為何是聞仲北徵?1.如果朝歌派武成王黃飛虎北徵,憑黃飛虎武成王的身份地位,黃飛虎完全有資格勝任北徵。從「文有太師聞仲,武有鎮國武成王黃飛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國,」可以看出黃飛虎武功高強,能徵善戰,且深得紂王信任,必要時可以全權處理與各諸侯的善後交接事宜。派黃飛虎北徵平定袁福通等七十二路諸侯還是綽綽有餘的,至於面對其背後的北海妖族勢力,儘管黃飛虎有神獸坐騎五彩神牛,但由於其對法術不精通,難免不會吃妖族的敗仗。由此排除黃飛虎出徵北海的可能性。
2.如果派佳夢關魔家四將出徵,魔家四將有異人秘授奇術變幻,且四人各有威力強大的法寶,依仗法寶可將妖族一一剿除,只是需要耗費時間而已。但四人只是守將之才,且北海妖族與袁福通等七十二路諸侯勢力龐大,交戰中需要長期的戰略部署,四人沒有統帥職能,不能及時的協調各路兵馬,也無法更好的處理與各諸侯的善後交接事宜。就如四人曾徵東海的時候,是拜黃飛虎麾下,由黃飛虎統帥節制。故,魔家四將也不適合徵北海。
3.聞太師三朝元老,位高權重,能徵善戰,文韜武略且精通法術神通,有坐騎墨麒麟,須臾千裡。在截教弟子中人緣頗好,如果需要,聞太師可以隨時邀請截教道友下山助陣破敵。所以,聞太師是徵北海的最佳人選。
綜合上述,聞太師是徵伐北海的最佳人選,由於北海袁福通等七十二路諸侯及其背後妖族勢力強大,就連聞太師也不得不耗費十五年才將北海平定。
(文中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