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很多人很難想像與塵世的「脫俗」少林公司打官司是為了財界的「商標問題」。9月1日,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表聲明,稱森馬銷售的一系列服裝未經許可,將「少林功夫」用於服裝標籤。
這時才知道,少林寺不僅有公司,還擁有公司,還擁有自己的產權。在這次訴訟中,桑瑪輸了,放下了所有與少林寺相關的衣服。之後人們才發現「不與世界爭吵」的少林比香拜佛簡單多了。
在少林寺贏了森馬的這場官司後,其背後的商業版圖也逐漸暴露出來。原來,少林公司這些年除了接受遊客之外,還在瘋狂地註冊商標。據統計,目前中國松山林業公司共申請了663個商標,除了少林公司的商標外,還包括少林功夫等「少林元素」相關商標。
不僅如此,少林公司的企業規模非常龐大,產業鏈也非常豐富,可以說不會失去很多上市公司。其中包括專門銷售相關書籍的少林書局、藥品銷售局、出版少林相關作品的《禪露》雜誌社、銷售香火的少林香堂等。
在銷售上,少林寺也可以說是「追趕潮流」。國內電商起火後,少林寺也開了淘寶店。其中,不僅與運動員用品、少林元素文創作作品相關,還與藥業、餐飲業、服裝業相關,在網上家線下形成產業鏈。
除此之外,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除了做生意,少林寺還熱衷於投資。據統計,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累計對外投資額已接近8000萬元。據統計,其中除了在臺灣、澳大利亞等地設立分公司外,還投資了各種產業。
就像2009年香港中旅和韶山少林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香港中旅少林文化旅遊有限公司一樣。投資、合資、出家公司的頭腦不比商業大亨差。這種少林寺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
而且,2011年,少林下屬的資產公司也將上市的消息傳來,當時受到巨大的輿論壓力,當時很多人覺得家人製造的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是不合適的,因此,這件事一直被擱置著。
目前,少林寺的商業規模已經非常龐大,進口也相當可觀。據2018年《中國經營報》報導,僅傳統遊客接待,少林寺2017年全年遊客接待量就突破350萬人,僅門票收入就超過3億,加上香火收入還會增加一倍,甚至兩倍以上。這只是少林寺的門票和香火收入,現在少林寺的商業版圖加上文化、飲食、服裝、旅遊等領域和各種投資和合資企業,無法想像收益有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