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都亡了,清朝總督還在率領清軍攻城,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

2021-01-08 騰訊網

在我們的印象中,清朝是懦弱的,是軟弱可欺的,但其實清朝也有一個鐵血將軍,一生為清朝打了無數的勝仗,甚至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他的名字叫做多羅特·升允,是清朝的鑲黃旗貴族。

大清都亡了,清朝總督還在率領清軍攻城,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

多羅特·升允出生於1858年,當時的清政府已經慢慢衰落了,朝廷政治腐敗,所以很多貴族子弟都貪圖享樂,壓根沒有想過建功立業,餵貓逗鳥逛大街就是他們的日常活動。可是升允不同,升允雖然也是貴族子弟,但是他將父親身上剛正不阿的氣質學了個十成十。

他從小勤奮學習,努力練武,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報效祖國。1882年,24歲的升允通過了科舉考試,正式步入仕途,之後擔任山西按察使、布政使以及陝甘總督等重要職位。升允秉承著為官就要造福一方的想法,盡心盡力為民辦事。

他知曉外國的工業技術比中國先進,於是為了修建蘭州黃河大橋,他花費了整整30萬白銀,還多方輾轉,託人介紹靠譜的外國建築師。不過升允為人耿直,特別看不慣趨炎附勢的人,所以他在朝堂上沒有什麼深交的好友。

1905年,慈禧過70大壽,在紫禁城舉辦宴會招待大臣和各地來賓,壽宴奢靡至極,花了將近百萬以上的銀子。所有的大臣都藉機恭維慈禧,讚美之詞不絕於耳,送的禮物更是一個比一個華貴,可是輪到升允的時候,他卻什麼禮物都沒拿出來,還直接進言讓慈禧不要太過鋪張浪費,雖然話說得委婉,但最終還是惹得慈禧很不高興。

1909年,清政府準備實行立憲制,升允對此事持反對態度,經常明目張胆的在朝堂上公然反駁,因為次數過多,言辭激烈,升允最終被革職了。但是溥儀剛登上帝位,還是一個小孩子,所以升允並不生皇帝的氣,他只是覺得朝堂上的大臣們愚昧無知,矇騙了皇帝太后。

被革職的升允相當樂觀,他依舊勤加練武,等著皇帝反應過來之後重新召他回朝。1911年,全國各地紛紛吹響了反清的號角,浙江、安徽、湖南、山西、貴州等多地省陸續宣布脫離清政府的管制,這時候朝廷真的慌了。

為了鎮壓各地的起義,他們想起了耿直能幹的忠臣升允。升允能力很強,但是終生為清朝廷服務的他封建思想嚴重,他視所有的新興文化為仇敵,帶領清軍與新式軍隊作鬥爭。雖然當時大部分清軍很弱,但是升允操練的軍隊卻所向披靡。

到1912年為止,短短一年的時間,升允就連著打下了十幾座城池,就在他準備西徵擴寬疆土,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時,京城卻傳來了溥儀退位的消息。升允恨鐵不成鋼,但還是不打算就此放棄,於是他激勵官兵繼續作戰。

可是沒誰喜歡打仗,而且晚清不得民心,現在大清都亡了,皇帝也沒有了,他們徵戰還有什麼意義?所以壓根沒有幾個人響應號召,就算升允以性命做威脅,也沒人聽他的話。軍心渙散,繼續徵戰已經是不可能的了,於是升允另謀出路,去找日本人幫忙,可最後也是失敗告終。

1931年,奔走多年依舊復闢無望的升允在遺憾中去世,享年73歲。其實站在清朝的角度來說,升允不失為一代忠臣;但是從天下的角度來說,大清的沒落已是無可挽回的事情,又豈會因升允一人之力有所改變?

相關焦點

  • 清朝都滅亡了,陝甘總督還在率清軍攻城,差點為溥儀打下西安
    一個新朝代的建立必然是伴隨著一個舊朝代的滅亡的,清朝是建立在明朝滅亡的基礎上面的,從1646年多爾袞與順治帝入關算起,到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大清王朝溥儀退位。一共是266年的歷史,這近三百年的時間裡面,也為清朝培養了許多忠實的奴才,到清朝滅亡的時候都還在為他們效忠。
  • 辛亥革命後,為何升允麾下的清軍這麼能打?當年都跟著左帥混的
    西安起義清朝的西安將軍文瑞投井自殺,署理陝西巡撫錢能訓被俘,按察使錫桐也被俘虜!只有前任陝甘總督、現任督辦軍務的升允腳底板抹油溜了!升允是個鐵桿保皇派,逃出生天后,他前往蘭州找到了陝甘總督長庚,兩人隨即調兵遣將對陝西發動猛攻!
  • 溥儀退位後,大清的9位封疆大吏,他們都去了哪裡?
    溥儀不再是皇帝了,大清也就不存在了,以溥儀為核心的封建官僚體系也就崩塌了,隨之而來的,他們就不再具備管理這個國家的合法性和正當性了,這也意味著,大清的9位封疆大吏也失去了管理地方事務的權力,那麼在這個大背景下,這9位手握實權的封疆大吏,他們去了哪裡?
  • 溥儀退位後,陝甘總督仍在率領八旗精銳攻城,差一點就成功了
    儘管在腐敗的官場中,升允始終保持清廉勤勉,慈禧太后七十大壽時,慶親王讓各省都送禮祝壽,但升允卻沒有獻金,反而是遞上去了一本奏摺,不過這也不妨礙其他大臣向慈禧送禮,討慈禧的歡喜。
  • 大清滅亡後,九位總督的最後下場如何?
    清朝末年,有句著名的話,「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句話不但揭示了大清朝的結局,而且預示了大清朝封疆大吏們的命運。清朝的總督,是清朝地方的最高行政和軍事長官。按照清制,清朝共設置有十一大總督。
  • 溥儀宣布退位後,這位封疆大吏仍在為清朝南徵北戰,打下很多地方
    此時的清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中,武昌起義成功後,很多省份迅速宣布獨立。清朝不得不重新啟用袁世凱鎮壓起義。結果清朝這一招可以說是自掘墳墓,袁世凱和革命黨開始談判,最後逼迫清帝遜位。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頒布了清帝退位詔書,清朝自此滅亡。不過我們不知道的是,清朝滅亡之後,仍有一位封疆大吏在為清朝南徵北戰,並攻佔了很多地方。這個封疆大吏就是多羅特·升允。
  • 大清的最後一位太后,一生從未得過榮寵,卻親手結束了大清的江山
    清朝的滅亡暗示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作為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一生也是坎坷曲折的,一生三次登基,三次退位,還進過監獄,死後還沒能葬入皇陵,清朝的滅亡的時候,溥儀才是幾歲的一個孩子,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在隆裕太后的幫助下宣布了退位,曾經光輝的清朝結束了,今天說的是隆裕太后。
  • 三藩之亂力保大清江山的十大將帥
    吳三桂兵出雲貴,向湖南進攻,屢次大敗清軍,並迅速佔領湖南,取得了空前的大勝。與此同時,福建耿精忠、廣西尚可喜遙相呼應,紛紛舉事。而清軍十餘年不經戰事,軍備鬆弛,全線潰退。最後,清軍集結在荊州、武昌、宜昌,勉強與吳軍對峙,防止吳軍跨過長江,進兵中原。
  • 總督是清朝的封疆大吏,那麼清朝滅亡後末代總督的結局又如何呢?
    清朝在各省巡撫之上設立總督,而總督則是掌握一到兩省甚至三省之間的軍政大權,是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其實在清朝滅亡之時全國各地革命勢頭已經非常火熱,清朝中央政府都已經是無力管控,更何況總督了,所以當時總督的權力實際也是名存實亡。
  • 清朝最後一位閩浙總督,革命打響後,深知清廷氣數已盡,自殺殉職
    昨天小編介紹了清朝最後一位兩江總督張勳,他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對清廷最忠心的晚清官員,因為他在清廷覆滅之後,拒絕剪掉辮子,以示對清廷的忠心,後來還親自策劃扶植溥儀復闢,但以失敗告終,甚至直到他臨死那天還叮囑家人絕對不能剪掉他的辮子,對清廷忠心到這樣極端的晚清官員除了張勳,找不出第二個。
  • 此人臨終前嘆息:我死,大清遂亡!十天後,大清果然亡了
    眾所周知,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隨著末代皇帝溥儀被迫退位,清朝也因此覆滅。導致清朝滅亡的原因其實有很多,因清政府本身閉關鎖國的國策,導致所有人不思進取、坐井觀天,與西方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清朝在內憂外患的困頓之下,才走向了滅亡。不過,在這之前,有一個人在臨死前就曾預言過:我死後大清必亡!此人便是清朝的皇親國戚愛新覺羅·良弼,因其家境良好,後來遠赴日本留學,學習到了很多國外的先進知識,這令他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然而,等到他學成歸國,卻看到了當時清朝的處處落後,以及極其腐敗的清王朝統治。
  •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悲慘的一生
    」,這是我國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在回到故宮的時候,問的問題。我們都說大清早就亡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就此結束了。當然對於我們現在來說,這個封建制度該亡,亡的好,但是,我想對於那個時候的溥儀來說,大清亡了,也就說明了他的家沒了吧。溥儀,我國古代最後一位皇帝,也是結束我國封建制度的一位皇帝。他的身世可謂是十分的坎坷離奇。
  • 乾隆皇帝的三句「豪言」,句句坑慘大清江山
    比如乾隆帝父親雍正帝在位時,就曾積極引進土耳其火槍,令清軍火器裝備又提升一大截,這才給乾隆平定西北打下基礎。而乾隆皇帝在位時,正是近代火器發展突飛猛進的年月。但滿腦子「騎射」的乾隆帝,顯然對此意識不足,甚至當兩江總督高晉提議把火器操練列入武舉考試時,乾隆的反應,卻是破口大罵。
  • 清朝滅亡十多年,此哨所居然還有清軍在巡邏,不敢相信大清亡了
    我們都知道,1877年的時候,左宗棠作為清朝重臣把新疆給收了回來,擴大了清朝的疆土,也為如今奠定了基礎,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塔吉克族的人們開始自覺主動的成立隊伍,並且還專門挑選出來一個長官負責當地的駐防以及總哨,保衛他們的每一個地方,而當地人們也很願意去塔什庫爾幹南部那些地方,並且定居下來就一直在那裡開墾種地,一邊盯著邊防。
  • 1911清朝最牛王爺叫喊: 有我在, 大清不會亡!
    歷任官房大臣、正紅旗滿洲都統、禁菸事務大臣等要職。1911年(宣統三年),武昌起義爆發後,袁世凱東山再起,遭到溥偉和良弼的堅決反對,並組織宗社黨,企圖阻止南北和談。隆裕太后和攝政王載灃召軍機大臣、宗室貴戚進宮開御前會議,專題商討退不退位的問題。慶親王奕劻贊成退位:「大清氣數已盡,退位可使全國臣民免於戰火浩劫,善莫大焉。
  • 大清密碼: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家族及其血緣脈絡解密
    【大清一朝,這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中國古代大一統封建王朝,其朝代結束距今僅百年有餘。但作為一個少數民族王朝,卻有著無數未解之謎。大清密碼系列將以真實的原始史料、文物和遺址現場勘察為基礎,解密出一個真實的大清朝】大清王朝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對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大家都很熟悉,這位皇帝很有福氣,雖是末世皇帝,卻得善終,可以說是奇蹟了。
  • 清朝八大總督中直隸總督最牛,為什麼管不了轄區內的熱河都統?
    清朝有八大總督,北京城位於直隸總督管轄範圍內,直隸總督被稱為總督第一,疆臣之首。九門提督管著京師宿衛,直隸總督管著京師外圍,能當上直隸總督的,不是一般人。實際上,還有一個職務,重要性絲毫不遜於直隸總督,這就是熱河總管。
  • 清緬戰爭:極盛的緬甸碰上極盛的清朝,卻讓泰國撿了便宜
    位於兩大文明交匯區的緬甸受到兩種文明的薰陶,開化程度遠高於東南亞其他地區,在這些地區的人們還在叢林裡歡騰的時候,緬甸這片已經開始農耕了。文明開化先放到一邊,當緬甸這個地區第一次出現初步統一的國家,已經是公元11世紀了,蒲甘王朝徵服了諸多部落小邦,建立了涵蓋今天緬甸大部分區域的政權,為緬甸的崛起打下基礎。
  • 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為何為被譽為太平天國第一名將?
    據清軍所說,太平軍臨陣攻城,常慣用童子軍。這些童子非常英勇,不畏懼生死。並且手足輕便,往往登高陟險如履平地。太平軍重挫清軍後,這些童子軍會率眾窮追清軍殘部,由於馳逐迅速,清軍殘部無處可以藏身。清軍供認不諱地說,童子軍是他們的「心腹之大患」。太平軍攻武昌時,採用地道攻城術,待火藥炸開城門缺口後,陳玉成等50名童子兵擔任先鋒,率眾衝鋒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