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大總督中直隸總督最牛,為什麼管不了轄區內的熱河都統?

2020-12-25 騰訊網

清朝有八大總督,北京城位於直隸總督管轄範圍內,直隸總督被稱為總督第一,疆臣之首。九門提督管著京師宿衛,直隸總督管著京師外圍,能當上直隸總督的,不是一般人。實際上,還有一個職務,重要性絲毫不遜於直隸總督,這就是熱河總管。

圖-清朝直隸示意圖

你會說一個總管,官能有多大?大得過內務府總管?這可是熱河總管!清軍入關後,擔心八旗子弟的尚武精神被中原繁華所融化,設立木蘭圍場。康熙經常帶著八旗子弟來此秋獮,以未不忘根本。木蘭圍場在哪呢?就在熱河,也就是河北省承德市。為什麼叫熱河?避暑山莊裡有個溫泉,熱嘟嘟的,大家都叫它為熱河。久之,熱河就成了這一帶的地名。

另外,熱河還位於清朝的東北龍興之地,中原漢地、蒙古諸部之間的要害位置。北扼蒙古諸部,南制衡中原,實在不行,退回東北也方便。清朝在熱河,可以就近控制蒙古諸部。可是,皇帝總不能在圍場裡的樹林裡辦公吧,總要有個宮殿讓皇帝辦公休息。於是,著名的承德避暑山莊就出現了。皇帝在哪,江山社稷就在哪。康熙乾隆在位時間加一起120年,這爺孫倆就在熱河行宮呆過66年(避暑)。保護皇帝的安全,就成了熱河行宮的重要議題。

圖-河北省一帶地形圖及承德位置

清朝入關二百年(不算鹹豐以後),熱河毫無爭議的成為清朝僅次於京師的第二個國都,嘉慶和鹹豐這祖孫倆就駕崩在熱河。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康熙設熱河總管,總管熱河事務。最早,熱河總管隸屬於內務府的「總理迕莊園事務總管」,管的不僅是軍事,還包括熱河行宮及各大小寺廟的維護和守衛。

熱河位於承德府,但先有熱河,後有承德。承德是在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才開始形成城市的。熱河只是在地理位置在承德府範圍內,但承德府以及承德府的上級直隸總督,是管不了熱河的,只能管承德府的民政事務。雍正雖然不怎麼出門,喜歡窩在宮裡批摺子,但他知道熱河的重要性。改元後的第二年,公元1724年,雍正設熱河駐防總管,管理熱河軍務。

圖-承德避暑山莊風景

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熱河總管升為熱河副都統,職能進一步擴大,正式名稱長到讓人崩潰:管理熱河等處地方總管轉場辦理喇嘛魯特事務兼管喜峰口路陽站調遣河屯協官兵副都統。乾隆這個人處處學他祖父康熙,又處處學的不像。康熙幹什麼,乾隆就學什麼,半點都不帶走樣的。

乾隆經常去熱河,害怕有人刺殺他,就提高了熱河的駐防兵力,僅鳥槍兵就有五百人。熱河副都統,不是皇帝絕對信得過的自家旗人,是不可能當上的。直隸總督有很多漢臣,皇帝不是特別放心。所以,熱河河屯協的綠營兵,除了要接受直隸總督指揮外,還要接受熱河副都統指揮,讓他們互相制衡。而熱河副都統還有一個直隸總督管不到的地方——喇嘛和內遷蒙古各部的事務。

圖-清朝直隸轄區範圍及承德府(熱河)位置

嘉慶即位後,也經常往熱河跑,感覺熱河副都統的級別有點低,繼續升。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熱河副都統升為熱河都統,正一品,和東北龍興之地的八旗統領級別相等。而直隸總督,加了兵部尚書銜的,也不過從一品。可見,在嘉慶心中,熱河都統的重要性要大於直隸總督。

當然,熱河都統的正一品有點高,後來降為從一品,依然要比不掛兵部尚書銜的直隸總督(正二品)高一級。熱河都統的職務繼續擴大,由原來的純軍事功能,外交功能,又加上了民政管理功能。熱河都統已是熱河行宮範圍內的最高長官,七姑八婆的什麼都管,包括修房子,發工資。老百姓打各種亂七八糟的官司,收稅、開礦辦廠,種地,抓小偷小摸……而讓蒙古各部不滿的是,清朝為了削弱蒙古各部的勢力,還讓熱河都統收走了蒙古各部王公原來所控制的司法、土地管理權,以及豐厚的工礦業稅收。清朝皇帝哪管這些,自己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圖-河北承德市人文地圖

清朝滅亡後,1914年在原清朝熱河總管府的基礎上,設立了熱河特別區。熱河特別區和由直隸演變來的河北省是平級的。1928年9月,熱河省成立,1955年撤銷。遼寧、內蒙古、河北三省區分別接管熱河省區域,比如承德入河北,朝陽、阜新入遼寧,赤峰入內蒙古。

相關焦點

  • 清朝時,府尹比總督級別低,順天府尹為何不怕直隸總督?
    都知道清朝有(定型後的)八大總督(不包括光緒時設的東三省總督)。清朝還有一個地方,名義上是地一級的府,實際地位卻和總督差不多,這就是順天府尹。清軍入關,定都於燕京,沿明制,在燕京地區設順天府,最高長官是府尹。清朝有句話,叫宛平縣裡管朝廷,宛平縣令比其他縣令的級別要高。縣令如此,更不要說直管宛平縣令的順天府尹了。
  • 清朝八大總督,平級卻差距很大,直隸有權,兩江有錢,雲貴最苦
    ▲清朝八大總督分布圖當時的清朝有八大總督,分別為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閩浙總督、兩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後來在清朝滅亡前,還設置了第九大總督:東三省總督,所以也有九大總督的說法,但因為設立時間過短,故不在今天的討論範圍之內。那麼,在這些總督中,哪位總督地位最高?哪位總督最有錢?第一梯隊:直隸總督和兩江總督八大總督中,最肥差的當屬直隸總督和兩江總督。
  • 清朝的八大總督權勢滔天,封疆一方,清廷不擔心他們造反麼
    清朝承接明制,在地方上設立八大總督(後來設立東三省總督,但是沒多久清朝就滅亡了),統管一省或數省的民軍經政,可謂權柄滔天。經歷過「三藩之亂」的清朝,為何放心地將權力,交給總督這種級別的封疆大吏,不擔心重蹈覆轍嗎?其實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將管理制度細化到極致。
  • 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在清朝的官制中,誰更牛
    在清朝的書籍和歷史劇中,經常可以聽到總督、巡撫、將軍這些官職,他們都是手握大權的朝廷要員,那麼誰的權力更大,級別更高呢?一、總督名氣最大的當屬總督,不過他的官階卻不是最高的。所以,總督與巡撫之間的關係很是耐人尋味。尤其是在督撫同城時,會出現二人pk的畫面。互相扯皮,噁心對方是常有的事兒。比如兩江總督曾國藩,和江西巡撫沈葆楨就互看不順眼,還是李鴻章從中調停,才避免了二人猛撕。這也是清廷故意而為之,畢竟總督位高權重,一旦起了二心,就秒變藩鎮割據了。
  • 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官職大?
    以清朝為例:總督:總督是地方上最高大員,堪稱封疆大吏,官階為正二品,實際操作中,總督一般會加掛尚書、大學士等從一品甚至是正一品的品階。清朝設有九大總督,除了直隸和四川單省設置有總督,其它七大總督都署理兩個省以上,總督擁有包括屬地的政治、軍事、經濟等各方面的最高級別的管理權。直隸總督由於在天子腳下,別看只管一省,但實屬各大總督之首。
  • 清朝時期,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權力更大?
    總督、巡撫、提督、總兵這些官職從明朝時就開始出現,至清朝各官職的設置、職責趨於完善,成為清朝官僚系統中的常設職位。然而將軍、都統在清朝官僚體系的職位與其他朝代大不相同。總督在清代為地方最高行政長官,正二品(若加兵部尚書銜,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為從一品),總督一般均加銜,管轄一到兩省,掌管軍民事務、統轄文武、考核官吏。乾隆時期,全國設有八大總督:直隸、兩江、陝甘、閩浙、湖廣、兩廣、四川、雲貴總督,另有漕運、河道(東河、南河)總督三人,光緒年間,又設立東三省總督。
  • 清朝駐防將軍,比八大總督級別還高的封疆大吏,是怎樣的存在
    一提到清朝的封疆大吏,想到的自然是總督。清朝承接明制,設立八大總督,後來又增設東三省總部,成為九大總督。他們統管一省或數省的民軍經政。可謂權柄滔天,堪比一方諸侯。不過,他們還真不是清朝最牛的封疆大吏,清廷更看重的,是駐防將軍。八大總督,正二品,授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後,才升為從一品。而駐防將軍的正常官階就是從一品,伊犁將軍和綏遠將軍更是逆天,直接就是正一品,與三殿三閣大學士同級。
  • 清朝的山東巡撫,憑什麼與八大總督平起平坐,成為級別最高的巡撫
    從管轄範圍上看,總督中除了位置重要的直隸總督,與面積過大的四川總督只管轄一省,其他七督均是管轄幾省的民軍經政。而巡撫更像是低配版的總督,只管轄一省,且受到總督的節制。清廷大一統後,將全國分區,設置了直隸、兩江、湖廣、閩浙、兩廣、陝甘、四川和雲貴八大總督(後來又增設東三省總督)。地位最高的是直隸總督,拱衛京師,大體範圍相當於今天的京津冀地區。
  • 同為清朝八大總督,級別雖一樣,但一個被爭搶,一個卻沒人瞧得上
    這裡面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是代表人物,雖然吳三桂在1662年被封為平西王,耿精忠、尚可喜也都被封王,但是勝利的「果實」最終沒有讓他們得到,三藩之亂被評定後,清朝還是按照明朝的辦法,在各地設置總督。 清朝將全國設為8大總督,分別是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閩浙總督、兩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
  • 清朝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官職最大?不說你不...
    清朝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官職最大?不說你不知道! 首先,清朝的管制,大體上是承襲明朝的,共有九品十八個級別,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這裡所提到的這個六個官職,基本都屬於是地方官職。其中,總督、巡撫屬於是文職類官職,將軍、都統、提督和總兵屬於武職類官職。
  • 如何給清代的八大總督進行排名?
    比如中央六部中,吏部、戶部、禮部的地位高於兵部、刑部、工部。再如同為正三品衙門,大理寺和通政司的地位又要高於詹事府和太常寺,前者稱為「大三品」,後者稱為「小三品」。當然在總督的設置上同樣如此,除去特殊時期,清代常設的總督共有八個,即,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兩廣總督、雲貴總督(東三省總督暫不列入)。
  • 清朝八大總督的差距有多大?一個被人搶破頭,一個沒人看得上
    清朝後來入關之後,也學習了明朝這套行政制度,將全國設立了八個總督,以便管理地方。然而我們所不知道的是,總督雖然名義上都是一品大員,可是實際上彼此之間還是有等級之間的差距,當時以直隸總督最為搶手,而雲貴總督是沒人肯當,那麼這彼此之間的差距大到什麼程度呢?
  • 清朝的八大總督,為什麼還要兼任其他職位?官大一級壓死人
    文丨尋史溯源(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清朝時期,三藩平定之後,朝廷沿用明朝的制度,在各個省份設立八大總督。朝廷讓八大總督管理各自的省份,也可說得上是一方的霸王。但雖然如此,這些有著高官厚祿的總督卻還仍然得不到滿足,還在朝廷兼任著其他重要的職位。為什麼八大總督已經這麼忙了,為什麼還要在朝廷兼任職位呢?朝廷就不怕八大總督起兵造反嗎?實際上,八大總督在朝廷的任職都只是掛名,不會參與朝廷的政事,更不會起兵造反。八大總督的名字聽著很高大上,官階也不低,屬於正二品。
  • 清朝八大總督受歡迎程度有多大差距?一個搶破頭,一個沒人看得上
    清朝也學習了一些明朝的制度,設立八個總督,我們不知道的是,總督雖然都是一品,但是彼此還是有等級差距,當時直隸總督最搶手,而雲貴總督就沒人想當,到底是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清朝最火的是直隸總督和兩江總督,這跟當時的地緣有關係,北京是書讀,所以直隸總督的地位可想而知,整個北京的事務和官員都是直隸總督在管理,還要保衛北京城。
  • 直隸總督梁肯堂的戲曲活動
    (1729)正式定製設立,至宣統三年(1911)的187年歷史中,任直隸總督的共有74人99任次。當年8月10日,馬嘎爾尼英使團的船隊從大沽口抵達天津,使團在天津受到直隸總督梁肯堂的熱情接待,馬車、手推車、馬匹裝著600箱禮品,浩浩蕩蕩,發給坐鎮天津的直隸總督梁肯堂和長蘆鹽政司徵瑞。在英國,至今保存有一幅《1793年直隸總督梁肯堂在天津歡送英國馬嘎爾尼使團》的水彩畫,此圖畫的是英國使團在返程中於天津受到直隸總督梁肯堂禮遇的情景。
  • 清朝浙江歸閩浙總督管轄,那麼兩江總督的兩江,又是指哪裡?
    一、什麼是總督 說到清朝的總督制度——清朝時期,總共有九大總督,分別為: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雲貴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陝甘總督和後來加上的東三省總督。總督這個官職,聽起來很是威風,其實也確實很威風,是封疆大吏。
  • 清朝有哪些總督,權力大嗎?
    清朝時對統轄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及軍事的長官稱為「總督」,尊稱為「督憲」、「制臺」等,官階為正二品,但可通過兼兵部尚書銜高配至從一品。與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務的巡撫不同,總督兼管數省,同時在政務之外也兼掌軍務。總督舉足輕重,入則為朝廷顯官,出則為一方軍政之首,故時人稱文帥第一重任。
  • 清朝的總督權力如此之大,為何不像唐朝節度使那樣容易造反呢?
    清朝的總督權力如此之大,為何不像唐朝節度使那樣容易造反呢?清朝的總督和唐朝的節度使一樣,是真正的封疆大吏,地方最高權力的執行者。他們手握兵權,駐守一方,有的甚至兼任幾個地區的總督,如兩廣總督、陝甘總督等等。
  • 總督不叫「總督大人」?清代總督居然有這麼多叫法(閩浙總督篇)
    地方綠營軍隊的最高長官是從一品的提督,如果總督不加從一品的兵部尚書,怎麼能叫得動提督大人;插播一下:清朝的軍隊分為綠營軍和八旗,總督能調動的只有綠營軍,八旗軍是由皇室貴族統領的。清朝全國有14個八旗駐防將軍,其中福州就佔了一支,最高長官稱為「福州將軍」,正式官職為從一品。因為駐防將軍只管軍隊,地位雖然比總督高,但是實權不及總督。
  • 清朝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尚書、總督、巡撫都是什麼官?
    拍攝歷史題材的影視劇時,清史也最樂意被參考的,畢竟離今天比較近。在觀看影視劇的時候,不免會聽到一些清朝的官職的名稱,例如常常聽到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巡撫、尚書等等。「尚書」放在今天相當於什麼?和珅、紀曉嵐到底是多大的官?明晰一些清朝的官職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劇情。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清朝的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