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在清朝的官制中,誰更牛

2020-12-25 翰林編修館

在清朝的書籍和歷史劇中,經常可以聽到總督、巡撫、將軍這些官職,他們都是手握大權的朝廷要員,那麼誰的權力更大,級別更高呢?

一、總督

名氣最大的當屬總督,不過他的官階卻不是最高的。

總督在清朝,絕對稱得上是封疆大吏,不過擔任者僅有這一個官職,其官階為正二品。

但朝廷為了讓他們可以更好的開展工作,一般會掛虛銜。如果加掛兵部尚書和督察院右都御史,則是從一品;如果是加掛大學士,則是正一品。

▲九大總督

清朝不僅僅有九大總督,還設立過漕運總督和兩個河道總督。

九大總督統管一到三省的政治、軍事、經濟等各方面工作。

漕運總督管理魯、豫、蘇、皖、浙、贛、湘、鄂八省漕運,負責江南八省的徵收米石工作;

河道總督主要是負責水利方面的工作。

▲李鴻章,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

二、巡撫

巡撫,官階從二品,統管一個省的政治、軍事、經濟等各方面工作。官職低於總督,並受總督節制。

不過,「節制」這個詞可不是「領導「的意思,而是「監督、指導」的意思。巡撫與總督並不是直接隸屬關係。而且,巡撫可上達天聽,直接對皇帝負責。

所以,總督與巡撫之間的關係很是耐人尋味。

尤其是在督撫同城時,會出現二人pk的畫面。互相扯皮,噁心對方是常有的事兒。比如兩江總督曾國藩,和江西巡撫沈葆楨就互看不順眼,還是李鴻章從中調停,才避免了二人猛撕。

這也是清廷故意而為之,畢竟總督位高權重,一旦起了二心,就秒變藩鎮割據了。所以,清廷又設立巡撫,與總督互相牽制。

▲沈葆楨

三、將軍

將軍,聽名字就知道是武官,官階從一品,比總督還要高。其中,伊犁將軍和綏遠將軍為正一品,更是級別等同於大學士。

駐防將軍基本上都是滿蒙出身。

清朝入關後,重鎮均有八旗駐防。乾隆時,將駐防的將領稱之為將軍,共有十四名,稱號就是駐紮地名加將軍二字。

▲一品武官麒麟補子

在邊疆地區,不設總督,軍政民政均由駐防將軍負責,實際與總督無異。比如盛京、吉林、黑龍江、伊犁、烏裡雅蘇臺等地。

至於既有總督,又有駐防將軍的地方,軍務歸駐防將軍管轄,民政歸總督管轄,兩者互不隸屬,管轄內容也有區別,一般不會有太大矛盾。

如果兩人關係不太對付,多為個人恩怨了。

▲清末巡防營

四、都統

都統與將軍官階相同,都是從一品。分為旗務都統和駐防都統。

旗務都統相當於旗主。滿蒙漢各有八旗,合計二十四旗,所以共有二十四名旗務都統;

駐防都統與駐防將軍類似,統管轄區內軍務。

▲八旗

一般來講都統與將軍互不幹涉,屬於平級。

旗務都統是按照各旗劃分,駐防將軍是按照區域劃分。但是駐防將軍在本旗旗籍內,地位低於該旗都統。

駐防都統與駐防將軍儘管都是按地區劃分,但兩者一般各有管轄範圍,重疊情況很少。個例是烏魯木齊都統與伊犁將軍,管轄範圍上有一定重疊,烏魯木齊都統要受伊犁將軍節制。

▲伊犁將軍府

五、提督

清軍主要分為八旗軍和綠營軍,簡單來說,八旗軍是滿清的自家人,而綠營軍則多是由明朝投降的官兵組建。

八旗的首領是都統,綠營的首領是提督,二者官階相同,均為從一品,但與清廷的親疏遠近一目了然。

▲配合八旗騎兵作戰的綠營火槍手

提督分為各省提督、水師提督和九門提督。

各省提督受總督節制,有的巡撫還會掛名提督;

水師提督主要掌管水軍;

九門提督專屬於京師,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的守衛和門禁,實際為清朝皇室禁軍的統領。因為關乎紫禁城的安危,九門提督是皇帝親信中的親信。

六、總兵

總兵官階為正二品,受提督直接統轄,受總督與巡撫的節制。地位權力不如上述的幾個職位。

▲八旗鎧甲

綜上所述,從品階上來看,武官要略高於文官。將軍、都統和提督為從一品,總督和總兵為正二品,巡撫為從二品;

從權力來看,最高的是總督,是真正的封疆大吏;其次是將軍,類似於大軍區司令;再向下依次是都統、提督、巡撫和總兵。

相關焦點

  • 清朝時期,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權力更大?
    總督、巡撫、提督、總兵這些官職從明朝時就開始出現,至清朝各官職的設置、職責趨於完善,成為清朝官僚系統中的常設職位。然而將軍、都統在清朝官僚體系的職位與其他朝代大不相同。巡撫總攬一省之軍政,也是地方軍政大員,以「巡行天下,撫軍安民」而得名,具有處理全省民政、司法、監察及指揮軍事的大權。巡撫為從二品,加兵部侍郎銜,為正二品。巡撫的權力較總督小,多數地區巡撫位於總督之下,也有不少總督兼任巡撫(特別是督、撫同省者,往往總督兼任巡撫)。
  • 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官職大?
    以清朝為例:總督:總督是地方上最高大員,堪稱封疆大吏,官階為正二品,實際操作中,總督一般會加掛尚書、大學士等從一品甚至是正一品的品階。清朝設有九大總督,除了直隸和四川單省設置有總督,其它七大總督都署理兩個省以上,總督擁有包括屬地的政治、軍事、經濟等各方面的最高級別的管理權。直隸總督由於在天子腳下,別看只管一省,但實屬各大總督之首。
  • 清朝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官職最大?不說你不...
    清朝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官職最大?不說你不知道! 首先,清朝的管制,大體上是承襲明朝的,共有九品十八個級別,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這裡所提到的這個六個官職,基本都屬於是地方官職。其中,總督、巡撫屬於是文職類官職,將軍、都統、提督和總兵屬於武職類官職。
  • 清代是怎麼節制總督、巡撫這些封疆大吏的?
    清代封疆大吏主要指省一級的最高長官,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如掌管兩省(或數省)軍政與民政的總督、掌管一省政務的巡撫,特殊地區的最高長官--駐防將軍(如黑龍江將軍、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首任黑龍江將軍薩步素畫像然後我們來了解清朝的地方官制。
  • 清朝的知府、道臺、提督、巡撫、總督,他們都是幾品官?
    清朝有很多的官職,不過最令人熟悉的還是知府,道臺,提督,巡撫,總督這些官職,不過對於幾個官職,有一部分人經常會把它們弄混,那麼這些官職分別都是幾品官呢?為什麼會這樣設立官職呢?說完了知府,來說一下知府的上級長官道臺,道臺這個官職是清朝獨有的,道臺這個官職是介於巡撫和總督以及知府之間的官職,道臺的官位品級是正四品,不過也有特殊的時候,在清朝時期駐外的道臺中二品和三品的也有,不過道臺這個官職一般都是同品級的官員兼任,這個官職的職責有時候分工也有所不同,有的時候作為專門負責督糧和糧儲道,也被稱為糧道,以及負責驛傳道,海關道,屯田道,茶馬道等
  • 總督、道臺、縣令誰的官大能撈錢?
    總督、巡撫清朝的省一級官員中最大的就是總督,管理一省或數省的軍政大員。如果總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那麼就是正二品;如果兼的是兵部尚書銜,則為從一品。清朝全國共有九個總督,分別是:直隸總督(駐保定,後改為天津)、兩江總督(駐江寧)兩廣總督(駐肇慶)、湖廣總督(駐武昌)、閩浙總督(駐福州)、四川總督(駐成都)、陝甘總督(駐蘭州)、雲貴總督(駐雲南府)、還有一個比較特別是東三省總督,但那時也叫奉天將軍,常駐盛京。
  • 清朝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尚書、總督、巡撫都是什麼官?
    擔任九門提督的人也都是皇帝最為親信的人。九門提督從一品,清朝凡是叫提督的都是從一品。巡撫、總督一省的最高軍政長官叫巡撫,相當於省長兼省委書記。同時管理兩、三個省的長官叫總督。總督有點像建國初期的大區書記。東三省總督,總管奉天(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
  • 清朝的山東巡撫,憑什麼與八大總督平起平坐,成為級別最高的巡撫
    清朝的封疆大吏,主要是總督與巡撫兩種:總督,正二品。掛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銜的,提到從一品;巡撫,從二品。掛兵部侍郎、都察院副右都御史銜的,提到正二品。從管轄範圍上看,總督中除了位置重要的直隸總督,與面積過大的四川總督只管轄一省,其他七督均是管轄幾省的民軍經政。而巡撫更像是低配版的總督,只管轄一省,且受到總督的節制。
  • 清朝的八大總督權勢滔天,封疆一方,清廷不擔心他們造反麼
    ▲李鴻章,直隸總督、兩江總督二是總督有巡撫的牽制如果說八大總督最煩誰,巡撫百分百高票當選。▲沈葆楨,任江西巡撫時與湖廣總督曾國藩關係很差三是駐防將軍和都統對總督的震懾清軍的主力分成兩個系統:核心的八旗系統和邊緣的綠營系統。總督可以節制的是綠營軍的提督和總兵,至於八旗軍的駐防將軍和都統體系,總督沒有絲毫機會可以染指。
  • 清朝的八大總督,為什麼還要兼任其他職位?官大一級壓死人
    但雖然如此,這些有著高官厚祿的總督卻還仍然得不到滿足,還在朝廷兼任著其他重要的職位。為什麼八大總督已經這麼忙了,為什麼還要在朝廷兼任職位呢?朝廷就不怕八大總督起兵造反嗎?實際上,八大總督在朝廷的任職都只是掛名,不會參與朝廷的政事,更不會起兵造反。八大總督的名字聽著很高大上,官階也不低,屬於正二品。
  • 清朝駐防將軍,比八大總督級別還高的封疆大吏,是怎樣的存在
    不過,他們還真不是清朝最牛的封疆大吏,清廷更看重的,是駐防將軍。八大總督,正二品,授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後,才升為從一品。而駐防將軍的正常官階就是從一品,伊犁將軍和綏遠將軍更是逆天,直接就是正一品,與三殿三閣大學士同級。
  • 清朝廣州將軍有多牛?難怪《武狀元蘇乞兒》中,蘇燦父子那麼囂張
    僧格林沁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是晚清名將,平素愛護百姓、善待士卒,在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和英國不斷的侵略中,都一直衝鋒在前,軍功卓著,對朝廷極為忠心,被清廷稱為「國之柱石」。歷任領侍衛內大臣、正藍旗蒙古都統、鑲白旗滿洲都統等職,頗得道光、鹹豐兩帝寵信。
  • 清朝有哪些總督,權力大嗎?
    清朝時對統轄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及軍事的長官稱為「總督」,尊稱為「督憲」、「制臺」等,官階為正二品,但可通過兼兵部尚書銜高配至從一品。與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務的巡撫不同,總督兼管數省,同時在政務之外也兼掌軍務。總督舉足輕重,入則為朝廷顯官,出則為一方軍政之首,故時人稱文帥第一重任。
  • 總督和巡撫本來都是臨時性職務,後成為定製,雙方互相制約
    清朝建國初期採用了明朝的官制,到乾隆時期總督這一職務被固定下來,成為定製。清朝乾隆時期有八大總督:直隸、兩江、兩湖(又稱湖廣)、兩廣、閩浙、陝甘、四川、雲貴,光緒三十一年(1906年),東三省改將軍為總督,稱「東三省總督」,湊齊清朝的九大總督。
  • 總督和巡撫原本是臨時職位,後來變成定製,雙方相互制約
    明朝中後期,由於西北、東北邊防不足,由蒙古、女真建立的後金不斷威脅明朝邊境,這些地方的總督成為常態,如"三邊總督"(西北)、"薊遼總督"(東北)、"直隸總督"(倭寇)等,都是地方軍政要員,如果威脅解除,就會被撤銷。清朝開國之初,沿用明朝官制,總督一職在乾隆年間固定下來並成為一種習俗。
  • 在清朝侍郎和巡撫同為二品大員,那麼誰的地位更高,權力更大呢
    清朝例設總督8人,巡撫15人。於是問題就來了:作為地方要員的總督和巡撫,到底誰說了算呢?一般人想當然地會認為總督比巡撫大,總督肯定是管著巡撫的。真是如此嗎?其實不然。總督與巡撫其實是完全平行的兩個官職,並沒有上級與下屬之分,也就是說,總督是不能直接給巡撫下命令的。
  • 清朝八大總督中直隸總督最牛,為什麼管不了轄區內的熱河都統?
    清朝有八大總督,北京城位於直隸總督管轄範圍內,直隸總督被稱為總督第一,疆臣之首。九門提督管著京師宿衛,直隸總督管著京師外圍,能當上直隸總督的,不是一般人。實際上,還有一個職務,重要性絲毫不遜於直隸總督,這就是熱河總管。
  • 清朝的總督權力如此之大,為何不像唐朝節度使那樣容易造反呢?
    不過清朝對總督的權力做了很大的限制:1、限制官員人事任命大權比起唐朝節度使們可以隨時撤換任命治下官員的輕鬆模樣,清朝總督麾下的各級將領官員,基本都是中央任命,總督自己任命的官員,也必須報兵部備案審批。這樣,總督身邊的朝廷官員都限制著總督的權利,也讓總督們受到了很多的監督,大家都是在為朝廷工作,總督想要犯上作亂,基本就是分分鐘變光杆司令,清朝歷史上更有許多總督被下屬參倒的例子。
  • 清朝的總督和提督到底有何區別?二者誰官職更高?
    清朝的總督和提督都是官不小,可以這樣說,總督和總兵都是封疆大吏。那麼區別在哪裡?總督算是京官,管的範圍也不少,他們就像中央派去地方的督導組,也有點像「粘稠劑」,把地方的工作統一部署和落實中央政府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