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王導《省示帖》草書欣賞

2021-03-05 書法字帖
王導十分熱愛書法,他在東遷之時,把鍾繇的《宣示表》縫入袖中,誓言「貼在人在,貼亡人亡」,足見其對書法之熱愛。原來我們看到的《王羲之臨宣示表》的原本是在王導手上拿來的。

【釋文】

省示具卿,辛酸之至,吾甚憂勞,卿此事亦不蹔忘。然書足下所欲致身處尚在彀中,王制正自欲不得許卿,當如何?導亦天明往。導白,改朔情增傷感溼惡,自何如。頗小覺損不帖有應下懸耿連哀勞滿悶,不具。王導 

【局部欣賞】

王導(276-339年),字茂弘,漢族,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東晉初年的大臣,在東晉歷仕晉元帝、晉明帝和晉成帝三代,是東晉政權的奠基者之一。

王導在少年時代就很有識量,陳留高士張公曾對他的從兄王敦說:「此兒容貌志氣,將相之器也。」襲父爵,為即丘子。及長為司空劉寔所知,被任為東閣祭酒,遷秘書郎、太子舍人,不就。後參東海王司馬越軍事。

王導素和晉宣帝司馬懿的曾孫、琅琊王司馬睿友善。永嘉元年(307年),晉懷帝任命司馬睿為安東將軍,出鎮建鄴(後改建康,今南京)。王導相隨南渡,任安東將軍司馬。他主動出謀劃策,聯合南北士族,擁立司馬睿為帝(晉元帝),建立東晉政權。王導官居宰輔,總攬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國政,從兄王敦都督江、揚六州軍事,擁兵重鎮,群從弟子布列顯要。當時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說。王導出身中原著名士族,是老練的政治家,是東晉朝的實際創造者。元帝向來缺少才能和聲望,在晉室中又是疏屬,他能夠取得帝位,主要靠王導的支持。元帝因此把王導比做自己的「蕭何」,極為倚重。長江流域建立漢族政權以後,有利於抵抗北方少數民族的侵入,經濟和文化也逐漸發展。曾有晉墓磚銘贊道:「永嘉世,天下災,但江南,皆康平;永嘉世,九州空,餘吳土,盛且豐;永嘉世,九州荒,餘廣州,平且康。」   自東晉至陳亡的三百年間,南方經濟上升,文化更是遠遠超過北方,這是東晉和南朝在歷史上所起的積極作用。首先創立東晉政權的晉元帝和王導是有功的。

王導在政治上的主要措施,首先是「綏撫新舊」,也就是善於調劑新來的北方(中原)士族和舊居的南方(江東)士族之間的矛盾。永嘉五年(311年)六月,匈奴漢國大將劉曜、王彌攻破洛陽,俘晉懷帝,殺王公以下士民三萬餘人,北方陷入空前的戰亂之中。為了躲避戰亂,中原士民渡江而南的佔十分之六七,王導勸司馬睿從中收羅有道德才能的人,與他們共圖大事。司馬睿聽從了王導的建議,一次就闢舉掾屬一百多人,時人稱之「百六掾」。當時知名的有:以前潁川太守刁協為軍諮祭酒,前東海太守王承、廣陵相卞壼為從事中郎,江寧令諸葛恢、歷陽參軍陳頵為行參軍,前太守庾亮為西曹掾等。有不少名士在開始的時候,對東晉的前途是懷疑和悲觀的。例如,桓彝在初到時,看到司馬睿勢力單薄,很為擔心,他對周顗說:「我因為中原多故,想到江南尋個安身立命之地,不料朝廷如此微弱,怎麼辦才好呢?」當王導和他縱談形勢以後,他的態度有了變化:「我見到了江左『管仲』,不再憂慮了。」劉琨外甥溫嶠亦是如此。有一次諸名士在新亭上聚會,周顗嘆氣說:「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在座的聽了都不禁傷心落淚。王導當場放下臉道:「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基於對東晉名士「清談誤國」的印象,後世頗有人懷疑王導事實上並無恢復中原的意圖。不過即便如此,他能說這樣的話來改變情緒,仍比起其他諸名士顯得更有見識。這批流亡士族在王導率領下逐漸趨於穩定。

王導在政治上的另一項措施是「維繫倫紀,義固君臣」,也就是調劑王氏勢力和司馬氏勢力的矛盾。大興元年(318年),晉元帝即位受百官朝賀時,再三請王導同坐御床受賀,王導再三辭讓不敢當。原來晉元帝除了名義上有皇族血統,其他任何稱帝的實力都不具備的。他在政治上完全依靠王導,軍事上完全依靠王敦,重要官職多被王氏佔有。作為一個開國皇帝,要請一個大臣同坐受賀,可以想見元帝心中的感激、信任之情了。

總之,王導為政的基本點就是收攬一批北方的士族作骨幹,聯絡南方士族作輔助,自己作為南北士族的首領;在自己上面,安置一個姓司馬的皇帝。但是由於北方士族與南方士族之間、王氏與司馬氏之間都存在著矛盾,不能調劑這些矛盾使之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就不可能建立東晉朝。王導一生的事業就是調劑這些矛盾,因而造成偏安江左的局面。這個局面也是王導和晉元帝所專注和希冀的。至於北伐恢復中原,雖然當時有祖逖等名將積極主張,而且祖逖曾率部曲百餘家渡江北上,在淮陰鑄造兵器,募兵得二千餘人,屢次擊敗石勒軍,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土地,但祖逖後來並未得到王導和晉元帝的支持和信用,以致憂憤而終。這不能不說是王導政治思想的一個消極方面。

王導死後多年,東晉又遇到一次危機,就是桓溫的圖謀篡奪事件,不過由於王、謝兩大士族的抵制,桓溫的野心未能實現。桓溫死後,謝安執朝政。桓溫的弟弟桓衝做荊州刺史,與謝安同心保護帝室。東晉朝出現前所未有的和睦景象,是和謝安完全繼承王導力求各大族勢力平衡的「鎮之以和靜」的作法分不開的。這也說明王導保持東晉偏安的政治措施的積極影響作用。  

鹹康五年(339年),王導病逝,終年六十四歲。皇帝於朝舉哀三日,遣大鴻臚持節監護喪事,儀式贈物之禮,比照漢代的霍光及西晉的司馬孚。下葬時,給九遊轀輬車、黃屋左纛、前後羽葆鼓吹、武賁班劍百人,中興名臣沒有可以同他相比的。

王導有兩弟:王穎、王敞,少時與王導俱知名,時人以王穎比溫嶠,以王敞比鄧攸,並早卒。有六子:王悅、王恬、王洽、王協、王邵、王薈。

【終】

相關焦點

  • 東晉的奠基人:王導
    西晉滅亡後,司馬氏家族的司馬睿在南下大族王導等人的輔佐下,於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在江南重建晉朝,因為新建的晉朝都於建康(今南京市),在西晉都城洛陽的東南,所以史稱為東晉。精心輔佐,樹立威望東晉政權是西晉門閥士族統治的繼續和發展。司馬睿能在江南重建和中興晉室,北方士族王導、王敦等琅琊王氏起了很大作用。王導(公元276年一公元339年)更是東晉政權的奠基人,當時被稱為「江左管夷吾」。
  • 王羲之《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合為喪亂三帖「超清字帖」
    #書法##書法愛好者##書法欣賞##行書愛好者#《喪亂帖》創作於東晉永和年間,為唐摹王羲之尺牘,行草書。收藏於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喪亂帖》是硬黃響拓,雙鉤廓填,白麻紙墨跡。《喪亂帖》8行62字,與《二謝帖》和《得示帖》連成一紙,縱28.7釐米,橫58.4釐米。在聖武天皇時期傳入日本。《喪亂帖》《二謝帖》用筆爽利,遒勁之力盡顯。風格與之相若的法帖有《頻有哀禍帖》。用筆之難在於筆毫於短距離內作出複雜的鋪毫、調鋒、折轉等書寫動作。
  • 《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東晉王氏《三希寶帖》
    《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一般指《三希寶帖》、《蘭亭序》、《祭侄稿》、《寒食帖》、《仲尼夢奠帖》、《自敘帖》、《蜀素帖》、《草書千字文》、《前後赤壁賦》、《草書詩帖》。《中華十大傳世名帖》都是傳世至今,現在還存在的。會根絕時間順序,依次介紹。《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東晉王氏《三希寶帖》。《三希寶帖》不是只有一卷法帖,而是有三卷。
  • 王羲之《十七帖》
    也有人認為此帖「筆法古質渾然,有篆籀遺意」。這些評價都很中肯。尤其說它們寫的從容、不受法的拘束,好像從自己胸中自然流出一樣,最為深刻準確。孫過庭曾說過:「子敬(王獻之)已下,莫不鼓努為力,標置成體」,即王羲之以下,都是在寫字時故意用力,故意要表現自己有自己的藝術風格,這樣就反而失去書寫時的自然之美了。這種對比式的評論,對書法欣賞很有啟示。  草書是王羲之擅長的書體之一。
  • 張芝草書《冠軍帖》完整版、楷草對照版和賞析
    草書《冠軍帖》是中國草書代表作,北宋《淳化閣帖》著名法帖。此作用筆淋漓酣暢,使轉法度嚴謹,表現了書家良好的控筆能力。
  • 藝術鑑賞:中國10大草書大家作品欣賞
    NO.1 張芝東漢「草聖」張芝《終年帖》局部張芝:生年不詳,約卒於漢獻帝初平三年(約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屬甘肅)人,字伯英,善章草,後脫去舊習,省減章草點畫、波桀,成為「今草」,張懷瓘《書斷》稱他「學崔(瑗)、杜(操)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轉精其妙。
  • 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的王導,到底是能臣,還是投機者?王導能力到底如何?
    (王導) 而且,王導這個東晉開國的最大功臣,竟然並沒有在史料中留下多少具體事跡。 王鳴盛的這番質疑,乍看似乎合理,但卻解釋不了另外一個問題:既然王導如此「無能」,那他為何在東晉能備受尊崇?
  • 穩定東晉:不只王導一個人,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
    重點是,他憑什麼得到人們的尊重,把救命糧省給他吃?他們在得知他周濟孤老幼子之後,還互相傳言:「今天子播越,中原無伯,當歸依仁德,可以後亡。」甚至共推郗鑑為主,組建了一隻小型的流民軍隊。為什麼呢?  因為,郗鑑值得人們付出。  郗鑑的祖上郗慮雖然也曾參與逼獻帝退位,是曹操陣營裡的老人,但是他立場不堅定。曹魏立國後,郗慮就自動靠邊,「泯然眾人矣」。
  • 淺析王導在東晉初期對國家政權建構所起的作用
    從這段話便可看出王導的不凡,其不愧為領袖人物,胸襟高出眾人許多。西晉末年,王導輔佐南渡的司馬睿經營江南,並於公元317年建立了東晉政權。 《世說新語》多是從文學的角度,而王導首先是個政治家而存在的,下面我便將重點王導在東晉初期對國家政權建構所起的作用。
  • 喊著克復神州,轉頭就取消北伐,東晉紅人王導的「新亭對泣」原來只是戲精上身?
    在東晉北伐中原恢復舊山河是政治正確,王導們說「戮力王室,克復神州」時臉上絕對洋溢著主角才有的光輝。王導甚至司馬睿也真有恢復舊山河的衝動,他們的老家和封國就在琅琊。可他隨後就以物流不力(「督運稽留」)的罪名殺了快遞大佬淳于伯,隨後「完美主義」的司馬睿、王導就取消了北伐。祖逖時司馬睿和王導反覆咬牙跺腳,才給了祖逖「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東晉政府真的財力這麼緊張嘛?答案當然是不,王導可是一次收取過東晉政府上萬匹布紅包。王導還特意派了祖逖看不起的戴若思充當監軍,反覆和祖逖商量佔住豫州即可。
  • 張齊明:後人當思此憒憒——東晉中興名臣王導
    這是一種歷史「後見之明」,以當時的政治力量和司馬睿的名望,王導傾心輔助司馬睿更多是想尋求政治自保、自立而已,並不可能是以「帝業」作為奮鬥目標的。王導也無法預計,司馬睿十幾年後會在建康稱帝。王導轉為司馬睿僚屬,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與司馬睿的個人情誼。另一方面,王導在司馬越幕府中也並無太大的發展空間。即使在王氏家族內,王導也不被看好。
  • 草書史記:兩千年的演進進程
    今草不拘章法,筆勢流暢,代表作如晉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現於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筆勢狂放不羈,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從此草書只是書法家臨摹章草、今草、狂草的書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張旭《肚痛》等帖和懷素《自敘帖》,都是現存的珍品。 草書的偉大在於用最單純直接的點畫表現了人的心象。因此,草書成為世界上最富表現性也最為濃縮的抽象藝術。
  • 王羲之草書《千字文》,古今對譯,高清珍藏版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是公認的「書聖」。王羲之書法功底造詣之高,泱泱中華,浩浩歷史,難有出其右者,他的書法博採眾長,綜合諸多字體於一身他兼善隸、草、楷、行各體,在原有的漢魏書風上更上一層樓,自成一體,開創新河!他的書法風格筆勢委婉含蓄,平和自然,遒美健秀。後人稱頌其字「飄若遊雲,矯若驚龍」!
  • 王獻之才是真正《冠軍帖》的作者
    王獻之《中秋帖》草書《冠軍帖》刻於北宋《淳化閣帖》,作者刻東漢張芝。《冠軍帖》中「祖希時面」, 東晉張玄之:字祖希,歷任吏部尚書,冠軍將軍等職位。因此可以斷定《冠軍帖》的作者應為東晉時期的草書第一高手。
  • 書法藝考(書法史)——《二謝帖》
    「尋省」:推求省察。⑤末句「左邊劇」,《右軍書記》有「僕左邊大劇,且食少,至虛乏」句。藝術鑑賞:用筆《二謝帖》用筆爽利,遒勁之力盡顯。風格與之相若的法帖有《頻有哀禍帖》。而「靜羲之女愛再拜」則完全是草書,並極盡誇張之能事,如「羲女愛」三字都寫得很長,每一個字的長度相當於第一行「詠(諑)良不」和第三行「患者善」三個字的長度。第三「想耶(邰)兒悉佳前患善」,整行字都很細秀,行草雜揉。「所送議」點畫雖然也細秀,但更為草化,更簡省。「當試尋省」線條粗重,和頭三個字形線強烈的對比。最後的「左邊劇」用筆粗細變化更大,更豐富。「左」字的粗線抵得上其他細線條的十倍。
  • 新年伊始說王羲之草書《初月帖》
    不知讀過多少碑帖,有一個標題讓我記住了它,王羲之的草書《初月帖》。「初月」即正月,王羲之的祖父叫「王正」,避諱而稱「初月」。書法作品的命名,與小說不一樣,就是一個標識,多選取書寫文本開頭或篇中的兩三個字,不然就直接用文本標題,僅此而已。「初月」是《初月帖》開頭兩個字,不同凡響,構成連筆字組,是書法藝術的一種新形態(圖1)。
  • 祝允明《草書古詩帖》
    《草書古詩帖》便是祝允明晚年竭平生感悟所書,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書曹植的樂府四首,是祝氏草書傑作。此帖得歐體之骨、顏體之雄、褚字之秀、虞字之腴,加之其放蕩不羈的性格,這些帖風骨爛漫,天真縱逸,是唐宋以後難得一見的草書極品。        祝允明將草書的表現力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增強了氣度和內涵,從而成為明代浪漫書風的成功者。
  • 書法藝考(書法史)——《遠宦帖》
    《遠宦帖》亦稱《省別帖》,為《十七帖》叢帖第十五通尺牘。草書,6行,53字。王羲之在信中對周撫對家人的問候表示感謝,提及自己的妻子的情況時,對其病重非常擔憂。信中還問及陶侃家人和一些同僚的近況。《中國書法全集》對《遠宦帖》的書法風格評價為「偏鋒側鋒甚明顯,體勢多有章草意味」。
  • 書法欣賞 | 《快雪時晴帖》
    ----- ---- 快雪時晴貼 東晉.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傳為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創作的行書書法作品,紙本墨跡,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本貼共全文4行,28字。它是作為一封信札寫就的,其內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時以愉快心情對親朋友人的問候。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富有獨特的節奏韻律。其筆法圓勁古雅,無一筆掉以輕心,無一字不表現出意致的悠閒逸豫。
  • 王鐸草書研究第五期:學古,臨仿《淳化閣帖》的作品佔四分之一
    作者:鄧建民(首都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王鐸一生臨帖眾多,他孜孜不倦地臨寫《淳化閣帖》《集王聖教序》《蘭亭序》及米芾墨跡等。就草書而言,以臨寫《淳化閣帖》最為頻繁,且從中取法的對象眾多。據曹軍統計,王鐸傳世的全部書法作品中,臨仿《淳化閣帖》的作品達101件,幾乎佔四分之一。在這101件臨作中,草書又佔了5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