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半生煙雨,半世桃花,一支妙筆生花寫盡人間喜怒與哀愁

2020-12-23 治癒系落小羽

作者簡介:治癒系落小羽,喜歡看書、看劇,從另一個角度看世界,關注我,一起長知識!

說起李清照大家應該都不會覺得陌生,無論是「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還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亦或是「花自飄零水自流,一處相思兩處閒愁」……每一句都是經典。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封建制度的古代,作為女子能夠脫穎而出,實屬不易。「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中華文壇幾千年的女詞人幾乎沒有幾個,有才有貌,又有人格魅力的更是鳳毛麟角,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個。

李清照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名字更是到了太陽系,1987年國際天文學家選取了15個世界名人的名字來命名水星上面的15座環形山,李清照就是其一。這樣一個古今中外如雷貫耳的名字,要怎麼認識她呢?我們不妨從她的出身、她的經歷、她的選擇和她的情懷,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位「名人」。

01少女情懷總是詩: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的詩詞成就有多高?她可以與蘇軾,辛棄疾,陸遊媲美,與陶淵明,杜甫,李白等各個時代的開創者比肩,她創作的易安體,連辛棄疾都仿效。

李清照出生在山東章丘明水鎮的老家,那個時候正是北宋盛世,人才輩出,其中司馬光,黃庭堅,王安石,蘇軾等,都是被後輩讚嘆的人。而李清照的父親,姓李名格非,曾經被收於蘇軾門下,後世稱他為蘇門後四學士之一。

李格非為人清廉公正,兩袖清風,可謂是明如鏡,清如水,李清照一出生,李格非就對她寵愛有加。李清照的母親也是飽讀詩書,在如此的家教之中,李清照從小開始,就日日薰陶於書香之中,勤讀百家經典。

等到16歲,李清照隨父親進入汴京,成為了一個異鄉人,一家人意味著要拋棄原來的生活。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真可謂一朝喪母在人前,寄人籬下定今生,雖然吃穿用度樣樣不愁,也有眾多年紀相仿的姐妹相偎相伴,但哪裡有自家的輕鬆和自在?而李清照比黛玉幸運的是她成為異鄉人時,身邊尚且有家人陪伴,母親王氏雖是繼母,卻是賢惠通達,而父親李格非原本就對她寵愛有加。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人生最美好最值得懷念的時光就是少女時刻了。少女時光點綴了李清照的整個人生,從此在漫長的人生旅程中閃耀。此刻的李清照肆意歡笑,此時此刻能有一段完全放鬆,只屬於自己的時光真好。這一首不足四十字的小令,將李清照當日盡興遊玩的美好時光完全保留下來,絲毫不扭捏矯情,想必李清照當時寫作時,也是玩到了極致。

少女時的李清照是不諳世事的,早期的詩只有靈動沒有哀愁,那時候她細弱的肩膀上不需要承載那些多愁,這樣也好,他可以在有限的時光裡帶著童真,帶著那樣一場歡喜,待她成年遇到真愛,等她經歷滿身風雨,睡夢中也可回憶年少的這段美好時光。

02人生若只如初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17歲正是朝氣蓬勃,青春襲人的年紀,少女的情懷中多了一次敏感細緻的心思,情竇初開的年紀,女孩子總愛從古典的書籍中尋找那種朦朧未知的情緒與感動,渴望遇一人白頭,成就一段曠世奇緣。

這一年李清照只有17歲,在這般美好的時節,她的心裡忽然有一種莫名的寂寞。此時的她渴求天地間一個男子來愛,渴求得到一份真心。而此時李清照已經有很多作品問世,也不乏被身份尊貴的學者津津樂道,同在汴京的趙明誠自然從他人口中聽過她的大名,此時的趙明誠已經對李清照生出一股傾慕之情。

趙明誠正就讀於,他的父親乃是當朝尚書趙挺之,家境殷實,身份顯赫,但是趙明誠不愛仕途,生平最愛收集金石書畫,閒時逛古玩市場,他更喜歡研究東坡詩文,每每閱之都做認真的摘錄。當時李格非對趙明誠也是十分歡喜,這一對有緣人終是相遇,也許這世間最美好的姻緣無不是上天的巧妙安排,所以才有了卓文君和司馬相如,有了梁山伯和祝英臺,有了李清照和趙明誠,有了楊絳和錢鍾書……

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婚姻十分甜蜜,相親相愛,相敬如賓,李清照的每一天都沉寂在幸福中,一對伉儷,鶼鰈情深,新婚以來感情更是如膠似漆。趙明誠當時在太學上學,每月只有初一、十五可歸家,即便太學畢業後為官,也不可能在家中天天和李清照一塊,但他們的精神上有一種高度的契合,因此時間相伴便沒有那麼重要。

趙明誠和李清照才學出眾,他們最幸福快樂的事情就是一起創造一些詩歌,收集一些古玩字畫,但是這需要耗費大量的錢財,兩人雖然都是官家子女,但二人的父親卻都出自寒門,其實並沒有多少錢,趙明誠當時在太學期間根本沒有經濟來源。

雖然在經濟上不寬裕,但李清照為了滿足丈夫的心願,時常省吃儉用,想盡各種辦法。《金石錄後序》記載說:每到趙明誠歸家的那天,夫妻二人便笑著挽手上街一起典當衣物,如此換得五六百錢,然後欣喜若狂的去有名的大相國寺,那邊有個很大的文玩市場是李清照和趙明誠每逢相聚必去的地方。

好景不長,趙挺之去世。趙家被查抄,趙明誠帶著李清照一同回到了青州老家,從此開始了一段潑茶的「美好時光」。雖然青州這段時光是被迫的,代價很大,但也算因禍得福,李清照跟趙明誠度過了一段對於李清照來說美好的日子。

《金石錄後序》中記載說,在青州的那段日子,每得到一本珍貴的書籍,夫妻兩人就一同整理成冊。整理古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然而李清照和趙明誠卻能從中尋得樂趣,吃完飯兩人一同坐在「歸來堂」中。燒上一壺好茶,開始比賽,規則是,在一堆書史中誰能迅速指出某一典故,出自哪本書第幾卷第幾頁第幾行,就可先品茶,李清照心思縝密,博聞強記,在此方面總是略勝一籌。

小小的庭院充滿了歡聲笑語,或許是情緒太為激動,只聽哐當清脆一聲響,茶盞翻倒在地,茶水潑了一身,兩人都哈哈大笑起來。雖然這是屬於他們夫妻間的小小生活樂趣,沒有石破天驚的故事,然而卻如此動人,值得銘記一生。《金石錄》見證了這對平凡夫妻完美的愛情信念,也賜予了李清照後半生最貴重的回憶。

自李清照嫁給趙明誠十幾年來,夫妻二人雖無子嗣,感情卻依舊美好如初。日子就這樣安寧的過著,似水流年與世無爭,現在看我想此時李清照應是極為歡欣的,雖然到青州讓他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由此得到的這些快樂,也可以彌補那段傷心。

03家國破碎身飄零: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在青州的10年雖生活清貧,但是李清照最快樂的日子,她與趙明誠日夜相守,寸步不離,賭書潑茶,閱盡人間春色,作為一個女子,她一生的訴求在這得以圓滿。畢竟誰不渴望現世安穩,歲月靜好呢?沒多久,趙明誠重新得到朝廷賞識,因此他匆匆離開青州,重返汴京,從此一個在繁華的汴京,一個在青州,兩人開始了分離的生活。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此時的李清照被迫和趙明誠分離,常常以淚洗面,世間誰不曾有過這樣的渴望:我一生渴望被收藏,免我驚,免我擾,免我私家流離,免我無枝可依,免我流離他鄉,免我死無人葬,因為有這樣的擔憂才會有黛玉含淚葬花的傷懷,她說「今日花落儂收藏,明日葬儂知是誰?」

李清照也是一個女子,趙明誠離開一年以後,李清照踏上了尋夫的道路。她擔心「只見新人笑,不聞舊人哭」的愛情悲劇在自己身上重現,最終李清照的擔憂終成事實,她不只見到了趙明誠的妾室,還見到了他蓄養的歌妓,一切都變了。此時回想起當年的那個少年,想起「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自己,李清照覺得心臟開始隱隱作痛,她無依無靠,那時終於懂得愛情,不過是一場風花雪月,充滿了命運的偶然。

沒過多久,憑藉著相同的愛好,趙明誠又回到了李清照的身邊,但是很快北宋滅亡。趙明誠和李清照徹底的告別了家庭生活,如今國家遭受此重創,個人的命運被推至時代面前,只能辛苦度日,傾巢之下安有完卵,靖康之變結束了北宋王朝,也改變了他們夫妻的命運。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年少的時候,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剛正不阿,耳濡目染,身為一介女流李清照卻養成了男兒般的豪爽氣質。如今身處亂世,國家也是用兵之計,一些官員貪生怕死,她又無法上陣殺敵,只能寫一些詩詞,以表憤慨,但是沒有讓她想到的是,他的身邊就出現了一個貪生怕死的典型,更令她心寒的是,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她的丈夫趙明誠。

趙明誠得知城裡暴亂的時候,他將責任全部推給了即將到任的江寧知府,而他和其他人則從城樓上懸下繩索逃走了。作為朝廷命官地方,父母應該報效朝廷,護一方百姓周全,但是趙明誠此舉,肯定是愧對百姓。從法律上講或許不能指責他,因為他畢竟已經被調走,但站在道德的高度上他真的是狼心狗肺。

李清照得知這件事情以後痛心疾首,但她亦是歷經磨難的人,最終選擇了原諒。天有不測風雲,沒過多久,李清照便等來了趙明誠身患重疾的噩耗,這一年他49歲,而李清照只有46歲。

04人生實苦,可以哭泣,但絕不退縮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會經歷一次或多次的滅頂之災,佛曰人間有七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而李清照前後經歷了多次。

李清照出身書香門第,靈秀聰慧,少有才名,通書畫,懂金石,她愛花愛酒,敢飲敢醉,敢愛敢恨,巾幗不讓鬚眉。李清照經歷半生煙雨,半世桃花,一支妙筆生花寫盡人間的喜怒與哀愁,既有「知否」的閒情逸緻,亦有「生當作人傑」的豪情壯志,這或許才是真的不枉此生。

她中年時失去了丈夫,這一生沒有後代,後半生隨風飄零。光陰流逝花開花落,容顏易老,人生聚少離多,就是這樣,才要趁著得意之時盡情歡唱。李清照經歷了國破家亡的大災難,面對光陰的刻薄,心胸也變得坦然,她雖不能承受這莫名的孤寂,卻一直堅強,面對歲月的刁難,她雖哭泣,但始終沒有後退,沒有投降。

趙明誠去世以後,李清照痛哭失聲,肝腸寸斷。魯迅先生曾說:長歌當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後。那些失去愛情或愛人的女子,結果是怎樣的呢?三毛失去荷西成為一隻孤獨的鳥,最後用一根絲襪結束餘生;張愛玲失去賴雅,她最終離群獨居;楊絳失去錢鍾書還失去了可愛的女兒,他提筆寫下《我們仨》。但是李清照呢,她又該如何度過餘生?

李銀河說:小波離去已經七年了,七年間,樹葉綠了七次,又黃了七次。花兒開了七次,又落了七次。我的生命就在這花開落之間匆匆過去。而他的花已永不再開,永遠地枯萎了。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失去了丈夫的李清照非常虛弱,但他身兼重任,保住少量文物,迫切需要一個穩定的生活。這個時候有一個叫張汝舟的人闖入她的世界,對李清照非常積極主動,一段時間後李清照和他再次結婚。最終發現張汝舟是一個巧舌如簧,另有目的的卑鄙小人,他看上的是那些珍貴的文物。

張汝舟在發現這個文物不給自己之後,便對李清照非打即罵。為了離開張汝舟,她做了一個果敢而大膽的決定就是離婚,此時距離他們成婚不過百日,有想法,而且敢行動,這就是李清照。

為了保護他們收藏多年的文物,李清照不得不繼續逃亡,那樣的日子異常驚險,為了跟隨朝廷,李清照一路走來扔了衣服,拋卻被褥。經歷重重磨難,最終她得償所願,把珍貴的文物進獻給了朝廷。

懷著對死去愛人的無盡思念和對故土難歸的無限失望,在極度的孤苦悽涼中,李清照悄然離世。李清照的這一生,有過令人豔羨的如詩般的愛情,賭書潑茶的情趣,但是也經歷了愛人的離世,山河破碎,顛沛流離。但是她一直心懷家國和天下,在那個時代,她把酒賞花,將她的風骨訴諸文字。

最後想說,時光錯落,生活終究不是童話,那美好的姻緣,終究成了往事,她也沒有辜負一代詞宗的美譽,成就了那個既能書寫閨房樂趣,又能激發愛國情思的巾幗女英雄。她是歷史上最燦爛的鮮花,留下的這些詞告訴我們一個她的視角下的人生,讓我們一生都受用。

相關焦點

  • 《李清照詞傳》:半生煙雨,半世桃花,寫盡人生的美麗與哀愁
    其實提起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我想大家都會在腦海中浮現幾句這樣的詩: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但是李清照,她不僅僅有一支生花的妙筆,寫盡了人生的美麗與哀愁,她還愛花,愛酒,敢愛敢恨,有巾幗不讓鬚眉之豪氣,也懂得賭書潑茶的情趣。
  • 半生寫盡半世秋,半世滄桑半生愁,悲歡離合人間世
    導語:半生寫盡半世秋,半世滄桑半生愁,悲歡離合人間世,紛紛擾擾何時休,半輪明月半壺酒,半世滄桑半白頭,一縷清風一個人,一生浪漫一黃臉。半世滄桑半世痴, 一生心事只山知,經歷了半輩子滄桑,半輩子痴呆,一輩子心事,只有山脈知道,歷經半輩子的滄桑,也付出了半輩子的痴心,到頭來一 生的心事無人可訴,也只有告訴山知。
  • 李清照筆下的春天,寄託著她怎樣的幸福與哀愁?
    她,就是李清照。眼下正值春天,通過讀李清照寫春天的詩詞,我們可以走進她的內心,去觸摸她寄托在這些詩詞裡的幸福與哀愁。未出嫁以前,李清照是出身名門的公主;出嫁以後,李清照是遇到良人的那個幸運者。她和趙明誠結婚後猶如神仙眷侶,說不盡的甜蜜與和諧。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均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 李清照:風住塵香花已盡
    「李清照,一代詞人,傳奇女子。她的一生,喜憂參半,融入相隨,這個女子,在自己的人生劇場,堅韌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 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走過斑駁歲月,看凡來塵往人間劇場
    ——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這是李清照64歲在南宋都城臨安寄居時,適逢元宵佳節,回憶起曾經在北宋都城汴京的舊事,和當下在臨安此時的場景,她不禁心生悲涼,寫下此時此景,讓人讀來無限孤寂。落日的餘暉像極了熔化了的金子,傍晚的雲彩圍著初升的明月,不知道現在是在什麼地方。
  • 自負的李清照:瞧不上別人的詠梅詞,自己寫了一首,成為千古名作
    《孤雁兒》宋.李清照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 一家小酒館,藏起人間喜樂哀愁
    明月樓高休獨倚,多少樓臺煙雨中…… 桌上,未盡的酒液、殘留的酒餚,把人間煙火潤成了一首夏夜詩句,潛入了「樓臺」的袖口裙裾裡……
  • 趙明誠擅自納妾,傷心悲痛的李清照,寫了一首詞,訴說心中哀怨
    縱然是一代才女,但是也生在那個封建封閉的年代,沒有孩子的李清照也遭遇了很多非議。在長時間沒有子女的情況下,丈夫納妾是必然的事情。因此,在他們分別後的一天,趙明誠私自娶了一個小妾,讓李清照悲痛不已。這首詞產生時,李清照身居青州,趙明誠遠在萊州。正是趙明誠出任萊州太守時,寵幸了一位女子,帶回了家中,這對於一直心系丈夫的李清照來說是當頭棒喝,晴天霹靂。
  • 妙筆生花入木三分
    藏頭詩/妙筆生花文/李維民2020.12.27妙趣奇技演魔功,筆下繪描雜技能。生龍活虎真人拌,花拳繡腿必難成。藏頭詩:妙筆生花文: 樂山(詠曇花)妙姿神韻唯月知,筆墨難描容顏痴。生靈藏智俗氣掃,花比瓊玉美如詩。
  • 心繫家國,半生明媚半生寒,無奈鬥渣男——風流才女李清照(下)
    誰知道婚後不到百天,張汝舟就暴露了渣男本性,家暴和圖財當時李清照和趙明誠半生積蓄都貢獻給了金石字畫,俗話說亂世黃金,盛世古董。這些東西戰亂後價值不可限量。而張汝舟和她在一起圖財的企圖十分明顯。於是,李清照堅決要離婚。寡婦再嫁已經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了。
  • 李清照僅存的3首《蝶戀花》,才華橫溢如她,方能有這樣的妙筆!
    說到南宋詩人、詞人,李清照絕對有一席之地,她存世的詩詞儘管不多,才情卻是一流的。李清照的詩作太少,流傳下來的多是詞作,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讀讀她僅存的3首《蝶戀花》,才華橫溢如她,方能有這樣的妙筆!李清照這首閨閣詞堪稱宋閨秀詞之冠並不是沒有道理的,1個被離愁折磨得坐臥不安如痴如迷的思婦在李清照筆下栩栩如生。
  • 剪時光碎片,共度人間煙雨
    時光的碎片漫過四季萬物,延綿了開去,便是一條時光的河。我在這河裡沐浴著人間芳澤,輕點詞曲,譜成一首百轉千回的詩謠,聆聽著世間的風,吹起了那一池皺水,浪花朵朵抵心胸,如時光無言的傾訴。你瀟灑而又溫柔地俯瞰世間百態,氣象萬千,輕點時光碎片於世間每一個角落,然後,角落裡便現了青苔,風乾了芬芳。
  • 朱軍的悲哀:一時不慎,盡毀半世英名
    劉歡在歌曲《從頭再來》中唱到:「昨天所有的榮譽,已變成遙遠的回憶,辛辛苦苦已度過半生這句話用在著名的主持人朱軍身上最合適不過了,半世的榮光已成回憶,然而卻不能再從頭再來,假如沒有2018年的那場風波,朱軍可能是中國主播界最有成就的人,只能說一時不慎,盡毀半世英名。朱軍是個多才多藝的人,由於父親是個單簧管演奏員的緣故,朱軍也喜歡上了單簧管,並因此入伍,成了部隊的文藝骨幹。
  • 自是花中第一流.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教你怎樣活出花樣人生!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酒醉、花美、還有舟上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青春之歡暢,躍然紙上  待到少女初長成又遇翩翩美少年之時一首《點絳唇》寫盡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的惶遽、含羞與好奇《點絳唇·蹴罷鞦韆》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
  • 【歌有千秋】《桃花攜酒》—記丐明劇情歌—Eve川兒
    《桃花攜酒》——記劍三丐幫&明教劇情歌選曲:吳哥窟編/詞:風時千景翻唱:Eve川兒歌曲後期:趙智斌劇情後期:娃娃海報:阿樹CV:丐哥——殘月下的曉風【影音同畫】喵姐——白鴉此去文案:當飛沙、利刃、鮮血成為了習慣,她卻遇到了生命中永遠不會忘記的那個人…當寂冷的月色被濁酒燒燙
  • 從前的繁華汴京裡,有個簪花少女叫李清照
    宋詞《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就生動地描繪了少女買花、賞花、簪花的全過程,將那生趣盎然的春意和那嬌憨的女兒情態,跨越千年展現在我們眼前。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意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 晏殊這首詞,被譽為千古第一情詞,其中兩句道盡了人間悲喜
    導語:晏殊這首詞,被譽為千古第一情詞,其中兩句道盡了人間悲喜如唐朝的詩歌、元朝的戲曲一般,宋朝也有著它最為鼎盛的文化——詞,史稱宋詞,作為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 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餘、琴趣等。
  • 讀書養志妙筆生花立春快樂
    養顏桃蕾採,志士喜韜修。[七絕]讀書養志體會文/佩學彰明讀觀今古覓春秋,書寫人生處境幽。養好精神成俊採,志超凡俗應人求。藏頭詩幸福平安(胡)一讀懂詩經四海遊,書山細閱話春秋。養賢受用文博採,志士兒孫儘自修。
  • 千年才女李清照,寫下這三首詞,雖冷門,可訴盡女子柔情
    眾所周知,李清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幾乎沒有哪個人沒聽過李清照的名字。 她用敏捷的才思和堅強的品格打動了很多人。她在文學上造詣非常高,號易安居士,是婉約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她的詞大多談及男歡女愛,今天這三首冷門詞也都訴盡女子柔情,堪稱婉約派的佳作。
  • 一生煙雨舟無影,半世驪歌情還牽;你是我的眼,千尋猶在夢裡邊
    你是我的眼思,水一般的柔。念,花一樣的燦。微瀾的夢囈,甜甜的孤單。夜,是這樣清寧。心,也可以這樣超然。紅塵煙雨,繁華若夢。惟一顆靈異的心逍遙於天地間,飛旋,歸遠。《眼兒媚·落花殤》(詞林正韻第二部 左譽體)春去無情雨風狂,滿地落花殤。韶光已逝,年華空負,細數滄桑。春秋一筆三江水,失意寫彷徨。紅塵煙雨,繁華若夢,墨賦箋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