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數以萬計的「成都造」晶片通過年初設立的英特爾成都分撥中心,源源不斷地植入聯想、戴爾、緯創、仁寶等筆記本電腦。
作為第一家 「西進」的IT跨國企業,英特爾重構供應鏈條是現實的迫切需要。以電腦製造等為代表的新一輪IT產業「西進」大潮發生幾年後,四川IT企業聚集效應明顯提升。
大企業大集團聚集帶動,四川電子信息產業正加快邁入「萬億俱樂部」。
引入的品牌企業和系統廠商將尖端的發展項目,以及前端研發、後端生產、末端市場的完整產業鏈整體轉向四川,「沉睡」的IT基因被有效激活,爆發出巨大能量
以2003年英特爾入川為開端,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邁入快速發展階段。成都市高新區統計,英特爾到來後,周圍聚集了100餘家集成電路企業,形成從IC設計、製造、封裝測試、應用的完整產業鏈布局。
「一五」時期,四川就是國家規劃的重要電子工業基地,「三線」建設時期,大量電子軍工企業和科研機構調遷四川,奠定了雄厚的電子信息技術與科研實力。但由於終端環節的缺失,四川電子信息產業又在風起雲湧的發展大潮中逐漸消沉。
通過招大引強,跨國企業將尖端的發展項目,以及前端研發、後端生產、末端市場的完整產業鏈整體轉向四川,「沉睡」的IT基因被有效激活,爆發出巨大能量。
世界通訊公司5大巨頭相繼在川設立研發中心,世界軟體公司前20強中有13家在蓉落戶,思科、戴爾、西門子、美國維音等跨國公司將呼叫中心放在成都……四川軟體產業大放異彩。
在後端市場,富士康將集結千家企業,包括本土的軟體應用企業。上個月,一款名叫 「好照片」的應用軟體登陸AppStore中國區,很快就進入競爭激烈的工具類付費排行榜前十名,開發企業、成都恆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計劃將公司核心技術推廣至全球。
外來企業帶來領先技術和管理經驗,並與本土企業交融發展,延伸出新的產業機會。今年初,成都市政府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籤署協議,雙方將對原成都東郊企業——成都錦江電器製造有限公司進行重組,並以錦江電器為基礎,圍繞軍工電子、軟體及服務、裝備製造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增量投入,打造百億中國電子成都產業園。
「很多國家、城市都將電子信息產業作為牽引未來發展的戰略性產業,但並不是所有城市都適合發展這個產業。城市的稟賦、人才的要素、資源的聚集、區位的優勢,眾多綜合要素疊加,讓成都電子信息產業與其他城市拉開了發展的分水嶺。」戴爾創始人麥可·戴爾如此評價。
全省電子信息製造業、軟體業主營業務收入相繼在2010年和2011年突破千億大關,電子信息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
龍頭帶動、系統配套、鏈條延展,四川逐漸形成成長性較強的產業層次,崛起國內乃至全球五大重要基地
省經信委初步統計,長虹、九洲、鴻富錦等16個重點企業2011年主營業務收入達1280億元,相當於為當年全省電子信息產業貢獻了1/3的業務收入。
龍頭帶動,系統配套,鏈條延展,四川電子信息產業加快發展。
當被提及為何選擇集成電路和英特爾為突破口時,省招商引資局相關負責人回憶說,缺乏終端製造,是制約產業發展的短板;而晶片和面板佔電腦終端一半以上成本。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關鍵,就是要改變「缺芯少屏」的局面。
通過對外引進產業龍頭,對內培育大企業大集團,集聚產業鏈發展,一幅全景式的IT產業細分框架圖在四川構建起來——集成電路,形成了從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到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條,在英特爾、飛思卡爾、住礦電子等企業的強勢支撐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有核心基礎;新型顯示與數字視聽方面,形成了以京東方、長虹、TCL王牌、四川九洲等企業為代表,以顯示面板、電視機、機頂盒等為主體的產品鏈,引進終端產品製造項目有現實條件。
2009年,在眾多城市「爭搶」整體西遷的國際重大電子信息產業項目時,四川IT產業已在立體構建中漸入佳境,佔據優勢。富士康、英特爾、戴爾、聯想、仁寶、緯創、德州儀器等世界巨頭相繼落戶。
行業「大腕」剛落地,依託品牌企業和代工企業,按照省計算機及外設配套產業 「一基地兩核心多園區」的垂直整合配套體系及配套規劃迅速浮出水面。
一基地:建成成都電腦產業基地,重點落戶企業總部。兩核心:在國家(成都)高新區和雙流西南航空港開發區,建設整機生產和裝配核心區,重點發展電腦整機及外設關鍵零部件。多園區:根據周邊現有配套條件,集中在綿陽、新津、眉山、遂寧、內江、廣漢等地,以電腦整機及關鍵零部件生產配套為目標,建立我省完整的電腦產業配套鏈。
對應規劃,省政府聯合品牌商與系統廠商開了若干次市州對接會,省領導親自推進,並形成每季度舉行協調推進會,每月上報進度的督辦機制。
不到兩年,「整機大規模、配套大集群」的發展局面初步顯現。
截至去年,全球一半IPAD產自成都;隨著聯想、戴爾、仁寶、緯創相繼投產,今年全省電腦產量有望突破5000萬臺,形成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臺式機三大產品,蘋果、戴爾、聯想三大品牌體系,為全省電子信息產業新增千億元銷售收入。
成長性較強的產業層次逐漸形成。截至今年一季度,已有147家核心及關鍵配套企業入駐成都、遂寧、內江、綿陽、眉山、樂山等市,半數企業已開工。其中,內江巨騰每月生產規模達百萬套機殼,全球最大的桌上型電腦CPU散熱器供應商、臺灣奇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於成都高新區的項目即將建成投產;臺灣志超在遂寧總投資8億元的PCB鑽孔生產項目和電鍍機械設備項目,將於9月開工……四川正加快崛起國內乃至全球集成電路、軟體、光電顯示、電腦製造、網絡通訊設備製造等重要基地。
嫁接引進企業的技術、服務和研發實力,四川電子信息產業始終保持領先,加快邁入萬億俱樂部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在我省引進的品牌及系統廠商中,蘋果、聯想、戴爾是全球排名前五的電腦品牌。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企業,仁寶是世界最大的電腦代工企業,緯創是第三大筆記本電腦製造商。
隨著他們的生產放量,未來幾年,四川生產的各類電腦(含平板電腦)產量有望超過2億臺。這意味著,全球每5臺電腦中,就有1臺產自四川。
通過嫁接企業的技術、服務和研發實力,四川始終站在產業發展前沿。
富士康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壯大我省電子信息「萬億產業」,推動跨越發展和結構升級,提升我省大企業大集團的國際競爭力。如此規模的巨型企業,對吸引和聚集國內外優秀人才、培育熟練技術工人隊伍,以及對物流、金融、貿易等服務業和配套產業,將產生巨大拉動力。
聯想在川加快構建以電腦終端產品為核心的電子信息產業鏈,同時將在成都建立研發中心,涉及移動網際網路服務及應用開發、移動網際網路服務平臺建設、筆記本電腦及移動互聯設備研發、高可靠技術研究等高端領域。
戴爾將帶動全球主要代工廠商在成都建立電腦及信息產品生產基地,加快在川建設一個世界級的IT製造與服務供應鏈生態系統、一個在中國更具競爭力的IT市場,使成都成為全球性的電子產品生產及物流樞紐城市。
緯創,將成立研發規模不低於千人的研發中心……
劍指產業高端。「十二五」期間,我省將以外來電子信息產業巨頭與本土龍頭為主陣營,大力發展筆記本計算機、平板電腦、液晶和等離子電視、集成電路產品等拳頭產品,推動電子信息產業邁入「萬億元俱樂部」。□劉佳 本報記者 曾小清
責任編輯: 張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