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來到一所被稱作"池塘之底"的學校,面對一群讓人束手無策的問題少年,他選擇用音樂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最終改變了他們和自己的命運。
這本是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才有的劇情。
但誰能想到,相似的劇情,居然在貴州大山裡的一所小學上演了!
只不過,這群少年可不是電影裡那種問題少年。她們淳樸內向不愛表達,卻擁有一個看起來充滿無限的名字——「未知少年」。
上周,世界音樂菌有幸採訪到了故事的重要主角——貴州六盤水海嘎小學的顧亞老師,從他的講述中,我收穫了太多感動,關於人情的溫暖、代代的傳承,以及音樂的偉大力量。
上個月,一段「貴州山區小學生樂隊玩搖滾」的視頻火了。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山裡娃跟搖滾樂隊本來是完全不搭嘎的。畢竟大山裡經濟落後、信息閉塞,很難接觸到這些玩意兒。
所以,當看到幾個孩子抱著樂器,把痛仰樂隊的《為你唱首歌》演繹得有模有樣的時候,大家難免覺得驚訝和震撼:「樂器都是哪裡來的?孩子們是如何學會樂器的?組建樂隊的想法是誰提出的?……」
說到底,這些還得歸功於她們的語文老師,也是教她們組樂隊的老師——顧亞。
顧亞老師是2016年來到海嘎小學任教的。
2018年他組建了第一支學生樂隊「遇樂隊」,2019年遇樂隊成員畢業,他又從新晉的六年級新生裡選了幾個孩子組成了第二隻樂隊——「未知少年」,也就是視頻裡的那一支。
在他來這裡之前,這群孩子們聽音樂的方式僅限於看電視或者是父母手機裡的抖音神曲。
他們接受音樂的方式很被動,不像我們這樣,可以隨時隨地在網絡上搜索自己想要的音樂資源,也不會在第一時間就獲得新鮮的音樂資訊。
對於樂器,他們更是陌生,甚至第一次見到電吉他的時候連名字都叫不出來,還以為這是鋼琴。
他們也極其內向,不愛講話交流,甚至都不好意思和老師打招呼。大山的孤獨,讓這群孩子自小就習慣了內向寡言。
但自從有顧老師教他們樂器之後,一切就都變了。
2018年的某天,顧老師正在練琴,突然發現學生們懷著滿眼的好奇趴著窗臺看他,那一刻起,他開始萌生教他們樂器的想法。
起初,他沒打算組樂隊,只是想讓孩子輕鬆地聽聽音樂學學音樂就好,起碼可以變得更快樂,不再內向自卑。即便以後回想起來,也是一段美好的記憶。
直到後來聽到很多諸如「農村娃唱唱民歌得了,玩搖滾樂有什麼用」的言論,顧老師才改變了想法。他下定決心,必須要做得像樣,讓更多人看到農村娃勇敢積極青春勃發的精神面貌!
自那之後,他每天都會在午間擠出40分鐘的時候教大家學琴,這樣也不會影響孩子們上文化課。
很多音樂圈的朋友被他的行為感動,為孩子們捐贈了大把樂器。他還會帶他們去外面演出,去看外面的世界,去探索去交流。
音樂讓孩子們變得開朗起來,也打破了大山的寂靜,讓這裡熱鬧起來。
每當音樂聲響起,臺上和臺下的孩子們都會開心地跟著跳起來。他們也許並不懂音樂本身表達的內容,但他們很快樂。
「未知少年」的視頻火了之後,顧老師更是跑前跑後地忙活。上周,《為你唱首歌》的原唱痛仰樂隊成員們還來到了海嘎小學,親自教幾個孩子彈琴打鼓,又一起在舞臺上演出。
為了學生能這麼拼,跟顧老師自己的過往經歷也有些關係。
顧老師也是貴州農村出身,在他的學生時代,想要接觸到音樂更是難上加難。
從第一次看到舅舅從城裡背回的吉他,到走出村子考上城裡的音樂學校,再到組建自己的目染樂隊,沒人引領,走近音樂的每一步都很不易。
大學時認識了一個玩吉他的老大哥,為了讓人家教琴,還帶了一瓶二窩頭和1塊錢的零食去拜見。
這種不易,世界音樂菌也深有體會。
凡是有過這種經歷的人,都希望能為後浪們多做點事,不要讓他們和從前的自己一樣走那麼多彎路。當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他們變得越來越好時,甭提多有成就感了。所以我很能理解顧老師的感受。
值得欣慰的是,海嘎小學的孩子們很給力,他們學起樂器來比顧老師想像的容易得多。因為她們真的特別努力!
雖然說的話不多,但私下都有在努力練琴。大概是因為來之不易吧,所以格外珍惜接觸樂器的機會。
不過她們也有惹顧老師生氣的時候。
有一次演出排練,因為生性害羞又沒有看過現場,「未知少年」們一開始都傻站著彈琴。顧老師給她們看了很多演出視頻,告訴她們樂手應該怎樣互動,比如踩音箱彈琴,兩個樂手對飆的動作,但她們還是放不開。
後來,顧老師生氣了說不管她們了,等到正式演出時卻發現,她們表現得超級好。這說明,她們都有默默在練習啊。
這群孩子就是這樣,她們表達感情的方式特別內斂。她們不會嘴上說什麼漂亮話,只會默默地用行動去表達。
比如上周痛仰來這裡的前幾天,她們看起來並沒有多麼激動與期盼,但有的會偷偷地給顧老師發簡訊,問「痛仰真的會來嗎?」,還有的編了條手鍊給痛仰主唱高虎當禮物。
被孩子們的天真打動的同時,我也有些許惋惜。因為,未知少年這個夏天已經畢業了。之前的遇樂隊一畢業就解散了,那未知少年日後會怎樣呢?
有的孩子說,以後要做像顧老師一樣的音樂老師,而顧老師呢,也希望以後還能接著在課餘時間帶她們玩音樂。
可未來的事情,誰也不好說。不過我相信,這顆音樂的種子已經在她們的心中生根發芽了。
對了,在採訪的最後,我還問了顧老師一個大家都好奇的問題:「樂隊裡為什麼都是女孩子?」
概括下來有兩個原因吧,一是學校的男女比例本身就比較懸殊,男孩子不多,其次是因為男生對學樂器的熱情似乎沒有女生那麼高漲。不過顧老師說了,下一支樂隊一定會有男孩子的~哈哈哈畢竟問的人太多了。
文章最後,衷心希望音樂帶來的快樂,能在這座大山裡延續下去。
也期待「未知少年」的名字未來會出現在樂壇上。畢竟,雲貴高原上可出現過不少好樂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