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上病 看得起病 看得好病
黃河新聞網晉中訊(王建芳 李芳 李曉婷)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十三五」期間,和順縣落實健康扶貧政策,提升農村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全力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使全縣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實實在在地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李愛榮是和順縣李陽鎮溫源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因身患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疾病,縣鄉村三級家庭醫生團隊對李愛榮進行健康扶貧「雙籤約」服務,每月都有醫生上門隨訪、送藥,從前的「病人跑」變成了如今的「醫生和技術跑」。前幾年,他又患上了股骨頭壞死,「雙籤約」醫生為他提前預約手術,住院不用再等三四天,也不用花高額的費用,看病就醫對李愛榮而言不再是難題。
2016年以來,為了讓農村貧困人口看得起病,和順縣構建「7521」健康扶貧政策保障體系:建檔立卡貧困戶縣域內住院先診療後付費並免除普通門診掛號費和診療費,「一站式」結算、縣域外住院「一站式」報銷;「雙籤約」;設置參保繳費救助、輔助器具免費適配救助、住院醫療救助、33種大病關懷救助、臨時救助「五類救助」;設立基本醫保、基本醫保兜底、大病保險、補充保險、意外傷害保險、住院津貼、病故補償「七道防線」,力阻「病根」變「窮根」,遏制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與此同時,圍繞「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目標,該縣著力完善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65億元完成縣人民醫院門診住院樓的新建;投資542萬元建設平松鄉、青城鎮兩座鄉鎮衛生院;完成229所標準化村級衛生室、李陽鎮衛生院、松煙鎮衛生院醫養結合中心建設項目,創建「中醫藥特色基層醫療機構」和中醫館,讓基層的老百姓有地方看病。
病要看得起,更要看得好。和順縣人民醫院作為全縣最大的一所公立醫院,在縣域綜合醫改中,發揮醫療集團龍頭作用,與全縣10個鄉鎮衛生院、5個分院實現資源共享。下派縣級醫院骨幹下鄉幫扶、基層坐診、培訓鄉鎮醫護人員;統一採購使用藥品耗材;發展「智慧醫療」,提供遠程醫療、遠程會診,實行集團內各醫療單位行政、人員、資金、業務、績效、藥械「六統一」管理,形成了縣鄉一體、以鄉帶村、分工協作、三級聯動的新型縣域醫療服務體系。
「十三五」期間,全縣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日趨完善、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健康扶貧、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效顯著,衛生監督執法工作不斷強化,國家級健康促進縣創建和國家衛生縣城創建兩項國家級創建任務順利完成。
該縣衛健體局局長鄭永東表示:「『十四五』我縣的衛生健康工作,將繼續牢固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踐行一切為了人民健康的初心使命。堅持『高站位、強本領、優服務、保民生』的工作思路,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著力補齊基層醫療服務和人才短板,全面提升公共衛生和疾病防治水平,切實加強醫療衛生機構監管,有效提升全縣人民對於『大衛生、大健康』的滿意度、獲得感、幸福感」。
[編輯:梁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