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celyn專欄】中西融合 - 下一個餐飲十年新浪潮? | TastyTrip

2022-01-05 TastyTrip

中餐西化或是西餐中化?這幾年中餐西化或是西餐中化已經蔚為潮流,眼看會成為下一個餐飲十年潮流。

 

酥皮佛跳牆 @北京Ling Long餐廳

亞洲最早開始融合本地風味形成潮流的,應該是日風法餐。自米其林落地東京,也已經在日本風行超過十年。而目前在臺灣地區以本土風味見長的法餐,像臺北的Raw或是Taïrroir態芮是以臺灣味出發的法餐,在此階段已經看到很鮮明的方向。

 

同期這兩三年來香港的米其林一星VEA,Vicky Cheng鄭永麒也一直都是處於當紅炸子雞的狀態,尤其他的工藝之紮實,令人感到驚豔,他著名的菜品蟹肉海參,將海參燒烤至外皮酥脆,外酥內嫩,蟹肉為底座添加鮮味,淋上陳年紹興酒以及雞油調和的醬汁,味覺及質地多重享受。

更甚,去年在VEA品嘗到酥皮派搭配鵝肝醬與羊肚菌的溏心鮑,酥皮中是幹鮑,外觀是經典名菜酥皮派(Pithivier),橫切面可以看到美麗的幹鮑溏心。烤制時間以及發乾鮑的時間都必須掌握極佳。Vicky掌握天時地利,在香港很多粵菜老師傅願意傳授他工法,他自己也十分的勤奮努力。

 

鄭永麒的路線不偏不宜,傳統法式與粵菜風味的結合既成熟又穩重,無論是法式功底以及中式做法完全不違和,是這一波中式新浪朝中的佼佼者。

糖心乾鮑皇冠批 @VEA INS

 

VEA主廚鄭永麒(中)和富臨飯店創辦人楊貫一(前),

目前中西融合潮流也席捲了中國。

 

上海目前兩家餐廳主打新中菜,香港廚魔梁經倫曾經在上海開設Bo Shanghai,奪得米其林一星,雙主廚DeAille Tam和另一半Simon Wong自立門戶開了一家新餐廳Obscura,主打的是新中菜。

上海Obscura雙主廚 Deallie Tam和Simon Wong

他們的經典菜品「青椒炒臘肉」,此次牛肉經過湖南臘肉的燻制方式處理。搭配湖南螺絲辣椒,燻蘿蔔乾,點綴義大利醃漬紅椒。以及蘿蔔乾在口感及味覺上都充滿了層次感。脫離了八大菜系的框架,能夠更自由地發揮創造力,過去他們的菜品極為繁複,目前進入一個舒適的狀態,開始使用減法在菜品上,目前餐位已經是一位難求。背景紮實的廚藝背景,自身工藝紮實,再次拿下米其林一星應該是輕而易舉。

 

Obscura目前只提供11個人的位置,每周只開五天,也就是一周只迎接55名客人,目前已經是上海最難預定的餐廳之一。做法是西餐的工藝,呈現出中菜的口味,美學及品味出眾。

 

另外,也是主打新中菜的Lunar餐廳主廚Johnston Teo是在新加坡長大的馬來西亞華僑,他曾在新加坡三星Odette餐廳擔任研發主廚,先前在上海The Pine 松澗餐廳擔任主廚,當時主打的是摩登亞洲菜,有濃厚的南洋風味。在中國待了一段時間之後,目前融入了他個人的經歷,更簡潔有力的現代中餐呈現,他的天賦在於善於捕捉精華的味覺記憶,也是指日可待的明日之星。

 

另一家歷史悠久的上海米其林兩星餐廳雍福會,迎來新研發主廚Ruomi Gan,原本在葡萄牙念文學,擁有法餐學校的背景,也曾經在法國芒通的Mirazur實習。上海菜的味覺印象融入了法餐工藝,一如上海菜,冷菜的部分出彩。但這破釜沈舟的決定,砍掉原有菜單的三分之一,重新設計一套tasting menu,印象中甜品極為出彩,比如我品嘗到的五糧液冰淇淋,別有巧思。但整體來說感覺在摸索當中,有創意有想法,但菜品菜單的設計還是飄移不定。

 

我也曾經在用餐的時候問Ruomi這樣大刀闊斧地改菜單,會擔心掉星嗎?她對我投以一個尷尬的微笑。雖然市場對雍福會的菜品評價兩極,但不得不佩服一家上海老店的革新勇氣。原本若非疫情爆發,雍福會原本預計實行實習生計劃,迎接更多外國年輕廚師學習上海菜。

 

另外,走到中國的深圳,2019年由美國三星主廚Christopher Kostow開設了Ensue餐廳,耗資了五千萬人民幣投資。日常運營由來自Meadowood餐廳的加拿大主廚Miles Pundsack-Poe負責,他將潮汕的風味以及他在中國走訪的食材味道融入他的新NAPA菜品料理,著實令人感到驚豔而著迷。大量的潮汕風味,技術上運用了法餐技法。

 深圳Ensue主廚 Miles Pundsack-Poe

很難想像一個在中國僅僅兩年的年輕廚師,可以深入挖掘本地食材,並且毫不違和的入菜。Miles是目前在中國的外國主廚中算是天賦異稟,他遵循的大原則是以本地食材入菜,也是最直接的farm to table。技術可以訓練,但美學卻是需要天賦。他的菜品優雅又纖細,品味出眾,品嘗下來不像是年輕廚師的作品。奇妙的是,自開幕之後的多次拜訪之下,我總是想到日本米其林三星主廚神田裕行所說的「真味即是淡」,尤其帶入的中菜纖細感竟來自西廚之手,更顯難能可貴。不得不說有些品味是渾然天成的。

 

可看出,目前中國的新一代年輕人對於中西融合,已經進入一個百家齊放的時代。今年北京的Ling Long餐廳今年也拿到了米其林餐盤推薦,主廚Jason劉禾森來自臺灣地區,14歲開始接受專業的廚藝訓練並開啟了職業生涯,他曾在臺北著名法餐廳巴黎廳1930,及北京的Bistro 3工作。他最近的一些菜品也是反映出很有趣的部分,例如菜品「博古斯佛跳牆」,結合了法式酥皮湯以及閩菜佛跳牆使用黃油老雞,豬骨熬出湯底,然後將17頭花膠,鮑魚,海參羊肚菌分開處理,做成閩南風清湯佛跳牆,湯底裡有調製柚子皮,以減輕黃油酥皮帶來的衝擊,出烤箱時需要掌握酥皮與佛跳牆都達到最佳溫度。

北京Ling Long餐廳主廚 Jason劉禾森

 

我問過他怎麼定義他的菜品「是中式法餐還是法式中餐?」他給了我一個帶有伏筆的答案,他說目前是中式法餐的階段。北京的西餐環境不比上海百家爭鳴,是又寂寞卻又一支獨秀的市場,目前他似乎進入了一個閉關修煉的狀態,看來蹲馬步練功,是他對於拿下米其林星的另外一個階段預熱準備。

 

另一方面,放眼國際,在義大利米蘭的揚州人劉暢也一直是讓我欣賞的,他是最初幾位到丹麥noma工作的中國人,在米蘭米其林星級餐廳Tokuyoshi待了3年到副廚職位,後來開設了一家餐廳取名叫做「Serica」,是「絲綢之路」的意思。

 

顧名思義,劉暢想要做的是當今最時興的融合菜,而憑藉淮揚菜的中式料理背景出身,在廚藝學校期間曾經去義大利做過交換學生,他曾經在中國經歷了淮揚菜三年的訓練,後來又有北歐菜的實習經歷,與跟隨日本大廚的紮實基礎,他想要做融合菜是合理的,而且根基也是紮實的。相比其他融合菜廚師,他擁有兩邊的穩固的基礎,所以在理解上他可以看出中國人以及義大利人想要的風味。

 

他的成名作之一,大閘蟹義大利麵調入薑汁,味道辛辣但是非常鮮美,而且畫龍點睛的是搭配黃酒,像是神來一筆,完整度更高,在義大利也算是對中國黃酒的一種宣揚,這道菜受到許多米蘭美食家的喜愛,證明美味是universal的,世界共通的語言。

 

曾品嘗過西方主廚以大閘蟹入菜義大面,也許是尚未到心會神領食材本身的美妙之處,烹飪手法及配搭上就無法打動人心。當然可以感受到他還在自我摸索的路上行走。近期離開了Serica,加入了義大利的Mu中餐集團,也許透過集團的奧援,他可以繼續發展他的中意料理。

 

跟許多位廚師聊下來,也許我太老派,喜歡聽他們定義自己的料理。因為我真心希望做菜給我吃的人,清楚他端上什麼菜給食客。

 

「中餐是主詞還是形容詞?重心在何方?」融合菜聽起來一直是讓人感到困惑,現階段都是以西餐的技法,運用中國的食材以及味道為主。也許在這一段中西融合菜大鳴大放之際,這些年輕主廚會為我們找到答案。

 

這波中西融合的新浪潮,也許是繼已經過氣的分子料理以及依舊影響世界的北歐料理之後,下一波對於餐飲圈有重大影響的新風潮。

Jocelyn Chen 陳慶華

美食評論家,曾任美食節目「鋒味」評審,OAD國際榜單top reviewer #78,文章發布於tastytrip.com, 鳳凰美食專欄,臺灣聯合報專欄作者。

微博:陳慶華 Jocelyn

Instagram:jocelyn_tastytrip

Email: marketing@tastytrip.com

轉載或其他合作事宜

生於米蘭,卒於米蘭,是傳奇的義大利建築師暨工業設計師。在他長達五十七年的設計生涯中,創造了風格獨具,意味深長,具有高度創意的產品,種類繁多諸如家具,燈飾,展覽布置等

在當代設計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阿基利卡斯蒂廖尼的作品以許多不同的材質,不同的技術完成,並具有傳統性或具實驗性價值的外型,帶給世人深遠的啟發和影響。

中國美院工業設計碩士,碩士畢業論文《產品語義學及語用學分析》 獲臺灣崇麗藝術基金會論文獎

2013年,創辦了中國首家私人工業設計博物館——楊明潔工業設計博物館

生於米蘭,卒於米蘭,是傳奇的義大利建築師暨工業設計師。在他長達五十七年的設計生涯中,創造了風格獨具,意味深長,具有高度創意的產品,種類繁多諸如家具,燈飾,展覽布置等

在當代設計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阿基利卡斯蒂廖尼的作品以許多不同的材質,不同的技術完成,並具有傳統性或具實驗性價值的外型,帶給世人深遠的啟發和影響。

生於米蘭,卒於米蘭,是傳奇的義大利建築師暨工業設計師。在他長達五十七年的設計生涯中,創造了風格獨具,意味深長,具有高度創意的產品,種類繁多諸如家具,燈飾,展覽布置等在當代設計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阿基利卡斯蒂廖尼的作品以許多不同的材質,不同的技術完成,並具有傳統性或具實驗性價值的外型,帶給世人深遠的啟發和影響。時光不會被辜負,勿忘初心,從今日起,努力去做一個可愛的人,不羨慕誰,也不埋怨誰,在自己的道路上,欣賞自己的風景,遇見自己的幸福。若美好遲遲未發生也不要著急,最好的總會在不經意間出現,你的幸福只是姍姍來遲。時光不會被辜負,勿忘初心,從今日起,努力去做一個可愛的人,不羨慕誰,也不埋怨誰,在自己的道路上,欣賞自己的風景,遇見自己的幸福。若美好遲遲未發生也不要著急,最好的總會在不經意間出現,你的幸福只是姍姍來遲

相關焦點

  • 曼谷餐飲界金童 現代泰菜 Le Du 不可忽視 | TastyTrip
    亞洲50最佳餐廳對Le Du下的評語就一語道盡這種多元文化的融合,「一個美國訓練的泰國廚師,提供受法式影響的多彩料理」。我們沒有問Thitid團隊對米其林的看法,但我們認為,Le Du定位為高級料理,廚房廚師都帶著高帽,但無論在價位與餐飲風格上走的卻是高級餐廳與酒館間的中間路線,定位需要更加明確,且招牌菜需要更加的加重強度。Le Du的位置或許也是一個問題,不藉曼谷酒店之力,獨力在小巷中營運,是一個大膽的策略。此外,在餐飲口味上整體輕盈,需要調節味蕾上的節奏。
  • 【Jocelyn專欄】深圳最美中餐廳: 凡事不苟且,飲食尤甚 | TastyTrip
    同時廣羅潮汕各家名菜精華,融合醃、膾、炆、燉、灼等細膩烹調技藝,力求清純鮮美,鬱而不膩。 而潮州菜調味體系豐富繁多,不僅會巧妙的以食材入味,對調料也極為講究。「珍庭」承襲一菜一碟傳統,每道菜品有專屬搭配,如滷水配蒜泥白醋,凍紅蟹配薑末紅醋,響螺配蝦醬等。 對於植庭餐飲的創辦人馬先生而言,潮州菜走極簡風,走的應該是減法而不是加法。
  • 【Jocelyn專欄】哀鴻遍野的全球餐飲業 米其林指南的救命稻草在中國? | TastyTrip
    眼見今年除了中國的精緻餐飲屢創新高之外,全球餐飲業依舊在哀鴻遍野之中。中國無疑是百年歷史米其林指南的救命稻草,也是廚師跟餐廳在全球範圍內的指標。米其林的成功之處在於它高不可攀,在於它的不接地氣,給人距離感,這是它最成功的地方,並且在它的大原則下不斷地重生。當然,它在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大眾點評系統下的黑珍珠餐廳指南。
  • 【義大利】在松露產區Piemonte 沉浸在美酒的天堂 | TastyTrip
    Piemonte地區的米其林星級主廚,比義大利任何一個地方都多,即便你隨意走進一間街邊小館,都有可能偶遇驚人的美味。令人印象尤為深刻的「白松露燉蛋」,由一個原木的盒子盛裝上來再打開的,當滿桌白松露燉蛋木盒同時打開時,空氣裡瞬間瀰漫著濃鬱純正的白松露味道,十分令人興奮且沉醉。由於這是我們此行第一餐白松露,被白松露美妙的氣息所包圍,感覺特別美味。除了白松露以外,還有一些傳統的菜式以當地的兔肉、其他野味為主。
  • 【臺中】亞洲50佳新加坡料理JL Studio首次上榜第26名 米其林志在必得 | TastyTrip
    事實上,林恬耀這一步棋下的簡直是一個跳海的決定,他是餐廳開幕前三周才決定要做新加坡菜,原本計劃開一家現代歐洲料理,他說,「當時所有的準備都已就緒,但他有一天晚上在思考第二份菜單的時候,然後關於下一份菜單呢?突然想到為什麼我要做現代歐洲菜和法餐,我成長的地方不是來自那裡。」他還說當時他的投資人聽到要改做新加坡菜幾乎要昏倒。
  • 【上海】解析亞洲50最佳與米其林評鑑 11/5 TastyTrip 餐飲產業論壇
    活動官網: http://tastytrip.com/gastronomic-forum/
  • 【上海新店】暫別後的小重逢 初見有NAPA靈魂的Cellar to Table | TastyTrip
    Cellar to Table位於東湖路20號一個美麗的大院子,院子裡有一棵樹齡好幾十年的大樹靜靜的在一旁。不同於想像中的「小」酒館。酒單上有400多種選擇,而且價格公道。主廚Francisco Javier Araya憑著自身做高端餐飲的才能,融合過去浪跡天涯的經驗,讓時下流行的餐酒館 (Bistronomy) 也能端出簡單卻不將就的食物。
  • 全世界第一家米其林星級潮州菜:杜建青的新潮菜之路 | TastyTrip
    當時比較流行的是創意中國菜、潮粵菜、融合菜等等。彼時全上海高端的潮州菜幾乎不存在,僅有的一些也是傳統潮州菜,擺盤還是30年前用西紅柿和黃瓜片擺盤,不適應新形勢下的餐桌場景和餐桌文化,也沒有與時俱進。既要做潮州菜,又不想做成粗俗老派,所以定義為新潮菜,既包含潮流和創新以及潮州菜的兩重定義在裡面。當時菁禧薈的招牌新潮菜出現時,全國還沒有出現新淮揚、新京菜等說法,可謂是引領了潮流。
  • 米其林、亞洲50餐廳評鑑榜單計劃生變, TastyTrip呼籲此刻應與餐廳產業共體時艱
    米其林官方Ins上發布的三星主廚Paul Pairet旗下餐廳配送外賣的海報而另外一個餐飲業的大事,亞洲50最佳餐廳頒獎典禮原定於3月24日在日本佐賀縣舉行,日前也宣布改成在線舉行。根據贊助商的說法,有贊助費用上的補償,但具體細節我們並沒有獲知。
  • 一星大排檔Jay Fai泰式蟹肉蛋卷 | TastyTrip
    在去年底發布的2020曼谷米其林,已連續第三年獲得米其林1星的Jay Fai其實不要小看Jay Fai,這家以老闆娘本人命名的餐廳早就聲名遠播,其中一個原因可能不是因為菜色,而是價格。冬陰功湯另外一個讓這家餐廳引人注目的噱頭就是老闆娘Jay Fai,她今年已經74歲,炒菜的時候為避免火光烈焰與熱油噴濺,而戴著大護目鏡,在曼谷老城區成為十足的活招牌,
  • 【曼谷】今年可以期待的度假 一嘗米其林二星泰南菜Sorn | TastyTrip
    但其實在還沒摘下米其林星星之前,Sorn的實力就已經傳遍美食界,當然摘星之後更難預訂。次年Sorn也不負眾望迅速從一星升至二星,也拿下了2020亞洲50最佳餐廳第16名的席位,Sorn已然是全曼谷最難訂位的餐廳。
  • 【香港】TATE Dining Room & Bar 中法融合料理散發優雅風採 | TastyTrip
    文: Jocelyn Chen 陳慶華編輯: Jasmine Huang 黃嬿圖片來源:Jocelyn Chen 陳慶華雖然高級料理界目光總是不離米其林三星餐廳與世界名廚,但其實隱於各大城市的眾多米其林一星餐廳才是一個城市飲食文化的寶藏
  • 「想見你」臺灣最偏遠的角落, 臺東隱藏版法餐廳Sinasera 24 | TastyTrip
    當年在企圖心驅使下,他在Le Petit Nice不到兩年就成為餐廳百年來唯一華人的廚師主管(Chef de partie),大約要管理四位廚師,當時他才二十出頭,現在也只不過29歲就自立門戶,且表現已經十分成熟。,與Le Petit Nice相同,可以看出楊柏偉想要創造出屬於臺灣的海岸線以海鮮為主的法餐廳。
  • 【米蘭小館特輯】如果可以回到義大利 我想拜訪這些餐廳 | TastyTrip
    Røst是一個基於無浪費食物概念的餐廳。 Rovello 18是我在米蘭期間經常拜訪的一家兩層樓小館子。餐廳從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運營,現今主廚Michele De Liguoro從母親手裡繼承了餐廳。主廚是米蘭人,也因此經典米蘭菜可以特別請主廚安排,例如炸小牛排 (Cotoletta) 、米蘭式燉飯(Risotto alla Milanese)等等經典菜。
  • ...Da Vittorio三星主廚Enrico為醫院準備愛的三餐 | TastyTrip
    這一切在過去一個月中已徹底改變,貝加莫已經成為歐洲疫情失控的代名詞。當我問候也來自貝加莫的香港義大利三星名廚Umberto Bombana,「一切都還好嗎?」定居在香港數十年的他跟我說,「許多我認識的人都在這場疫情中過世」,我一時之間不知道要回答什麼。
  • 2020 OAD亞洲200強揭曉,中國大陸30家上榜:新榮記、好酒好蔡、四季金沙廳皆榜上有名 | TastyTrip
    Ultraviolet主廚Paul Pairet,圖片來源:Paul Pairet的Instagram今年一樣由上海唯一米其林三星餐廳紫外線Ultraviolet奪冠,泰國最難預訂餐廳米其林兩星Sorn首次入榜搶下亞軍。中國大陸有31家餐廳入選前200,反映出各國國際美食家對中國高端餐飲的進一步認識,對中菜登上世界Fine Dining殿堂有很大的幫助。
  • 【上海】首屆 TastyTrip 餐飲產業論壇圓滿落幕 江振誠和蔡昊等名廚親臨現場
    、媒體人、美食家共襄盛舉,一同為中國及亞洲餐飲市場的機遇與挑戰探尋一條積極的可行之路。「每一個無懼的創新不能夠代表傳統, 每一個傳統都曾經是無懼的創新。,但是亞洲大多數國家,包括中國在內的精緻餐飲產業起步較晚,我們希望來自各地的主廚在上海經營精緻餐飲的實際經驗,傳承給後進者,讓他們少走冤枉路,並讓國際精緻飲食文化潮流,能影響當地美食,提升國內的整體飲食文化視野。
  • 【臺中】備受米其林看好的新秀 新加坡料理JL Studio | TastyTrip
    他有幾道菜讓我印象深刻,像是開胃小點的東南亞特色就非常鮮明,視覺上有百花齊放的豔麗風採,混和大黃瓜、菠蘿、腰果醬,酸甜帶有濃鬱的滋味,新加坡原本就是一個族群融合的國家。不過另外一道馬糞海膽結合發酵木瓜的作法,就比較不那麼協調,發酵的木瓜沒有提升海膽的鮮味,感覺上突兀了些。但整體而言每道菜都做工繁複細膩,完成度高,東南亞風味不只亞洲人愛,西方人也能欣賞。
  • 【最新出爐】2018日本最佳餐廳榜單 | TastyTrip
    Den 主廚:長谷川在佑往期文章連結:日本東京美食匯集,不僅本身已匯集日本全國將近一半的優質餐廳,同時東京也是另一個老牌榜單米其林的青睞之地,是世界上米其林餐廳最多的城市。 更多文章請點擊閱讀原文拜訪 tastytrip.com
  • 【即食新聞】臺北米其林名單揭曉,最大贏家粵菜頤宮 | TastyTrip
    米其林上周公布必比登推薦名單之後,今天推出眾所矚目的星級餐廳名單,在國際上早就聲名大噪的 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 喬爾盧布松法式餐廳摘下 1 星,臺北祥雲龍吟也不負眾望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