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林木種質資源中心組織召開「林木種質資源收集保護與精準鑑定...

2021-01-18 瀟湘晨報

1月11日-12日,由山東省林木種質資源中心牽頭主持的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項目「林木種質資源收集保護與精準鑑定」中期匯報暨學術交流會在泰安召開。來自廳科技與國際合作處、山東省林木種質資源中心、山東農業大學、山東師範大學、魯東大學等單位的領導、專家及科研人員共42人參加會議。

項目秘書及五個課題負責人先後就項目、各課題的中期進展、經費使用、存在問題及下一步科研計劃進行了詳細匯報。項目首席專家李文清研究員、特聘專家解荷鋒研究員、邢世巖教授對每個課題進行了點評。為提高團隊科研能力和水平,推動相互借鑑,加強學術交流,項目組特邀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鄭勇奇研究員、江蘇植物研究所李亞研究員做了線上報告,安排9位青年學者做學術報告。李文清還為特邀專家頒發聘書,向最佳報告人和優秀報告人頒發了榮譽證書。

在會議總結中,項目首席專家李文清對前一段的科研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各課題組執行有力,完成了課題中期考核指標,同時也指出了存在的問題,並對下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要求。他要求各課題要在「系統收集保存、精準鑑定評價、綜合創新利用、全面共享服務」等四個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在種質資源收集保存方面要「見苗見種,入圃入庫,長期保存」,在精準鑑定評價方面要充分吸納當前的高、新技術手段,在綜合創新方面要「有體系,有策略,有品種」,在平臺與共享服務方面要「研建好平臺,統計好信息,開展好宣傳」。各課題負責人要切實負責,做好疫情常態化下的科研部署,聚焦關鍵問題,努力攻克瓶頸,積極創新、多出亮點,確保按期高質量完成課題任務。

廳科技與國際合作處處長高峰介紹了新形勢下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項目改革發展的定位,並強調種質資源是現代林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國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本項目作為我省「種質資源」四個專項之一,擔負著強化林木種質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的重任,希望本項目團隊做好相關工作。同時,要求規範用好項目資金;項目承擔單位與參加單位之間,加強交流協作以及資源、信息與智力的共享,鍛鍊、培養出一批出色的科研隊伍;組建起全國一流的林木種質資源創新利用平臺,支撐現代林業的發展,為齊魯鄉村振興做出應有的貢獻。(山東省林木種質資源中心)

省自然資源廳科技與國際合作處處長高峰對項目進行指導

與會專家、領導研討項目、課題的中期進展情況

項目首席李文清研究員為特邀專家解荷鋒研究員頒發聘書

與會領導、專家及科研骨幹合影

【來源:山東省自然資源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小隴山林木種質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建成並投入使用
    近日,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林木種苗管理站完成的市列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小隴山林木種質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研建及應用」通過驗收。項目採用MVC分層設計模式、多用戶分級系統、Java開發技術、SQL server 資料庫建立了基於B/S架構的小隴山林木種質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具有用戶管理、錄入、檢索、查詢、數據匯總、修改等10個功能模塊;建立了基礎樹種信息庫、新紀錄樹種信息庫、林場區域信息庫、野生樹種種質資源、栽培樹種種質資源、收集保存種質資源、古樹名木種質資源、優良林分和優良單株資料庫,存儲1119種(品種)木本植物的特徵特性信息
  • 農業大省河南出臺新規:構建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體系
    (資料圖) 楊大勇 攝中新網鄭州1月15日電 (楊大勇)到2025年,河南基本形成農業種質資源創新、共享利用、鑑定評價和示範推廣機制,初步構建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體系。河南省14日發布了《河南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建設現代種業強省、保障農業安全、助推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 一國糧食安全,繫於種質資源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等。怎樣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如何打好種業翻身仗?我們邀請專家解讀分析,並請兩位科研工作者分享他們為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而努力的故事。
  • 湖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揭牌 辣椒種質資源庫為全球最大
    湖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揭牌 已保存種質資源3萬多份,辣椒種質資源庫為全球最大華聲在線5月8日訊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胡宇芬 通訊員 劉維帥 張登一度丟失香味的江永香稻,在找到了保存在種質資源庫的「祖先」後通過提純復壯,又恢復了香味。立下功勞的湖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今天在省農科院內舉行了揭牌儀式。農作物種質資源是現代種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
  • 寧夏建成世界最大枸杞屬種質資源庫 掌握種質資源就是話語權
    中新網銀川1月14日電 (李佩珊 石羽佳)記者14日從寧夏種業科技創新座談會上獲悉,寧夏目前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枸杞屬種質資源庫——國家枸杞種質資源庫。種質資源庫是利用儀器設備控制貯藏環境,使種質在幾十年、甚至數百年之後仍具有原有的遺傳特性和很高的發芽力,並長期貯存作物種質的倉庫,又稱基因庫。其對於農作物品種改良、培育新品種、生物學理論研究提供豐富的種質和研究材料具有重要意義。「掌握種質資源就是掌握了話語權,枸杞作為寧夏的特色產業,種質資源庫的建立對良種培育及產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 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在西部(重慶)科學城啟動建設
    據介紹,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著力依託西南大學農業科技和資源優勢,聯合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相關機構和高校研究團隊在現代農業、組學大數據、生物技術等關鍵領域的學科優勢,瞄準生物種質創新與利用的國際前沿與競爭焦點,面向長江上遊地區的特色生物資源,針對長江上遊地區生物資源遺傳多樣性高,但生態環境脆弱、保護力度不夠、開發利用程度低等現狀
  • 提高草種產業化水平 山東省首個草種質資源庫落戶魯東大學
    中國教育在線訊 近日,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公布調整更新後的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名單,由魯東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濱海生態高等研究院)傅金民教授領銜申報的「煙臺市濱海草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成功入選。這是繼該團隊獲批「國家草品種區域試驗站(煙臺)」「山東省濱海耐鹽草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之後,再次獲批的省級草種質資源庫。
  • 這個大科學中心在西部科學城開建 將打造長江上遊種質資源庫
    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著力依託西南大學農業科技和資源優勢,聯合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相關機構和高校研究團隊在現代農業、組學大數據、生物技術等關鍵領域的學科優勢,瞄準生物種質創新與利用的國際前沿與競爭焦點,面向長江上遊地區的特色生物資源,針對長江上遊地區生物資源遺傳多樣性高,但生態環境脆弱、保護力度不夠、開發利用程度低等現狀
  • 西部(重慶)科學城再迎校地合作成果 科學城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啟動...
    1月15日,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在重慶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正式揭牌開建。著力打造規模化創製設施和生物育種科學中心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選址重慶高新區金鳳大健康產業園,未來核心設施佔地面積預計100畝,異地種質、個體和群體保存、評價、篩選用地面積預計1800畝。
  • 透視小種子背後的大戰略——一國糧食安全,繫於種質資源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等。怎樣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如何打好種業翻身仗?我們邀請專家解讀分析,並請兩位科研工作者分享他們為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而努力的故事。
  • 上海海洋大學水產種質資源戰略創新團隊建設成效明顯
    上海海洋大學水產種質資源戰略創新團隊2018年10月入選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戰略創新團隊。團隊以上海海洋大學具有良好育種基礎和研究背景的魚貝等養殖品種為對象,通過基因組學等多組學的精細解析,闡明控制生長、抗逆、抗病等重要經濟性狀的基因和分子機制,創建安全高效的良種培育新技術,培育優良養殖品種,使團隊成為我國水產種質創新的引領力量為目標。
  • 今日關注:西安植物園建成國家秦嶺宿根花卉種質資源庫
    中國花木園林快訊 記者柏斌報導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陝西省西安植物園目前已建成面積達6公頃、以保存秦嶺及黃土高原宿根花卉種質資源為重點的「國家秦嶺宿根花卉種質資源庫」,成為宿根花卉保存、育種及展示應用的重要平臺。
  • 學校打破一甘藍類蔬菜種質資源技術封鎖!
    學校打破一甘藍類蔬菜種質資源技術封鎖!該研究徹底打破了現有國內外育種公司對基於Ogura CMS雄性不育系甘藍類蔬菜優異資源的技術封鎖,對推動整個甘藍類蔬菜品種選育創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中國延邊黃牛種質資源開發利用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在延邊大學揭牌
    近日,「中國延邊黃牛種質資源開發利用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揭牌儀式在延邊大學求真樓七樓學術報告廳舉行。吉林省科技廳副廳長劉多及省、州相關部門負責人,延邊大學校長金雄、副校長王延明及學校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儀式。儀式由王延明主持。
  • 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落戶科學城 將聚焦長江上遊特色珍稀瀕危物種研究
    1月15日,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在西部(重慶)科學城正式揭牌。這是校地合作共建科學城的又一成果。該中心將利用先進生物育種技術,創製新型生物素材,建設可持續利用的長江上遊種質資源庫,助力相關產業迭代升級。據悉,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選址科學城金鳳大健康產業園,總用地面積預計18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