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學水產種質資源戰略創新團隊建設成效明顯

2020-12-26 食品夥伴網

  上海海洋大學水產種質資源戰略創新團隊2018年10月入選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戰略創新團隊。團隊以上海海洋大學具有良好育種基礎和研究背景的魚貝等養殖品種為對象,通過基因組學等多組學的精細解析,闡明控制生長、抗逆、抗病等重要經濟性狀的基因和分子機制,創建安全高效的良種培育新技術,培育優良養殖品種,使團隊成為我國水產種質創新的引領力量為目標。經過建設,團隊取得了重要進展。


  團隊成員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項目1項、課題3項以及基金委重點等重點項目,獲得競爭性經費5000餘萬元。 發表論文質量穩步提升,發表影響因子大於5的33篇,其中影響因子10左右的論文7篇,發表1區論文80多篇,4名隊員應邀在水產核心期刊撰寫綜述論文。育成三角帆蚌「申紫1號」、縊蟶「申浙1號」和 團頭魴「浦江2號」等3個新品種,創立草魚優良種質遺傳評價技術,推廣的草魚、團頭魴、三角帆蚌、縊蟶等品系超過5個,創造經濟效益超10億元。團隊初步建成了海洋生物基因組大數據平臺OGD(Ocean Genome Database),提供生物基因組數據可視化分析,可直觀分析基因測序的不同數據。團隊成員參與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以第一單位獲上海市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海洋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獎3項。師資質量穩步提高,培養基金委優青1人,10餘人次新獲得省部級人才計劃。提升了我校水產學科的聲譽。


  團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支撐本科生進實驗室150餘人,參與建設上海市市級思政領航團隊1個;作為核心力量支撐了水產養殖學和生物科學兩個本科專業入選教育部一流本科專業點建設。團隊獲得上海市「卓越水產養殖人才培養能力的提升和輸出」教改項目1項,建成國家級示範性虛擬仿真實驗項目1項、市級3項。 《魚類學》課程獲評上海市一流本科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指導大學生參加全國科創競賽和國際賽事,獲得國際獎1項,特等獎和一等獎7項。培養上海市優秀畢業生本科10人、碩士7人,3名學生獲得國外獎學金出國留學,指導本科生發表論文20餘篇。


  團隊積極參與社會服務。與東南亞、非洲等「一帶一路」國家開展淡水魚類、貝類種質資源發掘和良種養殖試點,為非洲和東南亞培訓水產養殖人才30餘人次,推動了羅非魚養殖技術回故鄉;落實中葡「一帶一路」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12月4日-5日訪葡期間,《人民日報》兩次提到我校及中葡合作;開展西藏亞東精準扶貧,參與亞東鮭魚繁育和規模化養殖項目,助力亞東鮭魚產業發展,獲教育部表彰;推動了崇明水生生物資料庫建設,為上海及全國種源漁業提供基礎支撐。以新技術和新品系助力鄉村振興計劃,工作紮實,講求實效,目前探索與浙江麗水建立兩山學院探索稻魚種養新模式,與諸暨建立淡水珍珠研究院提升珍珠質量和產量,與江蘇中洋集團形成產學研融合支撐長江刀魚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珍珠蚌新品種推廣等成果得到了《農民日報》的報導,得到廣泛好評。

相關焦點

  • 上海海洋大學6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公布2019年度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的通知》(教高廳函〔2019〕46號),上海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生物科學、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海洋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等6個專業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中國延邊黃牛種質資源開發利用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在延邊大學揭牌
    近日,「中國延邊黃牛種質資源開發利用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揭牌儀式在延邊大學求真樓七樓學術報告廳舉行。吉林省科技廳副廳長劉多及省、州相關部門負責人,延邊大學校長金雄、副校長王延明及學校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儀式。儀式由王延明主持。
  • 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在西部(重慶)科學城啟動建設
    首期擬入駐建設示範及先行物種為家蠶、羅非魚、黃連、楊樹、茶樹等;後期將重點聚焦長江上遊重要特色珍稀瀕危物種開展種質創製與利用研究。該項目成為校地合作共建西部(重慶)科學城的又一創新成果。據介紹,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著力依託西南大學農業科技和資源優勢,聯合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相關機構和高校研究團隊在現代農業、組學大數據、生物技術等關鍵領域的學科優勢,瞄準生物種質創新與利用的國際前沿與競爭焦點,面向長江上遊地區的特色生物資源,針對長江上遊地區生物資源遺傳多樣性高,但生態環境脆弱、保護力度不夠、開發利用程度低等現狀
  • 上海海洋大學2020年新年獻詞:揚帆新時代,逐夢新徵程
    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這一年,我們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地方發展,強化科技服務能力。堅持「水域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和地球環境生態保護」的學科主線,落實轉型發展和質量提升雙重任務,實踐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發展雙重使命。服務海洋強國戰略,成立極地研究中心、海洋牧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優化近海、深海、極地學科平臺布局。
  • 海洋大學委員會與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共話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為更好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與生物資源,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創建交叉學科推動科技進步,推進國際前沿創新科學研究,服務國家海洋建設戰略,促進海洋文明共同發展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2月5日下午,民建海洋大學委員會組織了與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有關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海洋動物保護與繁殖、海洋生物資源合理利用、海洋法律法規、海洋文化,海洋科普教育等方面的研討交流。
  • 透視小種子背後的大戰略——一國糧食安全,繫於種質資源
    良種對糧食增產貢獻率已超過45%……一連串好消息背後,是關於種業發展與糧食安全的戰略考量、科研追求。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等。怎樣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如何打好種業翻身仗?我們邀請專家解讀分析,並請兩位科研工作者分享他們為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而努力的故事。
  • 營養與飼料創新團隊田紅豔博士參加2020年中國水產學會 青年學術年會
    營養與飼料創新團隊田紅豔博士參加2020年中國水產學會 青年學術年會2020-12-14 13:0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江蘇省克氏原螯蝦產        瀏覽量: 1123江蘇現代農業(克氏原螯蝦)產業技術體系營養與飼料創新團隊成員、鹽城工學院田紅豔博士參加會議並積極與參會專家和代表們交流探討,會後,田紅豔博士參觀了集美大學水產學院營養與飼料團隊科研實驗室。本次青年學術年會的主題為「漁業創新、青年擔當」,由中國水產學會主辦,中國水產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集美大學水產學院承辦,共有來自國內外高校、科研單位和生物科技企業等270餘名專家、青年學者及企業家參加。
  • 加快海洋牧場建設,實施海洋強國戰略——農業農村部從十二方面答覆...
    加快海洋牧場建設,實施海洋強國戰略——農業農村部從十二方面答覆民盟中央提案2019-02-01 16:1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        瀏覽量: 4119 次 我要評論 日前,農業農村部就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4552號「關於加快海洋牧場建設,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的提案,經商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和財政部後給予答覆。
  • 這個大科學中心在西部科學城開建 將打造長江上遊種質資源庫
    首期擬入駐建設示範及先行物種為家蠶、羅非魚、黃連、楊樹、茶樹等;後期將重點聚焦長江上遊重要特色珍稀瀕危物種開展種質創製與利用研究。據介紹,該項目是校地合作共建西部(重慶)科學城的又一創新成果。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著力依託西南大學農業科技和資源優勢,聯合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相關機構和高校研究團隊在現代農業、組學大數據、生物技術等關鍵領域的學科優勢,瞄準生物種質創新與利用的國際前沿與競爭焦點,面向長江上遊地區的特色生物資源,針對長江上遊地區生物資源遺傳多樣性高,但生態環境脆弱、保護力度不夠、開發利用程度低等現狀
  • 籤約教育項目110個 總投資約300億元 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蹄疾...
    三亞崖州灣科教城是聚焦服務深海科技和種業安全等國家重大戰略的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平臺,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舉辦研究生院或研究院。截至目前,已有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8所國內知名高校入駐,其中5所於今年9月正式開學。
  • 一國糧食安全,繫於種質資源
    良種對糧食增產貢獻率已超過45%……一連串好消息背後,是關於種業發展與糧食安全的戰略考量、科研追求。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等。怎樣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如何打好種業翻身仗?我們邀請專家解讀分析,並請兩位科研工作者分享他們為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而努力的故事。
  • 兩會好聲音|市政協委員楊紅生:打造「中國芯」,建成世界一流水產...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 劉笑笑 肖玲玲市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楊紅生一直關注青島的海洋漁業事業發展,此次上會,他帶來的提案是關於加快建設青島市水產種業體系。楊紅生指出,首先,種質資源保護迫在眉睫,受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破壞、過度捕撈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天然水域水產種質資源銳減。截至2019年,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只有86家,而且有核心競爭力的種業企業很少,種質資源缺乏科學保護,資金、技術力量和人才隊伍相對分散,種業企業的實力普遍較弱,青島水產原種場也是如此,如青島最重要的經濟物種——仿刺參,也已經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收錄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權威發布丨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現代化海洋牧場穩步...
    全省現有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15家,居全國首位;全國「育繁推」一體化現代漁業種業示範場11家,省級以上水產原良種場總保有量80個。我省被國家審定公布的新品種達到40餘個,培育了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現代種業企業。我省在種質保存、品種創新、繁育推廣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國前列,為水產品穩產保供提供基本保障。三是打造生態漁業發展新模式。
  • 上海海事大學VS上海海洋大學,不是同類型大學無法比較,就看你選...
    從歷史上看,上海海事大學原名上海海運學院,上海海洋大學原名上海水產學院,從未改名時候就可以看出兩個學校的不同。上海海事大學和上海海洋大學的專業分布總體呈現互補狀態,兩所學校的核心專業沒有重疊,例如上海海事大學沒有水產食品等專業,上海海洋大學也沒有航運方向專業。其中,工程類、計算機類、經濟管理類、外語類、法學類專業兩所學校有小部分重疊。
  • 西部(重慶)科學城再迎校地合作成果 科學城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啟動...
    首期擬入駐建設示範及先行物種為家蠶、羅非魚、黃連、楊樹、茶樹等;後期將重點聚焦長江上遊重要特色珍稀瀕危物種開展種質創製與利用研究。據介紹,該項目是校地合作共建西部(重慶)科學城的又一創新成果。中心依託西南大學的優勢,聯合中科院、中國農科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相關機構和高校研究團隊在現代農業、組學大數據、生物技術等關鍵領域的學科優勢,瞄準生物種質創新與利用的國際前沿與競爭焦點,突破傳統生物種質資源庫「重保存、輕利用、不創製」的局限,建設可持續利用的長江上遊種質資源庫,建設多組學與人工智慧生物大數據中心。
  • 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公布!
    其中「中國海-西太平洋地質地球物理特徵綜合研究與系列圖編制」項目獲特等獎,「大黃魚脂類營養研究」等11個項目獲一等獎,「卵形鯧鰺種質資源遺傳評價與種質創新及養殖關鍵技術」等21個項目獲二等獎;《南海深水地質災害》等16種圖書獲2019年度海洋優秀科技圖書。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特等獎1.
  • 關於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及獲選海洋優秀科技圖書的通知
    推薦單位:上海海洋大學主要完成單位:上海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華南師範大學主要完成人:陳良標、許強華、彭長連、黃 巧、曹立雪、陸 穎、鄧 成、李文豪、翟萬營、沈 玉、江守文、吳智超、張俊芳
  • 海洋牧場建設-科技支撐與挑戰|第七期參會通道開啟|2020年海洋裝備...
    活動在海洋觀測探測、海洋生態保護、海洋資源開發、海洋標準化體系建設等重點涉海領域的應用、困難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探討,針對現狀及問題提供更好的專家諮詢意見和建議。會議開播以來,共計1萬餘名來自於中國海洋學會會員單位、涉海高等院校和高新企業的專業科研人員與企業管理人員參加會議。
  • 南海所《南海海洋牧場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獲2018年度中國水產...
    南海所《南海海洋牧場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獲2018年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2019-03-01 10:1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南海水產研究所        瀏覽量: 2841 次 我要評論
  • 省林木種質資源中心組織召開「林木種質資源收集保護與精準鑑定...
    1月11日-12日,由山東省林木種質資源中心牽頭主持的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項目「林木種質資源收集保護與精準鑑定」中期匯報暨學術交流會在泰安召開。來自廳科技與國際合作處、山東省林木種質資源中心、山東農業大學、山東師範大學、魯東大學等單位的領導、專家及科研人員共42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