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NB產業最震撼的消息之一,是長期由廣達代工的蘋果(Apple)MacBook訂單,傳將轉移至鴻海,外界傳聞風風雨雨,有一說2018年開始轉單,另有一說鴻海訂單將超過廣達。兩公司維持一貫態度不予置評,外界焦點放在郭臺銘與林百裡之間關係,然背後蘋果近年代工策略的轉變方向,更值得觀察。
廣達是蘋果MacBook長期合作的組裝廠,在MacBook全面更新至鋁鎂合金外殼後,更等於獨吃MacBook,僅有1款由鴻海代工組裝,至於仁寶、緯創、和碩等廠,均有意吃蘋果MacBook訂單,並成立單獨團隊搶攻,卻始終未果,鴻海竟然能撼動廣達MacBook代工地位,也是此消息備受矚目的原因。
眾所皆知,鴻海要進軍NB組裝,並非頭一遭,2008年在鴻海董事長郭臺銘一聲令下,不僅在NB代工搶單也搶人,鴻海與NB代工原本合作無間的夥伴關係,一下成為競爭對手,最常被業界提到的是廣達團隊跳槽鴻海,讓廣達董事長林百裡非常不悅,林百裡與郭臺銘的針鋒相對,也成當時熱門新聞。
隨著鴻海營運擴展,以及代工的蘋果iPhone快速成長,鴻海在NB組裝的著墨逐漸降低,之後蘋果的iPad成為當紅炸子雞,加上移動通訊產品發展,鴻海組裝業務幾乎已經淡出NB,轉往移動通訊領域,在蘋果MacBook系列,鴻海也僅維持1款代工,至於桌上型的iMac,比重較高,代工數量約佔近3成。
近日業界傳出,鴻海再度揮軍朝向NB組裝,目標在蘋果MacBook。外傳2017年,MacBook訂單鴻海的比重將從原本的25%,提高到40%,而廣達從原本的75%,降至60%,未來鴻海也會超過廣達,成為蘋果最大的MacBooK代工廠;亦有說法是,轉單的時間將落在2018年。
蘋果MacBook相關供應鏈,對此事多數未曾聽聞,代表此傳聞可能為誤傳,或者目前仍屬於蘋果與鴻海及廣達「喬訂單」階段,多數供應鏈須等到大勢底定,才會被陸續告知。不論如何,對於供應鏈而言,除非客戶明確指示,否則都是維持常態。
蘋果MacBook訂單數量變動不大,每年出貨約在1,200萬~1,500萬臺間,近年受到NB整體市場不振影響,也有下滑,然由於蘋果在NB硬體設計的領先地位,爭取到蘋果訂單,等同是對公司技術的肯定;其次,蘋果MacBook平均單價遠較同業高,對NB組裝廠的營收而言,將有較大挹注力道。
至於更讓鴻海垂涎的部分,在於組裝之外的零組件,尤其是鎂鋁機殼,以可成為例,其毛利率始終維持40%以上,甚至超過45%,遠優於NB組裝的3~5%,鴻海旗下擁有鴻準,然鴻準除鎂鋁機殼業務外,還有散熱、遊戲機組裝,毛利率前幾年僅個位數,2016年才回到20%以上水準。
如同2008年鴻海切入NB代工的思維,鴻海在NB組裝儘量壓低價格,取得訂單後,再從零組件部分賺回利潤,充分發揮集團垂直整合的綜效,如今在蘋果MacBook訂單,也將採同樣模式,藉由低價策略,吸引客戶轉單。
而蘋果正是這項傳聞成真的最重要關鍵。蘋果近年在代工策略上,採與Steve Jobs時代不一樣的策略,過去Jobs主導產品設計,也是公司最主要的營運方向,代工策略以穩定為主,更換供應商的情況少見,如今Tim Cook當權,代工製造也採更多元與成本考慮。
以蘋果電池組裝為例,如今蘋果iPhone電池組裝,以陸廠為主,臺廠原本兩家供應商只剩一家,臺供應商比重也降至3成,且連MacBook的電池,也改以陸廠為主,並非臺廠比陸廠品質差,而是蘋果採取更靈活的供應鏈管理,不僅零組件,iPhone與iPad組裝也都是如此。
蘋果iPad訂單下滑,據傳是讓鴻海積極搶單MacBook的主因,因此屆時轉單,可能將由鴻海成都廠接單生產。有人質疑鴻海組裝能力不足,然iPhone及iPad的組裝技術,並不亞於MacBook,對於廣達而言,正積極防守,然業界指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得降價接單。
蘋果MacBook一旦轉單,意味相關零組件可能都會變動,屆時將有一番重新整頓,對於蘋果而言,也能重新檢驗供應商的供貨能力與價格,鴻海與廣達的MacBook龍虎鬥,勝負未定,訂單比重,也需要時間敲定。然而,可預見最終獲利者,將是蘋果,而這也是Tim Cook時代,供應商必須認清的狀況。
高精尖人才集結號吹響!
不用看JD!只要你是面板界精英,小C君傾力免費為你謀得高薪好職位
簡歷請投遞至hr@cinno.co
點擊查看往期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