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改琦《嫦娥獻壽圖》題有李商隱詩《嫦娥》。
李商隱和所有劃時代的人一樣,都有一個共同的命運,這就是遲到的理解。由於對人類及其命運的洞察和揭示帶有超前性,所以難以為大眾所理解和認同,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孤獨和寂寞的處境:「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李商隱的思想是屬於未來的,是「現代」的,具有超前的現代意識,所以當時不可能成為時尚。
李商隱的這首詩,文學界常拿它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開篇作對比。早在馬爾克斯一千多年前,李商隱就已經採用了這種從未來角度回憶過去的倒敘手法。
文學界還常引用李商隱的《天涯》來和西方唯美主義代表人物王爾德的作品作比較。李商隱將生命精神注入詠物詩,詩中皆有自己的身世和影子,皆有自己的精神和生命!
其實,「神劍化龍」「感孕金輪」都只是傳說。而這個江潭傳說是武則天的誕生地,天子都有這樣的附會傳說,但不妨有這樣的附會傳說。
李商隱只是藉助這個傳說,澆自己心中塊壘。比如,他寫的《北齊》:「一笑相傾國便亡,何勞荊棘始堪傷。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北齊後主高緯荒淫無度,寵愛小憐。後來,北周在晉州大敗齊師。次年,周師攻破晉陽(今山西太原),向齊都鄴城進軍。齊後主出逃被俘,北齊遂滅。
《北史》還記載,周軍攻打晉州平陽城時,齊後主正和小憐在三堆狩獵。信使不斷飛騎前來,報告情況緊急。後主正要回京,小憐建議再獵一圍,於是又留下來繼續打獵。李商隱又寫下了第二首《北齊》:「巧笑知堪敵萬機,傾城最在著戎衣。晉陽已陷休回顧,更請君王獵一圍。」
小憐進御與周師攻陷晉陽,相隔尚有時日,這是李商隱剪輯之功。所陷者系晉州平陽,非晉陽,也系李商隱對時間、地點剪輯之功。李商隱喜歡把古人羅致筆下,自由驅使,不問時代先後,不問地域遠近,只要意義相關,都可以在詩中同時出現。藝術創作不限於真實,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李商隱只是借用「感孕金輪」這個傳說。而郭沫若以李商隱的這首詩立據,認為武則天出生在廣元,一則以學者的嚴謹,一則以詩人的想像。他在不該發揮的地方想像,大約愛家鄉也是人的本性。
此處不考證武則天的出生地到底何在,只探討郭沫若認為《利州江潭作》是講李商隱去江潭尋訪舊情人的觀點。
郭沫若想像出李商隱的一個愛情故事,就是詩人停舟江潭,乘著夜雨,提著燈籠上岸,尋訪他的舊歡。然而舊歡已不在了,因此李商隱回到舟中,遙望著舊歡的故居,沉入遐想,回想起當年路過時,舊歡送飲食來餞行,可是現在只有茫茫的夜雨,蕭瑟的秋風(郭沫若《武則天生在廣元的根據》)。
可是郭沫若給出的李商隱作這首詩的時間,是李商隱離開蜀地多年,且已經去世之後的事了,所以根本只是想像。
當王晏悅病逝後,李商隱戒了酒。韓瞻和王茂元長子邀李商隱前往王家小飲,李商隱沒有應邀,過後寫了《王十二兄與畏之員外相訪見招小飲時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李商隱對妻子王晏悅一往情深。二十年幕僚生涯,天南海北,聚少離多,夫妻二人過著牛郎織女般的生活。李商隱以牽牛自況,他作的七夕詩有十數首之多。比如:「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七夕》)而妻子去世後,李商隱多麼希望妻子就是那相隔著一條銀河的織女啊,一年雖然漫長,但總有一年一度的相逢。
離開利州江潭,李商隱於望喜驛別嘉陵江水復西南行,越劍閣,再向西南行,順涪江東南下,抵達東川節度使治所梓州。梓州管梓、綿、劍、普、榮、遂、合、渝、瀘等州。
在東川節度使幕府,李商隱很少參加同僚宴請。入川後,他開始刻意事佛:「三年以來,喪失家道,平居忽忽不樂,始克意事佛,方願打鐘掃地,為清涼山行者。」(《樊南乙集序》)
幸虧柳仲郢待李商隱很好。當時節度使的年薪是三十萬錢,而柳仲郢給李商隱的薪酬是年薪三十五萬錢。
柳仲郢又為他奏請了檢校工部郎中的憲銜,這是從五品上階,雖是榮譽稱號,卻也是李商隱一生最高職務。
柳仲郢看李商隱中年喪妻,十分同情,他非常關心李商隱的個人問題。當時幕府中有一位容貌秀麗的歌舞樂伎張懿仙,柳仲郢有意撮合,準備賜予李商隱,希望為他縫補衣裳和幫助料理生活起居。
張懿仙的容貌和技藝是第一流的,李商隱也說張懿仙「本自無雙,曾來獨立」。這是借用李延年「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北方有佳人》)來作比。但是李商隱感念亡妻,婉言謝絕了柳仲郢的好意。
李商隱說自己在文章中曾有過一些關於美女的描述,但在現實生活中他並不是一個風流隨性之人:「至於南國妖姬,叢臺妙妓,雖有涉於篇什,實不接於風流。」(《上河東公啟》)這也是李商隱一切情詩的最佳註腳。
李商隱從大中五年(851年)起,在東川節度使幕府呆了整整五年,其間到過成都、重慶。
李商隱在四川留下了近百首詩作,其中,《夜雨寄北》最引發人的想像。這首詩到底是寄給誰的?
是妻子王晏悅,還是所謂的女冠宋華陽、情人、柳枝、幕主姬妾?還是好友令狐綯、溫庭筠、杜牧?近1200年來,眾說紛紜,不一而足。
綜合來看,寫給韓瞻的可能性最大。李商隱寫給韓瞻的詩,都明白易讀,用典也不多。反之,李商隱寫給王晏悅和令狐綯的詩,多是無題,難懂。與妻子夜間閒話應該是在正堂的臥室內,而不是會客的西窗下。
李商隱在離開利州時,還作了《望喜驛別嘉陵江水二絕》,自註:此情別寄。他是要寄給誰?望喜驛在今廣元城南,李商隱披星戴月,順嘉陵江而下千裡,至此已經把嘉陵江比作相伴多日而分手的友人,極言依依惜別之意。「此情別寄」,表面是寫嘉陵江水,實則是別寄韓瞻。
然而我們也要看到,《夜雨寄北》這首詩包含了對妻子的懷念,這其中包含的感情,是李商隱一生的情緒表達,是對妻子的一往情深。
「感孕金輪」,李商隱對這個傳說很珍重。因而在武則天去世150年後,他路過此地禁不住停舟憑弔。
這份珍重裡有武則天重視人才的情誼;這份珍重裡有柳仲郢誠心聘請的情誼。
同時,詩人也有自傷身世之意,但又不僅僅是自傷身世。造成自己一生襟抱未曾開的原因,是「只是近黃昏」的那個時代,是整個唐王朝的江河日下,不只是武則天無人祭祀。
李商隱和所有劃時代的人一樣,都有一個共同的命運,這就是遲到的理解。由於對人類及其命運的洞察和揭示帶有超前性,所以難以為大眾所理解和認同,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孤獨和寂寞的處境:「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李商隱的思想是屬於未來的,是「現代」的,具有超前的現代意識,所以當時不可能成為時尚。
李商隱的這首詩,文學界常拿它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開篇作對比。早在馬爾克斯一千多年前,李商隱就已經採用了這種從未來角度回憶過去的倒敘手法。
文學界還常引用李商隱的《天涯》來和西方唯美主義代表人物王爾德的作品作比較。李商隱將生命精神注入詠物詩,詩中皆有自己的身世和影子,皆有自己的精神和生命!
「巴山夜雨漲秋池」。夜雨淅瀝,始終是黑暗的和潮溼的,就像李商隱的一生。
李商隱死後,政壇和文壇上寂無聲響,只有青年好友崔珏寫下了兩首詩哀悼:「詞林枝葉三春盡,學海波瀾一夜幹。」「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當李商隱停駐蘭舟的時候,也許他想不到1200年後,還會有人來這裡憑弔。
據明清筆記和志書記載,黑龍潭在廣元縣南三十裡,三山屹立,林木鬱秀;車馬繞岸而行,下視深潭,毛為之豎,宛若巫峽。
筆者到碧潭時,正飄著雨,已經看不出這個潭的原貌了。
人生如逆旅,如白駒過隙。筆者特到江潭,帶著《詩人的迷宮》,來憑弔李商隱這份「駐蘭橈」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