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風暴》票房慘敗 災難片為什麼越來越難取悅觀眾了?

2021-02-08 石頭影視

耗資1.2億美元的災難大片《全球風暴》在全球範圍內上映,然而兩周過去,反響並不如意。在北美,其首周末僅收穫1330萬美元票房,第二周周末票房則跌至590萬美元。電影於10月27日在中國上映後,3天時間裡就砍下了2.26億元票房,一度讓人以為又一部在北美遇冷的電影有機會在中國翻盤了。但事與願違,從第四天開始,影片票房增長速率開始下降,單日票房更是跌至2000萬左右。隨著《雷神3》等大片的上映,《全球風暴》單日票房更是繼續下滑至1000萬左右。顯然,這樣的成績,《全球風暴》將很難收回成本。

口碑方面,《全球風暴》收穫的評價更是慘不忍睹:截止11月2號,《全球風暴》爛番茄新鮮度僅15%,爆米花指數為44%;在中國口碑稍好,但其豆瓣評分也僅6.3,僅好於34%的災難片與36%的科幻片。

這樣一番慘烈的景象,難免讓人會想起當年災難片叫好又叫座的盛況與近年來屢屢撲街的慘狀。為何災難片越來越難取悅世界各地的觀眾了?創意匱乏和觀眾口味變化間的衝突,或許是造成這一窘境的重要原因。

曾幾何時,「叫好又叫座」還是災難片的標籤。1974年拍攝的《火燒摩天輪》作為上世紀70年代災難片浪潮中最成功的一部電影,在1975年獲奧斯卡獎的最佳電影、最佳攝影、最佳男配角等八項提名,最終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音樂-歌曲三項奧斯卡獎,被《芝加哥太陽時報》評為「一部永不過時的經典傑作。」

1996年上映的《獨立日》製作成本僅7500萬美元,但影片最終卻以8億1740萬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為年度票房冠軍。在票房大豐收的同時,影片在國內外均收到一致好評,還收穫了多項奧斯卡提名,並最終收穫第6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獎。

幾年後上映的愛情災難片《鐵達尼號》更是在斬獲18.4320億美元全球票房的同時,收穫國外爛番茄88%的新鮮度與國內豆瓣9.2的高分,成為了永恆的影史經典。

但步入21世紀後,災難電影在保持著高票房的同時,口碑方面卻越來越不盡如人意了。經典災難大片《後天》雖然斬獲了5.44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排在了當年北美票房榜單第七,但其爛番茄新鮮度卻跌至45%;2009年的《2012》也收穫了4.47億美元的票房成績,可其爛番茄新鮮度則只有39%。

隨著電影產業的發展和電影技術的不斷進步,災難片反而一步步衰退,變得既不叫好也難叫座。

2014年華納出品的《不懼風暴》北美票房僅4585萬美元,全球票房僅1.1億美元,同時還收到21%的爛番茄新鮮度,甚至被多家媒體稱為偽大片;到今天的《全球風暴》,如此高投資下,評分更是創下新低。

縱觀災難片的鼎盛時期,我們可以發現災難片的盛行與當時的社會發展與政治格局是緊密聯繫的——無論是美國大蕭條時期,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災難片總在社會動蕩期比較受歡迎。

學者宋雲在《災難片研究》中提出,「從60年代末開始的越南戰爭、民權運動、黑人解放運動、一直到後來的水門事件,使當代美國社會陷入動蕩不安中,而伴隨而來的經濟衰退更使大量的殷實之家感到了籠罩在自己生活中國的災難的陰影,資產階級社會的經濟、政治危機下惶恐不安的大眾使災難片有了自己理想的社會心理土壤。」

美國大蕭條時期,災難電影的第一次創造潮流出現,災難片中的很多經典之作,如《金剛》、《颶風》、《舊金山大地震》等都出自這個時期。而遭遇了長島原子彈爆炸的日本,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電影院的銀幕上出現的都是《哥斯拉》、《史前海怪》這類因為核爆炸而被喚醒或者輻射的各種怪物。各種各樣可怕的怪物和災難場景,都印照出當時社會中人們內心深處的恐慌,這類災難電影的製作,也都能較好地釋放人們內心的焦慮,滿足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所缺乏的安全感。

而隨著社會發展趨於穩定,人們通過災難片尋求逃避的需求也在下降。與此同時,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大眾尋求刺激與釋放壓力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元化,災難片不再是觀眾逃避現實生活的重要方式。

請點擊除此之外,災難片本身的「套路化」,也極容易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從而逐漸被觀眾所捨棄。進口災難片通常都是有著相似的套路與模式:天災人禍之下,總有一些統治階層愚昧混沌,不能及時處理危機,導致整個世界將遭遇毀滅性災害,而在災難到來的最後一刻,孤膽英雄上天入地,最後拯救世界。從《獨立日》到《全球風暴》,二十年來災難片在模式上並沒有太大的突破。

除此之外,災難片本身的「套路化」,也極容易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從而逐漸被觀眾所捨棄。進口災難片通常都是有著相似的套路與模式:天災人禍之下,總有一些統治階層愚昧混沌,不能及時處理危機,導致整個世界將遭遇毀滅性災害,而在災難到來的最後一刻,孤膽英雄上天入地,最後拯救世界。從《獨立日》到《全球風暴》,二十年來災難片在模式上並沒有太大的突破。

相關焦點

  • 《全球風暴》:這簡直是觀眾的災難
    撰文:哈搭巴《全球風暴》上周在北美上映,票房輸給了《黑瘋婆子的萬聖節2》,這引起了我的興趣。
  • 《全球風暴》評分不高,北美遇冷,看來「爽片」也滿足不了觀眾
    或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像,在看過《全球風暴》之後,可能會給你一種新的視角,其實世界末日並不遙遠。Devlin(「獨立日:捲土重來」製片人,「全球風暴」是他個人執導的第一部院線電影)執導,原定於2016年3月上映。
  • 《全球風暴》:《2012》後最優秀的災難電影
    然而自《2012》後,全球鮮有好的災難片問世,影迷們對災難片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好消息,《全球風暴》來了!該片已定檔10月27日內地公映,相較北美延期一周時間。這家美國老牌電影公司、全球最大的電影和電視製作公司之一,旗下優秀的影片數不勝數:《蝙蝠俠》系列、《超人》系列、《黑客帝國》系列、還有《哈利波特》系列等等。自《2012》後,全球鮮有規模比較宏大的災難片問世,雖然期間不乏《白宮陷落》、《末日崩塌》或《雪國列車》這類科幻災難電影,但這類「局部災難」類電影似乎並不能滿足影迷們的要求。「我們需要更大的災難!」
  • 我們看了一場假的《全球風暴》
    坐在電影院的我們,可能看了一場假的《全球風暴》。 不少人抱著看之前以為質量不太行的心態,但成片效果意外感覺還不錯。但實際上災難只是《全球風暴》故事的外殼,片子的核心是親情或政治驚悚。上映3天,《全球風暴》收穫1.75億票房,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預測其票房落點在4億左右。
  • 好萊塢災難片拍成劇情片,《末日逃生》票房慘敗,《除暴》3天2億
    好萊塢災難大片一向是中國觀眾喜歡的類型,當年的《2012》《後天》以及前幾年的《末日崩塌》《摩天營救》等都在中國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績。上周五,同樣有一部好萊塢災難片《末日逃生》在中國內地上映,首周末三天卻僅拿到2140萬元票房,豆瓣5.7分,堪稱票房口碑雙撲街。
  • 災難片《全球風暴》怎麼會有票房慘敗的結局呢?
    大製作災難片也是如此,憑藉過硬的實力,票房幾乎橫掃整個世界。可是現在怎麼不靈了呢?我們看《全球風暴》的口碑,豆瓣僅僅6.3分,也就剛剛及格而已。什麼意思呢?不叫好。我們再看票房,北美肯定是撲街了,內地上映至今,也就4億出頭。什麼意思呢?不叫座。
  • 《驚濤颶浪》憑什麼被稱為「年度最美災難片」?
    ,被稱為「年度最美災難片」。》取材於曾轟動全美的太平洋颶風海難事件,這個事件是全美十大真實災難之一,其影響力居於全球海難生還事件第一位。他可以說是災難片的專家,曾執導過2012年冰島電影《深淵》,以及2015年上映的《絕命海拔》,後者講述的是1996年世界聞名的珠峰山難。
  • 吳彥祖《全球風暴》開畫票房僅佔成本一成 本周末等待中國觀眾拯救
    看來影片後續能否回本,還得看其本周末登陸中國內地後的票房表現。從貓眼APP的想看標籤來看,《全球風暴》是《銀翼殺手2049》的2.7倍!第2位《全球風暴》Geostorm周末票房:1330萬美元全球票房:6290萬美元好萊塢災難片一直是中國內地觀眾的心頭好。
  • 連續8部好萊塢大片內地票房慘敗,中國觀眾為何不愛看美國電影了
    而這八部影片無一另外地票房慘敗,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內地觀眾已從根本上對美國電影喪失興趣。印象中,除了「速度與激情」系列外,好萊塢的其他賽車電影,在中國票房大多都不理想。威爾·史密斯和馬丁·勞倫斯回歸之作《絕地戰警3》,是今年上半年的全球票房冠軍影片,投資成本為9000萬美元,全球票房為4.24億美元,但中國觀眾似乎對這對話癆兄弟不感冒,本片內地的最終票房只有3300餘萬人民幣,可謂大敗虧輸。
  • 連續8部好萊塢大片內地票房慘敗,中國觀眾為何不愛看美國電影了
    而這八部影片無一另外地票房慘敗,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內地觀眾已從根本上對美國電影喪失興趣。印象中,除了「速度與激情」系列外,好萊塢的其他賽車電影,在中國票房大多都不理想。威爾·史密斯和馬丁·勞倫斯回歸之作《絕地戰警3》,是今年上半年的全球票房冠軍影片,投資成本為9000萬美元,全球票房為4.24億美元,但中國觀眾似乎對這對話癆兄弟不感冒,本片內地的最終票房只有3300餘萬人民幣,可謂大敗虧輸。
  • 《全球風暴》一場別開生面的災難大片
    關注我,獲得更多影視推薦《全球風暴》是繼《後天》《2012》後的又一部全球鮮有的災難大片。影片在氣象災難中融入了太空科幻、懸疑諜戰等多種元素中,將因政治陰謀而引發的人禍作為氣象災難的引爆點,無論視覺特效,還是頻穿腦洞的花式毀滅地球場面,較之前兩部作品都有所升級。
  • 《全球風暴》現已上映 | 顫抖吧!災難片毀滅地球不知疲倦!
    地震、海嘯、火山、風暴……不時地襲擊著地球的各個地區,而在任何一種災難面前,人類都顯得如此渺小。昨天上映的《全球風暴》就是講述一場發生在未來的全球氣象災害,人類即將遭遇滅頂之災。影片根據1996年發生在珠峰的真實山難事件改編,那次事故造成了8人死亡,其親歷者喬恩•克拉考爾寫了《進入空氣稀薄地帶》一書,詳述了事件發生過程。  在拍攝時,導演科馬庫堅持不使用綠幕或特效來創建冰雪環境,而是把劇組搬到了尼泊爾的一座海拔達5000米的山峰上,在實打實的風雪中取景。因此,影片的場面雖然不夠華麗,但卻逼真而殘酷,如身臨其境。
  • 今晚雙片首映,《銀翼殺手》掀起《全球風暴》你要如何選擇!!
    災難片作為好萊塢電影的重要類型可謂經久不衰,常以神奇震撼的視聽、火爆的劇情和熱血的英雄打造酣暢淋漓的刺激體驗,無數經典曾風靡全球,但自從《2012》後,全球鮮有真正的災難大片問世,「我們想要玩的更大」這似乎是觀眾的最直接的觀影訴求
  • 【明日上映】災難大片《全球風暴》
    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災難科幻動作電影《全球風暴》(Geostorm)定檔10月27日以3D、IMAX 3D、中國巨幕3D格式登陸中國內地。吳彥祖在片中率先亮相,他親眼目睹了雞蛋掉落地上然後馬上煎熟的可怖畫面。
  • 科幻災難片《全球風暴》:海嘯面前跑得快和會遊泳,哪個更重要?
    良好的口碑和穩居3成以上的排片使得該片票房已輕鬆破億。 意見領袖鼎力推薦 【神經電影局】《全球風暴》極具創造力的將各類地質災害與太空災難融合,一雞兩吃雙倍體驗。【影視口碑榜】《2012》之後最優秀的災難電影。
  • 《全球風暴》:從災難片演化看中美關係
    ,往往不僅僅讓觀眾看特效,它還有一些意識形態的探討,親情扭結成的美國家庭倫理的表達,這些東西,一旦形成,慢慢就會塑造災難片的類型套路,《全球風暴》便是這種類型片的典型延續,儘管對於導演迪安·德夫林來說,這還只是他的第一部電影長片。
  • 2020年唯一引進好萊塢災難片:《末日逃生》本周五上映
    在《八佰》掀起新一輪的票房復甦後,《我和我的家鄉》在國慶期間也拿下了不錯的成績,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八佰宣傳片近段時間的單日票房冠軍都歸《金剛川》所有。既便如此,影片也才堪堪超過10億,與早已超過31億的《八佰》不可相提並論,討論量上更不是一個量級的。
  • 《全球風暴》酷感十足 蟬聯5個單日票房冠軍
    導讀:《全球風暴》是一部把海嘯、寒潮、冰雹、龍捲風、地裂、高溫、雷暴等極端天氣打包組合一起砸向了銀幕的電影,在國內兩天的首映票房就已經遠超北美的周票房。  最近,華納一部號稱1.2億美元投資的災難片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全球風暴》。
  • 看完《全球風暴》,我想撥打12315投訴這部爛片!
    在寫了《全球風暴》這齣劇本後,當時正值《2012》在全球3D重映之際,全球各地票房還是相當不錯,而羅蘭·艾默裡奇正在籌備《獨立日2》,所以華納最終決定讓編劇親自上陣,做了導演。2013年開拍,到2014年殺青,2015年完成後期。電影舉辦的首場試映會後,反響極差。
  • 香港警匪片票房為什麼越來越低了?
    截止今日,《除暴》上映已有二十多天天,票房才突破五億。即使有著王千源、吳彥祖兩大影帝撐場,以及英皇的金字招牌,依舊沒能讓這部電影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