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末,網絡文學尚有許多種「類型文」未被發掘,英俊、正義、苦大仇深的男主角正當流行,便在此時,後來被稱為「網絡文青」代表的煙雨江南,發表了他的封神之作——《褻瀆》。
本文甫一出世,便塑造了網文經典形象「賤肥男」羅格,甚至一度使這一形象成為部分人群的精神領袖。男主角才二十歲就油滑、輕浮、奸詐、卑鄙、好色、貪婪且暮氣沉沉。作為一個不折不扣的惡棍,在男主角本人及他的夥伴身上,我們很難找到人性的高貴與閃光點,反而可以用一連串貶義詞加以形容。
一言以蔽之:我從未見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與此同時,作品本身卻具備了相當的文學價值,無論是人物塑造——包括主角和配角,環境描寫還是世界觀設定,都新奇、宏大且細膩。這種近乎分裂的對比,造成了本書奇異的氣質:一方面,它文藝而不高冷,吸引了大量讀者;另一方面,它粗俗而不惡俗,的確能令讀者感受到文學的特質,而不僅僅是粗製濫造的文字狂歡。
序章一開篇,便描述了一場黑暗勢力對光明的偷襲。通過簡單的描述,本書龐大的世界觀架構初露頭角,創世神與神殿,教皇與紅衣主教,聖女與天使,這顯然是借鑑了現實世界的宗教。而現實世界的宗教往往有一個顯著特徵,便是光明與黑暗的二元對立,譬如耶和華與撒旦,又譬如阿胡拉•瑪茲達與安格拉曼紐,《褻瀆》的世界觀顯然並未脫出這個對立的框架。
光明與黑暗爭鬥不休,反映在人的世界,便是無數的衝突與戰爭。視線轉移到人,無數公國、聯盟、帝國林立的格羅裡亞大陸,一個二流魔法學院便是故事的起點。
我們已經提過,本書的男主角絕非善良的人物,在本書所發表的年代,創造這樣一位男主,堪稱創舉——不過物極必反,時至今日,看膩了這類惡棍型主角的讀者們卻因為自私、貪婪、惡毒的主角過多,逐漸開始懷念那些正義、善良、公正的主角們。
由光明與黑暗,帶來善良與邪惡的戰爭。儘管光明不儘是正義,黑暗也不全滋生邪惡,但這種二元的對立始終存在於全書始末,甚至延伸到了文本以外的地方。
比如本書中的第一個大高潮就由光明教會方面的聖騎士「黃金獅子」奧菲羅克墮落成魔而起,最終以教皇驚世駭俗的「大預言術」而告終。
奧菲羅克雙眼變得血紅,他的身影突然消失了。同一時刻,他在奧古斯都的背後出現,一劍向著血天使的羽翼斬去。奧古斯都雙翼一張,一聲長嘯,身影突然模糊起來。奧菲羅克一劍將他斜斜地劈開,卻發現只斬到了一個幻影而已。
空中兩人爭鬥的空間充斥著雷鳴、閃電、火焰和空間撕裂帶來的奇異尖嘯聲!
奧菲羅克和奧古斯都都不停地以瞬間移動和對方進行爭鬥著,瞬移十多次後,二人終於沒有能量再進行瞬間移動了。然而他們在這個空間內的移動速度依然超乎了羅格的想像,他死死地盯著空中的戰場,強行記憶著他們的能力分布、戰鬥方式和力量等級。
一大片鮮血雜著一蓬飛舞的羽毛中間自天而降!
奧古斯都自空墜落!
奧菲羅克仰天長嘯,他左手抓住一隻翅膀,翅根處是血肉模糊。只是,他的樣子與以前不一樣了。
羅格死死地盯住了奧菲羅克背後如墨般漆黑的羽翼!
廣場上一片驚呼!
「那是什麼?墮落天使!我的主啊!」
「魔鬼!魔鬼已經現身啦!!」
人群亂成一團,有逃跑的,有不知所措的。還有徒勞地對這天空的墮天使進行衝鋒的騎士埃麗西斯終於忍不住,淚水滾滾而下。她等了這許久,終於等來了奧菲羅克的選擇,就算現在她能享受這幸福的時刻已不久長,可是她終於等來了幸福!
這一刻,她已經完全忘記了身體上的疼痛,忘記了正在舔拭著她雙足的火焰。
奧古斯都以劍拄地,勉力站起。他背後的雙翼只剩下了左邊的那一隻,右邊背上是一個恐怖的、一尺多長的巨大傷口,傷口裡還能看見幾根清晰的白骨!
他悲傷地看著空中的墮落天使,那個傾注了他十年心血,寄予了全部希望的弟子。
如今一切,已不可挽回。
奧菲羅克沒有追擊重傷的血天使,而是轉身向烈焰中的埃麗西斯飛去,高臺上的教皇睜開了昏昏欲睡的雙眼。
作者展現了對劇情的強大控制力和優美的文筆,所描述的卻是這樣一個與美沒有絲毫關係的男主角;用近乎情色的筆法,描寫一個個聖潔的女性,仿佛視角更貼近她們敵對的觀察者,而非客觀的作者本身。
同時,作為一本堪稱優秀的西方玄幻小說,作者不吝使用大量東方武俠式的對話與內心活動,甚至女主角的名字都是極具中國古典韻味的「風月」,這種激烈衝突的奇異對立在閱讀時所造成的撕裂感,也使讀者對本書的評價趨於兩個極端——或者是「最好的玄幻小說,沒有之一」,或者是「無法忍受」。
最終,當男主角一切努力都成為過眼雲煙,讀者也許會由衷地對他感到同情,這種同情不一定針對他本人,更多地是對反抗者失敗的惋惜,由此,更引申出對神權的惡意與絕望。神權代表光明的,但它同時也最黑暗。
光與暗二元對立,可當他們觸及權力,終將統一。人類中最偉大的反抗者卻是一個惡棍,且這個反抗者失敗得極其慘烈,這樣的恐怖幾乎能掀起所有讀者的反思:是否光明的使者所代言的就一定是光明?
當神與人的利益不一致時,人類要怎樣瀆神?
《褻瀆》男主角對神的反抗,在打破常規的同時,塑造了另外一個常規——眾神邪惡,主教陰險,而主角則成為了反抗神性、反抗暴政的英雄。時至今日,這樣的設定已經屢見不鮮,但在本書剛剛發表的時候,這是一次突破性的創舉。
主角以一種少年中二的姿態,反抗了一切看起來權威、美好的秩序。可當他壞事做盡,看起來強大無比的時候,非常諷刺地,被至高神輕易摁死,不比摁死一隻螞蟻困難多少。無論男主角怎樣作惡怎樣布局,都無法比最高神更強大、更惡劣。從羅德格裡斯到羅格•奧塔•裡弗斯,他們都倒在了權威的面前,這不能不令人感到憤懣。
身為人而直接描寫神性的黑暗,身為人而反抗神性的神聖,這大約就是本書名為《褻瀆》的最大原因。
如書中所言:
羅格已然知曉,諸神的意志非是凡俗所能掌控。他不知道將黑暗主神的分身引導入這個位面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他更不知道分身究竟帶來了黑暗主神的哪些神力。是否會如大帝所說的那樣,巴薩羅狄摩高根所踏足之處,就會自行轉化成黑暗主宰一切的國度?如果真是那樣,那他如今所作的一切,又有何意義?
生或死,存在抑或毀滅,這關乎於整個位面命運的命題,剎那間顯得距離他如此的遙遠。
胖子不在乎眾生的沉浮。也不真正關心位面的存亡,將希洛之書讀到第五頁的他,就算本體毀滅,靈魂也能在虛無中長存。
他仰視黑暗的天,聽著充斥著整個戰場的怒吼和慘叫,看著鮮血逐漸滲透大地,望著無數熟悉的人因為各自的理由在殊死搏殺。
羅格忽然覺得這一切都是如此陌生,如此的沒有意義,就若浮生一夢,夢中無論是英雄壯懷,兒女情長,還是權傾天下、富貴榮華,醒來時,無非是落下一枕荒唐淚。
從未有這麼一刻,他如此地想拋下一切,與她在虛無創國度,就此相伴著走向永恆。
身為亡靈法師而褻瀆神性,男主角選擇的方式是命令亡靈強姦天使威娜,以取得天使的靈魂與神之本源。
面對強悍的女武士奇薇,他依然選擇了強姦這一令人不齒並非常想報警同時艾特江寧婆婆的行為。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衝突的源頭完全是因為他的朋友過於好色並主動挑釁對方。
在後面,這樣的情節不止一次,譬如對安德羅妮。在對這種劇情產生心理生理雙重不適的同時,我忍不住疑心,這究竟是男主角的好色本性,還是他的徵服方式——通過對女性的侮辱、侵犯、虐待,來展現自己所擁有的力量與絕對強權。
正如知乎網友@烈北所說:「《褻瀆》裡面有百合,有強姦,有單相思,有政治聯姻,唯獨沒有愛情!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要麼完全對愛情沒有信仰。」本文還褻瀆了純潔與愛情。
與此同時,一反傳統的男主角形象,幾乎是在挑釁讀者——就是這麼不正義,就是這麼不正確,你待怎樣?你要為了你的道德觀放棄這樣一本精彩的書,還是,為了一本小說在你珍貴的道德觀上破出一道裂縫?
幸運的是,作者牢牢把握了文學性與娛樂性的比例,並握準了「打破禁忌」與「令人不適」之間那條微妙的線,他非常成功。審美疲勞後,人們需要審醜的刺激,為此,作者不惜一再強調羅格的「肥肉」,他甚至拒絕採用稍微委婉一些的「肥胖」「富態」或者一定程度上頗具美感的「豐滿」,直接扔給我們一個油膩、醜陋,從內心到外表都猥瑣得可怕的男主角,把他放在一個恢弘壯麗的世界裡,給他最絢麗的旅程、最有力量的夥伴、最美麗的伴侶……
很難說在某一時刻,我們不會把自己內心的那一點點灰暗,投注在男主角身上,因為他毫無優點,他惡得肆無忌憚,理直氣壯,完全滿足了我們對強力與權勢的崇拜,更滿足了對打破規則、毀壞美德的渴望。
在這一點上,本書還「褻瀆」了對美德與美本身的追求。
《褻瀆》作為黑暗小說的經典代表作,並非毫無瑕疵,但很多時候,寫作技巧上的瑕疵都被完全地掩蓋在道德爭論之下。這樣一本架構宏大、技巧成熟、人物鮮活的優秀玄幻小說,可以預見的是,文字優秀難掩主角之惡,主角惡行又無損文本經典,這種擁有兩種極端評價的情形,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本期榜評執筆人為粉絲評論家「納蘭朗月」]
知乎網·葉落思相依:本書不論從細節,設定,格局都與「褻瀆」的主題緊緊相扣,從羅德裡格斯在棋盤上放下羅格這一棋子開始,到位面毀滅,羅格在自己的領域中重生,叛逆的精神貫穿始終,冷酷而溫柔的風月,深沉而偶露猙獰的休斯,追求極端之美的阿喀琉斯,驕傲的威娜,純淨的艾菲兒…這些複雜而又叛逆的人物構成了這麼一本嘈雜而又矛盾的小說,構成了一幅反抗命運的壯烈藍圖,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了巴赫提出的復調小說,多聲部的嘈雜讓褻瀆不再是單調的善惡對立,真正寫出了高高規則下自由獨立的靈魂,在這樣的矛盾和統一中,《褻瀆》的思想魅力被發揮得淋漓盡致。
微博·夏春秋無雙:《褻瀆》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很簡單: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這個故事裡,主角所在的世界是「天界諸神」的一個「牧場」,他們在這裡扶植教會勢力、打壓不合作對象,最終目的就是要汲取「信仰之力」,所以故事的核心就是主角所在位面對「天界諸神」的反抗。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是亡靈法師羅德裡格斯還是他的後輩主角羅格,不管他們做過哪些窮兇極惡的事情,最終的目的都是想要破壞這個牧場,與眾神為敵。
龍的天空·荒塘: 《褻瀆》中塑造了很多出彩的角色,單以女性角色而論,無論是埃麗西斯這個出身於只崇尚力量的魔界公主,還是喜歡男扮女裝取向獨特卻又風華絕代的安德羅妮,或者是集妖豔與清純於一身的流亡公主小妖精芙蘿婭,甚至是擁有絕世容貌的精靈族第一美少女鳳蝶,如果把這些光彩奪目的女人放到很多網絡小說中,她們都有角逐最佳女主的實力,然而在《褻瀆》裡面,無論她們再出色,再富魅力,卻只能去爭取女二號的位置,一切只是因為那個開始的時候極不起眼的小骷髏,風月,因為只有她才是真正陪伴主角走到結尾的那個人。
百度貼吧·lbpngl: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同樣是竊,諸侯總有讓我們敬畏的理由,而羅格是我們眼見著從小竊變成大盜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羅格是個痞子的時候處在社會底層,換而言之適合我們在同一個階級。他在這一階段的獵物或者說敵人,其實和我們的距離並不遙遠,所以在我們讀來總是有些害怕,害怕自己被當成獵物,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放在被害者的角度去感同身受,然後因為害怕而產生厭惡,一大半的讀者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離開或貶斥《褻瀆》。而當他地位漸升作為讀者的我們就不害怕了~我們樂見大人物吃癟受苦,也能夠接受小人物們成群成群的受害,這種時候我們就不會有身為小人物的覺悟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羅格迫使兄妹亂倫於心不忍,而在後來的動輒屠城卻無動於衷,甚至給自己找了個原諒羅格的理由:因為愛情。
你第一次看《褻瀆》是什麼時候?你還記得當初閱讀時的心情嗎?多年之後,回首過去,你又是怎樣去看這部作品的?歡迎來稿與我們切磋討論,我們在此恭候。郵箱:wenyi@gmw.cn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