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存款下架後:銀行不斷調高收益率藏風險 零售轉型遇新挑戰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網際網路存款下架背後:銀行不斷調高收益率暗藏風險,零售轉型遭遇新挑戰

「在螞蟻金服、陸金所、滴滴金融、度小滿金融、騰訊理財通、天星金融等眾多大型網際網路平臺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同時,這些天我們也在積極聯繫其他平臺下架這些產品。」一家中小型城商行零售部門主管曾強(化名)向記者感慨說。

究其原因,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直指第三方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銷售銀行存款產品的業務屬於「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應納入金融監管範圍;令他們感受到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代銷業務正面臨巨大的合規操作壓力,必須儘早下架避免監管部門問責。

「上周以來不少城商行同行也來詢問我們產品下架進展,他們也不想落後一拍。」曾強告訴記者。在他看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下架,某種程度也緩和了銀行內部的諸多分歧。具體而言,一是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競爭激烈導致產品利率水漲船高,今年以來信貸部門多次抱怨負債端融資成本偏高導致他們不得不追逐高收益高風險資產,令整個資產端風險壓力驟增;二是零售部門也多次反饋部分大型網際網路平臺要求客戶只能在他們服務界面開展產品查詢與買賣交易操作,導致銀行傳統渠道(網銀或手機銀行)被大幅弱化,影響銀行零售業務轉型發展進程。

記者多方了解到,隨著越來越多大型網際網路平臺與中小銀行主動下架相關產品,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競爭亂象與合規操作風險正得到明顯遏制。

「其實,我們希望相關部門在關上一扇門同時,能夠打開一扇窗。」一家城商行網際網路金融部門負責人向記者坦言。畢竟,銀行內部將網際網路金融作為零售業務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且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業務所帶來的客戶流量與用戶數據積累,對銀行深入拓展零售業務也起到不小的助推作用。

因此,部分銀行寄希望相關部門在即將出臺的銀行理財產品代銷牌照裡,能將網際網路存款產品銷售納入其業務範疇,從而令這項新興業務做到持牌運營與合規操作。

「但是,在相關部門明確銀行準入資質和標準、以及嚴格規範網際網路、APP等數字平臺涉及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各類行為之前,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業務可能遭遇全面停擺,我們必須尋找其他合規路徑繼續零售業務轉型發展徵途。」曾強直言。

逐步「變味」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曾強回憶說,他所在的城商行之所以涉足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業務,主要是看到其他銀行因此獲得數量可觀的存款與零售用戶。

「對我們這種網點少的中小型城商行而言,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無疑大幅拓展我們獲取存款的渠道。」他指出。事實上,他們與不少網際網路平臺在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代銷方面的合作,也相當順暢。

曾強發現,不少網際網路平臺也樂見在基金、保險產品代銷的基礎上增加銀行存款產品,從而提升用戶粘性。尤其是近年貨幣基金收益率持續下滑的情況下,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的銀行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也成為他們留住客戶資金的重要救命稻草。

然而,這項業務合作很快開始「變味」。一方面是部分網際網路平臺為了提升用戶關注度,對網際網路存款產品進行集中比價與競價,即將合作銀行各類存款產品按利率高低進行展示,利率高的因為排名靠前與處於顯著位置,自然受到大量用戶青睞,此舉導致不少中小銀行爭相抬高存款產品利息以吸收存款。另一方面每逢年中或年底,部分中小銀行為了實現存貸比等監管指標,不但發行利率偏高的存款產品「吸金」,還與網際網路平臺合作通過發放加息券、現金獎勵等方式,進一步存款產品利率,甚至有些產品實際利率早已突破利率自律定價機制的上限。

「我們內部也不得不跟進上調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利率,否則產品根本無人問津。」曾強向記者直言。銀行內部對此曾有異議——此舉已變相擾亂存款利率市場機制,一旦被相關部門發現將面臨問責。但銀行高層認為其他銀行都在效仿,因此心存僥倖心理。

此外,銀行零售部門還多次反映一些大型網際網路平臺以深度合作為由,要求用戶在他們服務頁面完成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查詢與買賣交易,而銀行則提供後臺清算與信息披露職能,此舉導致銀行無法全面跟蹤獲取用戶的金融交易行為數據與用戶畫像,不利於銀行零售業務轉型發展。但銀行部分高層更看中存款增速與零售用戶增長數據,對此沒有進行從嚴交涉幹預。

在他看來,這導致一系列負面效應相繼出現,其中最讓他們頭疼的事,是存款「搬家」——由於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利率較傳統網點同期存款產品高出30-40個基點,因此大量儲戶都將存款從網點「搬出」,轉向本行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博取更高利息收入,其結果是負債端存款獲取成本相應抬高,迫使銀行資產端不得不承受更高風險以賺取更高回報,從而覆蓋日益走高的存款獲取成本。

「以往,我們委外業務部門要求合作機構將95%資產必須投向AAA信用級別利率債或政策性銀行金融債,但由於負債端存款獲取成本走高,如今委外部門將投向AAA信用評級利率債或政策性銀行金融債的資金比重降至88%,其餘資金獲準投向信用評級在AA級別、但收益率相對較高的地方國企債或資產證券化產品,如今多家地方國企面臨債務兌付違約,令整個委外部門天天提心弔膽,擔心踩雷風險突然降臨。」曾強感慨說。

寄希望「開一扇窗」仍有難度

記者多方了解到,隨著眾多網際網路平臺與銀行主動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如今行業亂象與潛在風險已受到明顯遏制。不過,這也給不少中小銀行零售業務轉型發展帶來新的挑戰。

「一直以來,我們銀行非常看重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業務對零售業務轉型發展的助推作用。」 前述城商行網際網路金融部門負責人表示。一方面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業務的確給銀行帶來不少零售用戶與用戶數據,他們正對這些用戶數據進行精準畫像與金融服務需求洞察,從而向他們提供包括按揭房貸、購車貸款、個人消費貸款、理財產品推介等多元化綜合金融服務;另一方面不少代銷存款產品的網際網路平臺也向他們提供大量金融服務全流程線上高效操作的金融科技支持,給銀行拓展智能化零售金融服務創造不小的操作空間。

如今,隨著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悉數下架,他發現相關金融科技支持與用戶數據(脫敏化)協同分析進程也隨之陷入停擺,令銀行零售業務轉型徵途必須另謀出路。

「目前,我們內部寄希望相關部門在即將出臺的銀行理財產品代銷牌照裡,能將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代銷納入業務範疇,從而給一些規範操作且運營穩健,資金實力較強的中小銀行開一扇窗。」他坦言。

一位熟悉相關監管政策的知情人士透露,此舉難度不小。究其原因,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業務涉及不少合規操作與風險隱患,需先得到妥善的解決方案。比如不少中小城商行農商行吸收網際網路存款,令其突破傳統渠道的空間限制,從一家區域性銀行變身為全國性銀行。與相關部門要求它們立足於當地、服務中小微企業的市場定位存在偏差;

此外,部分中小城商行農商行通過網際網路平臺,與其他省市存款人開展遠程交易,但其技術能力不足以支持它們做好存款人實名認證、盡職調查等工作與持續監測,在帳戶管理與資金進出方面也存在合規性風險,可能導致反洗錢相關監管規則難以落實。而且部分網際網路平臺在提供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代銷服務時,未在用戶授權下與銀行「共享」個人信息與財務數據,存在侵犯金融消費者權益行為等。

在這位知情人士看來,在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業務諸多風險尚未得到妥善解決方案前,中小銀行不應寄希望靠一張「牌照」解決業務準入問題。

記者多方了解到,隨著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業務全面停擺,越來越多中小銀行開始轉而與網際網路平臺開展純粹的金融技術合作,即繼續引入零售業務智能化線上化服務技術,以及在合規情況下加強脫敏化的數據合作,儘可能緩解前者給銀行零售轉型徵途所帶來的「困擾」。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存款下架背後:銀行不斷調高收益率暗藏風險,零售轉型遭遇新...
    在他看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下架,某種程度也緩和了銀行內部的諸多分歧。具體而言,一是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競爭激烈導致產品利率水漲船高,今年以來信貸部門多次抱怨負債端融資成本偏高導致他們不得不追逐高收益高風險資產,令整個資產端風險壓力驟增;二是零售部門也多次反饋部分大型網際網路平臺要求客戶只能在他們服務界面開展產品查詢與買賣交易操作,導致銀行傳統渠道(網銀或手機銀行)被大幅弱化,影響銀行零售業務轉型發展進程。
  • 銀行「最難開門紅」: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下架 保險代銷意外走俏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周報記者:夏子軒年終將至,即將開始的銀行「攬儲大戰」卻遭遇政策大調整。12月18日,受監管政策影響,螞蟻集團率先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以來,京東金融、陸金所等金融科技巨頭紛紛跟進。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是指商業銀行藉助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推出的存款產品,商業銀行需向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支付「導流費」等手續費。近年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漸成部分中小銀行吸收存款的重要渠道之一。據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在11月一次講話中提供的數據,目前,11家主要的第三方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涉及50多家中小銀行。
  • 網際網路銀行存款,怎麼就被叫停了?
    ,最近一周最關注的事件,恐怕就是支付寶、京東金融、百度度小滿等網際網路平臺,紛紛叫停「代銷」的銀行存款。  此前在貨基萬份收益跌破1元之後,不少人轉戰「保本又高息」的線上存款,以維持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  如今隨著線上存款被叫停,這些人無疑將失去重要的理財工具,其中更出現諸如「又動了誰的奶酪」之類的不滿聲音。  事實上,線上銀行做強背後,亂象也在滋生,尤其是存款保險制度被「濫用」,用網友的話講:你看到風險了嗎?
  • 被批無照網際網路存款「急剎車」 三天內八家大平臺下架相關產品
    此後,騰訊理財通、度小滿金融、京東金融、攜程金融、滴滴金融、陸金所、天星金融相繼下架平臺所有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截至12月20日晚,三天之內八家大平臺主動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一時間颳起網際網路存款下架風潮。近日,監管部門多次對網際網路存款存在的問題發聲,此番網際網路存款下架行動背後,或將迎來新一輪更強監管。
  • 網際網路存款亂象:利率虛高,中小銀行吸儲利器被收繳
    但另一端不明真相的廣大群眾們,就沒這麼淡定了,「支付寶餘額寶會有風險嗎?裡面的錢不會突然一下就沒了吧?」、「網際網路存款關閉後,裡面的錢該怎麼辦?」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其實跟餘額寶沒有任何關係,而螞蟻金服內部人士對AI財經社表示,網際網路存款業務下架之後,已經購買的用戶也不會受到影響,但普通用戶已經看不到相關的頁面。
  • 監管發聲指「無照駕駛」,支付寶下架全部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近兩年,隨著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持續下滑,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以「保本高息」的特徵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在京東、度小滿、支付寶等主流三方平臺上合作的銀行家數持續增多,合作的銀行類型也不斷擴大,從最早期的僅有幾家民營銀行在三方網際網路渠道發售創新存款,到目前已經拓展到農商行、城商行、股份行等規模較大的銀行。
  • 熱銷背後風險暗湧 網際網路存款產品齊「熄火」
    網際網路存款的下架風波仍在持續。繼支付寶悄然下架所有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之後,周末兩天,騰訊理財通、百度度小滿、京東金融、平安陸金所等頭部互金平臺也相繼跟進。正值年底「攬存大戰」,存款監管趨嚴,銀行高息攬儲的招式買少見少。除了下架網際網路存款,值得關注的是,近日六大行齊發公告,宣布明年起定期存款停止靠檔計息的方式,而實際上,這也是監管針對整個銀行業的要求。
  • 高息存款不再?央行發聲後,螞蟻主動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四川在線記者 田姣 高杲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兩次公開場合談到網際網路存款風險後,螞蟻集團最近悄然下架了支付寶APP上的銀行存款產品。四川在線記者在登陸支付寶APP後發現,在「理財產品」頻道「市場」這一欄已經沒有「銀行存款」這一功能,僅剩下保險理財和基金產品。對此,螞蟻集團方面向四川在線記者回應稱,根據監管部門對於網際網路存款行業的規範要求,目前螞蟻平臺上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均已下架,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持有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
  • 網際網路存款下架後,銀保監會給銀行理財子產品銷售定了兩個渠道
    繼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在各大網際網路平臺下架後,銀保監會出臺了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銷售管理辦法,對理財產品的銷售方式進行規定。隨著理財子公司加速落地,銀行理財的產品體系也進一步豐富。但理財產品銷售適用的監管規定分散在不同的制度規則中,銀行理財子公司主要沿用商業銀行理財、代銷等監管規則,全面性和適用性存在不足。
  • 支付寶下架銀行存款產品,背後透露了央行對網際網路金融的態度!
    50萬元以下存款是風險的,因為從現在的新規來看,銀行也是可以申請破產,所以央行要求對所有結構化存款進行梳理。所以我們才看到了大部分網際網路平臺都已經下架了和中小銀行合作的存款產品。支付寶首當其衝?站在銀行的角度來說,現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公司資源整合的能力,超過了大部分中小銀行。中小銀行攬儲渠道有限,競爭力偏弱,就跟大網際網路平臺合作。合作必然有分成,這樣就導致「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利率偏高,最終引發吸儲大戰。用白話來說就是,我們這裡給的利息高,用戶們快來購買我們的產品。
  • 10家網際網路平臺下架存款產品,傳遞什麼信號
    包括監管缺失;變相抬高存款利率;地方法人銀行盲目拓展全國業務;增加流動性風險、資產端風險、合規性風險等風險;侵犯消費者隱私等問題。 「網際網路平臺沒有相關業務的金融牌照,游離於金融監管之外,實質是『無照駕駛』開展金融業務,屬非法金融活動。」孫天琦指出。 孫天琦也認為,中小銀行高息吸收存款必然追求高收益資產,匹配高風險項目。
  • 繼保本理財之後,網際網路存款也「遭殃」,一夜清零後我們怎麼辦?
    突如其來的下架,再次閃了無數投資人的「腰」,繼銀行保本保息理財全面清零之後,網際網路存款的「陣營」也守不住了。監管部門突然出手,各大網際網路平臺沒一個「逃得過」。近幾日的熱搜話題,相信大家都知道了,風靡一時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正在陸陸續續的開始下架,包括螞蟻金服、京東金融、騰訊理財通以及滴滴金融等平臺,都沒能逃過這次監管「大掃除」。此次網際網路存款被全面下架,也被外界稱為是央行對網際網路金融亂象的進一步整頓。
  • 網際網路存款下架!50萬以內就沒事,錢放小銀行還安全嗎?
    作者| 貓妹來源| 大貓好規劃最近,很多網際網路平臺緊急下架了存款產品。貓哥專門寫了篇文章,有很多貓友也擔心起了自己存的錢。各平臺對此事的回覆大體一致,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持有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也難怪,這些網際網路平臺多是和中小銀行合作,而之前包商銀行破產的事也鬧的沸沸揚揚,緊急下架不免讓人擔心中小銀行是不是出問題了。既然中小銀行的安全性如此讓人擔憂,為啥當初網際網路存款產品還賣的挺火呢?這是因為人家會宣傳,一直在給用戶灌輸國家的存款保險,宣稱50萬以內就沒事。
  • 俠客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下架,為啥?
    這就反常了:傳統金融市場上的銀行存款利率一路走低,同樣是背靠銀行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難道只因為接入了網際網路,就能遠高於央行公布的定存基準利率?二自從上線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後,部分中小銀行的確吸收到了大批存款。
  • 監管發聲 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下架」進行時
    對此,螞蟻集團方面回應稱,根據監管部門對於網際網路存款行業的規範要求,目前螞蟻平臺上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均已下架,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持有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螞蟻會認真落實監管相關規範和要求,用科技手段更好地支持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螞蟻集團回應的8個小時後,12月18日晚,度小滿金融表示「我們會嚴格遵守相關政策規定及監管要求,擁抱監管,堅持合規經營。」
  • 網際網路存款大變局!滴滴金融、360你財富仍在售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對於網際網路存款業務,已下架平臺上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產品下架後將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已購買相關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未來會根據監管政策的要求不斷完善相關業務。   不過界面新聞發現,度小滿金融仍在給予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優惠補貼。
  • 螞蟻觸礁後 百度、騰訊、京東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原標題:《神州金融》螞蟻觸礁後,百度、騰訊、京東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 10家頭部平臺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科技與銀行合作的邊界在哪裡?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10家頭部平臺下架網際網路存款反思:科技與銀行合作的邊界在哪裡? 曾經紅火一時的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存款,在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近一個月內兩次發文關注後,近日多家頭部平臺連夜緊急下線該業務。
  • 螞蟻、京東、微信等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全部下架!
    12月20日,繼支付寶存款產品下架後,京東金融、攜程金融、陸金所、理財通、滴滴金融等存款產品陸續下架,其它網際網路平臺也有此趨勢。劉全認為,幾乎一夜之間所有網際網路巨頭存款產品都消失殆盡,可見網際網路金融嚴管時代已經開始。網際網路巨頭憑藉其平臺和流量優勢,普遍開展金融業務,對金融市場交易秩序和金融系統安全已構成了嚴重影響。
  • 支付寶下架存款業務,發生了什麼?螞蟻做出回應
    剛剛,支付寶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僅對已購買產品用戶可見。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僅對已購買產品用戶可見12月18日,據北京商報報導,除了已持有銀行存款產品的用戶外,目前,支付寶針對未持有網際網路存款的用戶,在理財頁面對銀行存款產品進行了下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