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背景調查是「零」容忍,那為何還有那麼多人簡歷造假?

2020-12-20 中國職場蛙

對於職場人士來說,最終會發現打工人的終極訴求居然是,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的崗位。

站在資方的角度,企業要的員工自然是學歷高、薪資要求低、經驗足、行業符合、崗位匹配、不頻繁跳槽、履歷沒有斷檔、願意加班、任勞任怨、隨時可被辭退且不要補償金、不結婚、沒有家人的員工。

職場是個勞資雙方的博弈過程,每個勞動合同的籤訂,實際上就是一次雙方的妥協。不可能哪一方完全達成對方的要求,這點大家從「面試時要求造火箭,入職後實際擰螺絲」就可以看出來,無論是企業還是人,都希望匹配到略微高於自己付出的對方。

當求職者去審視企業的訴求時,他們也會挨個去推敲,比如就這個「1)學歷高、2)薪資要求低、3)經驗足、4)行業符合、5)崗位匹配、6)不頻繁跳槽、7)履歷沒有斷檔、8)願意加班、9)任勞任怨、10)隨時可被辭退且不要補償金、11)不結婚、12)沒有家人」,這裡面,

求職者不願意或者不能妥協的是: 10)隨時可被辭退且不要補償金、11)不結婚、12)沒有家人;可以暫時假裝的是: 8)願意加班、9)任勞任怨;其他幾個,1)學歷高、2)薪資要求低、3)經驗足、4)行業符合、5)崗位匹配、6)不頻繁跳槽、7)履歷沒有斷檔,等,都是事實,可以自己提供證據,甲方也可以去找到並查證。因為求職的那幾個月,從1)到7)這幾個要素都是無法短期改變的,這就有了往僱主要求上去靠的想法,最常見的就是個皮毛法,比如面試前去突擊下對方企業需要的行業和崗位技能,用來說明自己的匹配度;聰明一點的,會突出優勢不呈現自己的劣勢,這叫做美化;但想徹底改觀,只能造假,這種叫賭徒心態。

造假,按照時間順序,主要分成四個階段,任何一個小的造假都包括這四個階段:

一,求職簡歷造假;

二,面試時繼續偽裝;

三,入職後一直生活在謊言中生怕被查出來;

四,下次跳槽時考慮要不要繼續造假。

既然造假,一般就會挑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去造假,也就是主要看性價比,不是看絕對值。比如收益最大的造假,就是偽造學歷,但這個太容易被查了,所以大多數人不敢涉足,頂多採取水的學歷去湊數。

僅次於學歷造假難度的,則是謊稱目前工資,企業要求你工資越低越好,但至少會滿足你他認可的給你在目前工資基礎上增加比如30%,於是,工資造假就開始了,說得直接一點,偽造工資證明、銀行流水要比偽造學歷容易多了。

接著,匹配的行業和崗位上豐富的經驗,這個在面試時一旦被問道,就容易穿幫,所以一般也不敢造假。但我幽哥說了,畢業6年內,不匹配的經驗也會被錄用,大多數人不相信,一旦確實徹底轉行換崗後,他和她都將我驚為天人。可見這一步的造假作用也很明顯,收益也是很高的。

但太容易被發現了,而且是面試官當面拆穿,不但沒了裡子,連特麼的面子都沒了。所以,行業和崗位經驗造假,也會比較慎重。好處大了,所以我告訴你即使不造假的淡化行業淡化崗位也能找到工作,你一開始才會特別不相信。

剩下的,所謂成本最低、最不容易被發現的,就是6)不頻繁跳槽、7)履歷沒有斷檔,也就是「簡歷好看」。所以,正常來說,合併履歷就成了簡歷造假的重災區。

時至今日,差不多平均每天2-3個背景調查問題向我提問,儘管我早在2018年就說不再解答此類問題了,儘管去年平均一天大概才1位來問背景調查問題。可謂愈演愈烈,其中絕大多數是履歷合併。

給大家舉例,光這個問題,《多寫了半年經驗,已收到的騰訊offer會被斃掉嗎?》,每年我會收到十幾次,連標點符號都一樣,歷史驚人地在加速重演。

這就回到了本文的標題,貌似是個矛盾,都說背景調查非常嚴格,甚至是「零」容忍,且背調這個流程會越來越普及,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簡歷造假呢?

有人說,你幽哥粉絲這一年來多了唄!

這可能算部分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難道不是就業市場對求職者更挑剔了嗎?!

肯定是。

我們就說其中的「頻繁跳槽」,無論是房價壓力,還是市場經濟繼續發展,職場人士的跳槽頻率都會繼續增加,這也是雙向選擇的自由度提高的應有趨勢。

此外,因為創業公司增加,且創業成功率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70%-80%,降低到了現在的大概1%-2%,所以由於企業倒閉而換工作的被動跳槽明顯大幅增加。

你說真實的簡歷中,怎麼可能跳槽不頻繁呢?你想穩定,也穩定不了啊,客觀環境不允許,你想好好工作,老闆跑路了,你還打個屁工。具體大家看這裡《人一生大概跳槽多少次?》。

其實,標題的提問,並沒有矛盾,這跟《北京戶口很有用》和《北京戶口很難獲得》一樣,也跟《MBA有哪些好處?》《MBA等在職碩士很難獲得》完全並列毫無矛盾類似。

有些人都本科畢業了,還是想不通,可見邏輯能力之低。我只能如下再次講清楚告訴你。

因為經濟環境的不確定因素增多,企業倒閉的風險和概率都加大,勞動力市場對求職者的要求越來越高,且工資購買力降低、房價物價進一步推高,尋求更高薪水的壓力增大,所以,無論從客觀還是主觀原因來講,個人的換工作頻率和履歷斷檔的次數,都會增加

真的「不跳槽」的穩定的人,越來越少。搞了半天,HR要求的就是個稀缺性,更主要的這是砍工資的一個重要手段,你看《HR總說我跳槽頻繁?他們自己頻繁跳槽嗎?》。

綜上所述,簡歷造假的人,只會增多不會減少。

再從求職者某次求職的主觀思維來看,因為第三方背景調查在2016年才在中國的一線城市開始,從高端職位和外企逐漸出現,小城市還不多見,整體還沒到普及的程度(我也說了規律,當下一線城市月薪1萬5小城市月薪1萬以下的崗位,大多數是沒有第三方背景調查的),所以,履歷造假的人是去賭自己碰不到這個小概率。哪天普及了,造假的現象當然會大幅減少。

實際上就是個博弈論,比如當下中國任意每100家企業中,在2020-2021年做不做背景調查的行情如下。

第一類,不做任何背調的公司大概有50家。

大家注意下,這些企業連你的學歷證書都不查或者查不出來真偽,所以有些乾脆報到時都不要提供學歷證書,很是「信人不疑疑人不用」,實際上是因為他們是矮矬窮公司,不但沒這個流程,也捨不得花任何金錢和人工成本去做調查。

第二類,大概有30家,是人事做背調。

在你入職前,HR打個電話去你的上家公司了解下你的就業狀況和你的工作業績、為人,最多再打下上上家僱主查詢下。這種HR的背調,持續也就幾分鐘。

HR又沒有背調的專業水平和時間,更不會去確認甚至懷疑電話那頭人的真實身份,人都是她招的,別人都通過部門面試了,她何苦去追根揭底最後告訴大家自己作為專業的HR卻招了簡歷造假不誠信的候選者做了這樣不專業的事,這招聘水平也太差了......所以,HR做背調,就是走個形式。

我都不好意思說,我們有群友可能跟領導關係太差,HR背調時她、他寫我是他們的領導,我去年就如此接過十來次HR打來的背調電話。

我也是個演員,我就假裝做他們的領導,但輕易是不幫的,也因為這幾位實在是困難無解。當然,幫也不是那麼簡單的,我得記住這位群友的中英文姓名、老家甚至高矮胖瘦、工作具體時間、職位,還要學習下這家公司的業務和大致組織架構,至少要花費我1-2個小時的準備。以後不幫了。

第三類,大概15家,採用簡約背調模式。

什麼叫簡約背調?就是大概1-2天甚至一個小時可以出結果的簡單背景調查。

這種說白了就是便宜,調查一個人幾十塊錢或者一兩百,但企業畢竟也可以說自己委託第三方做背調,裡子面子都有了,算討巧的背調方式。這種雖然不嚴格,比HR專業一點了,但也因為簡單,所以調查類目不多,求職者碰到後還是可以「討巧」的。

這種調查,主要通過獵頭公司、人才中介、部分尤其小的招聘網站比如拉勾、網際網路調查公司,去做背調。我發個示意圖給大家看下。

第四類,剩下大概5家,這就是專一的第三方背景調查公司的背調。

名字有很多,外資背調公司有首優、睿思科等,國內大一點的背調公司比如太和、軒渡、凱萊得、全景求職、富柯瑞、八方錦程等,其他還有最近三四年內起來的比如知了、i背調、人人、全人、立木、易職信等,還有中智、外服、前程無憂、萬寶盛華等等也有第三方背調業務......幾百家,調查深淺程度也不一樣,一般10-20個工作日出調查結果給企業人事部。

大家注意下,這也是個產業,背景調查可不僅僅是個入職背景調查,還有很多,比如案件要調查取證,比如你要調查某個組織機構,比如私人調查,你要調查某人生活檢點方面的事情,最常見的你也聽過,調查"小三"的。

如上,這麼一說,也就最後那5%的工作單位可能會做專一的第三方背景調查,所以,簡歷造假的人實際上就是賭自己碰不到這個小概率

但你要明白三點。

第一,確實只有大公司大單位才做第三方背景調查,但他們企業數不多員工人數多,按照職位總數來說,他們的佔比可不止5%啊。

第二,你不是要高工資嗎,高工資基本都在大公司,包括行業巨頭,央企國企,銀行,事業單位,大外企,網際網路大廠等。

第三,一般即使小公司,對於高端職位,比如部門經理及其以上級別,也會做嚴格的背景調查,這跟職位也相關。難怪來諮詢背調問題的,一半以上是月薪兩三萬的工程師和小主管。

很多背調是非常嚴格的,如下這位成都美女群友,她去一家汽車主機廠面試通過了,她都工作8年了,換過五六次工作,但連剛畢業的第一家公司都被查出來了,她將第一家合併了。

最後,能看到這裡,說明你還是有悟性的,上今天最大的乾貨。

比方你哪天簡歷"不小心"造假了,最好立即將後面的簡歷恢復真實,前面已經面試了的,你得將錯就錯下去,否則一點機會沒有。但是,即使是嚴格的第三方背景調查,也不是一刀切,或者叫什麼零容忍,這是不了解行情的人瞎說的。

我幽哥經歷過大小上千次背景調查,你聽我的。

你看如下我列出來的大致的背景調查明細,比如說總計40個調查項目。

首先,第三方背景調查公司,並不判斷你簡歷某個地方還是整體是否造假。

他們只負責調查,在調查報告中他們會在某一項那裡打一個X,並註明"學歷是大專,跟履歷中本科不符""入職時間晚了3個月""工資數額不匹配"等等。

背調公司將這份包含40個調查點的詳細報告給了企業的HR專員,此後HR去判斷你的簡歷是否造假、給不給你解釋機會、是否接受你的解釋、最終錄用還是不錄用你,這都是企業中人事部門的事。

其次,企業對於新入職員工的背景調查結果,是分檔次的。

這跟績效考評類似,絕不是一刀切。

比如,我們的年終績效考核分為: 等級A-優秀,等級B-良好,等級C-一般,等級D-勸退。

同樣,背景調查報告也分為這樣類似的檔次:

綠燈,說明40個調查項目中40個全部屬實,全部通過;

藍燈,說明40個中大致有1-3個不符合項;

黃燈,大致4-6個不符合項;

紅燈,7以及7個以上項目調查出來不符合實際。

一般情況下,

綠燈的話,HR就直接通知你背調通過了可以辦理入職了;

藍燈的話,需要HR部門的經理審批,HR經理也很可能會放你一馬;

黃燈,這可能就要人事總監來通過你,但不代表你不能進來,大多數公司這類人事流程並不通知新入職員工本人,只通知"你可以入職了"即可;

紅燈,這就是紅線,可能會給你解釋機會,也可能不給,直接取消Offer,這種情況下,HR一般也都會去徵詢部門主管的意思,是放過還是斬立決,但很多公司人事部門強大,碰到紅燈直接結束了你。

我們來看一位廣州帥哥如下,他就是藍燈,有一兩個地方不符合,他領導更厲害,是黃燈,不符合項更多。但他倆肯定都順利入職了。

但這裡你要把握一個度。

你會問,廣州這位群友怎麼能看到這些黃燈綠燈的?

因為他入職的職位就是人事經理。所以,讓你把握這個度,意思就是背景調查不是一刀切,更不是零容忍,會有四個臺階的檔次。

但是,不同部門的寬鬆程度應該是不一樣的,對於企業中的規則制定者人事部門,他們自己審核自己,可能會松到黃燈的級別甚至紅燈可口頭解釋,對於你個其他部門甚至工程師或商業操守要求高的銷售採購和財務部門員工,則可能只放鬆到藍燈這個級別。

有人說,剛剛那位成都美女群友,為何第一家公司合併了就不被錄用了呢?其實只要一家合併,你就是兩家的入職離職時間、公司名、職務、工資、領導和工作證明人等接近十來個不符合項了,紅燈無疑啊。

今天讓大家一探背景調查的究竟了,我的一個目的也是你懂了後我就少回答這樣的問題了。

總之,你還是簡歷儘量別造假,即使碰到後也去靈活機動應對,絕不是一刀切。

本篇充滿辯證思維,而人生就是辯證的,何況職場。祝各位讀者都高工資但永遠碰不到背景調查!

當然,每個人情況不一樣,用適當的方法,遵從大概率的經驗,還是必要的。

相關焦點

  • 背景調查,發現學歷造假怎麼辦?
    現在學歷造假的人是越來越多了,是這個社會對於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崗位要求大專以上學歷。職位的晉升和考證對學歷有嚴格要求。因此,學歷造假的現象很普遍。網友們說80% 以上的公司只要你通過了面試,基本上就不檢查你學歷的真假,你覺得呢?
  • 《心動offer》實習生承認簡歷造假:每次僥倖,都是在給未來挖坑
    其實在他主動坦白簡歷造假之前,網友們已經扒出了他造假的事實,可以說他是不得不承認。《令人心動的offer》在經歷一輪末尾淘汰之後,丁輝和瞿澤林離開,就讀於清華大學的何旻哲以及康奈爾大學的趙南希補位進入君合。何旻哲的簡歷在節目中公開展示。這份簡歷槽點重重,遭到了網友們的大規模質疑。
  • 令人心動的offer 第二季,何旻哲承認簡歷造假?
    在何旻哲眼裡,只要是為了達成目的,其他都可以不在乎。被淘汰之後,他立刻承認了簡歷造假一事。可以肯定,如果沒有被淘汰,他還是會三緘其口。知道何旻哲底線低,沒想到原來是沒有底線。明知道上綜藝節目簡歷造假,一定會被揭穿,而且會被永遠釘在恥辱柱上,他還是選擇這麼幹,就為了能進君·合實習。可見何旻哲為了達到目的,一點節操都沒有。
  • 阿里P8「包養事件」又出新瓜:曾在美柚工作,涉嫌簡歷造假
    對於網上熱議的各種傳聞,認證為阿里巴巴資深算法專家的roy日前在知乎回應稱,自己是當事人在阿里的主管,經過公司廉政部門調查,網傳聊天記錄屬實,已對該員工做出了辭退處分。因為這個錯誤行為,該員工不僅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發展,也對阿里人的形象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傷害。事到這本就該結束了,一輪新瓜又將整個事件引起另一高潮。
  • 《令人心動的offer》何旻哲承認簡歷造假,一開始就進了綜藝的坑
    談到王穎飛被淘汰,觀察團都是一臉惋惜,而對於何旻哲的淘汰,節目以及觀察團都沒有過多的評判,原因都是因為何旻哲對於簡歷的造假。在最後的階段,何旻哲也向王律坦誠了自己簡歷造假的事。王律也給了他一些職場中的指導和意見。因為節目的熱度,可以說何旻哲以後在職場中不好混,不僅僅是法律行業。但是何旻哲從面試,入職到後面的被淘汰,整個流程都讓我納悶:他為什麼能入職成為實習生?
  • 何旻哲簡歷造假終淘汰,誠信有失考評歸零,君合實習經歷不予承認
    我真的理解不了何旻哲簡歷造假的做法,我想跟他說,你這麼做可謂是有百害而無一利,而且後果的嚴重性也是可預見的,不要老抱什麼僥倖心理!一、你這是在錄綜藝節目啊要知道參加《令人心動的offer》,你這是在錄綜藝節目啊,錄完之後是要在網絡上推廣播放的。這也意味著,你造假後的簡歷也是要在網絡上展示的啊!廣大網友是那麼好騙的嗎?
  • 心動的offer何旻哲簡歷造假,背後到底是哪些邏輯?
    可是結果,何旻哲本人丟失人設,節目多了話題上熱搜,到底還是節目組贏了。1.節目組,對何旻哲的簡歷真實性,背景調查不嚴謹,負主要責任。存在管理過失,屬於失職行為,應該受到處罰,或者向觀眾道歉。難道節目組是缺錢?肯定不是。但是一定是缺少一種對用戶的負責任態度。2.何旻哲本人,造假簡歷,是屬於不誠信行為,虛榮心大於誠實守信。
  • 何旻哲坦誠簡歷造假,「翻車現場」慘不忍睹,失信還能混得下去?
    一直都想當出頭鳥,事事都要爭第一的性格,在節目中就引起了很多觀眾的厭惡,但畢竟是職場觀察類節目,每個人性格的不同都可以諒解。但現在作為一名要做法律行業的人,卻在簡歷上造假,這已經是能力不夠和不誠信的問題了。所以觀察團的人聽到何旻哲承認自己簡歷造假一事,紛紛露出了不可言喻的表情。
  • 白人都快成「少數民族」了,為何法國人還能容忍那麼多黑人移民
    最近一二十年經常去法國的朋友,應該會觀察到一個顯著的變化,那就是黑人在法國的存在感越來越強了。無論是車站、酒店還是購物場所,都有大量黑人的身影。有些地方,比如大型超市,更是以黑人員工為主,讓人頓時產生一種身處非洲的感覺。
  • 簡歷造假會失去信心,弄明白這三點,早點找個適合的工作
    ,由於什麼都不懂,經常出現尷尬的事情,這是王龍簡歷造假帶來的危害。有過給簡歷造假經歷的人,相信都明白裡面的危害;雖然簡歷造假不會對別人造成危害,但是對於當事人來說,在成長的道路上是很麻煩的;可能簡歷造假的人,能夠在面試過程中發揮的不錯,但是在能力不匹配的情況下,拿到的工作機會,並不是真的好工作,說不定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再次踏上找工作的道路,真的不如找一份適合自己能力的工作,至少自己還有鍛鍊自己的機會;不管是學歷造假,還是經驗造假
  • 小學文憑冒充清華畢業月薪7萬 僱前背景調查迫在眉睫
    後因無法勝任工作,企業心生疑慮進行背景調查,才發現任某的資料造假,由此案發。   獵頭公司推薦的「高級人才」,一般都是先面試入職,再提交相應的資料證件。任某就利用這段時間,賺取相應的工資。他每次入職到離職前後,一般都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法庭上,檢察機關指控,任某憑藉偽造證件,先後在多家大型企業入職,並擔任高管。
  • 虎牙被抬員工回應簡歷造假:簡歷是按領導要求修改
    11月7日,@虎牙直播 發表聲明稱,該員工簡歷造假、在職期間兼職嚴重違紀。對此,當事人@虎牙被抬員工當事人 回應稱,他於2019年10月接受領導盧某邀約加入虎牙公司,面試前盧某對該員工的簡歷提出修改意見和要求,以便其更順利入職。對於虎牙指其在職期間兼職,他表示在11月2日被開除時虎牙公司並未提及此事,在虎牙任職期間自己也未從事兼職工作。
  • 賀涵幫羅子君簡歷造假,他做的有沒有道理?|我的前半生
    從理論上說,這類人基本屬於沒救,但在這種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使用邪道方法,還有點希望。但是邪道方法對智商和學習能力以及行動力的要求很高,所以這類人很難去運用自如,不過都已經走投無路了,那麼去用了,總比不用的好。所謂的邪道求職方法,就是適度包裝,用話術營銷自己,打弄虛作假的擦邊球,得到一個還算不錯的門檻,然後抓緊時間充實自己,在職場上,再以王道獲勝。
  • 專訪全景求是合伙人李爽:未來人力資源背景調查新趨勢
    全景求是coo李爽認為,近幾年儘管用工方式以及技術手段都有了創新,但企業與求職者雙方期望難匹配,求職信息不真實等因素使得招聘成本居高不下,人力成本的提高使「用錯人」給企業造成的損失成倍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了背調必要性,從而更加關注招聘環節中背調的真實性,以及員工和企業的匹配性。
  • 《令人心動的offer》簡歷造假,在正常生活會不會更多
    這件事間接驗證了我最近最大的感悟——人際關係具有不可逆性,你某一件事做錯了,那麼你和某個人或者周圍人的關係將發生不可逆的改變,即使你再去補救也很難退回到之前的關係狀態裡了。何旻哲在《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作為一個新加入的律所實習生,一開始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言行多有不得體之處,這直接導致他周圍的人際關係一開始打上了一個不太好的烙印,後來他在具體事務處理中也展現了較強的能力,讓我感覺他還是一個不錯的人,只是有時侯鋒芒畢露罷了。但是隨後被曝光的簡歷造假,直接讓自己社會性死亡。
  • 清華法碩簡歷造假被罵上熱搜:在國外,很可能還得坐牢!
    但是沒想到,大家還沒來得及發現他的甜,就先發現了他的一連串黑料…… 先來看看節目中公開的何旻哲的簡歷,可以說是非常優秀。 那麼根據員工爆料,何旻哲很有可能是通過移花接木,把自己划水的實習經歷「潤色」到一個擁有兩年、甚至三年工作經驗的審計人的水平。
  • 《令人心動的offer2》何旻哲淘汰,承認簡歷造假,心疼丁輝!
    但是確實最為真實的,也代表著許多職場人,同時也是公司最為堅實的存在,因為他們始終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地付出。 而何旻哲,作為第二批實習生,從開始的表現就讓人關注,自信滿滿。 可是自始至終他身上的光芒太盛,從說話到表情,都具有很強的一股傲勁兒。
  • 清華碩士節目上承認簡歷造假:頭腦一熱,出於虛榮心做這件事
    但有網友發現,他面試時的簡歷有問題。在昨天播出的節目花絮中,何旻哲終於承認簡歷造假了。何旻哲說自己頭腦一熱,出於虛榮心做的這件事,事後自己心裡非常忐忑。王釗律師在和其他律師商量後,把何旻哲這段時間的考評清零,並且不會承認他在君合的實習經歷。王律師對何旻哲直言有些錯一旦犯下代價太大,尤其是誠信。
  • offer2清華碩士何旻哲疑簡歷造假?被扒嘴毒罵網友,不好惹
    以為自己比別人多走了一步,但並沒有認真了解粉絲市場,反而讓懂得人看了笑話。畢竟在塌房的廢墟裡耍花樣割韭菜,那就是自找死路。果然很現實,生活裡哪有那麼多逆襲,尤其是要求完美的法律行業。以後的工作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你要嘗試接觸不同的人。」(為這句話起立鼓掌)還有瞿澤林被公布淘汰時,曾一組的搭檔王穎飛也是哭到不行......真的沒想到大家都有這麼深的情誼了。
  • 何旻哲簡歷造假,丁輝淪為工具人,君合到底喜歡什麼樣的實習生?
    而由丁輝引起的話題比如「紅圈所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等都引發了一定程度的熱議。節目中王驍一出場就憑藉著自己優秀的簡歷和一口流利的國際化英文炫翻全場,成功讓帶教律師們感到驚豔,並表示這就是我們要的人,而後幾期節目中,王驍在節目裡表示自己最大的愛好就是去海島旅遊,沒有實習經驗卻有在國際政府組織實習過,用的水杯戴的工牌袋子都有斯坦福的影子,被稱為「凡爾賽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