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藍字 ▲ 關注訂閱 牆報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陳瑾
(ID:bjchenjin)
納遠勝於其他英國風景畫家,他的名字讓人聯想到廣闊深邃的天空,令人生畏的峭壁和波濤洶湧的大海。他手上的畫刷輕輕的一划,就能為英國鄉村的天空帶來富有靈性的景色,於是這個地方也被認為被施上了魔法而變得莊嚴起來。
那其實就是英國適合他的東西 :生理情感,一種流淌在血液裡的本能,一種對光、大氣、水、自然力,以及英雄和傳奇的不可抗拒的戲劇式組合排列。
透納可不是一位滿足於優雅美麗的畫家,他還有另外一面,機器、技術、工業,大自然的對立面。他融貫科學和進步的奇蹟,從他出生的1775年到逝去的1851年,英國經歷了歷史上最喧囂動蕩的年代——工業革命。
透納出生在大航海時代,去世於蒸汽時代,一個新的時代正在降臨,在科學和發明的刺激下,科學給予了人們創造力。這是一場探索生命的本質的革新,這是一個偉大的跨越,科學技術與工業齊頭並進,透納處於這些重大事件的中心,他如實用畫筆記錄了工業革命,並在此過程中創造了一種新的藝術風格,他有點本能地想看看,奔馳的火車和冒出的黑煙是否能營造出那種美。
透納在告訴他的觀眾,就在這,它就擺在你面前,一個新的世界正在誕生,比起其他畫家,他更多地抓住了當下的一切。
透納14歲就進入了皇家美術學院,第一位院長雷諾茲正在那當職,他告訴透納:「一切藝術的偉大結局,都是對想像和情感留下印象,對自然的模仿經常能做到這一點,有時候它失敗了,有時候其他的東西做到了。你要明白你藝術上的成功,基本上完全取決於你自己的勤奮,這種勤奮,我推崇的不是雙手的勤奮,而是思想的勤奮」。
透納是拿著獎學金進入到皇家藝術學院的,他通過自己的智慧追求著更高的社會地位。那時的皇家藝術學院,並不是我們現在認為的美術學校,你根本不會被教如何畫畫,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更多的時候你是靠自己。
透納自學了油畫,在他21歲時,他在皇家藝術學院展覽了他的第一幅油畫《海上漁民》,這應該是一幅大師級的畫作,就好像他一直是等到了他能完全掌握油畫的那一刻。
他在19世紀初,成為了一名年輕畫家,他深深著迷於科學發現在視覺上的體驗。
如果一個人想成為偉大的藝術家,他必須奮鬥多年來得以受重視,和透納的成功相比,這無疑是個極其緩慢的過程,他迅速嶄露頭角,並牢牢佔據著畫壇的中心位置。
他非常固執己見,有自己的主張,也非常有野心,他也有與之相配的天賦。
雷諾茲向透納介紹了幾位他認為的畫家的典範,尤其是17世紀的法國畫家克洛德,克洛德被認為是風景畫光線處理絕對的大師。有意思的是,克洛德這樣描繪古代神話的畫家,激發了透納去描繪19世紀工業化的英國,他開始思考怎樣才能將他從克洛德的藝術中學到的,恰當地運用到他自己的時代。
你能從透納的畫裡看到的是,對天氣的一種迷戀,那是每個人在當時的感受,這種感受的根源,就是哲學家們所說的崇高的事物,對大自然強大力量的一種迷戀。這是19世紀初期,透納的大創意,這種崇高的事物也是一門藝術,體現了大自然最為可怕和令人畏懼的地方。他被這些展示人類生命有多麼不堪一擊的大自然特徵吸引住了,並且這是一個常見的浪漫主題。
我們為什麼應該著迷於那些體現在畫中的,並且如果在現實中遇到可能會使我們害怕的東西,這是關乎對我們周圍世界的神秘事物而產生的興奮感,而且已經到了一種,你幾乎被逼上絕路,也許被毀滅的地步,當然也是在受到驚嚇的邊緣。
崇高的事物也好,可怕的東西也罷,都有其美麗或壯觀之處,但是透納與其他畫家不同,他將這種崇高的理念,又重新投射到工業時代。
這是他畫的《貝爾燈塔》,大海狂暴而危險,這是每一幅具有崇高意義的作品都應該具有的,除了一件事——燈塔。人類沒有向大自然的力量屈服,而是用科技來挑戰它。
如果仔細觀察這幅畫,你會發現海浪拍打在燈塔上,看起來像是緊握燈塔的一隻手,並且前景裡還存在一些失事船隻的殘骸,這些東西都指明了這一位置究竟有多麼危險。但畫中的船隻都沒有沉沒,他們都倖存了下來,燈塔在保護它們。
他十分清楚這些東西象徵的意義,那就是憑藉合理的施工建造使它們多年來拯救了成千上萬的無辜生命。你能從中體會到的就是人類在一個難以馴服的大海面前,證明了他們的聰明才智。這一工程奇蹟標誌著他藝術生涯的一個轉折點,從今以後,崇高的事物,將不僅是有關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也將是關於人類挑戰大自然的富有創造性的方式。
1842年《暴風雪—汽船駛離港口》
1842年的現代社會就是如此。他的畫作變得鬆散,減少了寫實性和立體感,增加了更多空氣感。這或許是他畫作中最極端的,你分辨不清大海的盡頭和天空起點,沒有界線,沒有中心點,沒什麼是固定的,唯一立體的就是這艘小小的蒸汽機船。但它不只是一隻暴風雨中的船,這幅畫裡還有其它正在作用的力,這是處於喧囂中的秩序,這些秩序緊密地相關於那些,改變了我們對自然固有認知的科學發現。他嘗試著去表達什麼是力,我們正在觀看的是一種視覺上隱喻,他尋找到了一種新的繪畫方式,他創造了一種視覺上語言,以闡述隱藏的自然之力。
《退役的鐵梅雷爾號戰艦》,英國國民最愛的畫作,透納晚年64年時完成這幅畫,在帆布上呈現了他一生中,所經歷的無與倫比的旅程。他抓住了這種靈魂,一種在英國歷史長河中留下輝煌印記的飽經滄桑的靈魂,這艘戰船正在走向盡頭,然而卻是被這艘小小的堅韌的狄托船拖向目的地的。
從情感上來說,這幅作品可以說是萬能的,無論你的情緒如何,它能令你沉迷於其中。像是一首輓歌嗎?好吧,這就是舊英國的衰落從工業專利上賺了一大筆,並且感覺還不錯吧?這同樣也是預示著新工業帝國的崛起!
透納運用繪畫使得我們認為他所作之物好似就在那裡,當你近距離觀察畫作之時,你根本無法從油畫的厚重感中逃脫。
在透納作品中最具感染力的是,將所有的元素集中在一起,土壤、空氣、火和水,成為一種時代進步的慶祝,對他而言,工業成為了這個巔峰本身。
透納卓越的原因是,他於19世紀就產生了上述想法,他的理念能夠製造旋渦般的思想並且以藝術的方式發表。看看同期的維多利亞時代的作品,那些耗時費力、缺乏想像力的作品。
雖然腦海裡時常浮現出海洋狂暴不安的景象,透納依然能創作出大海寧靜的一面的作品,但是我們感覺到他只能在夢中才能完成。畫中的旋渦激流將他自己也溶解進去,然後化為比單純的感官娛樂更加厚重有力的東西。當他朝著歷史和永恆的真相進發的時候,此時的透納才是最偉大的,他所改變的不僅僅是英國藝術,而是所有的藝術,幾乎是全部!
作品欣賞
「只有當無所畏懼的時候,我們才能開始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