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近兩年在國內發展得如火如荼,隨著消費者需求的不斷提升,人們也不再單單把新能源車當做代步工具看,在可以節省後期費用和環保的同時,也希望自己的駕乘氛圍儘可能的享受,並且也可以儘可能的跑得更遠。特別是在十萬元以下入門級車型,不僅價格易於入手,同時也是「佔號」的首選。因此廠家紛紛布局該細分市場,以求更大的市場佔有率。
今天我們選擇奔奔E-Star以及奇瑞eQ1的頂配車型來進行對比,二者的官方指導價格差異不大都在8萬元以下,並且續航都超過了300公裡,這也更加昭示了二者的競爭關係。那麼這兩款市場呼聲很高的車型,哪一個更加值得入手呢?這裡我們就來看看二者誰更勝一籌。
外觀對比: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奔奔E-Star運用了全新家族化設計理念,前臉採用一體式逐浪前臉、封閉式進氣格柵,識別度極高;而前臉的不規則C字LED大燈,是前臉中的點睛之筆,高配版車型更是使用了80顆LED,與滷素燈相比,在亮度、照射距離、壽命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對來說奇瑞eQ1的外形更加小巧可愛,三門的設計以及略顯戰鬥的前臉與Smart有一曲同工之妙。特別是充滿個性的雙色車身以及懸浮車頂吸引了很多年輕消費者,而且5種車身配色,也為消費者提供了多種選擇!就外觀對比而言,小編認為這一環節雙方打平,畢竟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空間對比:奔奔E-Star兵不血刃
看完了外觀再看車身尺寸,奔奔E-Star的長寬高分別為3770/1650/1570mm,軸距2410mm,雖然看起來身形小巧精幹,但是五門五座的設計不僅方便停車,也能滿足用戶日常使用。即便是小長途,奔奔E-Star後排座椅4/6放倒後後備廂空間可達530L,放上兩個稍大的行李箱完全不在話下。
而奇瑞eQ1的三門設計雖然看起來非常搶眼,但在空間實用性上明顯捉襟見肘,奇瑞eQ1的長寬高分別為3200/1670/1550mm,軸距2150mm,並且四座的布局幾乎沒有考慮到後排乘客的舒適性,後排幾乎沒法坐人,只能放些日常的背包行李等等。因此在這一環節奔奔E-Star不戰而勝。
三電對比:奔奔E-Star技術更加領先
在動力方面,奔奔E-Star搭載了一臺永磁同步電機,可爆發出55kw的最大功率、170N•m的最大扭矩、以及0-50km/h最快僅需4.7s的加速度。同時得益於高達32.2 kWh的電池電量,奔奔E-Star擁有NEDC工況續航裡程301公裡的超長續航。在充電速度方面,奔奔E-Star的電量從30%-80%只需30分鐘(直流快充),真正做到了全面為用戶擺脫續航裡程焦慮和充電焦慮,用技術解決用戶的真實痛點。
再來對比奇瑞eQ1,30kw的最大功率、120N•m的最大扭矩、0-50km/h最快需要6s,這樣的動力水平應對日常通勤雖然夠用,但是明顯缺少駕駛層面的激情。不過得益於嬌小的體型,奇瑞eQ1的NEDC工況續航裡程同樣達到了301公裡。在充電速度方面,奇瑞eQ1 30%-80%快充需要50分鐘。在三電比拼環節,奇瑞eQ1明顯落後於奔奔E-Star。
配置對比:奔奔E-Star同級唯一雙聯屏
10萬級以下的車型要談配置其實不太現實,比如搪塑覆蓋,真皮包裹之類突出高級感的豪華配置都是沒有的,但新能源車的科技感一直是在線的。奔奔E-Star全系標配10.25英寸雙聯屏儀表,而高配版的解析度更高,視覺效果自然更加細膩。除此之外,電鍍電子駐車按鍵和旋鈕式換擋與科技感的貫穿式液晶儀表和中控大屏相呼應,提升車內空間的精緻感。
相對來說,奇瑞eQ1的中控就顯得有些「刻意」,缺少設計感以及內飾氛圍的一體性。不過好在操作流暢,該有的功能也一樣不缺。
總結:
通過以上對比,我們可以看到二者在外觀上各具特色,奇瑞eQ1的三門造型更加個性時尚,與傳統五門設計的奔奔E-Star相比不相上下,但在空間實用性則略遜一籌。而在動力上,奔奔E-Star碾壓性勝出,不論是絕對動力還是充電速度都是同級別的一流水準。最後在配置方面,奔奔E-Star依舊憑藉良心的配置擊敗奇瑞eQ1。再加上奔奔E-Star提供的3年6萬公裡以內,享4.4折的保值無憂服務,以及10年30萬公裡的電芯質保等政策,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選奔奔E-Star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