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V字仇殺隊》關於三個人向死而生的信念

2020-09-04 自在小姐

文|自在小姐

圖|網絡

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羅曼.羅蘭

最近因為美國抗議者包圍了白宮,不禁想起了《V字仇殺隊》這部電影,同樣的以暴制暴,但《V字仇殺隊》更血腥更極端,這也是這部片子早年被禁的原因之一。

影片虛構了在未來英國的極權統治下,一個叫做V的「領袖」因為個人仇恨通過摧毀倫敦標誌性建築來煽動市民起義對抗政府的專治與鎮壓的故事。

女主角Evey是V的革命伴侶,她在片中被V所救,由一個普通百姓成為反抗極權的革命份子。

督查先生Finch,是一個正義的警察,因為調查老貝裡街爆炸案發現了當局政府的秘密,後來轉變思想加入了V字仇殺隊。

他們三人代表不同的階級,不同的思想,但在內心深處他們都是為了心中有理想捨身忘死的人,他們具有堅定的信念。

本片中最著名的臺詞:「在這張面具下的不只是肉體,還有一種思想,而思想是不怕子彈的。」

其實在這句話裡,你便能找到解讀這部電影的關鍵:向死而生的信念。

向死而生是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提出的重要的哲學概念。

海德格爾認為在人的有限生命裡,如何去超越生理意義上的局限,通過內在心靈上去直覺感悟和生命體驗,在精神上去和世界和大自然的本源相融合,才是讓像「人」這樣的存在者獲得永恆的「存在」。

這就好像「烈士永垂不朽」這句話一樣,雖然烈士陣亡了,但他的精神永遠的傳承了下去。

好了不管美國內部怎樣「精彩」我們今天不談極權,不談政治,咱們談談影片中三人身上共有的「向死而生的信念」這一特點,並依託該哲學概念,試圖解讀導演想要傳達給我們「脫離生死的信念才是最後勝利的關鍵」的理念。

第一個人V

V是誰?影片中這樣說:「他是我、是你、是所有人!」

V戴著福克斯面具,全身不露出一寸肌膚,一天晚上他救出了被秘密警察欺負的Evey,他是正義的使者,而後他帶Evey看了他精心準備的傑作——炸毀市中心的貝裡大廈,他是一個復仇者

I dare do all that may become a man. Who dares more is none.

只要是男子漢做的事,我都敢做,沒有人比我有更大的膽量,藝術家用謊言道出真相,政客用謊言掩蓋真相。

他又堅信自己是拯救世界的英雄,為民眾揭發政府的醜惡嘴臉、為民眾帶來新的希望。

本身V是一個符號,它代表了一種信念,整部影片中沒有演過它的臉也不能確定它是男是女,它亦是一種精神。

V經受過當局政府最卑劣的迫害,他認為人們對「生」的信念被政府的陰謀和暴力統治被磨滅了,他要喚起人們內心的自由。

在V中了數彈之後,克裡蒂問他:「你為什麼不死?」

V說「在這張面具下的不只是肉體,還有一種思想,而思想是不怕子彈的。」

思想是不會死的,這是V向死而生的信念,因為他有希望,他可以不死,這也是導演想要向我們傳達的核心思想。

V完成了他的復仇計劃,雖然結局和他所計劃的不一樣,他原本是自己去開起一列裝滿炸藥的火車去炸毀國會大樓炸掉那些元首重建新政權,但在最後Evey點醒了他。

V本以為他是為了正義、為了全人類的自由去血腥殺戮,但最後他明白他只是自私的復仇者,如果他重新建立政權那會不會和蘇特勒一樣血腥統治?所以他直面死亡從容的死去,死前他把裝滿炸藥的火車和他的所有財產還有希望寄託於Evey,並說明天是他們的,決定權應該在人民手裡,這也是V向死而生的希望。

本片裡關於V「向死而生的信念」有兩種,第一種是相對於肉體的亡,他認為思想是不會被摧毀的,所以身中數彈他不會「死」。第二種是他決定去死,因為他不敢保當他成功推翻現有政府後會不會像蘇特勒一樣,但他死了人民就可以按照自己所希望的建立新的政權,這是一種思想的升華與置換。

第二個人Evey

Evey的父母被黑暗政權殘害、弟弟也在陰謀中不幸死亡,目睹了這一切她變得膽小、不敢面對自己的內心、以為自己一無所有。失去了希望的她行屍走肉般的生活,僅僅只是肉體活著而已。

但潛意識裡她和V是一樣的人。

V把她抓進模擬牢房,虐待她的身體,折磨她的意志,Evey卻被V事先放進牢房的信激起了鬥志,讓她重新燃起了希望。

她說:「雨中有上帝」,這是Evey向死而生的信念,她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上帝的存在,上帝代表著希望,她開始覺得一切都會變得美好,她開始為自己活著。

Evey向死而生的信念用我國古人的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V把她逼到死亡的邊緣,讓她處於死亡之中,從而她的精神得以覺醒,當她成為了一個有著自我思想的的人時,她堅決啟動了火車,去炸毀議會大樓,因為信念她又有了靈魂,此時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Evey。

第三個人Finch

督查先生和前兩位不同,他本身是有自己信念的,那就是正義,正義就是他心中的信念,為了正義他對克拉希爾拘留所一查到底,為了正義他看了德麗亞博士的日記。

因此他遭到了來自秘密警察頭子克裡蒂威脅。

和來自最高元首的警告。

這裡可以看出Finch的正義是有條件的,作為當局政府的官員,他必須向所效忠的政府低頭,當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還是選擇去隧道抓V,完成他的使命。

而當他放下槍任由Evey開啟裝滿炸藥的火車的時候,他的正義才變成了完全的正義,不受束縛的信念。

脫離生死的信念才是最後勝利的關鍵

《V字仇殺隊》是暴力恐怖題材的故事片,表面上它是以暴制暴最終獲得了新政權的建立,而在導演內心深處是想表達:脫離生死的信念才是最後勝利的關鍵。

海德格爾認為,我們從出生開始,便向著死亡而去,我們活著的每一天,不論悲喜,都無法改變最終結局,死亡,便是人生的歷程,但是生命是可以延長的,這種延長是「內涵性」,就是通過內在精神成長的方法,這就是向死而生。

當人們有了自己的希望有了堅定的信念,那麼生死本質上就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思想是不會死的,它高於肉體的存在。

這不是迷信,這不是宗教,這是思想的力量。

在影片的最後我們看到無數個帶著面具的「V」走向街頭,這時可以看出通過V的一系列手段,激發了人民心中希望的信念,他們堅定的穿過馬路衝過警察設下的障礙,他們心中因為有了理想而充滿力量。

結語

《V字仇殺隊》用一個虛擬的故事告訴我們當一個人心中有了信念的時候才能戰勝一切。

之所以用向死而生這個概念,是因為很多時候信念存在於我們的心裡和腦海裡,它是抽象化的東西,它很容易被忽略且被埋沒。

影片中的三個人通過「向死」這一過程都各自找到了新的生命,V通過他一系列的行動明白了內心深處真正想要的東西,Evey經過了死亡的洗禮找到了積極向上的新的生命,Finch有一些不一樣,他始終堅持自己內心的正義,他本身是有自己信念的,但是在集權主義的壓迫下,他只能在順從下維護自己心中的正義,當他懂得了向死而生後,他擁有了完全自由的正義。

而影片所暗示的思想的力量,也讓我們暗自審視自己的內心深處是否有一個堅定的自己。

通俗的講是說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要丟了希望,不要忘記初心,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和最初的夢想,要活成自己,相信自己,勇敢的做自己。

很高興與您分享我喜歡的電影。

我是 幸福我們一起分享,苦難我們一同渡過。

相關焦點

  • 反烏託邦式電影《V字仇殺隊》:唯革命家,求生向死,俱是璀璨
    《V字仇殺隊》是一個關於革命的故事,革命的方式直截了當:點燃火藥。 《V字仇殺隊》是一部典型的反烏託邦式作品,電影中所呈現的社會體系極度集權主義、極度獨斷專行、極度與現實社會所提倡的民主和包容背道而行,呈現出了與理想世界完全相反的環境
  • 電影推薦 | 豆瓣top50:V字仇殺隊,太震撼了!
    ▲剛看了一部非常好的電影《V字仇殺隊》,看完後就忍不住馬上在公眾號分享給大家。豆瓣這樣評價:這部2005年上映的電影《V字仇殺隊》像是一道華麗麗的拼盤,欣賞暴力美學的人定然不會錯過它,看到代號為V字的男子用手中的鋼刀劃破人的喉嚨時的確有一種赤裸裸的快感;喜歡政治哲學人不難從中嚼出喬治·歐威爾在《1984》和《動物莊園》中那種深深的憂慮;若你是個古典文學愛好者,別擔心,裡面大段大段莎士比亞式的古典英文會讓你直嘆語言的美妙;就算你是個「埋首故紙堆」的書生
  • 《V字仇殺隊》:來自歷史深處的憂慮
    作者:Carmen (來自豆瓣)來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5487092/這部2005年上映的電影《V字仇殺隊》像是一道華麗麗的拼盤,欣賞暴力美學的人定然不會錯過它,看到代號為V字的男子用手中的鋼刀劃破人的喉嚨時的確有一種赤裸裸的快感;喜歡政治哲學人不難從中嚼出喬治·歐威爾在《1984》和《動物莊園》中那種深深的憂慮
  • 看電影 《v字仇殺隊》觀後感匯總
    1、《V字仇殺隊》觀後感    1404 關雲鵬《V字仇殺隊》可以說是今年我看過的最好的一部電影4、《V字仇殺隊》觀後感  ——1502 劉金男看完影片《V字仇殺隊》,我想談一談影片中的面具,福爾斯面具。
  • 電影《V字仇殺隊》,他們戴在臉上的面具你絕對見過!
    電影《V字仇殺隊》,他們戴在臉上的面具你絕對見過!故事講述的是未來的英國處於,極權的統治之下,並且十分高壓,他們不允許同性戀者跟異教徒等社會角色的存在。後來人民在這種黑暗中生活,當天晚上有一個年輕的女子名字叫艾薇,她身陷險境但是有一個名字叫做v的人,幫助了他。
  • V字仇殺隊:DC漫畫帥氣的V先生,簡直燃爆!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電影:V字仇殺隊。1605年蓋伊和他的同夥策劃炸毀會議大廈。美國允許槍枝彈藥的通行,自己也沒少吃苦,他策劃了一場火藥陰謀。然而這個人卻失敗了,並且在11月5日遭到了政府兇殘的殺害。V字仇殺隊就是上一個死在這所監獄裡的人留下來的,監獄的設備也是齊全還有紙筆,這封信包含了一份信念,就靠著這份心裡的信念她熬過了折磨。並且誓死不屈坦然面對,就是不洩露半點關於V的信息,然而事情來了個天翻地覆翻轉。
  • 《V字仇殺隊》: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精神
    《V字仇殺隊》是一部無法忘卻的電影,它的精神、它的內涵、它的品格,在一個小範圍的圈內,來回激蕩。它不能被標榜為經典之作,但它的所有細胞,都透露著濃烈的「禁忌」味道,它更像「神作」。「不是在沉默中爆發,就是在沉默中死亡」,電影的主題觸手一旦伸向「政治」二字,這在任何時候都是極其大膽和不明智的行為。《V字仇殺隊》虛構了一個高度集權的未來社會,在黑暗政權的欺壓之下,民眾苟且偷生、毫無靈魂,於是終於有人「在沉默中爆發」,帶來了一系列轟轟烈烈的革命。
  • 雪諾主演的新劇,靈感來自《V字仇殺隊》效仿的V原型!
    《火藥》的靈感來源於雪諾去年十月看的關於Gun Fawkes的驚悚故事,對,就是沃倫姐弟導演的經典電影《V字仇殺隊》中V效仿的原型。 《火藥》在豆瓣尚無評分,imbd卻已經收穫了7.9的高分評價。雖然是一段基督教被壓抑的歷史,但是《火藥》既不會讓觀眾們對被壓抑的基督教產生同情,也沒有拍出《V字仇殺隊》裡一群戴著V字面具的起義軍們大刀闊斧地走上街道面對軍隊的悲壯和「雖萬人吾往矣」的氣勢。
  • 《V字仇殺隊》:多角度的經典
    《V字仇殺隊》太經典,即使一遍一遍地看。劇本可以稱為經典,很多臺詞都讓人回味。開場畫面中的臺詞:「我們被教導要記住思想,而不是記住人,因為人可能失敗,他可能會被捕,他會被殺死,被遺忘,但400年後,思想仍可改變世界。」這句臺詞不僅像華麗的羽毛一樣漂亮,更重要的是它像一個鉤子,鉤住了後面的人物和故事。
  • 10年了,分享10件關於《V字仇殺隊》的秘密
    《V字仇殺隊》的故事講述了:未來的英國社會處於極權統治的高壓下,不能容許同性戀者、異教徒等社會角色的存在,人民在黑暗政權下苟延殘喘。 這晚,年輕女子艾薇(娜塔麗·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飾)身陷險境,幸得V(雨果·維文 Hugo Weaving飾)相助。V是一個永遠帶著面具的神秘男子,擁有高智商和超凡戰鬥力。
  • 豆瓣高分電影榜單,收藏分享大家一起慢慢看!
    收藏慢慢看吧~按照國家分類推薦的榜單大家都很喜歡今天小編重新整理了一份按照類別的像喜劇、愛情、驚悚、科幻等等喜歡的小夥伴們歡迎記得點讚收藏哈~(電影名稱後的數字僅代表當前豆瓣評分)大家根據自己的喜好看哈~豆瓣高分愛情電影top《霸王別姬》9.6《阿甘正傳》9.5《美麗人生》9.5《機器人總動員
  • 二刷《V字仇殺隊》,發現隱藏關於V背後的2個秘密
    即使你沒有看過《V字仇殺隊》,看到下面這張圖片也不會感覺到陌生,似乎每個人的朋友圈或者是社交網絡都會遇見這樣一個戴著面具的頭像
  • 《V字仇殺隊》:人會被殺死,但思想不會
    而它的起源,就是《V字仇殺隊》。《V字仇殺隊》不僅僅是一部簡單的DC漫改電影,同《蝙蝠俠:黑暗騎士》一樣,它具有偉大的現實意義,它向人們拋出了一個問題,當政府用恐懼來控制人民,人民是否應拿起暴力作為武器?「People should not be afraid of their governments.
  • 【電影背後】 《V字仇殺隊》,送你一枝血色玫瑰
    他的戰袍內藏有六把飛刀,並有刀套附在內衣上。至於V每次行動完後必留下的紅玫瑰,影片用到的玫瑰屬於名貴的Grand Prix品種,道具部每日都有人新鮮採購,以確每日都有盛放的玫瑰可供拍攝之用。《美國往事》若是沒有了那段以排簫為主的《childhood memory》與beatles的《yesterday》,恐怕只會淪為尋常的黑幫電影;《勇敢的心》若是沒有悠揚婉轉的蘇格蘭風笛,也不會有華萊士英雄般的呼喊。而《V字仇殺隊》的另一成功之處就在於它的配樂採用了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1812序曲》是根據拿破崙徵戰俄國這段歷史所作的。
  • 《v字仇殺隊》:他死在了的革命勝利前夕
    男人的聲音越來越大,在一面寫著「力量來自團結,團結來自信仰」的海報上,重重地用刀劃了兩下,形成一個「V」字。這就是他的名字。「這象徵希望的血海深仇不會是徒然的,因為他的價值與正確性。」02「上帝保佑蘇格蘭。」
  • 電影|《小丑》《黑暗騎士》《v字仇殺隊》|思想是不怕子彈的|電影中的小丑群像
    🦇《v字仇殺隊》一個烏託邦式的小丑紳士V這部電影在豆瓣下架了v承載了思想 精神美好的東西永不消逝煙花就離譜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
  • 《V字仇殺隊》影片是講述了政府的陰謀?還是預測到了什麼?
    2005年上映的《V字仇殺隊》是一部反烏託邦驚悚片,它已成為流行文化的標誌,象徵著人民反抗政府壓迫的鬥爭。但《V字仇殺隊》很難說是一部英雄電影——它的所有暴行在最好的情況下,道德上是黑暗的。統治英國的是一個名叫薩特勒的人,他通過一面牆大小的電視屏幕向他的下屬發號施令,似乎就是老大哥的化身。薩特勒由約翰·赫特扮演,實際上他在1984年的《1984》中扮演了溫斯頓·史密斯。V看起來更像開膛手傑克,因為他能在警方認為他們控制的地區大膽進出。摩爾的漫畫小說《來自地獄》講述了開膛手的故事,並激發了休斯兄弟2001年的一部好電影。
  • V字仇殺隊:V的三次重生
    最後蘇特勒向人們許諾和平與秩序,索取的報酬則是人民的支持——至高無上的權力。 而V正是那個特殊的實驗體。在保守高壓的社會環境中,一大批人被捕,V也是其中之一,他們都作為實驗體被送往拉克希爾拘留所。V在其中飽受折磨,終於有一天,拘留所毀於大火,V在熊熊烈火中逃出生天,此時的他失去了一切,也獲得了新生。
  • 電影V字仇殺隊素材
    《V字仇殺隊》是由詹姆斯麥克考特執導的科幻片。該片於2006年3月17日在美國上映。
  • V字仇殺隊沒了,只剩下了小丑
    同時這是一部十分個人化的電影,敘事性偏低,許多地方都不講究因果性,而是一種意象性的表演華彩。從內在精神氣質到故事的道德落點,本片都有可疑之處,它顯然具有濃厚的藝術電影品相。可是,它的票房數據卻如此高高上揚。或許,它真的觸到了人們的心理痛點。《小丑》是一部新黑色電影,片中有毫無人性光輝的黑暗主題以及風格化的美學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