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彈與蠶繭
把一顆霧化型電子菸煙彈和一顆蠶繭放在一起,你覺得兩者有多大的相似之處?
但在英文中,兩者共用的是一個單詞——「POD」。
它的原意為「蠶繭」「豆莢」;至於國內稱之為「煙彈」的原因,可能是沿用了「如煙」時期對於可替換霧化部件的這一稱呼。
大名鼎鼎的「如煙」是現代霧化型電子菸的鼻祖,2000年由北京中醫師韓力提出理論,2003年成功發明,屬於典型的中國製造。
不幸的是,這位中醫師並沒有延續其上市的輝煌,最後如煙被賣給了英國帝國菸草公司。
但如煙的發明引領了電子菸的又一次技術變革——從仿真煙到成品電子菸,從口感型設備再到大煙霧設備,電子菸的形態一直在不斷地改變著。
今天在市場上最流行的,就是換彈式電子菸。
它是指依靠加熱元件、霧化煙油而產生煙霧的電子菸設備的統稱,包括了各種各樣不同類型的產品。
而換彈型小煙則是霧化型電子菸中又一個分支。
如果把煙杆比作槍,那麼煙彈就相當於彈夾——「打」完了,可以換新的。
也有一些小煙是一次性的,無法換彈。
煙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品的性能與體驗,也是技術投入最多、革新最快的部分。一顆小小的煙彈的內部,凝聚的是一個品牌的心血。
PAX 煙彈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最早的煙彈設備是在2015年6月由Pax Labs推出的。此後,許多公司開始引入類似產品。
Pax Labs的前身為Ploom,是一家成立於2007年的美國電子菸公司。Ploom曾於2015年6月融資4700萬美元,用以打造最新的霧化型電子菸產品——Juul。2017年,Juul Labs則從Pax Labs獨立出來,專門從事Juul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今天,換彈式電子菸設備憑藉著高度的便攜性、易用性和用戶體驗度,真正把「電子」與「菸民」聯繫在了一起。
「手指淡淡菸草味道」是怎麼來的?
煙彈集霧化、儲油等多種功能於一身,結構相當於一個縮小版的「成品儲油霧化器」。如果在人體中,它就是心臟。
以中國霧化型電子菸的領軍品牌的雪加三代煙彈的結構舉例,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雪加三代煙彈結構
● 吸嘴:煙霧的出口,用來抽菸的地方,對用戶使用的舒適感有一定的影響;
● 氣道:煙霧的傳輸通道,對冷凝液的產生和控制有著重要的影響;
● 儲油艙:煙油的存儲空間,相當於汽車的油箱,決定著一顆煙彈能抽多久;
● 霧化芯:加熱煙油霧化的核心元件,決定了產品的性能、口感、使用體驗等的關鍵元素;
● 電極柱:與電池杆連通,為霧化芯供給電能。
與常見的霧化器相比,煙彈的體積要小得多,但卻要在有限的空間內部完成與霧化器相同的功能並達到良好的性能與口感,可見煙彈的設計加工等各方面的難度都更大。
這也是人們所常說的「越小的東西越難做」。
說完了「硬體」,再說「軟體」。
在辛曉琪的成名曲《味道》中,有一句歌詞:我想念你的吻和手指淡淡菸草味道……而電子菸的味道,就來源於煙油。
儲存於煙彈內的煙油,成分其實並不複雜。
我們可以通過產品的成分表看到煙油的組成,通常都是食品級的原料:丙二醇、甘油、香精和尼古丁鹽。
丙二醇是將各種原材料融合在一起的基液溶劑,相當於飲料中的水;甘油可以產生煙霧,香精則決定了煙油的味道;還有一個很關鍵的材料——尼古丁鹽,它對煙油的擊喉感、用戶使用後的滿足度和解癮度起著關鍵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霧化型電子菸的煙液裡是不含焦油的。
這也就是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要小於傳統捲菸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這些「主材」,有些煙油中也會加入添加劑,比如涼味劑、甜味板塊等,以調整口感。
煙油的味道是由香精決定的,不同的香精就會使煙油產生不同的味道,而不同口味的香精搭配在一起,就為電子菸創造出來變幻無窮的味道和豐富的口感體驗,這也是電子菸的魅力所在。
煙彈味道可以大致分為經典的菸草類口味、清新的水果口味、飲料、甜品和薄荷這幾大類常見的口味。
除了煙油自身香精等原材料和配方之外,煙彈的霧化元件、結構設計,甚至煙杆的供電也都會對煙油的口味產生影響,所以不同品牌、不同產品的「相同口味」之間都會存在著差別,好的煙油也需要與設備適配才能還原出好的味道。
也經常會有新用戶將煙彈與香菸做各方面的比較,最常見的就是:「一顆煙彈相當於幾包香菸?」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但由於電子菸與香菸是完全不同的工作原理,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講二者之間不具備可比性,就像問一根雪茄相當於多少支香菸一樣。
很多新用戶想根據這種比較來得出煙彈的使用頻率數據,不同品牌的煙彈注油量不同、功率不同、霧化效率不同也會造成一些差別。
不過,我們也可以按照1顆煙彈大概相當於2-2.5包香菸所產生的煙霧量來進行估算。
以蒸汽新勢力作者自身的體驗:在用電子菸之前的煙量差不多就是每天1.5-2包,使用電子菸以後每天平均1顆煙彈。
煙彈的進化
隨著換彈型電子菸的普及,煙彈的技術也在突飛猛進。儘管這些技術的革新是消費者所無法看到的,但在使用時卻可以切身體會到。
煙彈的每一次進化,背後都是大量的研發投入與技術創新。對於用戶來說,最直觀的就是「漏油」與「糊芯」。
● 漏油不再是電子菸的「通病」
早期的電子菸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對於用戶來說最難以接受的就是「漏油」,不僅會汙損衣物,還會將冷凝液吸入口中,非常影響用戶體驗。
最初煙彈也繼承了這一「通病」,解決漏油問題成為了煙彈技術攻堅的目標。常規的做法是「堵」,哪裡有漏洞就在哪裡增加吸附材料。
但煙彈內部的空間是有限的,加入太多的吸附材料不僅會使煙彈的體積變大、儲油量變少、續航縮短,也會增加煙霧與吸附材料的接觸面積,反而增加了冷凝液的形成。
事實上,解決漏油的最佳方案並不是「堵」,而是要靠合理的結構來「控制」。
比如,雪加電子菸採用了與傳統方式截然不同的全新設計思路,利用大量的空氣動力學仿真模擬測算,通過大數據分析比對,確定了冷凝液在氣道中聚積量最少的方案。
這被應用在第三代產品的氣道設計中,首先從源頭控制住了漏油和冷凝液。
而採用全新設計的「雙迴環」氣道再配合只進不出的「貔貅」防漏液體系,並在關鍵位置適當加入密封措施,利用結構有效地解決了漏油難題。
● 口感提升,好味不再「糊」
除了漏油之外,「糊芯」也曾經是用戶對電子菸的詬病之一。
煙彈的霧化單元最初移植自成品霧化器,大多採用了傳統的金屬線圈作為發熱材料,使用棉花作為導油介質。這個階段的煙彈存在著許多不足,如容易漏油、口感不穩定、棉花易燒糊產生糊味等。
而自新材料多孔陶瓷成功應用在煙彈起,小煙的糊芯問題就得到解決,口感也隨著陶瓷芯技術的升級變得越來越好。
目前陶瓷霧化芯技術已經經過了幾代進化達到了納米級水平,比如雪加最新的「TRUEFEEL 二代納米級微孔蜂窩陶瓷霧化芯」,霧化效率比前代提升了25%以上。
可以有效地延長煙杆的待機時間和抽吸口數,體積也遠小於上一代霧化芯,還原度更高,口感更加細膩穩定。
● 擊喉感與滿足度
電子菸的擊喉感和滿足度來自煙油中的尼古丁技術,最初的電子菸所採用的是游離鹼尼古丁技術,許多嘗試過的人都覺得「沒勁」「不解癮」。
如果為了增加擊喉感和滿足度一味單純地提高尼古丁濃度,又會造成煙霧刺激性過大而難以吸入,導致使用者嗆咳。
尼古丁鹽技術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種情況,採用「鹽基尼古丁」取代傳統的「游離鹼尼古丁」,大幅提高了尼古丁的傳輸效率,在增加擊喉感的同時又降低了煙油的刺激性,提升了「解癮度」和「滿足感」。
Juul的成功離不開「尼古丁鹽」技術,今天,換彈式電子菸在世界各地的普及,也同樣也離不開「尼古丁鹽」。
尼古丁鹽的煙油技術創新,也改變了人們對於電子菸的印象。更大的滿足感、更高的舒適度,使電子菸成為了更加有效的「尼古丁替代」產品,真正擁有了幫助更多的人遠離香菸危害的能力。
買賣煙彈合法嗎?
很多人都會問:經常聽到新聞裡面提到「非法銷售煙彈」,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電子菸最初就是指「霧化型」電子菸產品,即通過電能來對「煙油」加熱霧化的產品的統稱。
而當以「iQOS」為代表的「新型菸草」出現時,公眾和相關部門也把這類「低溫烘烤菸草製品」或稱「加熱不燃燒菸草製品」同樣歸入了電子菸的範疇之中。
但霧化型電子菸和低溫烘烤菸草製品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除了產品工作原理的區別之外,霧化型電子菸中不含有菸草成分,不在中國菸草專賣法的管理範圍之內。
而iQOS這類加熱不燃燒產品已經被我國認定為菸草製品,生產、加工及銷售等各個環節都要嚴格遵守菸草專賣法,我國目前尚未開放國內的加熱不燃燒產品市場,所以銷售這類所謂的「煙彈」屬於違法行為。
另外,加熱不燃燒產品的「煙彈」稱呼也並不準確,官方的稱謂應該叫做「煙支」。
所以,買賣霧化型電子菸煙彈是合法的。
雖然霧化型電子菸的煙油中不含菸草成分,且沒有焦油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物質,購買與銷售霧化型煙彈並不違法,但國家菸草專賣局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已於2019年發布了《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菸侵害的通告》,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菸。
煙油中含有的尼古丁具有成癮性,所以沒有菸癮的人、孕婦尤其是未成年人都不應該使用電子菸,所有的電子菸企業、銷售者和從業者都要嚴格遵守相關禁令。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電子菸的真正意義在於作為「減害產品」幫助有需要的人遠離菸草的危害,而不應該作為「新型菸草」使更多的人染上尼古丁依賴。
而這,更應該是電子菸以及煙彈迭代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