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最高的聖德便是為旁人著想。——雨果
中國作為文明四大古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優秀的歷史文化被一代一代傳承了下來,除此之外,自然界中還存在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供我們人類享用,祖先們也為我們後人留下了許多的珍貴文物。由於時代發展十分快速,文物都被掩埋在了歷史長河中,等待著我們後人去發現。一些珍貴文物大多都是出土於古墓之中。
我國專家們也發掘了不少歷史文物,現在珍貴的文物都被珍藏在博物館中。另外一些文物的發現者還有普通的農民,在他們發現後便及時上交給了國家。在這裡我想說的是,文物是很珍貴的,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它,因為它對國家的發展是起著重要作用的。對於專家來說,文物是具有研究價值的,通過他們的分析了解,我們能了解到更多的歷史,以及當時的經歷情況、生活方式。
周遇吉與李自成的較量
在明代後期,政權積重難返,即便崇禎皇帝使出了渾身解數也沒能力挽狂瀾。在這段期間,農民起義的首領李自成等到了屬於他的機會,慢慢的他的政治目的也開始逐漸顯露出來。崇禎十七年,打了多年遊擊的李自成在西安稱王,並率領軍隊御駕親徵,剛開始先從陝西進入山西,用短短三天時間拿下了太原。之後,李自成只指明朝京師。
跟大同和太原相比,寧武關也就只是一座小城,駐守的軍隊也就只有四千多人,帶領他們的是山西總兵周遇吉。不過他並不只是有這一個身份,他還是勇衛營的將領,他的實力是不容小覷的。在之前,勇衛營是朱元璋設立的御林軍——親軍衛。只是隨著時間的改變,這支軍隊也成為了一個擺設,其中只有四衛營仍舊有著很強的戰鬥力。在崇禎皇帝登上皇位之後,便把四衛營改為了勇衛營,在哪是無論是普通的士兵或者職位高的都是穿的皂布衣甲,大家稱之為是黑虎頭軍。
雖然勇衛營兵力並不是很多,但他們的戰鬥力強。只要是面對廝殺,他們從來沒有戰敗過。之後,李自成在攻打寧武時面對的便是這樣一支很強大的軍隊。在這場戰爭中死傷慘烈,打的不可開交。周玉吉澤帶領自己的殭屍死守城牆幾遍,城牆已經被損壞的破爛不堪。但是只要李自成他們損壞一次,明軍就能夠修復一次。有一些他們就像一道堅硬的城牆,讓李自成軍隊寸步難行。
可畢竟寡不敵眾,周遇吉和李自成的軍隊差距太大,很快周遇吉的軍隊便面臨著彈盡糧絕危險的境地,無奈之下,他只能改變戰術帶領將士們從城牆撤退轉為了巷戰。在這一次戰爭過程中,周遇吉殺敵無數在擊退了眾多的敵人之後,李自成為了減少軍隊的傷亡人數,於是便不斷向周遇吉勸降,周遇吉卻不為所動,一直在苦苦支撐。不過最終,周遇吉在殺敵過程中深受重傷,從而被李自成俘虜了。
明朝古墓出土周遇吉將軍遺骸
由於他率領將士平時抵抗卻惹怒了李自成,於是他就被懸掛在高杆上給射殺,還被分屍了。從這裡便能夠看出李自成對周遇吉的憤恨。但周遇吉之死到底是怎麼樣的呢?不過大家更傾向於這一種說法,為了保護全城的老百姓,周遇吉主動去到了李自成的大營。說拼死抵抗只是自己的命令,跟老百姓的沒有多大關係,你可以把我殺掉,但不要傷害城中的百姓。
由於他們根本抵擋不住來勢洶洶的大順軍,所以周遇吉便用自己的生命換了全城百姓的命。在多年之後,周遇吉將軍的屍骸出土了,而且也坐實了這一歷史傳聞。寧武縣在對大明總兵周遇吉墓進行遷葬時,專家確認,這個屍骸確實是周遇吉的,要說在清理出的頭骨枕骨部位時,專家們還有一個大發現,那就是他的後枕被砍透,確實是被斬首的。在寧武關最後時刻,周遇吉選擇相信了李自成,用自己的性命換取全城老百姓的姓名。而李自成也遵守了諾言,在佔領了這個地方之後並沒有殺害任何一個人。
枕骨砍斷坐實清朝百年傳聞
不得不說,周遇吉是十分偉大的,同時他還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為了保護一眾人的生命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可是在當時的說法為什麼是不一樣的呢?而且在明史的記載上,寫著周遇吉是奮戰而死的呢?要說在這其中有這幾個原因,一方面是為了醜化李自成的需要,把李自成氣急敗壞的屠殺來反襯清軍剿賊的正義性,抹黑了李自成。
另外一方面便是為了體現與賊寇血戰到底的忠勇形象。由此看來,想要得知歷史的真相,還要從皇陵古墓中尋找答案。相信大家對於這件事情也有著自己的看法。在這裡我想說的是一些古墓以及歷史文物對於國家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可以讓我們了解到,歷史上所發生的事情以及當時的社會情況以及生活習慣。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結語
不過像周遇吉這樣的明朝忠臣,才是最受人尊敬的。在生活中,我們同樣也會遇到很強大的對手。但是我們不能只考慮自己忽略他人的感受,要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當然,在商場中最重要的便是信守承諾,在平時也是如此,一個人一旦沒有信任度,那麼他肯定是有問題的,大家也不會去選擇相信他的。所以希望大家平時能夠多重視一下。
參考文獻:
《雨果名言錄》
《孟子·離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