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中華紙繡協會創辦人、理事長沈海蓉在屏東舉辦了「紙織人生繡傳情」個展,展出了她多年精心製作的紙繡作品。這次展出是沈海蓉2007年首辦個展後的又一次展出,十多年來她創作不止,成功搭建人生另一個舞臺
沈海蓉站在一件與她人身等高、名為《魚鱗甲》的紙繡裝置藝術作品旁說:「這是以過去京劇舞臺上刀馬旦的造型來創作,用紙繡創作出她身上穿戴的魚鱗甲配件等,希望透過她,可以再給我一次機會,重現刀馬旦的舞臺人生。」
沈海蓉出身於梨園世家,在海光國劇隊時專攻刀馬旦,因外型清麗脫俗,畢業後進入演藝圈,曾為中視當家花旦,家喻戶曉的明星,1979年更榮獲第二十屆文藝獎章。
1986年沈海蓉在拍戲時,因意外嚴重摔傷,從此再也無法演出最愛的刀馬旦了。「因此,我希望透過紙繡,重新創作出當年在京劇舞臺上穿載的戰袍,再現昔日刀馬旦舞臺上的風華。」沈海蓉透過紙繡,重新找回曾在舞臺上散發光採的自己。
每件紙繡作品都彷彿是她的人生寫照,一筆一畫、一針一剪,歷經千瘡百孔之後成就美麗的一生。紙繡顧名思義,就是在紙張上刺繡,是一種結合塗、壓、刺、畫的技巧,在紙張上創作的手工藝術,優美而含蓄地呈現出作者的巧思。
紙藝繡品使用的是一種特殊紙質的描圖紙,利用中國古老的傳統手工藝術,呈現織布繡花的美感,創作者將此二者融合為一,在描圖紙上呈現一種繡線勾勒的立體畫法,展現出全新超質感且呈現透明浪漫、優雅復古的特殊風格。
而紙繡所使用的工具乍看之下都是一些小巧平凡的工具,心靈手巧的人卻能善用這些工具來創作,但前提是需要不斷聯繫才能熟能生巧。
這東西就是難啊!最難的在於傳達人物的表情和神韻。「刻劃到有生命性的創作主題時,要跟它對話,它的眼神要如何表達,常常要想很久,也要想到要如何讓觀賞者與它對話。」
她表示,紙繡她也是花了多年的時間才慢慢摸索出其中竅門,創作出一件件充滿巧思的作品。
當她因傷淡出舞臺後,一度意志相當消沉,這時她想起母親教的女紅活兒,開始拿起針線繩結每天拚命地做,憑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開始用心學習編織、刺繡、紙粘土、剪紙、壓花、國畫、水彩、素描等,再將這些技法都串在一起,創出屬於她自己的獨特紙繡藝術。
在家「閉門造車」,甚至還前往外國研習參展並受到肯定,她在全臺各地辦展覽,引發不少共鳴,更加堅信紙繡這條路,她也因此成功搭建起自己人生中的另一個舞臺。
樂於分享與傳承,共享創作,而今,她除了是藝人,更是「沈老師」、「沈教授」,在校園教導學生戲劇理論與實務、美姿美儀暨國際禮儀、藝術教育、傳統京劇藝術,並開班教授紙繡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