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展 | 十大要點,全面回顧趙無極的「無極」藝術人生

2021-02-19 雅昌電子圖錄

趙無極的藝術成就不僅在於他在西方抽象藝術發展史上開創了其獨特而具有東方美學的藝術風格,更在於他將中國哲學的深刻洞見與創造性融合於藝術創作之中。佳士得十分榮幸將於本季上海秋拍中呈獻6件趙無極作於不同年代、不同材質的重要作品;以專題的角度,全面展現趙無極的精彩藝術人生。

通過這些作品,我們得以回顧這位生於北京、定居巴黎的藝術家如何用其一生的時間,孜孜不倦地探索中西藝術融合之路,不僅成為中西藝術之間的橋梁,更成為當代藝術史上影響深遠、為東西方所公認的藝術大師。

「無極」意為「無限」,預示了趙無極對多種創作風格如布面油畫、紙上水墨、版畫、雕刻及水彩的無限探索。他將不同文化完美融合,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家。趙無極自10歲起開始學習繪畫。他的父親是一位銀行家,很早便開始鼓勵他接觸藝術,送他到杭州藝專(現中國美術學院)學習寫實風格的繪畫。趙無極當時師從被譽為中國現代繪畫先驅者的藝術家林風眠及吳大羽。 1941年,21歲的趙無極在重慶舉辦了他的首場個人展覽。

在杭州藝專任教五年後,趙無極於1948年移居巴黎發展。巴黎給予趙無極無限創作靈感,從最初被馬蒂斯(Matisse)及畢卡索(Picasso)影響,到後來受到西方現代藝術和印象派以及表現主義的啟發,趙無極的藝術風格逐漸走向抽象。1950年代中期,趙無極逐漸簡化物象為線性符號,回歸傳統中國文化,從詩意幽靜的「克利時期」步入了短暫的「甲骨文時期」,用古樸抽象的字形喚醒淵源千古中涓涓流淌的記憶,籠罩著歷史文明的神秘氛圍。

拍品編號208

趙無極(中國/法國,1920-2013)

《24.06.59》

油彩 畫布

46 x 55.5 cm.

1959年作

估價:人民幣 6,500,000 - 7,500,000

將於「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呈獻

《24.06.59》是趙無極甲骨文系列的晚期作品。1959年,趙無極從香港回到巴黎,開始以作品完成的日期命名,不以標題傳達意象,進一步擺脫具象情節,呈現無形的氣骨神採。不同於甲骨文系列初期作品中錯落有致的古樸字形,該系列後期作品中的文字元號逐漸消散,拆解為一道道交迭短促的筆劃線條,為趙無極1960年代轉為全然抽象的過渡階段。

《24.06.59》局部

《24.06.59》中,拋開以往渾厚暗沉的深色主調,藝術家採用了蒼茫淡雅的灰白,抹抹油彩展現水墨媒介中帶有的數百種焦濃重與淡清,黑白灰裡跳躍著的幽藍與杏黃色則蘊藏著機靈典雅的神秘。趙無極自幼在祖父的教導下練習書法,耳濡目染的傳統文化自然而然的融入了他的創作。《24.06.59》中,趙無極採用書法般抑揚頓挫的筆觸,中段油彩濃稠如簇,運筆勁疾,相斥相融,堆砌錯綜交織的奔流節奏。上下留白澄江似練,運筆徐緩,恢弘大氣,帶來廣袤無垠的空間。趙無極在這剛柔並濟的虛實之中展現了書法運筆之時的動與靜,不止步於書法之形而追溯文化根源,如宋代文人一般寄情寓性,更於畫布以意取象,亦將大自然相生平衡的生命之氣源源輸入畫面,呈現破土而出的滾滾生機,在戰後時值巴黎抒情抽象的浪潮中講述塵封雋永的神秘東方意象。

© 2017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 ProLitteris,Zurich

趙無極,巴黎,1960 年(趙陳美琴攝)

 

1957年,趙無極在法國藝術家皮埃爾・蘇拉吉(Pierre Soulages)的陪同下首次踏足紐約,這座城市為他打開了全新的視角與機會。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趙無極每年都會造訪紐約,參加在庫茲藝廊(Samuel Kootz Gallery)為其舉辦的數次個展。他在這些旅程中接觸了許多紐約藝壇的藝術家,例如法蘭茲・克萊因(Franz Kline)、菲力浦・加斯頓(Philip Guston)和阿道夫・戈特利布(Adolph Gottlieb)等。當時的抽象表現主義運動在紐約的風氣正盛,趙無極與這些藝術家的友誼,鼓勵他去探索繪畫中一種更大膽、示意風格所開展的創意可能。

1960年代對趙無極的藝術生涯而言,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時期。在此期間,他開始全心沉浸於抽象藝術,漸漸褪去了他之前所偏好之細緻、深受甲骨文所啟發的風格,開始致力於一種更奔放及雄渾的作畫方式。自1957年首次訪美之旅返回巴黎後,趙無極對於抽象表現主義運動以及紐約畫派的筆到意至、行雲流水的運動感所觸動,從而開始在畫作上採取更粗獷的筆勢和更沉雄的力量感。

拍品編號207

趙無極(中國/法國,1920-2013)

《10.8.67》

油彩 畫布

65 x 54 cm.

1967年作

估價:人民幣 7,800,000 - 9,800,000

將於「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呈獻

作品《10.8.67》以充滿耀眼色彩和鮮活動勢的特點,完美彰顯了趙無極1960年代作品的特質。「極簡易明」是《10.8.67》一作最有力的元素。作品僅以四種顏色完成:黑、白及兩種深淺有別的藍色。這種組合讓藝術家得以透過迤邐奔放的上畫方式,展現他洶湧澎湃的雄渾力道。畫面最上方一道濃厚、華潤如象牙的黑鑲邊由最下方的一抹白紋所制衡,而夾在這光譜兩極端之間的,則是無垠的顏色之海,在沉著的佛青色和濃鬱的土耳其藍兩色間交輝。

作品《10.8.67》本身也是一首對藍色本身最純淨之形體的禮讚,藝術家充分利用了顏色的抽象意涵,讓觀者腦中充斥著狂暴海景和白沫飛馳巨浪的景象,以及主題所蘊藏的所有速率和情感。作品並置了簡單的色彩和基調,創造出流動的意象;畫面上配置的水平量帶,似乎也暗喻著作品超越畫面的局限,向外汩汩擴張。

《10.8.67》局部

1960年代後,趙無極的作品不再聚焦於細節和象徵性的內容,反而強調了形式主義的多元展現,以畫面上的線條、顏色和形態,以及這些元素所傳達的感覺來吸引觀者的注意力。在《10.8.67》中,汩飛鮮明的藍色橫帶覆滿了畫面的橫距,促使觀者見微知著,讓雙眼從左到右丶從上至下地推敲畫面的節奏感,欣賞顏色和光影的幽微變化,以及與不同色調之間的關係。

對趙無極而言,那種刻意直接將中國文化元素植入的「中國風情」繪畫是他一直避之唯恐不及和謹慎防範的。儘管《10.8.67》純粹是一幅抽象的布面油畫,但畫作也展示了大師本身對於中國傳統繪畫瞭然於心的繼承。雖然這幅作品的構圖是簡約明快風格,藝術家卻用以不同的明暗區塊來布局具有律動感的水平量帶之法,不禁讓人想起元朝四大家之一的倪瓚的風格。

從上到下觀賞這幅作品,大師從黑到白的繪圖轉折,也讓觀者聯想到道家的陰陽哲思,以及從所有元素和事物中取得平衡的需要。構圖上而言,暗色區塊折衝了明亮區塊,讓作品似乎跨越了兩個色調極端之間的鴻溝。這個圖像也帶出了宇宙之始的各種想像;在無數個文化和宗教中,世界的起源來自光明與黑暗的區隔,上水和下水各司有別。趙無極的作品探索這些基本元素的關係,為作品注入了定義宇宙的基本二分法。在創作這幅畫時,趙無極為我們描繪了一份宇宙創始之景,四處無垠的藍、暗黑和光。

趙無極剛到達巴黎時,對西方現代繪畫的探索使得他在很長的時間內,不願以中國傳統繪畫的方式創作,但他一直堅持紙上作品的創作。其中,水彩畫由於是以水作為媒介調和稀釋顏料,水的透明性及流動性使得水彩畫作在色彩的清透性、光感的趣味性以及層次的豐富性等方面具有其它西方繪畫類別所無法達到的效果,而水彩這種材質的特殊性又與中國傳統繪畫在用具、技巧、表現形式和抒情性較強的取向上也相當近似。畢生都在探索中西藝術融合之路的趙無極,在他的藝術創作生涯中,也一直將水彩畫作視為重要的實踐物來詮釋其藝術理念。

拍品編號139

趙無極(中國/法國,1920-2013)

《無題》

水彩 紙本

54.5 x 74.2 cm.

1961年作

估價:人民幣 600,000 - 800,000

將於「開創|上海」呈獻

 

1961年是趙無極來到法國的第13年,這個時期他的油畫藝術創作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階段,此幅《無題》是藝術家探索張弛有度、輕重有致的空間節奏感的極好例證。他通過不同量水分稀釋色彩,渲染滲透於紙上,探索一重色彩的多重震顫:捉摸不定的灰色流動於黑白之間,幾縷藍紫宛若山嵐生煙。畫面下方恣意奔放,泓澄浩勢裡聚集起波濤萬頃的生命之氣;上方迂迴纏綿,杳杳煙波間瀰漫著撥雲見日的放光之處,一如英國著名藝術家特納對光與水氣的微妙處理,亦展現宇宙初創之際一片混沌朦朧,蘊積著寧和逸氣,頗有「天地氤氳,萬物化醇」之意。

拍品編號138

趙無極(中國/法國,1920-2013)

《無題》

水彩 紙本

34.5 x 52 cm.

1967年作

估價:人民幣 350,000 - 650,000

將於「開創|上海」呈獻

在1967年創作的藍調作品《無題》中,趙無極則將中國傳統繪畫的布局及意趣巧妙融會:水彩用筆不再充盈於畫面全部,取而代之的是大處留白。趙無極獨出心裁地將紙對摺作畫,展現延摺痕碰撞的抹抹藍色,相立相斥而又相輔相成。此作寬幅橫刷,彼作細筆碎綴;此以輕若翎羽,彼以濃若綢錦;此講明暗起落,彼講肌理層次,恍如特納在虛實相生的張力中探索畫面平衡,疾徐有致的筆觸體現聚散自如的速度感。中國傳統繪畫多會在畫的空白處題詩或上款,即是吟詠畫的意境,亦是構成畫的元素,文字詞則如畫中留白,遨遊於整體。

本作品中,趙無極在右下方以墨筆書寫法文「Pour Patricia Sapone」以示畫作在當年贈於友人。Patricia Sapone 是法國尼斯Sapone家族成員,Sapone家族自50年代起與眾多藝術大師,例如畢卡索、阿爾貝託・賈克梅蒂(Alberto Giacometti)、漢斯・哈同(Hans Hartung)和趙無極等關係緊密,後於1970年代在尼斯開設Galerie Sapone畫廊,趙無極在1993年也曾在該畫廊舉辦個人展覽。

拍品編號137

趙無極(中國/法國,1920-2013)

《無題》

水彩 紙本

71 x 99.5 cm.

2008年作

估價:人民幣 400,000 - 600,000

將於「開創|上海」呈獻

另一幅創作於40餘年之後的作品則大為不同。2008年起,趙無極走出畫室,像印象派畫家一樣在室外作畫。這一年他停止了油畫創作,不再不追求力重如山的筆觸,亦不講求斑駁多元的肌理,從澎湃激蕩的豪放走入包羅萬象的豁朗,釋放色彩而充分呈現通透的光感與輕柔的流暢,宛若婉約派的宋詞,音律柔婉清麗。畫面愈加輕薄縹緲。這件作品色彩明澄開闊,揉藍染碧於一片暖意,似光的色散碰撞出一幕幕自然之色。畫面底部大筆橫彩行氣如虹,酣暢闊筆的色塊線條一氣呵成,色彩色塊之間自然過渡,相生相映,帶來「醉臥黃昏自不知」的悠然意境。

1972年3月,在闊別故土24年後,趙無極回到上海探望母親。此時的趙無極已功名成就,也經歷了人生中的數次悲歡離合。返回巴黎後,趙無極用從中國帶回的筆與墨,重拾水墨創作。一開始只是用以消遣的練筆之法,但漸漸地,他發現在筆墨的暈染、滴流、墨色多重的濃、淡、枯、潤變化間,他不但感受莫大的創作樂趣,而且水墨畫的千百種濃淡變化、不計其數的層次,以無形蘊有形的效果,對他有了新的啟發及觸動。

趙無極在臺灣歷史博物館

1979年,他在建築師貝聿銘的邀請下,為其設計的北京香山飯店創作了兩幅大型水墨繪畫,此後又於1983年,分別在北京國家博物館以及臺灣歷史博物館舉辦了大型展覽。1985年5月,趙無極受邀回母校浙江美院(現中國美術學院)授課,將他的理論與觀念與學生分享;並在1998和1999年間,分別在上海博物館、北京中國美術館和廣東美術館舉辦「趙無極繪畫60年回顧展」。趙無極曾回憶道:「歷史就是這樣把我推向了遙遠的法國,讓我在那裡生根安居,然後又讓我重返中國,使我內心最深處的追求終有歸宿。」這些年與祖國的親密交流,以及對水墨繪畫的探索心得,讓趙無極的抽象藝術進入到了新的蛻變期。

拍品編號206

趙無極(中國/法國,1920-2013)

《24.12.2002 – 雙聯作》

油彩 畫布(雙聯作)

2002年作

195 x 260 cm.

估價:人民幣 12,000,000 - 22,000,000

將於「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呈獻

2002年12月,趙無極被選為法蘭西藝術院院士。早已進入古稀之年的他已到達「從心所欲不踰矩」的境界,不僅面對偌大的畫布依然得心應手,滿懷信心地挑戰自我,和過往相比「更加大膽與自由」。他於同月24日聖誕夜完成的《24.12.2002 – 雙聯作》便是最好的例證。站立於此巨幅雙聯畫作前,一股柔和而具有律動的能量迎面撲來。微妙的色彩層次的視覺感非常豐富:上方一抹湖藍色與下方的梅紅色,以及大面積的暖褐色融合為背景色。這與趙無極早期作品著重用筆的力度及油彩的厚重方式不同,此作不但探索了色彩,光線的巧妙運用,更散發出一股輕盈的氣息,畫布自內向外散發出柔和的光芒。這種對於輕盈、抽象的空間的追尋,以及契合大膽的色彩運用正是趙無極在晚期創作中所追尋的和諧點。

趙無極曾說:「我常在心裡揣摩的是,如何畫風,如何表現光的明朗純淨?我不想表現自然,而是將形象並列、組合,使人能在其中看到靜寂水面空氣的蕩漾。我想創造新的色彩,新的空間,創造出輕盈。給人新鮮、輕盈和震顫的感覺。」

《24.12.2002 – 雙聯作》局部

《24.12.2002 – 雙聯作》中,蔓延纏繞的黑色線條在畫面中心交匯,隱約呈現出三維的畫面感。那些勁細的線條由這如同大潑墨的暈染中升騰而上,伸展的姿態傳遞出勃勃生機。同時,他在上色時刻意加大油彩中溶劑的比例,著色時儘量撫平油彩、不留筆觸,製造一種流動、滲入、開散和綿延的效果,又如顏色滴進清澈的水中,逐漸混成不同的色調,且毫無造作痕跡而渾然天成,彷佛是光線與色彩本身的幻變。此時,他的作品不再關注於運動的動感,而是體現了明與暗對比的節奏意識。

《24.12.2002 – 雙聯作》灑脫迴蕩的線條,加上清透柔和的色彩,反映出藝術家尋求超越真實再現的內在風景和精神和平。藝術家試圖用色彩來實現一種和諧的狀態,回到他最深的文化根源。而這種文化根源無疑來自他的先祖,來自他於對中國傳統繪畫精神的繼承。此作輕薄油彩的使用,如同中國繪畫的墨分五彩之態,濃淡深淺之變化傳達如中國水墨進入紙本而出現的化散、聚散、暈染之視覺美感,加以豐富色彩的形態,釋放其表現力量,進而把空間轉變成為空靈澄明的意境。觀者面對巨大的畫幅,可以從中體會趙無極那豁朗祥和、悠然平遠的東方冥想,感受宇宙自然間海納百川的脈絡有序。

趙無極一生人脈甚廣,與許多藝術家及有影響力的文化人士都有著深厚的友誼。他與阿爾貝託・賈克梅蒂、讓・保羅・利奧佩爾(Jean-Paul Riopelle)、胡安・米羅(Joan Miró)、瓊・米歇爾(Joan Mitchell)和森姆・法蘭西斯(Sam Francis)等人情誼深厚。此外,他與法國前總統席哈克(Jacques Chirac)亦是好友。藝術愛好者席哈克對趙無極的作品非常喜愛,趙無極1998年在上海舉辦的展覽便是由席哈克寫的前言,這也是他在中國舉辦的首個回顧展。2006年,席哈克授予趙無極榮譽勛位,以表彰這位傑出藝術家的貢獻。

 

藝術市場對趙無極作品的需求量始終很高,並一直在持續增長中。1960年代在巴黎、倫敦和紐約,趙無極的作品已經深受藏家喜愛,1970及1980年代在亞洲市場同樣也獲得了成功。在趙無極離世前的幾年間,他的作品已經在拍賣中屢獲佳績。他離世後,作品價格繼續不斷飆升。佳士得香港2017年春拍期間,一件極為罕見的大尺幅作品《29.09.64》以逾1億5千萬港元的成交價,創下了藝術家作品的拍賣世界紀錄。

趙無極(中國/法國,1920-2013)

《29.09.64》

油彩 畫布

230 x 345 cm. 

1964年作

成交價:港元 152,860,000

「融藝/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2017年5月

趙無極的作品被全球超過20個國家150多家美術館收藏。在包括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古根海姆博物館(The Guggenheim)以及英國泰特美術館(Tate Modern)等在內的重要機構的永久館藏中,都能發現趙無極作品的身影。2016年9月9日,趙無極回顧展《No Limits:Zao Wou-Ki》在紐約亞洲協會開幕,展示他在美國、歐洲以及亞洲的公共及私人收藏作品,印證趙無極作為真正「跨國」藝術家的地位。

縱觀趙無極一生的藝術創作,在不同的階段,他都全心投入,不斷探索獨特的途徑。他從未停留在某個階段性的成就,而是不斷突破及超越自我,打破過往已建立的成就與框架,這令他得以在近70年的藝術創作生涯中,將其藝術語彙層層互扣地推演:從1940年代開始創作時的具象繪畫,到抵達巴黎後的抽象方向轉變,至1950年代的「克利時期」、「甲骨文時期」,直至1959年後開始捨去命題,僅以作品完成日期為題目,逐步將物象從畫面中完全抽離的探索。在隨後幾十年的抽象藝術發展中,無論是油彩畫布、還是紙張墨彩,他都將各種媒介運用得得心應手、揮灑自如,經歷了從來源於東方、立足於西方、又回歸於東方的心之歷程。

晚年的趙無極

縱觀趙無極的藝術成就,不僅在於他在西方抽象藝術的發展史上開創了其獨特而具有東方美學的藝術風格,更在於他將中國哲學的深刻洞見與創造性融合於藝術創作之中。這條將東西方美學完美融合的探索之路,不但為他在世界藝術史的發展上留下精彩的篇章,亦令藝術家得到回歸內在本源、超越時空的圓滿體驗。

上海秋季拍賣時間

開創|上海

9月24日  下午3:30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9月24日  下午6:00

地點

上海半島酒店

預展

上海

佳士得上海秋季拍賣預展

9月22至24日

佳士得上海藝術空間及上海半島酒店

查詢

infoasia@christies.com

+86 21 6355 1766


往期佳文回顧


(長按下載雅昌拍賣圖錄APP,了解最新拍賣信息)

相關焦點

  • 十大要點,全面回顧趙無極的「無極」藝術人生
    佳士得十分榮幸將於本季上海秋拍中呈獻6件趙無極作於不同年代、不同材質的重要作品;以專題的角度,全面展現趙無極的精彩藝術人生。通過這些作品,我們得以回顧這位生於北京、定居巴黎的藝術家如何用其一生的時間,孜孜不倦地探索中西藝術融合之路,不僅成為中西藝術之間的橋梁,更成為當代藝術史上影響深遠、為東西方所公認的藝術大師。1.
  • 「狂草」與「無境」:趙無極精絕三巨作閃耀蘇富比7月現代藝術晚拍
    ,尤以六〇年代「狂草時期」與八〇年代「無極時期」為成就雙峰,將於7月8日舉行的蘇富比春季現代藝術晚間拍賣隆重登場的《20.03.60》、《19.11.59》與《29.02.88》,即完美演繹此一代大師風靡寰宇的藝術魅力。
  • 5分鐘藝術學堂|抽象花卉看似常玉 成為大師以前的趙無極
    出乎意料地,這幅油畫其實出自趙無極之手,乃是他初赴巴黎,尚未成為「抽象大師」前的罕見作品。此畫即將自面世以來,首次登上拍賣場。值點網為此專訪了現任收藏家王衛今,與大家一起上5分鐘的課,看看這兩位吒叱當今亞洲藝術市場的巨匠,在創作路上如何曾經重疊在一起。▲ 趙無極的《無題》靜物花卉
  • KAWS大爆發、趙無極HK$5,200萬領銜的一天香港拍賣
    晚拍由趙無極50年代大作《他方》領銜,HK$5,204萬成交,冠絕全場;日拍焦點則落在KAWS身上,僅高27cm的《同伴》木製雕塑,以估價13倍的HK$160萬落槌,誇張非常。這位美國人深受亞洲新世代藏家欣賞,包括「地表最強」的周杰倫。周董經常在社交媒體分享所愛藝術,瑪汀尼茲正是其中一人。最近,周董就送了一個印有瑪汀尼茲畫作的限量手袋給母親。
  • 直擊2017香港佳士得預展現場 丨藝術就要這麼「玩」!
    媒體導覽是從三層正式開始的,打開展廳大門的瞬間我便看到了「融藝/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中的重要拍品趙無極 60年代巔峰之作〈29.09.64〉 油彩 畫布,藝術最大的魅力就是能帶給你猝不及防的驚喜,這是我在拍賣中見過的最宏偉澎湃的趙無極作品!不僅如此,佳士得還將為諸藏家呈現來自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中國書畫、中國瓷器及工藝品、以及瑰麗珠寶、世界級名酒、頂級奢侈品等幾大品類的數百件拍品。
  • 成就趙無極、常玉拍賣紀錄 | 蘇富比現代亞洲藝術掌舵人張嘉珍離巢
    2006年,她轉戰香港,出任佳士得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門拍賣主管。2012年,張嘉珍離開佳士得。當時傳媒以「大將」、「舉足輕重」、「享負盛名」等字詞報導其離職消息,足見她在佳士得的15個年頭表現超群,成績早獲大家肯定。
  • 富藝斯精彩預展第二站 |多件重點拍品亮相臺北、臺中預展
    屆時將展出多件重點拍品如趙無極狂草時期的鉅作、中國當代藝術大師劉野的作品,首次登入亞洲拍場的妮可‧艾森曼(Nicole Eisenman)和克雷爾·特伯萊(Claire Tabouret)的畫作,而去年在富藝斯拍場上連續寫下藝術家個人拍賣前三大紀錄的珍尼維·菲吉斯(Genieve Figgis),其拍品亦會在臺展出。
  • 【雅昌帶你看預展】樂從堂、趙無極、傅抱石、超大粉鑽……佳士得香港秋拍還有哪些驚喜?
    無論是樂從堂主人曹興誠割愛釋出的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還是本年度可能第二次過億的趙無極盛年作品《29.01.64》,亦或是15克拉的超大粉鑽和首次登陸亞洲的莫奈專場,這些在此之前引發了全亞洲甚至全球關注的拍品,在預展中都將一一呈現。除此之外,洛克菲勒夫婦珍藏精選拍品預展中成色極高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佳作,也於本次佳士得香港預展中首次公開展出。
  • 誰推動了香港拍場的「趙無極熱」?
    據趙無極基金會的專家研究,直到趙無極決定放棄油畫之前,其在1935年2008年中有約1800幅畫作。這個數字包括了他的紙上作品(素描,水彩,水墨),藝術裝飾(地毯,掛毯,陶器和瓷器,舞臺布景),同時約有400幅郵票,獨立於目錄全集的一部分。趙無極基金會目前正在著手編撰《趙無極繪畫全集1935-2008》,共分為三大卷。
  • 北京保利2018秋拍攜諸多御製珍品與大家名作正式拉開預展帷幕!
    」八卦玲瓏旋轉筆筒 「大清乾隆年制」款 估價:22,000,000~32,000,000 人民幣備註:1.喬治 泰伯先生(Mr.《亞洲藝術》,「拍賣新聞」,卷34,2004年3-4月,頁130;2.《Orientations》,卷35,2004年1-2月,頁84 「大清乾隆年制」款 競投本件拍品,請與本公司有關業務人員聯繫提前辦理特殊競投號牌。
  • 號外:趙無極百年相關(6)趙無極作品中的中國傳統藝術精神
    趙無極作品中的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劉春祥)儒家美學思想、道家美學思想以及後來崛起的禪宗美學思想構成了中國傳統美學的三大體系,通過儒道互補、莊禪相通的交融滲透,形成了中國傳統藝術精神。趙無極無疑繼承、服從了這種傳統,雖然在他起初曾經懷疑過中國畫的生命力,但是他極不喜歡再現自然的表現方式又與中國傳統美學中重表現、重抒情,講求意境和抒發藝術家的內心世界的美學觀念不謀而合。
  • [現場圖輯]「無界:當代藝術」拍賣預展明天(1月15日)在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開幕!
  • 趙無極
    1935 年,14 歲的趙無極進入杭州美專就讀,他不喜歡國畫教學的臨摹方法,「反抗精神」被激發出來,便當場從潘天壽的課堂跳窗離開。在國畫期末考試的試卷上,他甚至還塗了一個大墨團,落款「趙無極畫石」,惹得潘天壽大發雷霆,憤怒地向校方提出開除趙無極。
  • 拍賣季必備攻略|蘇富比|趙無極|常玉|當代藝術|拍賣會_網易訂閱
    二十世紀現代藝術部分即將亮相趙無極創作頂峰狂草時期作品《12.2.69》,以及70年代代表性作品《14.06.73》;同時也將帶來朱德群早期可窺其遒勁鋒利筆道之巨作《構圖65號》,以及有著絢麗線條與光影的80年代作品《1981年3月30日》,專場中也一併呈現喬治 ·馬修、謝景蘭、藤田嗣治、林壽宇等抽象主義大師極富個人風格的經典作品,以多重視角對20世紀不同哲學思考下的抽象藝術進行梳理與解讀。
  • 拍賣精選搶先看 | 7月拍賣上海預展即將舉行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門將帶來在亞洲成立五周年以來總估價最高的拍賣,為市場帶來許多新鮮作品,晚間拍賣有將近九成的作品從未現身拍場,延續富藝斯致力於引進新概念與藝術家的策略。拍賣亮點還包括兩幅來自趙無極狂草時期的鉅作和中國當代藝術家的重要作品。
  • 戰後抽象的王者風範|現代藝術晚拍精選
    林壽宇早期創作表現了東方思維「道法自然」的本質,隨緣而動,不矯揉造作,回歸事物的真相。在這個基礎之上,林壽宇發展出「少即是多」的「白色系列」,可見早期創作所蘊含的意義。簡練的作品較諸喧鬧更為深刻,而厚積薄發的本作,亦宣示著一位東方極簡主義大師的誕生。
  • 香港春拍首幅趙無極 | HK$3,771萬嘉德成交
    拍賣界近來捲起趙無極熱,此風潮今年延續下去。香港春拍第一幅趙無極,剛剛在嘉德高價成交。
  • 往事鉤沉 ¦ 鄭勝天:趙無極與杭州
    趙無極與杭州四川話,話藝術!大家好,我是寧莉。上期我是在大提琴演奏賈奎林.杜普蕾演奏的《殤》之音樂聲中為大家誦讀的是德高望重的藝術家鄭勝天老師的一篇文章《關紫蘭和關良》。今天我會在藝術家萬錦龍彈奏的琵琶曲《憶江南》音樂聲中為大家繼續誦讀鄭勝天老師的文章《趙無極與杭州》。
  • 趙無極各時期作品賞析
    而當時的當代藝術核心與政治主導權正逐漸從巴黎轉移到紐約,這些經歷為趙無極帶來前所未有的新鮮視角。法蘭茲∙克萊因用粗闊的黑色線條作畫,效果猶如書法,他鼓勵趙無極著力搭建雄渾的構圖,例如現在所見的《29.01.64》,此畫氣勢恢宏磅薄,在趙無極的作品中可謂前所未見。
  • 【現場圖輯】現場直擊蘇富比2018年春拍 - 臺北預展!
    中國書畫、當代藝術、現代藝術、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和珍貴名錶的焦點拍品。這次預展蘇富比很榮幸邀請到顏寧女士和她的女兒孫婕柔小姐為我們友情擔任模特兒,展示這季的珠寶和名表珍品。孫婕柔小姐演繹珠寶及名表:珍珠 配 白水晶 及鑽石 吊耳環,陳世英 (Wallace Chan)30.16卡拉 方形 豔彩黃色 VS1淨度 鑽石 配 鑽石戒指寶石 配鑽石 手鍊,梵克雅寶 (Van Cleef & Arpels), 1925年伯爵「Au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