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篡漢前因

2021-02-23 東方文化號

另一題是關於兩漢治亂衰亡的。題大意為:古之君子,見禮而知俗,聞樂而知政。請借漢而論之。


西漢十二世,有道的君主有六位,雖然成帝、哀帝二帝失德,但禍不及於百姓,其立國之勢,強固不拔。但是王莽卻以鬥筲穿窬之才,談笑而取之。

東漢自安、順二帝以後,日趨於衰亂,而桓帝、靈帝的暴虐,天下共知。其國勢似乎是很容易變動的。但是,董卓、呂布、二袁,皆以絕人之姿,欲取而不敢。曹操功蓋天下,其才百倍王莽,盡其智力,終身莫能得。

天下治亂相絕,而安危之效竟如此相反!願考其政,察其俗,談論一下之所以這樣的原因。關於西漢滅亡於王莽要從漢武帝開始講起,光說王莽不能讓人明白西漢的情況。

 

漢武帝時期有很多創舉,已是內外朝制,二是罷黜百家,其他的就不說了。所謂內外朝制,就是在宮廷設立中朝。設中朝的目的,過去常說是削弱相權。因為丞相總領朝政,督責百官,權力過大。

君權相權之爭當然這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是主要是天子和丞相不在一個地方辦公,天子要處理的事情很多,如果沒有秘書的幫助,就會耽誤國家大事,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漢代詔令的下達,往往是這麼一個流程。史記三王世家表現出來了:

大臣上奏言事,天子知道後先將自己的意思下達給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再草擬詔書上奏,然後天子同意後,再傳達給丞相執行。

 

秦始皇一天要看120斤的奏章,由此可知皇帝的工作強度。漢武帝時期外事四夷,內興功業,事情是非常多的,所以必然要增加自己的秘書人數。這些人就是侍中、侍郎、尚書、中書、郎官。

另外還有將軍,漢初將軍不常設。有事則設,事了則罷。但是漢武帝時期,因為對外徵戰非常頻繁,所以將軍基本就長期存在了。漢武帝對諸將是信任的,因此他們也往往被賜予中朝官,而出入宮廷。因此這些天子近臣得以參與政事,掌握機要。

 

他們往往參政議政,天子聽他們的意見,往往直接在宮廷決斷而繞過中樞,使得外朝官淪為執行部門。漢武帝駕崩後,由霍光、桑弘羊、金日蜜、上官桀輔政。
霍光是大司馬大將軍、錄尚書事。大將軍、錄尚書事,這個頭銜兒是內朝官之首的標誌。


霍光在漢武帝死後成為西漢實際上的執政者,他執政多年,進一步加強了內朝的權力,架空了外朝。昌邑王劉賀帶著自己的封國的官員門客,妄想取代霍光等人獲取權力時,與霍光發生了激烈衝突。霍光最終廢掉了昌邑王的帝位,改迎立劉病已,這就是漢宣帝。

 

漢宣帝面對霍光如芒在背,在霍光死後,將霍氏滅族。漢宣帝起自民間,在朝堂上並無自己的勢力。外朝官多半是由察舉為官,一步步升遷上來的老吏,他們與皇帝相隔也遠。

 

因此漢宣帝重用外戚,以外戚任內朝官大將軍,以平衡外臣。西漢四大家族,史許金張都與漢宣帝有關。所謂金張籍舊業,七葉珥漢貂是也。而王氏則為漢宣帝子漢元帝的外戚,王氏因此得以崛起。

 

漢元帝死後,王政君成為太后,王氏執政,其兄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同母弟王崇為安成侯。後來又同日封王譚為平阿侯、王商為成都侯、王立為紅陽侯、王根為曲陽侯、王逢時為高平侯,世稱「五侯」。

 

王莽就是王政君的侄兒,因外戚得封新都侯,而登上政治舞臺。後來在王風、王根等人死後,王莽繼承了王氏的政治遺產,成為大司馬。在漢成帝死後,漢哀帝時期,王氏勢力一度被壓制,但是成帝皇后趙飛燕出身低,並沒有母族可倚仗,
漢哀帝主要是依靠自己祖母和母親家族傅氏、丁氏的勢力。

 

後來又提拔了自己的男寵董賢,但是哀帝早死,給了王氏翻盤的機會。漢哀帝死後,太皇太后王政君迅速抓住機會,召王莽入宮奪權。皇太后趙飛燕、大司馬董賢都逼自殺,丁氏、傅氏被迅速剷除。

 

這時,王政君歷漢四世為天下母,饗國六十餘載。王家群弟世權,更持國柄,五將十侯。王莽因此得以扶植黨羽,再掌大權,終以竊國。而竊國之中,符讖圖緯迷惑士民,作用甚大。

 

而讖緯則是今文經學神話儒學的必然產物,往上追溯,則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結果。

 

所以王莽竊國,從制度上說實際上是內朝官的膨脹。從文化上說則是文化概念一旦確定,在發展過程中並不受人們的控制,反而會被扭曲,從而制約現實。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 西漢軍權集中,一旦中央出現問題,地方無力反抗。

 

 

 

主講  雲過無痕

來源  東方時事解讀QQB文化群

時間  2017.5.7

【附註】文章均只代表其個人觀點與立場,不代表「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及其網站、公眾號的觀點與立場!

相關焦點

  • 王莽篡漢,為何殺光自己的兒子
    王莽就是這樣的情況。而且他是一個特別極端的例子。2、王莽不貪錢,但他貪慕權勢。如果我們把他「篡漢」作為一種犯罪行為的話,子女就是他「犯罪」甘願付出的「成本代價」。頭一個為王莽的「皇帝夢」獻身的,是他二公子王獲。
  • 王莽:篡漢的日子並不好過,一個理想主義者大夢的覆滅
    王莽篡漢後人常常慨嘆王莽不費一兵一卒便輕易得了一片江山, 表面看王莽得益於他的外戚權勢,而實際上得利於當時千載難逢的機遇,王莽只不過是順應了時代潮流。王莽篡漢之地利與人和西漢末年,國家的軍政大權逐漸被漢成帝之母王政君王氏家族把控。王莽的天生優勢在於,他也是王家的一分子。王太后有8個兄弟,除了兄弟王曼早死外,其餘7個兄弟都被她封為候,執掌朝政。
  • 第三十五戰:王莽篡漢(4)驚「天」大逆轉
    結果人家王莽七月剛辭職,老天爺馬上就按捺不住了!前7年,秋九月,大地震,自京師到北邊郡國三十餘處,壞城郭,凡壓殺四面餘人。前6年,春正月,十六顆大隕石砸到了北地郡。前5年,春正月,有異星現於牽牛星旁。前3年,日食!前2年,日食!!前1年,日食!!!
  • 周公恐懼流言日 王莽謙恭未篡時
    當時白居易受到誣陷,此詩也是在暗喻自己的遭遇,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這樣受誣陷的人,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因而應當多加保重,等待「試玉」、「辨材」期滿,自然會澄清事實,辨明事非。這首詩的「題筋」就在「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兩句,須知人品有真有偽,欲辨忠奸,需要惡而知其美,好而知其惡。第一句說周公。
  • 王莽:被稱為穿越者的皇帝,王莽改制,體會到了現代社會的氣息
    等他拿到大司馬之位後,連殺二皇,登基稱帝,這一段歷史被稱為"王莽篡漢"。這本是一個平平無奇的篡位故事,但是,因王莽稱帝後的種種政策與如今的社會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所以王莽身上被籠罩了神秘的色彩,以至於有人說王莽其實是"穿越"過去的。
  • 漢平帝時期,王莽為什麼要處死自己的嫡長子王宇?
    他們脫穎而出成為朝中重臣又一步步將權力握在手中直至篡漢,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王莽是王政君的侄子,而王政君又是一個長壽的,歷四朝為天下母,生生將王氏外戚變成了西漢最為強大的外戚勢力之一,而王莽就是王氏外戚最為重要的一員。
  •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唐·白居易·《放言·贈君一法決狐疑》此詩作於唐元和十年,這是白居易被貶至江州,其附和元稹寫的一首詩。他說:「告訴你一個不用算命卜卦就可以看透一個人的方法,那便是花時間去讀一個人,時間久了,你就能看懂一個人。
  • 中國皇帝之新朝,為什麼曾經天下景仰的王莽會篡漢?
    王莽是講述漢朝時無法繞過去的人物,在稱帝之前,王莽是個天下景仰的千古完人,這樣一個好人為什麼篡位?更讓人驚奇的是,王莽建立新朝後,人設很快就崩塌,變成一個萬民唾罵的奸賊。 王莽原本是西漢的外戚,他是王政君太后的侄子。王政君掌權時,王莽一步步進入了朝廷的權力核心。
  • 西漢與東漢之間,除了王莽之外,還有二位漢朝皇帝
    西漢與東漢之間,是存在15年的王莽新朝,之後劉秀建立東漢,史稱「光武中興」。鮮為人知的是,王莽之後劉秀之前,其實還存在兩位漢朝皇帝。 公元9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隨後開始託古改制,史稱「王莽改制」。
  • 曹丕為什麼一當魏王立刻就篡漢稱帝?全因一場謀反
    曹操和曹丕父子篡漢自立之路,是經過了一個「急篡——緩篡——急篡」的過程的。曹操那句「若天命在我,吾為周文王」普遍被視作曹操並不準備篡漢自立的證據,但是,事實上曹操最開始是準備在他這一代就篡漢自立的。只要我們稍微梳理一下公元212年到公元216年曹操做了什麼,就能看出曹操在217年之前確實是有條不紊的進行「篡漢」工作。
  • 為了篡奪漢室的天下,王莽不惜對自己的幾個兒子全都痛下殺手
    首先殺的是二兒子王獲,那個時候王莽還沒有篡漢,還是一個權臣,他為什麼要把老二殺掉呢?是這樣的,有一天有人告發,說王莽的二兒子王獲因為一點瑣事,毆打自己的奴僕,甚至把奴僕打死了。主人把奴僕打死,這在中國古代社會是個挺司空見慣的事,尤其當時還是西漢,我們剛剛從奴隸制社會轉型沒多少年。
  • 為何「曹丕篡漢」沒留下汙名,而「司馬篡魏」卻難以被原諒?
    人們往往都會說曹丕篡漢,曹丕和曹丕的父親曹操都曾是漢臣,曹丕最終從東漢皇室手中接過權柄,成了新的皇帝,這便是曹丕篡漢。
  • 王莽的頭顱,被歷代皇帝當成寶貝,珍藏了272年,它有何特殊?
    而在我國古時候,有部分奇怪的珍寶令人無法理解,就如同王莽的頭顱一般,一直珍藏到了公元的272年,歷代東漢的帝王都將它作為寶貝珍藏,那其到底有何特殊之處呢?    在公元9年,王莽篡漢,將國號更改為「新」朝,之後就是我們在歷史上經常看到的「王莽改制」,但最終也未能更改天下的窘迫之境,反而讓黎民百姓的生活更加的艱難,而導致四處都是起義,想要將王莽的統治推翻。
  • 曹丕從獻帝手中取天下,是謂篡漢,劉邦從秦取天下為何不是篡秦?
    曹丕和其父曹操是漢臣,並且是能左右漢朝政治格局的重臣,這種重臣搞出「法堯禪舜」的政治把戲,才是百分百的篡位,是臭名昭著的篡漢。
  • 胡適:王莽是大政治家 魄力與手腕超過王安石——王氏名人故事
    你將建立漢朝,我就篡你的王朝。你斬了我的頭,我就篡你的頭;斬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現在你把我攔腰斬成兩截,我也要把你的王朝攔腰斬成兩段!以血此恨!」說罷,消失不見。劉邦後來果然建立了漢朝,而那條白蛇便轉世為王莽(字巨君),在漢平帝(地)時篡漢,把漢朝攔腰斬成了兩截。
  • 東漢,西漢,南漢,北漢,前漢,後漢,漢不僅是民族,更是國號
    東漢始於25年,劉秀稱帝,定都雒陽,延續「漢」的國號,史稱東漢。東漢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然而到了東漢末期,出了很多昏君,他們只顧享樂再加上宦官當政,外戚勢力很強大,逐漸走向衰弱。220年,曹丕篡漢,東漢覆滅,進入三國割據時期。東漢是第四個使用漢為國號的政權。
  • 王莽新政為什麼成了一個歷史笑話:改革失敗的反思
    來源:中華讀書報 2015-09-16,作者黃樸民「周公畏懼流言日,王莽卑謙未篡時
  • 一個幻想家心目中的大同社會,王莽超越時代的改革
    當年他為了戰爭的需要,破壞了漢初建立的健康的財政體系,政府開始大規模地幹預經濟,將財政體系給破壞了。接下來的皇帝想要改變這種情況,雖然出現了昭宣之治的小修小補,但是這只是治標不治本。情況持續地惡化,西漢末年,直到王莽的出現,試圖通過遵循儒家的社會理想來完成新的制度設計,從而達到大同,但是他的一系列激進改革也導致了他的垮臺。
  • 漢平帝王皇后:西漢最後一個皇后,嶽丈殺了女婿,皇后變成公主
    王莽謙恭未篡時,無辜的王氏嫁給了漢平帝公元前1年,漢哀帝病逝,無子。王莽和王政君迅速穩定朝綱,從漢哀帝的男寵董賢手中搶回傳國玉璽,並一步步剝奪董賢的大司馬之位,廢除董氏、丁氏、傅氏等依靠漢哀帝而興起的氏族力量。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西漢的壽命。
  • 王莽代漢有很強合法性,並非曹丕以後的那種謀朝篡位可比|文史宴
    王莽專題:王莽到底是真君子還是偽君子?王莽是怎樣從儒生變成政客的法家手段怎能實現儒家聖世?王莽敗因的初現王莽得天下擁戴,可不是靠虛的天下人擁戴王莽是真是假?漢居攝元年(公元6年),正月。西漢儒生迷信儒家經典教條認為一旦禪讓,自然向好就在這個月的某個傍晚,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的高廟前,出現了一個穿著黃色衣服的男子,他那竊喜而又慌張的表情,引起了高廟僕射(高廟主管之一)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