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走過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導演手記3)

2020-10-20 Stan Paul

初見思諾,你不太能把她和13歲這個年紀聯繫在一起。除了她在身高上比同齡人要高出不少之外,她的眼睛裡也有著遠超過13歲孩子的沉靜和成熟。聊起這家醫院、這間病房以及病房裡的醫生和護士,她都如數家珍,畢竟,過去兩年多,她都扎紮實實地生活在這裡。

「我比我媽可能更堅強一點」

與其他癌症患者相比,思諾每天在病房的生活顯得很平靜,打點滴、給傷口換藥、繼續打點滴,如此循環往復,再無其他。但在這看似平淡的日常背後,卻是一場又一場情緒的波瀾。

思諾始終不能出院的原因,是她大腿上的那個鋼支架。為了固定大腿,防止新長出的大腿骨長歪,鋼支架上的幾根釘子需要穿過大腿,鑿進腿骨裡。但由於前期思諾接受過多輪化療,身體抵抗力很差,稍有不慎,她大腿上那幾根釘子形成的傷口就會感染、化膿,進而導致發燒、大腿腫痛等一系列症狀。有時,即便是一場小小的感冒,也可能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每每此時,思諾媽媽都會非常著急,她實在不想看著女兒一次又一次經受這種折磨。但在思諾面前,媽媽又總是要強裝出「沒什麼大事,一會兒就好了」的樣子。

有一天,媽媽接到了來自思諾病友媽媽的電話,電話那頭,病友的媽媽泣不成聲,告訴她,孩子已經走了。思諾媽媽接完那個電話之後,自己也大哭一場,然後決定不把這個消息告訴思諾,怕會影響思諾的情緒和後續治療。

思諾儘管年紀小,但其實是個非常細膩又細心的孩子。她能夠通過媽媽的一個眼神,或一個小動作就判斷出媽媽的情緒。很多媽媽沒有告訴她的事情,她自己其實也都悄悄地知道了。只不過,為了讓媽媽安心,她也決定不把這些事情和媽媽挑明。她說,剛生病的時候,她經常會哭,但隨著治病的時間越來越長,很多事情都習慣了,也想開了,就不那麼容易哭了,反倒是媽媽還是會因為心疼她而情緒激動,「有時候,我覺得我比我媽可能更堅強一點」。

隨著治療時間越來越長,思諾也開始提出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堅持。比如在幾次撤換支架、更換鋼釘的小型手術前,思諾都堅持不做全身麻醉,因為她擔心全身麻醉會給她的大腦造成傷害,她總怕會影響她日後的學習。所以無論局部麻醉之後的手術操作有多疼,她都咬牙堅持了下來,一滴眼淚都沒掉。也是從那時起,媽媽開始意識到,思諾是真的長大了,不再是以前那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兒了,而思諾的這份的長大和堅強,讓媽媽既欣慰,又心疼。

「我就是想回去上學」

思諾離開學校,住進醫院那年,11歲,小學五年級。治療剛開始的那一年,不斷的化療和手術讓她無暇顧及更多,每天都在和疼痛、嘔吐作鬥爭。但隨著治療漸漸進入平緩期,她開始想念自己的同學和在學校讀書的日子。「我什麼時候才能回去上學」成了她時常掛在嘴邊的話。

思諾接受治療的醫院距離首都圖書館很近,為了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也為了滿足思諾想多讀讀書的願望,姥爺在首都圖書館辦了一張借書卡,開始每周給思諾借書看。在拍攝思諾,和她朝夕相處的那段日子裡,我還把自己最愛的《哈利波特》全集送給了她,之後每天都會時不時針對其中的一些精彩情節進行深入探討。那時候,你會忘記這是在一間病房裡發生的事情。

有時候,思諾也會問我關於怎樣才能學好英語、怎樣才能學好數學、初中的課程會不會很難之類的問題。回學校念書這件事,從來沒有在她心裡消失過一秒鐘。她甚至也會盤算,如果出院之後就能回去上學,她可以從現在開始把初一的課程自己補上,這樣就可以在明年9月份和其他同學一起升入初二了。

媽媽也曾經因為擔心她的身體勸她別著急,等病好了慢慢來。但最後也被思諾的堅定說服和打動。她特意讓親戚家在讀初中的孩子把課堂筆記郵寄到北京,又從網上買了全套的初中一年級教材給思諾。思諾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就會一個人認真地看教材、抄筆記。從那時起,「我就是想回學校上學」這句話,她沒有再像過去那樣掛在嘴邊。她只是開始安安靜靜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

「如果重來一次,還是會這麼選」

2018年的冬天,思諾終於出院了。

她沒有選擇抱著渺茫的希望繼續等待大腿骨長上,而是決定植入人工骨。在經歷了她人生中第8次手術之後,思諾終於離開了醫院。接下來,就等待傷口癒合,然後開始練習重新站起來走路了。

思諾出院回家那天,陽光特別好。我們和思諾單獨在她的房間裡,聊了很久。聊她過去兩年多的經歷,也聊她做出的每一個選擇。那時候,紀錄片《人間世》第二季正在熱播,其中第一集講述的就是和她一樣身患骨肉瘤的孩子們的故事。她說,那一集我看了,跟她們比起來,我其實還算是幸運的,至少我還活著。她說那天晚上,她是和媽媽一起看的,媽媽看到一半就哭的不行了,她就自己一個人看完了一整集。

我問她,你看的時候會想起自己過去經歷的事嗎?她說,以前也許會,但現在不會了,過去的事就不想再去回憶了,但過去做出的每一個選擇她都不後悔。她曾經想過,如果自己能更早一點發現這個病,也許治療效果會不一樣,但如果真的更早一點發現了這個病,那時候家裡的經濟狀況是無法支撐她的治療走到今天的,而且也可能就不會有後來弟弟的出生了。現在,她每次看到爸媽抱著弟弟的時候臉上露出的笑容,心裡就會覺得欣慰,覺得至少還有弟弟,幸好還有弟弟。「如果可以回到過去,重新選擇一次,我還是會這麼選擇」。

那一天,是2018年的最後一天。我們一起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放下了一段過往,準備好邁進新的一年。

2019年9月,我收到了思諾媽媽的一條微信,點開發現是一段開學典禮的視頻。視頻裡,思諾坐在輪椅上舉著自己所在班級的名牌,老師推著她走在班級方陣的最前面。這一天,她終於如願以償地回到了學校,開始了她渴望了太久的中學生活。擺在她前面的路或許仍不平坦,我在微信裡跟她說「別心急,慢慢來」,她回覆說,「嗯,不急,我慢慢走,走過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相關焦點

  • 《岡仁波'齊》: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因為,你內心的光,清明知曉:這一生你所經歷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個人,跨過的每一條溝,翻過的每一座山,爬出的每一個坑,吃的每一口飯,走過每一步路,流的每一滴眼淚,心碎的每一次,歡喜的每一次……都是為自己的靈魂而體驗的;都是你作為一個個體,為宇宙整體而體驗的。這一路,遍嘗喜怒哀樂。這一路,流轉生老病死。你必須要全部的、完整的體驗。
  • 李宗盛: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文章的開始想問各位讀者一個關於人生的問題:回想自己的人生,你是否會後悔自己曾經的某一個選擇或是走過的每一條路?01閒來無事,聽了幾首歌曲,裡面有一首是李宗盛的歌,叫做《不必在乎我是誰》從歌詞中也可以看出他那種細膩般的感情,每一句歌詞也都流露著一種悲傷。
  • 走過的路無法修改,每一步都需謹慎
    之前看過新百倫聯合李宗盛製作的廣告短片《每一步都算數》,裡面有句臺詞始終令我念念不忘,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每一步都算數,看起來挺雞湯的一句話,通過影像了解李宗盛輾轉各地一路走來的經歷,並經過李宗盛之口說出來,我覺得很勵志,我喜歡。
  • 王鷗|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前段時間在看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王鷗去黃雅莉家中做客,她談到成名前的辛苦道路,感慨且感謝,黃雅莉對她的過往用一句總結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這句話其實還有後半句「你我的生活,絕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的人」,可以理解為人生的每個經歷,都會刻在生命的刻度上,每個努力都是相連的,生活是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的人。王鷗是我一直比較喜歡的演員,長相秀美,溫柔義氣,演技在線,且低調內斂,可能網上有很多的爭議和負面評價,但是作為演員,確是優秀的。
  • 《岡仁波齊》: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因為,你內心的光,清明知曉:這一生你所經歷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個人,跨過的每一條溝,翻過的每一座山,爬出的每一個坑,吃的每一口飯,走過每一步路,流的每一滴眼淚,心碎的每一次,歡喜的每一次……都是為自己的靈魂而體驗的;都是你作為一個個體,為宇宙整體而體驗的。這一路,遍嘗喜怒哀樂。
  • 《生生》陪你走過最美的秋天(導演手記4)
    那些對生的眷戀、對死的坦然、對家人最深沉的愛以及對世界最美好的告別,都讓我重新認識了生命與死亡這個終極命題。生,可以多姿多彩,而死,亦可以靜美而多情。第四集《天邊有朵雲》中出現的陳奶奶,是我在拍攝紀錄片《生生》的過程中產生情感連結最深的人。初次見到她,是在海澱醫院安寧療護病房。
  • 《我是唱作人2》音樂上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高嗓門、大嗓門,都是比較有攻擊性的,都比較容易讓人印象深刻。」  雖然舞臺被「修飾」,也了解所謂的「規則」,但這檔節目依然讓我感受到了新意:音樂人每周交出一首新歌,demo(小樣)互聽環節給你透一點底,等到舞臺呈現時再亮出全貌。很多時候,那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 《生生》最初的儀式,最後的心願(導演手記2)
    紀錄片《生生》幕後故事之二「我想為他在病房特地舉辦一場婚禮,我們都不要留下遺憾。」在紀錄片《生生》第二集《四月,三周,一天》中,一場在病房舉行的特殊婚禮,給很多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他說,自己的父親已經處於癌症末期,沒有更多的治療方法了,現在他只希望父親能夠少受一點疼痛的折磨,更有質量和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其實,讓羅碩最在意的是,還是父親心裡最大的牽掛:親眼看到兒子結婚。事實上,這也是過去三年裡,支撐父親堅持下來的最大動力。三年前,老羅被診斷為結腸癌晚期,從那時起,不間斷的疼痛就成了他生活中的噩夢。
  • 《解憂雜貨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這是東野奎武在解憂雜貨店這本書封面的一句話,也是每位優秀的寫作人的在寫作時內心追尋的東西,一本書一定要給讀者帶來一些共鳴,思考,生而為人優秀的品質,堅守的一些精神,這是一部經典作品的靈魂所在。那這本書又給了我們那些思考呢?
  • 隋瑞松:走過的教育路,每一步,都算數
    因此,我們的策略是通過打包2-3年會員服務,提高價格,同時集中優質資源保障服務。」好產品和靈活、優惠的套餐得到了用戶的認可與青睞。通過隋總和團隊的不懈努力,區域內學校在2016年就實現了常態化應用「好分數」進行考試與分析診斷。不僅如此,C端產品也在好口碑的基礎上,從一個年級擴展到多個年級,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實現「單校百萬營收」的市場佳績。
  • 《生生》癌症,你好。癌症,再見。(導演手記1)
    在紀錄片《生生》第一集《遇見你,在春天裡》,我們遇見了一群與癌症迎面相撞的人。他們中有年過六旬的老人,也有尚未成年的孩子;有與癌症抗爭多年的「老病人」,也有與癌症「短兵相接」的「新人」。在走近他們之前,我們總會對癌症病人和病房有些自以為是的想像。但當我們真正推開一扇扇病房大門的時候,出現在我們眼前的確是另一番風景。
  • 李小璐為了生活直播帶貨: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這是多少實力派演員花費多年都難以取得的成就,而她首次衝擊就輕鬆攬貨,實在是老天賞飯吃。有演技有觀眾緣,讓一眾演員望塵莫及。所謂好命的人運氣擋都擋不住,事業如此,感情上亦然。娛樂圈零緋聞的憨厚英俊小生賈乃亮,給了她全心全意掏心掏肺的愛,小甜馨的出生讓她事業家庭雙美滿,成了眾人豔羨的人生贏家。
  • 《平凡的榮耀》最大贏家孫弈秋: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演員白敬亭用走心的表演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答案或許很扎心,學習才是通往靈魂最高貴的路,只要一個人不放棄提升自己和努力學習,機會總是有的,但是永遠都留給那些準備充足的人。都說,職場如同戰場,利益大於人情。孫弈秋也是清醒的,他在這群高材生中黯然失色,反而最後不卑不亢地將一手爛牌打好,贏得漂亮。看到很多雞湯文說,只要你努力了,未來總會成功的,其實,孫弈秋能夠成為最大人生贏家,不完全是因為努力,還因他總是能夠一針見血地看出問題點,懂得人情世故。
  • 從臺北到深圳:發展的路不會白走,每一步,都算數!
    FROM:《黃金時代》劇照(中)這些天給自己放個小假在臺灣兜了個圈
  • 跑步三年零2個月,跑過的每一步都算數
    而真正意義上參加的第一次馬拉松賽事是2018年的合肥三十崗鄉村半程馬拉松賽事,它一般選擇在合肥馬拉松舉辦的前一周舉辦,賽事規模相對較小,但是因為是初秋,天氣適宜,賽道經過又都是風景優美之地,比如三十崗最美鄉村路、音樂小鎮和崔剛藝術村等,所以整個賽事體驗還是比較好的,另外第一次參賽就有幸遇到了合肥跑圈的「金婚」老人,一路追趕他們的步伐,特別幸福。
  • 李小璐夜宿門3年後,PGone消失: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是的,距離那起沸沸揚揚的「夜宿門」事件,也馬上就3年了。 3年過去,當事的三個人,都已換了新的生活與模樣。 人生哪裡有什麼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電影《我的國王》) 3 曾經,咩咩我也不太理解人品這個詞,但現在懂了。
  • 金馬影帝徐崢: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他一路從小演員成為臺柱子,有時候也會做一下執行導演。 後來他憑藉《股票的顏色》,獲得白玉蘭戲劇獎最佳男主角,當年還流傳著「去上海不看徐崢的話劇,就等於白去」的佳話。  即便他再怎麼不滿意自己,好演員的春天永遠都在。
  • 走的每一步都算數,向陽而行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麼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是呀,一路走來,似乎每一幀都還歷歷在目。記得與我小教練的初次遇見皆因我對英語的熱愛,在跟隨Yilia晨讀一周後,我也就迎來了與IC的初遇,第一次來到IC便被他那積極陽光的環境深深吸引,在遇見他之前,我對於環境對人的影響並沒有太大的感受,但遇見他之後,我便深刻地愛上了這裡。
  •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老人邊走邊自我介紹,他姓藍,是個什麼研究館的研究員(聽得不太真切),曾經做過詩經的翻譯,特殊年代也被特殊對待過,近年不問政事,主要潛心篆刻,早年寫文章受沈從文影響,也有佳作被收錄進當時的課本。老人一路敘述,中心思想只有一個:他是位有料的老人,有正事要去文科樓辦。
  • 胡杏兒哭戲上熱搜: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你所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會成為你成功路途上的每一塊磚瓦;每一個挑燈夜戰、早起耕耘的日子,都會成為你日後幸福生活的美好回憶。即使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我們每個人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決定自己生活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