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仁波齊》: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2021-02-08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卓越的自我學習能力,才是你唯一可持續的競爭力

黃磊:好好陪孩子吃飯,是家長的必修課

女人做好這幾點,會讓你看起來很貴


作者:馬冉冉,來源:女神的花園(ID:thegardenofgoddess),經授權發布


北京難得下雨。


一天之中,我去附近的電影院,看了兩遍《岡仁波齊》。


銀幕上,他們走著他們的路,磕著他們的長頭。我撐著傘,鞋溼了,襪子潮潮地糊在腳上。


我們有不同的路,都靠自己一步步走。



藏族漢子尼瑪扎堆,剛剛經歷了父親的過世。


父親一輩子的心願,是去拉薩朝聖。


尼瑪的叔叔看到哥哥的遺憾,決定不再等待。尼瑪打算陪著他年後上路。


2014年是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村子裡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帶領的朝聖隊伍。


一位年輕的孕婦,她倒插門的丈夫,與即將出生的孩子都屬馬,也決定一起去朝聖。她挺著大肚子,與丈夫一起上路。


同行的還有她的妹妹,尼瑪扎堆的兒媳婦。尼瑪的三個兒子,都娶了她。姑娘每天在餵牛做飯料理家務,只有回到娘家,才有一刻空閒。


一對中年夫妻,因為去年家裡蓋房時,幫忙的工人發生車禍,死了兩人,賠償讓他們背上了巨額債務。他們也想走朝聖之路,為死去的亡靈超度祈福。


他們9歲的女兒扎扎,因家中老人無力照看,也一同上路了。


村裡的屠夫,宰殺過許多頭牲畜,心裡總是惴惴不安於自己的業障,習慣用酒精來麻醉自己。他也決定去朝聖,來拯救自己的罪孽。


兩名少年,其中一名受傷有殘疾,在父親的支持下,也加入了這支隊伍。


每個人都帶著自己不同的故事,也懷抱著不同的自我救贖之心,開始了一段2000公裡的朝聖之路。


尼瑪扎堆開著一輛拖拉機,拉上所有人這一路要用的物資,「突突突」地出發了。下一個鏡頭,朝聖隊伍的男女老少,開始磕起了長頭。


身後送行的村民們,站成一排,目送他們的身影。


未來的每一步,他們都要這麼走過。


我被震撼地不由坐直了身體。


今日的我,還在為一些工作與家庭的瑣事而略有壓力。與此同時,這個世界上有人做著與我如此迥異的生命選擇。


在我們,為著辦公室同事一句冷嘲熱諷,而內心憂愁的同一時刻;


在我們,為著家人糾結紛爭的關係,而惱怒不已的同一時刻;


在我們,為著要不要投入做自己熱愛的事業,而躑躅不前時……


有人決定這樣使用他們生命,使用一年的時光。


數步一叩首,俯身向大地。為超度自己的累世業力,也懷抱著為眾生祈禱幸福平安的心。


他們,上路了。




這一條朝聖路,他們走了一年。


遇上許多狀況。


有時,要頂風冒雪在霧茫茫中向前;

有時,會途徑一大片爛漫的油菜花田;

有時,會在鮮花盛開的河畔跳起鍋莊;

有時,頭頂上山體滑坡滾落的石塊,會分分鐘要命;

有時,車會壞在路旁;

有時,人會受傷生病;

有時,肚子裡的孩子突然要出生;

有時,會被追尾撞得稀巴爛;

有時,路旁有人會招呼你們喝茶;

有時,要送給其他朝聖者糌粑;

有時旅費用盡,要暫時打零工賺錢;

有時,老人時辰到了就去世……


他們走走停停。


因為知道自己終將要去向哪裡,所以,心安理得面對發生的一切。


接受。面對。理解。放下。


然後,歇息片刻,繼續上路。



這一路,像極了人的一生。


它是一個隱喻。電影的英文名字,paths of the soul,意為靈魂的千條萬條道路。


這一路,你要把喜怒哀樂遍嘗,要把生老病死流轉。


跳舞有時,悲慟有時。


什麼都會來,什麼都會過去,什麼都會回來。


電影最打動我的,是他們的「平常心」。好像,生活裡發生什麼,都是正常的。


孕婦想跟著一起去朝聖,好啊好啊。殘疾的少年想去,好啊好啊。醉醺醺的屠夫想去,好啊好啊。


接受下來就是了。


他們不抗拒「麻煩」,不拒絕「波折」,不害怕「無常」。


發生什麼,就面對就好了。


他們,沒在怕的。


春天,山上的雪水融化,漫過了路面。


站在水汪汪的路上,他們彼此詢問——怎麼辦,要不要磕過去?


答案是,要。


於是,眾人歡快地脫掉身上的皮革圍裙,脫掉厚重的外套,笑嘻嘻地在撲向水裡。


水花四濺,每一個人都像孩子玩水一樣歡暢。他們都在笑。


那個畫面,真好看。


來什麼,接什麼。




一位司機因為要避讓另一輛車子,從後面撞翻了他們的拖拉機。


司機把尼瑪扶起來,關切他的胳膊是否受傷。司機解釋說,車上有人呼吸困難(可能是高原反應),需要送到拉薩急救,兩個小時送不到,人就沒救了。


他們特平靜地讓司機開車走了,自己留下來打掃殘局。


我心裏面在叫:「啊,怎麼沒有人爭吵打架啊,怎麼沒有人攔著車不讓肇事者走啊,怎麼沒有人毆打司機、怨嘆倒黴啊?!」


他們只轉過身,看看車上的嬰兒是否安好,看看自己的拖拉機是否安好。車軲轆的軸斷了,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修理看起來是不可能的。


他們平靜決定,放棄車頭,拉上車廂和物資,繼續往拉薩走。


男人們拉車,女人們繼續磕長頭。走一段路,男人們放下繩索,走回剛才撞車的地方,重新把這一段的長頭磕完。


我心裏面在叫:「啊,怎麼沒人找藉口討商量,為什麼要補這一段路,反正不都是在走?」


他們心裡對於自己該做什麼,了了分明——我的路就是我的路,該怎麼走完,就要怎麼走完。沒有任何託辭,什麼藉口都不說,什麼「我要拉車啊」,「我才不要走雙倍的路」,通通不囉嗦。


他們很平靜地接受路上發生的一切。


既然決定上路,路上遇到什麼,都是正常。既然是為自己走的朝聖之路,就要一個頭一個頭地磕完。


《好萊塢報導》評價這部電影——「它描述生死,不卑不亢,無喜無悲。」


不卑不亢,無喜無悲,是寧靜的力量,來自於信仰的加持。


當我自己越修行,越破掉了從小到大對於「信仰」的誤解。所謂的信仰,根本不是你跟隨哪一派宗教。


而是,你願意去崇敬那一些眼睛看不到無形之存有;


你願意去追求那些看似帶不來什麼現世利益的使命;


你願意在一個片刻接著一個片刻的平凡生活裡實踐你所相信的;


你願意在一個大部分人都迷失在自己頭腦的世界裡尋找自己是誰,自己的天命何在。


有信仰的人,既不愚昧,也不偉大。


只是我們心裡的光,一旦亮起,就無法再被熄滅。


如《大學》中所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致我們內心的明珠,願它永遠明亮。


如康德所說:「有兩樣東西,我思索的回數愈多,時間愈久,它們充溢我以愈見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驚異和嚴肅之感,那便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致我們內在始終閃亮的——良知。


這就是信仰的所在。


有信仰在,人會放下各種「藉口」,也就放下各種煩惱。


因為,你內心的光,清明知曉:


這一生你所經歷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個人,跨過的每一條溝,翻過的每一座山,爬出的每一個坑,吃的每一口飯,走過每一步路,流的每一滴眼淚,心碎的每一次,歡喜的每一次……都是為自己的靈魂而體驗的;都是你作為一個個體,為宇宙整體而體驗的。


這一路,遍嘗喜怒哀樂。這一路,流轉生老病死。你必須要全部的、完整的體驗。


就像李宗盛為new blance 運動鞋代言的那一句廣告語——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每一種滋味,都算數。


每一種感受,都算數。


每一種經歷,都算數。




6年之前的這個季節,我一個人去了青海西寧的塔爾寺,是我的朝聖之旅。


喇嘛們念誦經文的聲音,轟隆作響,如同天啟。


在一座大殿的門口,我看見一字排開磕長頭的信眾。


石頭地面被他們套在雙手上的木塊,磨出了光滑又深刻的痕跡。10萬個長頭,一下一下……


我真的很難想像,他們在用什麼樣的毅力去堅持這件事。我也有點不懂,他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呢?


到今天,其實我也不太懂。但是,我好像也在慢慢懂得,生命中很多事情,或許也就根本不需要知道「原因」。只要它,擺在了你的面前,好好去做,就是了。


片中,扎扎的父親,一直在追問:「老天是不是有時候不公平?我的爺爺什麼壞事沒做過,我的父親也沒做過壞事,我也沒做過壞事,為什麼這些事發生在我身上?」


他無法理解,本來歡歡喜喜蓋房子,為什麼會發生那件意外,導致兩個工人死去兩個工人受傷。


為了賠償傷亡者的家屬,他欠下了20多萬元的債務,有些一蹶不振,賦閒在家。


他的生命,在出發朝聖之前,是卡住了的。他在這條路上,其實一隻在追問因果,追問命運。


「為什麼?!」是人探索自己的起點。


就如同,書寫這件事,我一早就知道,就是我在紙上追問我的命運,追問何為因何為果。


我是在紙上,做一趟靈魂的朝聖。


曾經有人問我,你為什麼一直一直在寫,到底你獲得了什麼?


我回答說:好像在紙上磕長頭,一個字一個字地修行,在過程中,似乎慢慢把自己寫明白了。明白了一切有因有果,明白了為什麼那時候活成那樣。


懂得了過去,於是,我就知道,接下來該如何活。


這在紙上行過的每一步,都是修行。生命中的每一刻,也都是修行。


去做就是了,去活就是了,盡心盡力就是了。


拿寫文章這件事說,當你想寫的時候就寫。你當它是一種生命的召喚也好,是過日子的本分也好,想寫的時候,就好好寫唄。


我的健身私教,常常對我喊話「動念合一,動念合一,動念合一」。我心想,這不就是禪修了嘛,這不就是臨在了嘛。


磕長頭的朝聖之旅,或許也是這樣:意義並不在遠方,而是在動念合一的每一個當下。


片中的朝聖隊伍走到某個村莊,遇到一位老爺爺。


老爺爺不斷叮嚀,走的步子不要太多了,你誦什麼經就怎麼走,喇嘛告訴你走幾步就走幾步。


磕頭的時候,額頭一定要碰到地面,碰不到地的,不算。心要誠,心要裝下眾生的平安健康。



你有朝聖的目的地,但它又不在遠方的拉薩或剛仁波齊。


它就在你每一步每一步的路上。真正的朝聖,是在去遠方的路上,回到自己心裏面的家。


你要朝拜的聖殿或神山,就在你心尖尖上佇立。


每時每刻,它都在,須臾不曾遠離。




他們在老爺爺的村子停留兩日,幫老人家春耕。


在他們出發的村子,春耕是個大節日,要換上節日盛裝,帶上酒帶上肉帶上酥油,隆重慶祝。


老爺爺說,從前他當村長的時候,春耕也要隆重慶祝,兩三天才能完成。現在掌權的,是會開拖拉機的年輕人,春耕變成潦草的一件事。


他說:「不知道現在年輕人怎麼了,這麼急幹什麼,把牛累得嗷嗷叫喚。這麼急幹什麼?」


是啊,這麼急,幹什麼?


每一個時代,都有人急匆匆做事,急匆匆賺錢,生怕錯過什麼。也總有人,用「一生懸命」的匠人精神,在打磨自己手中的活計。


慢下來,才能感覺我們擁有的,是多麼豐足。


在這個我們曾經熱愛的導演們演員們,「贏家通吃勇者無懼」地拍著爛戲、賺著快錢的時代。剛剛才有人把靜水流深《深夜食堂》,拍成倒人胃口的「深夜靈堂」。


導演張楊在藏地,同時打磨著《岡仁波齊》《掌紋地:皮繩上的魂》兩部電影。


為了拍這部電影,他和整個拍攝團隊,隨著這支朝聖隊伍,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全程真實記錄,光拍攝就花費了整整1年。


匠心放進電影,其效果就是,你坐在銀幕前,必須要屏氣凝神,方覺得不會褻瀆一眾創作者的神聖心血。


這個時代,也總得有些什麼,是奉獻給我們的靈魂的。


導演張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岡仁波齊是很多教派的神山,大家都為著自己心中的信仰轉山。拍片的時候,團隊經常會遇到兩個三十多歲的苯教信徒,每天都會逆時針圍著岡仁波齊轉,而藏傳佛教徒是順時針走,所以兩支隊伍每天都會相遇,打個招呼,再擦身而過,各自沿著自己的方向前行…


他們的計劃是轉一千圈,我們到時,他們已經轉了兩年,六百多圈了,看起來面目漆黑,衣衫破爛,但眼神裡卻都是虔誠和執著,我常常被他們的眼神感動。


大家都在按各自的方法修行,包括我自己,這一年的拍攝正是我的電影修行。而這兩部看似風格迥異的電影,實際上是我同時朝著兩個方向出發,朝著自己的電影神山進行的一次完整的修行:放棄已知的技巧,跳出創作和市場的安全區,像第一次拍攝電影那樣,用純真的眼光去發現,用最笨的方法去尋找。


沒有完美的電影,但能在藝術上給自己設定一座岡仁波齊,走在朝聖的路上,堅定地去尋找自己心中的電影神山,已經足夠幸福了。


他不急。


人的這一生,是從生到死的旅程,何嘗不是一場在人間的朝聖。起點有了,終點也有了,你急什麼?


一步一步,甭管多艱難多點背的時刻,都細細體會,慢慢咀嚼。於是,苦中有了樂趣。


翻過米拉山口,就是拉薩了。


他們拖著沉重的車廂,艱難往山上爬。


有人輕輕唱起了藏地歌謠。眾人和著:


「我一步一步向山上走,雪一片一片往下落。


我一步一步向山上走。雪一片一片往下落。


在雪花與我約定好的地方,我想起了我的母親。


我們都有同一個母親,但是命運卻不一樣。


命好的那個做了喇嘛,命不好我走向遠方……」


下坡時,速度快到像飛起,一群人就暢快地跑起來。


上坡有時,滑行有時。艱難有時,得意有時。


每一刻,都是自己的修行。所以,不必急。


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數。

富書原創矩陣: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FranklinReadingClub),我屬貓(woshimiaoji),爸媽內參(shenduwenhua),富書(zhongchoudushu),出版暢銷書《僅有一次的人生,就要酣暢淋漓地活》

賞飯加微信:158589503(備註廣告),部長微博@小明牛哲學 

👇這裡集合最專業、有趣的心理測試,幫助你全方位、深層次了解自己

相關焦點

  • 《岡仁波'齊》: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一天之中,我去附近的電影院,看了兩遍《岡仁波齊》。銀幕上,他們走著他們的路,磕著他們的長頭。我撐著傘,鞋溼了,襪子潮潮地糊在腳上。我們有不同的路,都靠自己一步步走。01 上路藏族漢子尼瑪扎堆,剛剛經歷了父親的過世。父親一輩子的心願,是去拉薩朝聖。尼瑪的叔叔看到哥哥的遺憾,決定不再等待。尼瑪打算陪著他年後上路。
  • 李宗盛: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後來在網上看到一個李宗盛12分鐘記實錄片,短短的一個視頻卻訴說了一個人的一生,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宗盛的一句話就是: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說起李宗盛,相信很多人並不會感到陌生,中國臺灣男音樂製作人、歌手,素有「華語流行音樂教父」之稱。在李宗盛年幼的時候,沒有人能夠看出這一個家境平平、相貌平平、成績又不好的男孩兒,能夠成為如今如此厲害的世界角色。
  • 王鷗|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前段時間在看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王鷗去黃雅莉家中做客,她談到成名前的辛苦道路,感慨且感謝,黃雅莉對她的過往用一句總結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這句話其實還有後半句「你我的生活,絕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的人」,可以理解為人生的每個經歷,都會刻在生命的刻度上,每個努力都是相連的,生活是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的人。王鷗是我一直比較喜歡的演員,長相秀美,溫柔義氣,演技在線,且低調內斂,可能網上有很多的爭議和負面評價,但是作為演員,確是優秀的。
  • 《平凡的榮耀》最大贏家孫弈秋: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不得不說,這次趙又廷出演職場劇,讓人覺得耳目一新,而喬欣也一甩傻白甜乖乖女的形象,將職場新人蘭芊詡演繹得精彩出色!大結局裡,吳恪之選擇創業擁有主角光環加持,而白敬亭飾演的三無實習生孫弈秋卻成為最大人生贏家!在清一色的名校高材生中,孫弈秋是最不起眼的,卻也是最認真努力的,他能有有機會進入金寰資本,源於開頭那一句話:「我媽讓我來的!」,背景和身份引發眾人揣測。
  • 《解憂雜貨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小說中用了3個小偷,在收到信件以後遇到他人的困惑,決定施於援手產生了極大的反差,書中說,有人願意傾聽煩惱也是一種幸福,善與惡,美與醜,天使和魔鬼都有可能存在同一個人的身體裡的,以前看一些偶像劇都會把壞人寫的很壞,好人什麼都好,而現實生活中往往不是這樣的,所以我們要用哲學的思維,辯證的態度去看待每一件事物,也會讓我們變得更加的客觀,立體
  • 李小璐為了生活直播帶貨: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這是多少實力派演員花費多年都難以取得的成就,而她首次衝擊就輕鬆攬貨,實在是老天賞飯吃。有演技有觀眾緣,讓一眾演員望塵莫及。所謂好命的人運氣擋都擋不住,事業如此,感情上亦然。娛樂圈零緋聞的憨厚英俊小生賈乃亮,給了她全心全意掏心掏肺的愛,小甜馨的出生讓她事業家庭雙美滿,成了眾人豔羨的人生贏家。
  • 也說電影《岡仁波齊》
    電影《岡仁波齊》,是一部沒有腳本的紀錄影片,講述了西藏腹地「普拉村」11位藏民從芒康出發,一路向西,歷經艱辛到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阿里·岡仁波齊神山,是中國岡底斯山脈的主峰,意為「神靈之山」,位於西藏普蘭縣境內(海拔6721米),人稱西藏之上的西藏,世界屋脊的屋脊。
  •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答題比想像中的順利,感覺白揀了一個晚上看《圍城》,邊際效用極大。挑燈看小說也是常事,校門口有租書店,每本書1毛錢一天,都是當時的流行讀物,金庸古龍梁羽生,亦舒席娟張小嫻一個都不少。懶得來回還書,通常是兩人合租10本,2天內交換看完。
  • 看電影《岡仁波齊》
    >           看了紀錄電影《岡仁波齊》。在人生中我們總是不自覺地用力面對困境,用力的做事,用力的快樂和悲傷。這種忘我超越極限的用力常常令我們熱淚盈眶,卻也會有疲憊不堪的無力。          《岡仁波齊》帶給我的是平靜的喜悅。面對聖潔的精神嚮往和現實的物質貧乏,態度是安然的。面對心中聖地拉薩和岡仁波齊,心情是虔誠的。朝聖之旅中迎接了新生嬰兒的降生,送別了在睡夢中死亡的老人。
  • 知乎8.5高分電影《岡仁波齊》:沒有華麗劇情,為何直擊心靈?
    我沒有打傘,就這樣任雨水,任《岡仁波齊》帶來的震撼,洗滌著心靈。路上,我給我家先生老周打電話說:《岡仁波齊》這電影,看哭了,也看值了。等下回家時,你給我煮碗方便麵吧?我餓了,還有我有話想要對你說。 吃麵的時候,我對老周說:我心中也有夢想,有一條屬於我的朝聖路,我想努力去走走。
  • 金馬影帝徐崢: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知乎上關於他在這部影片中演技的問題,有這樣一個高贊回答: 「這麼說吧,程勇讓我忘了戲外的徐崢沒有頭髮。」 這個回答似乎不那么正經,卻也印證了一點:徐崢的表演,就是這樣的不著痕跡。  後來他憑藉《股票的顏色》,獲得白玉蘭戲劇獎最佳男主角,當年還流傳著「去上海不看徐崢的話劇,就等於白去」的佳話。
  • 《我是唱作人2》音樂上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繼而又發現,男團女團的姑娘小夥們在唱唱跳跳的大運動量表演結束後,只能看到胸口劇烈的起伏和額角脖頸的熱汗,但卻沒有一絲氣喘……  就是那個感覺,宛如唱片,聽起來沒有一絲瑕疵。倒不是我這個人有多陰暗,就等著藝人們破音、跑調,看他們出醜,實在是過度的「修飾」,讓音樂競演類節目失去了它的本真魅力——現場感。
  • 《岡仁波齊》走在朝聖的路上,淺析信仰的力量
    第一次見這種磕頭方式,手上戴著特製的手板,身上穿著特製的羊皮長圍裙,雙手合十拍幾下,口中念念有詞,整個身體撲向路面,匍匐著,身體的每一寸都與大地親密接觸。然後站起,走幾步,繼續這個動作,周而復始。他們認真的磕著每一個長頭,認真的用自己的身體丈量著每一寸土地。哪怕前路兇險,依然故我。在一處陡峭的山路旁,一陣狂風席捲過來,山上的石頭滾滾而下,他們竟然沒有躲開這個地段,依然安詳的磕著長頭,眼看小女孩扎扎就要被滾落的大石頭砸到,她的媽媽迅速的撲到她的身體上保護她。其他同伴也有被砸傷的。
  • 推薦 | 電影《岡仁波齊》
    時正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裡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這支隊伍裡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000多裡的朝聖之路.
  • 生存的正確方式:在路上——《岡仁波齊》
    前幾天,抽空再看了由張楊執導的電影《岡仁波齊》。孩子出生了就開心,老人死去了就料理後事,鞋壞了就買新的,車頭壞了也沒有與人爭執,而是放棄車頭繼續前行,路上有水,那就脫掉厚衣服跪拜過去,受傷了,就休養兩天再繼續……車頭壞了,男人拉車,女人跪拜;走一段路,放好車廂,男人們再走回剛才開始的地方,重新把這一段磕完!是的,自己的路要自己跪拜,自己的路要自己全部的、完整的體驗!那是他們「心中的道德律」,他們的頭上有星空!
  • 電影《岡仁波齊》,信仰與聖潔
    ,一天晚上刷朋友圈,看到一個小夥伴發的信息(六幅圖加點評文字),得知了6月20號公映的電影《岡仁波齊》。西藏,可能每個人都有一個西藏夢,只是有的人勇敢地走了。說實話,我也很嚮往那片天地,但我從沒有走出自己的恐懼,只是看著別人進出那片天地心生嚮往,相信自己總有一天也會抵達那片神地。
  • 《岡仁波齊》火了, 姊妹篇《皮繩上的魂》來了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導演張楊&nbsp&nbsp&nbsp&nbsp羊城晚報記者 何晶&nbsp&nbsp&nbsp&nbsp上映一個多月的《岡仁波齊
  • 李小璐夜宿門3年後,PGone消失: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在新人輩出的音樂圈裡,如果沒有什麼意外,PGone很可能就這樣了。 人生哪裡有什麼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我不否定這樣的現象,但你看過無數的人,一定會發現: 靠譜、專業、內心強大,才是最容易走的路。
  • 【影片推薦】《岡仁波齊》在線觀看
    他去了西藏,「一路跪拜,一路拍攝」,冬去又冬來,歷時一年的時間完成《岡仁波齊》,他說,他「是在觀照自我,與自己內心開展對話」,他希望當觀眾看這部電影時,也是一個觀照自我的過程。結果,《岡仁波齊》在多倫多電影節全球首映時,震撼了國際影壇。
  • 推薦|電影《岡仁波齊》
    26年後,拍攝了《愛情麻辣燙》、《洗澡》、《飛越瘋人院》等影片的第六代導演張揚的《岡仁波齊》6月20日上映了。在地處川、滇、藏三省區交匯處的芒康縣普拉村,用一年的時間,跟著一組真實朝聖的隊伍拍攝,行程長達2000公裡,整部影片的氣質平靜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