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電影《岡仁波齊》

2021-02-08 靜臥泥土

 也說電影《岡仁波齊》

   文∕翟慎曄

網上說,紀錄片《岡仁波齊》電影,自6月20日在全國各大影院上映,7日內票房突破2000萬。

電影《岡仁波齊》,是一部沒有腳本的紀錄影片,講述了西藏腹地「普拉村」11位藏民從芒康出發,一路向西,歷經艱辛到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

阿里·岡仁波齊神山,是中國岡底斯山脈的主峰,意為「神靈之山」,位於西藏普蘭縣境內(海拔6721米),人稱西藏之上的西藏,世界屋脊的屋脊。

 

之所以要看這部紀錄片,多是因為自己曾在不久前去過西藏,走過芒康到拉薩的那段真正意義上的天路。所以,《岡仁波齊》於我,是一定要看滴,而且是必須得看滴。

 

上個周末,《岡仁波齊》公演最後一天,也是最後一場,走進家附近的齊納國際電影城4號放映廳。

 

或許是因為最後一天最後一場的緣故,放映廳內僅有兩名觀眾——我與老公。

 

這些年,進電影院的次數越來越少,偶爾來過幾次,大都是冷冷清清。記得最後在電影院看的兩部大片是《白鹿原》和《狼圖騰》,觀眾好像也是很少。而僅有2個人的電影,今場是第一次。

 

兩個人的電影,感覺有些奢侈。期間,因為冷氣太足,工作人員還特地為我送來了薄毛毯。

故事很簡單:藏族漢子尼瑪扎堆,為了幫叔叔完成朝聖的願望,選擇在新年過後帶他上路。這一年剛好是藏曆馬年,是釋迦牟尼降生和成道的年份,也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

村裡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最終成行11人。他們之中,有年過七旬將朝聖當作人生最後一件大事的老人;有父親抱憾離世帶著叔叔圓夢的領頭人尼瑪;有身懷六甲,期待一個新生命到來的母親曲珍;有殺生無數,自覺罪孽深重的屠夫;有身患殘疾的少年;有蓋房子遭遇家人死傷的中年夫婦,還有他們懵懂的9歲女兒。他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懷揣著各自的希望,踏上了長達2500餘公裡的朝聖之路……

在西藏,有種信仰,叫一生朝拜!

在藏民的精神家園裡,他們常把雪山、湖泊等作為精神寄託,也許是敬畏自然的一種表現形式吧。在他們的心中始終裝著一件事,讓自然靈魂來護佑他們的今生和來世。


一輛普通的拖拉機用來裝運糧草和家什,他們就這樣磕著長頭從村子出發……未來的每一步,都要這樣走過。

 

他們匍匐前行,用身體丈量著與佛祖的距離。風霜雨雪,花開花謝,一走就是一年。他們從寒冬走到酷暑,從暮春走到夏秋,走到大雪紛紛……

一路上,來什麼,接什麼,面對一切際遇,坦然接受。

每到暮色來臨,他們就找一空曠地帶搭建帳篷,去附近的冰河裡取水,用小刀割下犛牛臘肉當晚餐,睡前還要念經文。

 

孕婦曲珍半夜宮縮,大家把她扶上拖拉機,開到附近的縣城醫院生孩子。」曲珍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為「丁孜登達」,寓意「一生如意,長命百歲」。小生命跟隨著朝聖的隊伍在拖拉機上顛簸,剛剛生產過的母親在風雨交加的路上,依舊磕著長頭前行……當孩子餓了,在拖拉機上哭個不停,母親就爬上拖拉機給孩子餵奶。看到這裡,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感覺。難道信仰的力量,真能令人義無反顧嗎?


梵音總是會在心中響起: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世,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朝聖路上,用最虔誠的心匍匐前行,意義並不在遠方,而是在動念合一的每一個當下。對於藏族人的這種信仰,做為平常人的我們是很難理解的!佛對於藏族人來說,是深入到靈魂深處的精神支柱!

屠夫,之前曾在村子裡殺生無數。朝聖路上,卻在一隻螞蟻面前長跪不起,只為等它慢慢地爬過。人一旦有了信仰,有了承諾,就會改變很多。

 

因為家裡蓋房子死傷2人負債纍纍的中年男子,在朝聖路上又因山體滑坡砸傷了腿。他質問自己:為什麼爺爺和爸爸都沒有做壞事,他卻要遭遇如此厄運?他在追問因果,追問命運。

 

他們一路走到拉薩,錢花沒了,就去打零工。他們在拉薩打工休整了2個月,賺得旅費繼續上路……

拉薩,世界屋脊中心。對於朝聖者來說,它是個終點,也是一個起點。因為拉薩與岡仁波齊同等重要。他們此行目的地是阿里神山岡仁波齊,拉薩離神山還有1100餘公裡路程,高山、湖泊、更加艱難的朝聖之路,在等著他們繼續去走完……


有人說,即使你沒有任何信仰,看完《岡仁波齊》後,也會感動地熱淚盈眶,因為樸實平靜的力量,足以打動人心。

相信,所有去過西藏,走過「318」國道的人都不會忘記,那是一條怎樣的天路?在這條通往天堂的朝聖路上,多少人魂牽夢繞,前赴後繼……


 

2017年3月26日,有幸跟隨藍色故鄉自由行戶外由川西進藏,沿著中國最美景觀大道318國道,踏上尋夢拉薩的漫漫徵途。

 

由於是第一次進藏,對西藏的人文、歷史、風俗民情不甚了解,雖說圓了西藏夢,但也只是走馬觀花地走了一走,留下很多遺憾。

 

回來後,懷想路上的點點滴滴,想起第一眼看到雪山時的壯美與驚豔,斷斷續續地寫了7篇遊記。開始,還有那麼一點點小自豪,覺得自己終究是圓了西藏夢,好了西藏病。後來,慢慢地覺得,自己所看到的,所了解的,僅僅停留在認知的淺層。

觀電影《岡仁波齊》,就是想去彌補一些缺憾,想跟著這支朝聖隊伍再去重溫「318」天路的驚險與震撼!去感悟朝聖路上那不畏艱難義無反顧的執著信念。

 

隨著電影畫面的反轉,我與他們一同上路。神山聖湖,並不是終點,每一個在路上的人,內心都有一片淨土。遇到風雪,在風雪裡磕頭;遇到泥濘,在泥濘裡禱告;遇到水窪,在水窪裡匍匐。我不知道,這份執念究竟有多少意義。



 

他們翻越川藏線最纏綿的也是太平洋流域和印度洋流域分界的東達山埡口(海拔5008米),走完了怒江72拐,翻越過業拉山口(海拔4618米),安久拉山口(海拔4475米),在他們心目中山不再那麼高險,路不再那麼蜿蜒起伏,而是一條通向前方的筆直大路。

在翻越米拉山(海拔5013米)最後一個山埡口就可到達聖城拉薩時,他們的貨物車被後面來的車給撞壞了,當聽說車裡有急需送往拉薩的病人時,他們沒有抱怨,沒有責怪,沒有索賠,而是讓肇事車走了。

拖拉機被撞壞了,男人們就用人力拉車,走到幾百米的遠處,再折返回去磕頭回到原地,一步都不敷衍。

他們不畏路險,艱難前行。在通過通麥天險路段時,面對泥石流、落石、雪崩,深深的額頭紋印記在泥濘的道上,生死由命,坦然面對發生的一切,因為朝聖的路,還很長很長……

 

在岡仁波齊山下,老人安靜地睡去再也沒有醒來。他是幸福的,因為他的靈魂得以去一個生前嚮往的地方。大家請來喇嘛,把他葬在神山的懷抱,沒有痛哭,只有祈禱。

由生到死,生生不息,又是一個輪迴。

朝聖路上,有的人為了贖罪,有的人為了逃離,有的人為父母親人祈福,更多的人則是為了眾生。不論是出於對自己罪孽的救贖,還是對世人的祝福,或是對未來美好的祈禱,他們向著一個方向,艱難前行,沒有畏懼,沒有退縮,帶著那些不能朝聖人的心願,虔誠地走向心中的聖地。

我一步一步向山上走,雪一片一片往下落。

我們都有同一個母親,但是命運卻不一樣。

命好的那個做了喇嘛,命不好的我走向遠方……


看《岡仁波齊》的過程,是內心不斷拷問的過程:朝聖,一個聽上去儀式感極強的行動,卻從尼瑪吃著糌粑的一句話開始了。大意是,爸爸去世後,我唯一的叔叔楊培,一直想去拉薩朝聖,我想幫他完成這個心願,打算年後就動身。

朝聖不是旅行。一路上,他們歷經生死,歷經四季輪迴,歷經災難,歷經變故,歷經內心的拷問與成長蛻變,匍匐丈量完從家鄉到拉薩又到神山的旅程,看似平靜至極,實則波瀾壯闊。

影片落下帷幕,朝聖的隊伍漸漸遠去……

信仰,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修行在路上……在路上,就沒有到不了的遠方。

註:文中圖片,部分來自網絡,部分為手機拍攝電影畫面,部分為進藏時拍的舊照。

簡介:翟慎曄,網絡筆名一靜臥泥土,山東省散文家學會會員,淄博市作家協會會員,淄博晚報專欄作家。現任淄博市現代詩歌學會副主席,淄博市青年作家協會副秘書長,文章散見各類報刊、雜誌,編輯出版護士文集《天使心語》、散文隨筆《愛在永遠》。

相關焦點

  • 《岡仁波齊》電影搶先看!
    《岡仁波齊》主要講述了西藏「普拉村」10個普通的藏族同胞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磕頭2500公裡去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之前在歐美電影節展映時,《岡仁波齊》便引起了不小反響。》電影主題曲闊別樂壇14年,樸樹帶著新唱片《獵戶星座》於今年回歸。
  • 推薦 | 電影《岡仁波齊》
    時正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裡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這支隊伍裡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000多裡的朝聖之路.
  • 推薦|電影《岡仁波齊》
    26年後,拍攝了《愛情麻辣燙》、《洗澡》、《飛越瘋人院》等影片的第六代導演張揚的《岡仁波齊》6月20日上映了。在地處川、滇、藏三省區交匯處的芒康縣普拉村,用一年的時間,跟著一組真實朝聖的隊伍拍攝,行程長達2000公裡,整部影片的氣質平靜至極。
  • 電影《岡仁波齊》,信仰與聖潔
    《岡仁波齊》。有人說「如果全世界有一個我最喜歡的地方,那就是阿里的岡仁波齊。當你見過阿里的雲,你可能才能了解什麼叫風雲變幻;當你看過傍晚的土林,你可能才能體會什麼叫做壯觀;而當你去過岡仁波齊,你可能才能理解聖潔兩個字的含義。」
  • 看電影《岡仁波齊》
    看電影《岡仁波齊》 之一:行走的力量
  • 【電影】《岡仁波齊》記錄信仰的力量,現已上映
    《岡仁波齊》記錄信仰的力量
  • 《岡仁波齊》觀後
    昨晚看了電影《岡仁波齊》,我不喜歡。我知道寫完這句話,留言裡立即會有一堆人表述:啊!終於有人說出了我內心的感受。
  • 只屬於西藏的《岡仁波齊》
    它高高揚起的頭,如一座大金字塔,聳立在阿里普蘭的高原上,這就是海拔6656米的主峰岡仁波齊。 看完張揚導演的劇情電影《岡仁波齊》後,小編感慨萬千,故付諸於筆端,寫一點自己的想法,各評分網站都給出8到9的高分
  • 《皮繩上的魂》能否複製《岡仁波齊》的成功
    眼下《戰狼2》正以迅猛之勢衝擊著國產電影的票房高峰,而另一個在國產電影市場上不容忽視的「現象級」電影當屬《岡仁波齊》。雖然後者目前尚未突破億元大關,但9900多萬元的票房,對於一部藏族題材的紀錄片樣式電影來說堪稱「票房奇蹟」。
  • 一部關於去西藏旅行的電影——《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還是亞洲四大河流的發源地,雪峰附近發育了獅泉河、馬泉河、象泉河和孔雀河,它們分別是印度河、雅魯藏布江、薩特累季河和恆河的上源。很多時候,我們關於西藏的認知,總是充滿神秘,總是充滿希望,總是充滿著嚮往,今天我們從一座神山—岡仁波齊開始,介紹一部關於西藏美景的電影《岡仁波齊》。
  • 一旦想太多,就沒法出發,《岡仁波齊》為什麼是一部公路電影?
    本期搜狐文化將帶你踏上《岡仁波齊》的朝聖的思想之旅。片中的一些突發事件,我們平常遇到可能會驚恐、會尖叫,但在本部電影中,都被主人公們的淡然處世態度與導演近乎冷漠的場景小而化之。小女孩扎西措姆磕頭磕到頭疼,她的媽媽捂了捂她的頭,說去弄點藥。問還磕頭嗎?磕。「磕頭好,磕頭長見識。」
  • 張楊電影《岡仁波齊》斬獲首個「中國詩意電影桂冠」大獎
    《岡仁波齊》在詩人們提名的電影中脫穎而出,斬獲首個「中國詩意電影」桂冠大獎,捧回獨具中國氣韻的琉璃桂冠獎盃。導演張楊在當前低智爛片成為主流的中國電影現場,《岡仁波齊》的出現,顯得彌足珍貴。此片得到詩人們的青睞,並將其評為最具詩意的電影,實屬名至實歸。
  • 電影《岡仁波齊》姊妹篇《皮繩上的魂》8月公映
    新華社上海8月2日電(記者 許曉青)由張楊導演、郭達明攝影的藏語電影《皮繩上的魂》將於4日在全國院線公映。這部影片被稱為熱映藏語影片《岡仁波齊》的姊妹篇。   電影《皮繩上的魂》拍攝於2015年,曾在多個電影節上參展,2016年獲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並最終斬獲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攝影獎。   導演張楊近日在上海點映會上說,上海一直以來就是少數民族題材文藝影片製作和放映的重鎮,相信這部作品會像《岡仁波齊》一樣,帶給觀眾一場奇幻的心靈之旅。
  • 《皮繩上的魂》:我哪裡不如《岡仁波齊》了?
    導演張楊6月20日,他執導的電影《岡仁波齊》上映。《皮繩上的魂》劇照可以說,電影《皮繩上的魂》在原著的基礎上有了極大的豐富,那麼話題繞回到開始:跟《岡仁波齊》相比,究竟是什麼原因,會讓《皮繩上的魂》票房慘敗呢?
  • 電影《岡仁波齊》全國熱映中,信仰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岡仁波齊》預告片:11位藏民素人的電影之路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時正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裡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這支隊伍裡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000多裡的朝聖之路.
  • 小眾|《岡仁波齊》,11位藏民的素人電影
    在6月的電影市場,幾乎被好萊塢壟斷了,北美大片按一周一部的節奏襲來。正當人們指望7月「國產電影保護月」扳回一局時,一部無劇本、無職業演員、幾乎無宣傳的「三無電影」小眾電影《岡仁波齊》卻殺出重圍,與北美大片正面交鋒,並搶奪3000萬票房。
  • 《岡仁波齊》衝上榜單前四,好電影,應有「於無聲處聽驚雷的震撼」
    這樣一個沒有折扣的電影,讓我特別感動。所以它是導演張楊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部。如果說《愛情麻辣燙》是從窗戶向外張望著世界,那麼《落葉歸根》是拿一個相機記錄著一路的風景,《昨天》是一面鏡子,讓你正視自己的內心,《岡仁波齊》是一面聖潔的湖水,照著天,映著人,讓你看到這個世界的一切。」
  • 【麗·資訊】董小姐說電影:一起聊聊張揚的新片《岡仁波齊》,中國需要這樣的電影!
    本周董小姐說電影主題:一起聊聊張揚的新片《岡仁波齊》請聽潘嬌和董小姐的對談。(聽不完可以看字哦,那是對談主題的基本信息)董文欣:嗨,大家好,今天是夏至,濟南進入燒烤模式了,大家要注意避暑哦。潘嬌:對,天氣很悶,但是今天董小姐要給我們推薦的電影是很清涼的。
  • 【影片推薦】《岡仁波齊》在線觀看
    只是為了一句"我以後會拍一個真正的磕著長頭朝聖的電影",15年前張揚就有了這個念頭。4年前,《飛越老人院》和《桃姐》一起,向老齡社會投去了真切的一瞥,成為當年的電影現象之一。而從那之後,張揚就消失了。他去了西藏,「一路跪拜,一路拍攝」,冬去又冬來,歷時一年的時間完成《岡仁波齊》,他說,他「是在觀照自我,與自己內心開展對話」,他希望當觀眾看這部電影時,也是一個觀照自我的過程。結果,《岡仁波齊》在多倫多電影節全球首映時,震撼了國際影壇。
  • 電影《岡仁波齊》:從芒康到岡仁布齊,朝聖是另一種生活的延續
    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張楊導演的電影《岡仁波齊》被歸入了Docu-Drama(劇情式紀錄片)類型中。所謂「劇情式紀錄片「,在定義上所指的是立基於真實事件上,把因為歷史條件或地點的限制,以致於無法拍攝到或觀察到的事實,以戲劇手法再現的一種影片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