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仁波齊》觀後

2021-02-06 槽邊往事

昨晚看了電影《岡仁波齊》,我不喜歡。

我知道寫完這句話,留言裡立即會有一堆人表述:啊!終於有人說出了我內心的感受。不,事情並不是這樣的。喜歡也許都會是一樣的喜歡,但是不喜歡卻各有各的不同。

首先,克制和悶是兩個概念。克制的意思是說,底下有洶湧澎湃的情感力量,但堅決不讓這種力量流於表面,於是對觀眾產生了一個理解上的時間差。在理解力填補完這個時間差的瞬間,觀眾突然感受到了潛沉的力量。典型的例子是朱自清的《背影》,在他筆下,那個絮叨不已的老父親,在艱難爬上月臺的瞬間,讓讀者感受到了父愛的存在,發覺之前自己對他的理解全然是錯的,因為自己心中對他產生的厭煩之情而感到羞愧,這就是克制。

而悶指的是在電影院裡看《岡仁波齊》的時候,雖然冷氣非常足,但是一直在犯困。

因為我不知道這部電影究竟是什麼?如果說它是紀錄片的話,《岡仁波齊》缺乏大量的堅實細節,不足以支撐一次真實發生的朝聖之旅。十一個人在1200公裡的路上,用磕等身長頭的方式完成這一次旅程,那麼,哪怕是他們背包上的帶子怎麼扎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這樣我作為觀眾,才可能獲得事件最真實的質感。否則,酥油茶糌粑就是糌粑,風乾犛牛肉也只是犛牛肉而已,它們和漫長的遠途一點關係都沒有,觀眾看到的只是進食罷了。

如果說它的故事片的話,那就太乏味了。一次交通事故、一次生育、一次落石、兩次邂逅,以及一場蓄謀已久的死亡,中間插入各種明信片一樣的靜態風景,如果這就是所謂克制下拍攝的朝聖故事,那不如做成個PPT我回家慢慢翻好了,起碼圖片比電影裡的故事更有視覺衝擊力。比如說題圖裡的這張劇照,它的信息量比一整部電影所能帶來的還要多。什麼時候在電影裡講個故事,變成如此卑下的事情了?以至於要反劇情,反故事?朝聖之旅如果如此神聖偉大,不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汙染,那麼拍電影也是同樣。

演員的表演也很不入戲,隨時讓人感到鏡頭在對著他們,有一種抗拒和躲閃的感覺。這十一個人唯一放鬆的時刻,是每天睡前誦經的那一段時光,你會發現他們臉上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表情,幾乎是逃一樣躲進了集體念誦中去。在演技這一部分,可以和另外一部電影《塔洛》對比一下,片子很一般,但是主演的演技非常好。那是個藏人中著名的諧星,而當他去演一部正劇的時候,一個活生生的人的各種反應都演繹得極為出色,可愛和可恨之處同樣動人。

即便沒有故事,也沒有表演,這都可以接受。但作為一部電影,起碼要回答觀眾兩個問題:

1、朝拜岡仁波齊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2、旅途中的藏人心裡是怎麼想的?

2010年馬丁·辛主演的電影《朝聖之路)(THE WAY)回答了觀眾,一個受過完備教育的現代人,為什麼要走上歐洲古代宗徒的朝聖之旅,一路步行,越過阿爾卑斯山,最後走到西班牙。同時,它也回答了觀眾,一個朝聖者在路上內心的轉變,如何從不理解轉變為理解,他的精神世界發生了怎樣的改變。由此,解釋了人們何以會堅持完成這樣的苦行。

電影用鏡頭講述內心世界,揭示我們不曾經歷的生活,這是它最不得了的地方。

而《岡仁波齊》做得如何呢?電影給了十一個人不同的行動理由,老人為了了卻心願,孕婦為了新生兒,屠戶為了贖殺業,年輕人為了去除家族厄運.然後,一路上波瀾不興,心情無起無落,面無表情地走完了1200公裡。難怪網上由此批量地產生了誤解,認為這些人愚昧而無知,把一切寄託於宗教信仰,卻對改變現狀毫無用心。當然會有這樣的理解,因為他們只有一個行動理由,然後就全然地變成了朝聖者符號,根本沒有所謂內心的存在,也沒有所謂欲望的存在,自然證明不了他們必須要去岡仁波齊的必要性。

他們都是具體的人,有具體的欲求。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文化,會在他們身上產生不同的效用。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對於一群篤信前生和來世的人來說,時間的概念會有多重要?讓他們每天早上準時起床的理由會是什麼?再比如說,身處高原的惡劣環境裡,疾病、車禍、鬥毆、酗酒、天氣原因,每年都可以看到身邊的人在死去,這樣的一種人對意外是什麼看法?對死亡是什麼看法?在他們的生活環境裡,從小就知道高山落石比槍彈的速度還要快,人腿跑不過石頭,他們遇見落石的時候,真正的反應又會是什麼?

所以,他們為什麼要去岡仁波齊?就因為藏人說去轉山一周,可以洗清這一世的罪孽?他們的確是那麼說的,但他們為什麼會那麼想?這是觀眾要的東西,而不是為了看轉山而看轉山,看等身長頭而看等身長頭。否則,風景再好,人在其中也只是單薄的紙片,除了作為道具之外毫無存在的價值。

最後,為什麼在西藏是岡仁波齊這座山?在康區是梅裡雪山?為什麼藏人不去轉岡仁波齊右手邊第三座山?為什麼藏人視梅裡為入藏轉山的鑰匙?而不是哈巴雪山,白芒雪山?當然是因為它們特別啊!

岡仁波齊不是那一片最高的山峰,但是它擁有讓人過目不忘的山形,終年積雪的山峰,在日出日落之時,巨大的石壁上會呈現出絢爛的色彩變化。當人們靠近目睹它的時候,會發自內心地感覺到壯美和震撼,認為那是某種神聖而永恆的存在。目睹這樣的存在,人會強烈地感覺到超越了自己短暫而渺小的肉身,世間有遠遠超越自身的東西,暗示了肉眼凡胎所不能見到的世界的真實。所以會是岡仁波齊,而不是右手邊第三座雪山,或者別的什麼雪峰。

電影說明了這點了嗎?我在黑暗的電影廳裡,陪著十一個人耗了接近兩個鐘頭。支撐我看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岡仁波齊,我想要看看,究竟是怎樣的存在會讓那麼多人經歷如此之多的困難,甚至付出生命作為代價?我需要一個能夠說服我的理由,一個能夠理解甚至認同朝聖者的理由。我要看到那座山閃閃發光站在那裡,就像是站在所有的時光之中,位於宇宙不變的中心,看到渺小的人類如同螻蟻一邊緩緩接近,如同那些不可詳查的山石一樣,成為山峰的一部分。讓我得以思考一秒,所謂信仰對於人類究竟意味著什麼。

然而,電影就那麼結束了。所以,我非常不喜歡。

題圖來自:電影《岡仁波齊》劇照

香格裡拉松茸,2017年7月12日

槽邊往事和菜頭 出品

【微信號】Bitsea

個人轉載內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無需特別申請版權許可。

請你相信我:

我所說的每一句話,

都是錯的

                      禪定時刻

你要覺得什麼族群特別淳樸,特別木訥,特別嚴肅,特別虔敬,那只不過是因為你不了解他們。更有可能的是,你跟他們根本不熟。

               蘋果用戶讚賞專用二維碼       

相關焦點

  • 也說電影《岡仁波齊》
    電影《岡仁波齊》,是一部沒有腳本的紀錄影片,講述了西藏腹地「普拉村」11位藏民從芒康出發,一路向西,歷經艱辛到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阿里·岡仁波齊神山,是中國岡底斯山脈的主峰,意為「神靈之山」,位於西藏普蘭縣境內(海拔6721米),人稱西藏之上的西藏,世界屋脊的屋脊。
  • 《岡仁波齊》電影搶先看!
    《岡仁波齊》主要講述了西藏「普拉村」10個普通的藏族同胞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磕頭2500公裡去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之前在歐美電影節展映時,《岡仁波齊》便引起了不小反響。6月22號我們相約定蘭花城星美影城 記得是19:30最重要的是我們團購----25聯繫電話:13593307111(微信同號)‍‍ 樸樹獻唱《No Fear In My Heart》《岡仁波齊
  • 推薦 | 電影《岡仁波齊》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岡仁波齊的劇情簡介 · · · · · ·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時正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裡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這支隊伍裡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000多裡的朝聖之路.
  • 推薦|電影《岡仁波齊》
    26年後,拍攝了《愛情麻辣燙》、《洗澡》、《飛越瘋人院》等影片的第六代導演張揚的《岡仁波齊》6月20日上映了。在地處川、滇、藏三省區交匯處的芒康縣普拉村,用一年的時間,跟著一組真實朝聖的隊伍拍攝,行程長達2000公裡,整部影片的氣質平靜至極。
  • 看電影《岡仁波齊》
    看電影《岡仁波齊》 之一:行走的力量
  • 電影《岡仁波齊》,信仰與聖潔
    「白雲Rita第710次原創推送」 感謝閱讀文/見好因為忙碌,我已經好久沒有關注影訊,一天晚上刷朋友圈,看到一個小夥伴發的信息(六幅圖加點評文字),得知了6月20號公映的電影《岡仁波齊《岡仁波齊》這部影片沒有任何情節衝突,有的是平靜;沒有背景音樂的渲染,整個過程以「白描」的方式「記錄」了一行十幾個藏民從芒康到拉薩岡仁波齊的朝聖之旅。整個影片雖沒有多少臺詞、沒有幾句對白,但張楊導演用無聲的叩首告訴我們:一份信仰的難能可貴。
  • 只屬於西藏的《岡仁波齊》
    有著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的岡仁波齊。 如一條巨龍臥在西藏西部阿里廣闊的高原上。它高高揚起的頭,如一座大金字塔,聳立在阿里普蘭的高原上,這就是海拔6656米的主峰岡仁波齊。 看完張揚導演的劇情電影《岡仁波齊》後,小編感慨萬千,故付諸於筆端,寫一點自己的想法,各評分網站都給出8到9的高分
  • 《皮繩上的魂》能否複製《岡仁波齊》的成功
    《岡仁波齊》的票房甚至超越了之前因為方勵驚天一跪造就了社交網絡上超高討論熱度的《百鳥朝鳳》。《皮繩上的魂》劇照。影片原定8月4日公映,現在調至8月18日。得益於《岡仁波齊》的成功,張楊導演另一部在同一時期、同一地區拍攝完成的《皮繩上的魂》將於8月4日全國點映,8月18日正式上映。
  • 《皮繩上的魂》:我哪裡不如《岡仁波齊》了?
    《岡仁波齊》票房情況《岡仁波齊》劇照其實,就製作本身而言,《皮繩上的魂》要甩《岡仁波齊》幾條街。看過《岡仁波齊》的觀眾幾乎都能用一句話概括劇情:影片講的是十幾個藏民長跪去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岡仁波齊》中的公路而《皮繩上的魂》從一開始男主角在森林裡獵殺小鹿,意外從鹿嘴裡得到天珠後,一直到他死於蓮花生大師的掌紋地。一路上經過了無數鬼斧神工,或奇偉或詭譎的場景。
  • 【電影】《岡仁波齊》記錄信仰的力量,現已上映
    《岡仁波齊》記錄信仰的力量
  • 【影片推薦】《岡仁波齊》在線觀看
    他去了西藏,「一路跪拜,一路拍攝」,冬去又冬來,歷時一年的時間完成《岡仁波齊》,他說,他「是在觀照自我,與自己內心開展對話」,他希望當觀眾看這部電影時,也是一個觀照自我的過程。結果,《岡仁波齊》在多倫多電影節全球首映時,震撼了國際影壇。
  • 粉絲回饋 | 我有200張《岡仁波齊》電影票想送給你
    | 電影《岡仁波齊》主題曲《No Fear In My Heart》MV/樸樹以紀錄片風格拍攝的西藏電影《岡仁波齊》在這個夏天成功逆襲,上映兩個多月後,票房穩步邁億。如同電影本身的風格,平靜、克制、執著地完成著自己的使命。
  • 《岡仁波齊》火了, 姊妹篇《皮繩上的魂》來了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導演張楊&nbsp&nbsp&nbsp&nbsp羊城晚報記者 何晶&nbsp&nbsp&nbsp&nbsp上映一個多月的《岡仁波齊
  • 一旦想太多,就沒法出發,《岡仁波齊》為什麼是一部公路電影?
    本期搜狐文化將帶你踏上《岡仁波齊》的朝聖的思想之旅。《岡仁波齊》由張楊執導,講述了在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的10個普通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前去2500公裡以外的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車頭被撞壞後的討論許多人也許會奇怪,《岡仁波齊》也算一部公路電影?
  • 《岡仁波齊》,一部關乎信仰的紀錄片
    《岡仁波齊》是前幾年看的,前兩天朋友問我《岡仁波齊》的信仰你怎麼看?我記得你也是有信仰的人?
  • 電影《岡仁波齊》全國熱映中,信仰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岡仁波齊》預告片:11位藏民素人的電影之路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時正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裡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這支隊伍裡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000多裡的朝聖之路.
  • 小眾|《岡仁波齊》,11位藏民的素人電影
    正當人們指望7月「國產電影保護月」扳回一局時,一部無劇本、無職業演員、幾乎無宣傳的「三無電影」小眾電影《岡仁波齊》卻殺出重圍,與北美大片正面交鋒,並搶奪3000萬票房。【岡仁波齊】屹立在西藏阿里普蘭縣境內,是恆河、印度河和雅魯藏布江的發源地,也是西藏最有名的神山。
  • 一部關於去西藏旅行的電影——《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位於西藏阿里普蘭縣北部,是中國岡底斯山脈主峰,也是岡底斯山脈第二高峰,峰頂海拔6656米。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被譽為神山之王,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雍仲本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
  • 除了進電影院,這部叫《岡仁波齊》的電影,還能用別方式觀看嗎?
    就在這幾天,陸陸續續被朋友圈不同的文藝中青年們安利一部叫《岡仁波齊》的電影。鸚鵡史航說:「這是今年最好的一部電影」。所以,《岡仁波齊》也許不是一個西藏故事,它是人類的故事。他們的行進和休憩和他們經過的四季,即是一個人類生活的縮影,無可避免,無法逃避,但無論遇到什麼,山仍然會在哪兒,而他們終將到達。關於這部電影,除了內容值得期待,其實電影院外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探究的幕後驚喜。
  • 一部票房近億,一部300萬「五日遊」,《岡仁波齊》、《皮繩上的魂...
    今年張楊導演的兩部作品接連上映,一部是6月20日上映的《岡仁波齊》,一部是《皮繩上的魂》,兩部電影因為相同的西藏題材、接連的拍攝時期、同樣的主創團隊等被稱為姊妹篇,首先上映的《岡仁波齊》收穫了近1億票房,影片上映兩日票房便突破300萬,以「逆襲」、「奇蹟」等火爆的姿態登上各大頭條,相形之下,《皮繩上的魂》失了許多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