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巷人物】「琴痴」陳恭的音樂人生

2021-03-01 福州古厝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這一天,福州宜天樂器博物館館主陳恭又出發了。兩個大行李箱裝上幾十包泡麵,這是陳恭出國「淘琴」的「標配」。這次,陳恭的目的地是貝多芬的出生地——德國。

現年70歲的陳恭是一位音樂奇人,他在福州擁有兩家私人樂器博物館,一家是位於三坊七巷的雅樂博物館,另一家是位於福飛路的宜天樂器博物館。兩家博物館館藏近千件中外樂器,有些樂器甚為罕見。雖然有這麼多的館藏,但陳恭說,他算不上是一個收藏家,他只是熱愛音樂、熱愛樂器。他希望傳播音樂文化,還希望能成為改寫中國四大發明為五大發明的音樂布道者。

從小為「樂」痴迷

陳恭對音樂、對樂器的痴迷是從小時候開始的。

「福州有很多教堂,我小的時候,經常趴在教堂的窗戶外聽裡面的音樂聲。」陳恭說,當年,花巷教堂、泛船浦教堂都是他長期「蹲守」的地方。教堂裡唱詩班的歌聲、莊嚴肅穆的鋼琴聲,在陳恭心裡埋下了音樂的種子。

「聽得多了,我自己也會唱,總想著能溜進教堂裡去,和大家一起唱。」回憶起往事,陳恭樂不可支,他說,因為年紀小,他總被拒絕在教堂門外。不過有一次,還真讓陳恭給偷偷混在人群中溜了進去。嗓門清亮的他唱得格外好,讓那些大人們刮目相看,竟忘了他是偷溜進去這回事,此後還經常邀請他一同歌唱。

陳恭的父親曾留學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受西洋文化影響頗深,也十分喜歡音樂。小時候,陳恭是福州為數不多的、能熟練演奏鋼琴和小提琴的孩子。

雖然從小熱愛音樂,但陳恭的音樂求學路卻有些坎坷。幸運的是,成年後的他機緣巧合進入福建藝術學校,成為一名樂器工程師,又開始和他最鍾愛的音樂和樂器打交道。

「在藝術學校的時候,我爭取了很多的機會,去參觀全國各地的樂器館。那個時候,還沒有想過能有一個自己的樂器博物館。」陳恭說,他的樂器收藏,也是從街市上一個小店裡一把不起眼的小提琴開始的。因為執著與熱愛,讓陳恭從此在音樂人生中,走出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

Ebay網上的瘋狂玩家

開始收藏樂器後,陳恭特別關注世界各地的樂器拍賣信息,走的國家多了,陳恭在圈子裡闖出一些名氣,結交了不少外國友人,國外一旦有古舊樂器要出售,陳恭總能第一時間獲悉。

「在網上『淘』樂器,老外都沒有我手快。每次好東西被我搶到,他們都會大罵說,又被中國的MIKE CHUENG搶了。」說起這些經歷,陳恭像孩子一樣開心。「我這可是彈鋼琴的手指,誰能比我更靈活?」

陳恭告訴記者,他買到的鋼琴和提琴,很多都破損嚴重已經不能「發聲」了。「比如,我館內最古老的鋼琴是1800年生產的,是在法國一家舊貨鋪看到的。」陳恭發現這架鋼琴時,琴身歪歪斜斜,沒有一個琴鍵會響。但是他發現,這架鋼琴是法國著名的「克羅德兄弟」在1800年製作的木頭鋼琴,是不可多得的寶貝。帶回福州後,他重新將鋼琴拆開進行維修,現在這架鋼琴成了他博物館裡的珍寶之一。

陳恭最自豪的是自己有一雙巧手,不論多破舊的樂器到他手裡,經過一番修理和調音最後總能重現完美音色。「你看,我的假牙都是自己動手做的。」陳恭「調皮」地動了動自己的假牙,又帶領記者走進宜天博物館角落的一個工作室。工作室裡各種工具一應俱全,讓人嘆為觀止。

陳恭的名片上是這樣寫的:樂器工程師、鋼琴調律師。「我這個律師是音律的律師,可不是打官司的律師。」 說到調律師,陳恭還是福建省內首屈一指的鋼琴調律師,是多場國際級音樂公演福州站的活動總指揮。

館主的煩惱

「中國的樂器起源於人們的生產勞動。最早的樂器骨笛就是古時候人們慶祝打獵成功時吹奏用的。第一張樂譜也誕生在大約2500年前的中國,那時的樂譜還是『文字譜』……音樂的十二平均律雖然是歐洲人提出,但是2000多年前,中國的編鐘跟十二平均律的誤差可以忽略不計……」談到音樂和樂器,陳恭總是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就像一個童心未泯的孩子。「我去歐洲做研究的時候,都會給同行們講這些。這是我們中國人得以自豪和驕傲的事情。如果年輕人對此一無所知,那該多麼遺憾。」

「所以,我不能算收藏家,因為收藏不是我的目的。我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傳播音樂和樂器文化。」採訪中,陳恭反覆向記者強調他收藏的初衷和動機。「不管學術界承認與否,我覺得樂器是中國第五大發明。我也希望通過博物館,讓更多人了解這一點。」

這些年,陳恭的宜天樂器博物館都是免費開放的。只要有人想來參觀,不管都忙,他都會抽空過來講解介紹。「在三坊七巷新開的雅樂博物館,也只是象徵性地收取門票費5元。」

現在,陳恭最大的煩惱是,隨著藏品的不斷增多,他的博物館遠遠不夠用。在宜天樂器博物館,總共400平方米的房間內,鋼琴等樂器擺得滿滿當當,幾乎讓人沒有轉身的餘地。「三坊七巷內的雅樂博物館是管委會找到我共建的,但也只是暫時解決部分樂器的收藏之所。今後,還有源源不斷的樂器進來,到時我這個地方,可能連站腳的地方都沒了,更別談展示。」

陳恭說,按照他目前收藏的樂器數量,大約需要一個4000平方米的場館。他很希望,能有機構或者公司和他合作,提供一個場地,無償展示自己的這些寶貝,讓更多的人,更好地了解樂器文化,了解音樂,將自己的這份熱愛,最大限度地傳播出去。

相關焦點

  • 三坊七巷:坊巷傳韻 家訓流芳
    穿過跳躍著明媚陽光的斑駁樹影,繞開熱鬧煙火的熙攘人群,便是福州著名的歷史文化名片——三坊七巷。與江南的街弄不同,三坊七巷不僅是古老城市的主要交通脈絡,更是一方地域的經典人文薈萃。三坊七巷的歷史可上溯至晉時的「衣冠南渡」,起於中原之亂的大規模漢民南遷,推動了漢人與閩人的第一次大融合,史稱「八姓入閩」。
  • 福州三坊七巷,裡坊制度活化石
    全國著名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位於福州市這坐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對福州人民來說,三坊七巷就是他們的家園,也是福州市的代表。坊巷內保存有200多座古建築,三坊七巷起建於晉,完善於唐五代,明清時期最鼎盛,有多處國家、省、市級文化保護單位、歷史保護建築。
  • 福建有座「裡坊制度活化石」,打卡福州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福州比較有名的地方,所以來福州的我們當然也要到這裡打個卡!三坊七巷起源於晉,完善於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街坊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還有「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之稱。
  • 西行日記十七:臨夏市八坊十三巷 民族建築藝術大觀園
    八坊十三巷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首府臨夏市。臨夏市內的回民又稱「八坊人」。「八坊」和「河州"是臨夏的別稱,而八坊十三巷便是河州民族風情的古街區。從唐朝至今,圍繞著八座清真寺形成了八個教坊、十三條街巷,故稱為「八坊十三巷」。
  • 福州三坊七巷,中國裡坊制度的活化石,歷史名人輩出之地
    三坊在南后街的西側,由北到南依次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在南后街的東側,依次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於西晉末年,清至民國走向輝煌。白牆瓦屋,布局嚴謹,房屋精緻,匠藝奇巧,集中體現了閩越古城的民居特色。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 一場保護古蹟的暗戰 | 福州三坊七巷
    時任福州市長鄭松巖,甫一上任,就為此事趕到北京,去向國家文物局作檢討,並請教如何保護三坊七巷。 鄭松巖表態,福州不會任由三坊七巷受到破壞,已下決心撥出二三十億資金用於全面修復、保護三坊七巷。在三坊七巷以北,2005年,福州市政府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談判,中止了「三坊七巷」保護改造項目,收回「三坊七巷」土地使用權。這份至2043年到期的50年合同在實施了12年之後宣告終止。
  • 莆田坊巷裡的「將軍樓」,一個家族輝煌的建築群!
    莆田坊巷裡的「將軍樓」,一個家族輝煌的建築群!文:林春榮 圖:z01坊巷,是興化府古城最早見於史書的一條古巷,在莆田近代化歷史進程中由此進入「將軍樓」坊巷的中段南邊,有四幢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築群,與周圍的建築物明顯的不同,特別是建築風格的迥異、建築材料的與眾不同更顯得這些樓群背後的主人,一定與下南洋有關,一定是與莆田近代華僑有關。
  • 【醴陵歷代名人錄】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陳恭
    陳恭與起義後擔任廣州市公安局局長的蔡申熙等衝出重圍,決定赴上海尋找「七﹒一五」政變後從武漢遷回上海的中共中央。       陳恭、蔡申熙等到上海後,見到了先期抵滬的賀龍、周逸群等,分外高興。中共中央安排陳恭隨賀龍赴蘇聯學習軍事,但賀龍想回湘鄂西開展武裝鬥爭,便問陳恭有何打算。陳恭說:「我跟軍長走!」
  • 就在三坊七巷!
    就在三坊七巷! 世界金魚看中國 中國金魚看福州 那麼,在福州 哪裡能欣賞到最美最萌的金魚 當然是 位於三坊七巷塔巷
  • 百名臺灣攝影達人「定格」福州三坊七巷
    參訪三坊七巷,臺灣攝影達人們難掩興奮,一躍而起當天,主題為「走萬裡茶道 尋朱子足跡」的百名臺灣攝影達人福建攝影營活動在福州舉辦,首站在三坊七巷展開。臺灣攝影達人們用鏡頭記錄三坊七巷走進坊巷相連的歷史文化街區,耳邊傳來蟬鳴鳥叫聲,看到精緻的民居,粉牆黛瓦,雕梁畫棟,臺灣攝影達人陳宗華不時端起單眼相機,
  • 三坊七巷銅鑼灣餐廳 ▏變身粉色童話城堡
    說起三坊七巷大家很快想到這裡是千年城市棋盤坊巷格局的遺存地,是精雕細琢的明清民居建築群展示地。
  • 福州三坊七巷入選全國第二批步行街改造試點
    遊客遊覽三坊七巷。記者 葉義斌 攝  福州日報記者 王玉萍 通訊員 榕商宣  記者23日從市商務局獲悉,商務部22日公布全國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福州三坊七巷步行街入選。接下來,福州市將根據商務部高品位步行街建設要求,從四方面發力,高標準、高質量推動步行街改造提升,著力將三坊七巷步行街打造成承載閩都文脈、匯集城市智慧、充滿生機活力的海西城市會客廳。
  • 初冬的小美好,八坊十三巷的冬季戀歌
    找不到答案的時候,就去看看這個世界  ——八坊十三巷——    臨夏有一處真實完美的空間  ——八坊十三巷  可以容納所有初冬的小美好  可以放慢腳步,放空心靈    歲末將至,敬頌冬綏  「我知道你會來 淌過二月的溪流  穿過初夏的清晨, 跳進晚秋的山色  然後在初冬的十三巷夜裡留下一盞燈
  • 福州三坊七巷內居然藏了這麼一家古風酒店
    「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民國詩人陳衍寫下了這一詩句時恐怕他自己也沒想到,正是這句詩,最早讓「三坊七巷」名字響徹海內外,成為福州城的地標。「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代史」在這片不大的民居群,走過末代皇帝的老師陳寶琛,走過「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走過啟蒙思想家嚴復、走過黃花崗72烈士之一的林覺民、走過寫下《春風沉醉的晚上》的鬱達夫,走過提著小桔燈的冰心……他們的強國夢與個人命運的跌宕起伏
  • 八坊十三巷第一家民宿開業啦!!位置就在...
    在八坊十三巷擁政巷「隱藏」著一戶最具特色的人家在不久的將來,它的故事將迎來許多的「聽眾」!因為這裡是八坊十三巷裡的第一家民宿!!!在八坊十三巷,一家綜合了古典魅力和時尚混搭的「南巷客棧」不久前剛剛開始營業。
  • 福州陳媚、三坊七巷社區入選「四個100」先進典型名單
    我市臺江區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督導助理陳媚、南街街道三坊七巷社區分別入選「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和「最美志願服務社區」公示名單。陳媚:為青少年織密抗疫心理防護網陳媚是一名「90後」,疫情期間,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凸現,她和團隊的志願者夥伴們全力為青少年織密抗疫心理防護網。
  • 福州代表景點:三坊七巷,體驗完你就是半個福州人
    這當然就能提到比較出名,也是能代表整個福州的三坊七巷了。很多人不知道三坊七巷其實是我國5A級別的超級景區,更是我國僅有的幾個老建築群,很多人都說福州的三坊七巷就是明清建築博物館。為了保留最完美的狀態,現在的三坊七巷依舊保持著和當年一樣的樣式和格局,整體格局從上面看,呈魚骨的狀態,這種建築方式全國也沒有多少。
  • 中國首家金魚博物館落戶三坊七巷
    福州新聞網4月16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張笑雪 通訊員 陳哲釗)15日下午,中國首家金魚博物館——國潮金魚博物館在三坊七巷塔巷79號正式動工。福州觀賞金魚培育技藝傳人葉其昌出席動工儀式,並為博物館項目奠基。  據了解,國潮金魚博物館為鼓樓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將傳承和發展福州觀賞金魚培育技藝,同時展覽世界各地精品金魚100餘種。
  • 【今日頭條】第三屆海峽漢服文化節6日在福州三坊七巷啟幕
    由兩岸聯辦的第三屆海峽漢服文化節6日在福州三坊七巷啟幕,臺灣知名人士王金平、宋楚瑜均送來親筆致慶題詞。王金平的題詞為「漢服天下」;宋楚瑜的題詞為「華夏衣冠,四海同欽」。金門風獅爺民俗技藝團的小演員們以動感的音樂、震撼的鼓點,將現場氣氛帶向高潮。
  • 景致記錄:福州老城區三坊七巷,文脈昌盛,近現代名人璀璨若星河
    今天,景致記錄給大家介紹的,就是福州老城區三坊七巷,5A級國家旅遊景區。三坊七巷,位於福州市南后街兩旁。從晉朝起,就有貴族、士大夫階層的人居住在這裡。三坊就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就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南后街牌坊大街上,有好幾棵福建特有的大榕樹,枝幹極其粗壯。街道上,長條形的石板鋪地,乾淨整潔。不用擔心會走錯路,每一條坊口、每一條巷口,都立著一個石刻牌樓。牌樓上標有每一座坊、每一條巷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