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緒之:「我是誰?」
鍾惠:「為什麼是我,為什麼你要選擇我,如果當初我沒碰見你會怎麼樣?」
穆靜:「我為什麼會成為傷害我女兒的始作俑者?」
這是《不完美的她》拋給觀眾的問題,但是觀眾也生出許多反問:水土不服的引進翻拍何時休?國產劇什麼時候才能讓人覺得不那麼尬?這部劇真的有評論那麼漂浮嗎?當這部未播先火的劇評分走低的時候,我看到了它背後的用心。接下來我們從創作初衷、敘事結構和主題表達上對這部劇進行分析。
一、創作背景:國內影視界之「怪現狀」
青春劇、流量盛行的時代,中年女演員市場有限,可選劇本有限且單一
現在的影視圈,尤其是電視劇,市場是以瑪麗蘇劇情和流量演員為主的。女演員受年紀、身材影響很大。之前海清還因為用尷尬的方式說出中年女演員的困境被群嘲,但是這也是個不爭的事實。袁泉說她認為一個演員最好的時期恰恰是中年,她有足夠的閱歷去塑造那些有深度的角色,可是國內的行情並沒有太多的題材和市場讓她們去發揮自己的才能,就像大S所說,她這個年紀就只能去演某某的媽媽。也並不是說誰的媽媽就不好,而是大S口中的這個媽媽在劇中已經是配角中的配角,鏡頭和出場少到你很難去塑造出一個豐滿的形象了。
大部分劇都是以甜甜的戀愛為主,包括所謂的獨立女性題材劇。這些劇都要求女主足夠漂亮,又仙又美又可傻白甜。中年女性只能在劇中扮演婆婆媽媽的角色。
國內的很多劇都是以職場、仙俠、權謀為名,行談戀愛之實。比如前段時間的《完美關係》和之前備受吐槽的《我的前半生》、《親愛的翻譯官》,打著獨立女性的幌子劇中卻以愛情為主線,女主靠著各種男人一路打怪升級,走向了所謂的「大女主」之路。
這就是楊冪這麼多年來維持少女人設的原因,佟麗婭出演《完美關係》被吐槽人老珠黃、楊紫因為「土」總被嫌棄,連她們的生存空間都這麼尷尬,更別提40來歲的中年女演員了。
國內的劇本題材真的很單一,在中年女演員無戲可演,國內劇本題材單一的情況下,想要為中年女性尋求出路,拍出有深度的作品,人們只能走上國外引進翻拍之路。
二、創作目的:力求突破現狀、引發變革
近幾年,國產劇一直在試圖改變,從偶像劇和流量瑪麗蘇青春劇中闖出一條新的路子來。國內很多中年女演員有魅力,更有實力,可是她們的實力和魅力無處散發。《不完美的她》就是想突破這個瓶頸,嘗試走出一條新路子。既能選題當下,立意深刻,又能展現女性新形象,給中年演員和實力派演員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
想要引起廣泛關注,又保證製作精良,必須結合時下熱點題材進行改編,引入有卓越演技的實力派陣容。基於這幾點,《不完美的她》在改編上引入了時下國內關注度比較高的家暴、虐童和女性婚戀話題,選用了惠英紅、趙雅芝、周迅三劍合璧的陣容,試圖在熱點和質量上雙突破。
作品得到的反響是陣容好評,情節出戲。有很多人評價家暴劇不如《別跟陌生人說話》經典,符合國內的實際。其實我覺得並不是這樣,因為《不完美的她》更側重於女性的自我救贖這一塊,它把重點傾斜在了救贖而不是呈現問題。作品的女性自我救贖和雙向救贖很完整,也很深刻,為什麼觀眾非要去強調它作為留白部分的社會問題呢?我倒是覺得完成救贖比展現鮮血淋漓的問題要更具有實際意義。
資本拍什麼,我們就看什麼,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處於這個狀態,我們沒有辦法決定資本的走向和作品的題材。但現在就不是這樣,因為現在公眾的需求可以引導市場的變革從而改變劇本的層次。
大眾不會一直被資本牽著走,現在的我們有眾多的觀影渠道和娛樂選擇,不是以前那種電視放什麼我們就看什麼的年代了,我們可以選擇更適合自己口味的影視劇和娛樂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近些年藍臺綜藝被批,鹿晗的電影持續撲街,baby的演技一直被詬病就是很好的例子。觀眾已經不滿足於被資本蒙蔽的現狀了,所以國產片力求改變,開始尋求更多的中年女性題材其實也算是一種遠見。只不過嘗試未必就能成功,很少有人像趙薇一樣能敏銳地抓住時機,成為第一個全民星,在開拍青春片打了頭陣之後,還能在中年夫妻題材上趕巧火一把。
大多數人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想法和設計都很好的情況下,也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那個效果。劇中的家庭都是不完美的,或多或少都有點問題,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一場圓滿的戀情。可是剛開始大家都是懷著熾熱的心奔著美好而去的。但是我覺得只要能開始,就算是一種成功。
其實看完《不完美的她》,覺得雖然評分比較低,但還是可圈可點的,比如演員卓越的演技、作品的敘述手法和主旨表達。
我為什麼能一口氣追完這部劇就是因為懸疑劇情和演員的精彩演繹給人一種強烈的觀看欲望,它的精巧構思和敘事結構也能讓結局嚴絲合縫,看完滿滿的收穫感。這部劇採取了回形針式的敘述結構,從情感、故事發展到人物關係都體現出一種圓圈式結構。
一、故事發展和人物聯結
首先由林緒之尋找出身問題帶出了穆蓮生的困境,穆蓮生一開始並不願意透露她被虐待這個事情。她的母親為什麼能容忍繼父虐待她,林緒之的母親到底是誰?她為什麼拋棄她,養母為什麼對她無限度容忍?
隨著迷霧的逐漸散去,人物關係開始明朗起來,問題也逐一呈現在人們面前。
林緒之到底是誰?她和穆蓮生牽扯出了什麼樣的故事?
林緒之的母親鍾惠認識了他的父親,一個大學畢業、表面上看起來溫文爾雅的攝影師,婚後有了緒之她才知道原來這個男人是個變態。他見不得任何人的笑容,包括自己的老婆孩子,成天虐待她們。緒之為了燒照片無意點燃了房子,他的父親被重度燒傷,他從心底裡覺得這對母女恨毒了他,要置他於死地,覺得她們是故意的,他就想追究這個事。鍾惠為了緒之,自己去了監獄,把緒之交給了袁玲撫養。
被虐待已久的緒之因為太痛苦,失去了5歲之前的記憶,除了那場火。袁玲對緒之百般寵溺,緒之讓她有了當母親的感覺,她為了緒之儘量學著做一個合格的母親。穆蓮生在緒之探尋自己生世的時候和緒之巧遇,就變成了林曉鷗。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圈:林曉鷗就是小時候的林緒之,緒之成為了袁玲。她們之前的聯結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和意象化的一個女人的一生,雖然她們並不是同一個人。自我救贖和雙向救贖的循環,就這樣被完整表達。
二、核心問題的拋出和解決
採用拋出問題→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問題→解決問題式表達
緒之緣何不知道她的生世,穆蓮生為什麼突陷困境。表面上的原因:家庭暴力,作品一開始就用GC動畫做出了3D效果的山脈狀連綿起伏的動畫效果地圖,用紅色的點標出具體的位置,黑色字體打出具體的家暴事件。緒之被拋棄是因為她的父親變態式的家暴釀成一場慘禍,穆蓮生有家不敢回也是因為繼父的虐待和母親的助紂為虐。
這些傷痛深深地融進了穆蓮生和林緒之的血脈裡,林緒之雖然失去了那段記憶,可是融進血脈裡的被虐陰影,在她身體裡流淌,讓她變得獨立堅強,卻有著生人勿近的孤僻和防備。那灰色山脈狀的地圖又何嘗不是受害女性和孩子的血脈?精巧的設計,讓我們看到了作品的用心。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
①未知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嘗到哪種滋味。生活真的是摸著石頭過河,未知太多。我們很難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會遇見什麼人,跟誰結婚。有這樣一個段子:一個女人每天出門都要打扮的很漂亮,別人問她為什麼每天精心裝扮。她說:因為我還沒有結婚,我不每天打扮的貌美如花,誰知道街上哪個男的會是我未來的老公?撞見之後形象不好咋辦,可不得時刻準備著。
一笑之後,覺得說的挺在理。《不完美的她》表達的是女性困境,可是這些困境都是因為未知造成的:緒之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出生,鍾惠和穆靜因為遇人不淑給自己帶來了很多磨難,可是她們一開始也並不知道這個男人是這樣的。
②男人的變態控制型人格和女性的脆弱、依賴心理
穆靜的老公是具有虐童心理的人,穆靜明知此事還是離不開他,她的愛和依賴是上癮的,如同抽菸喝酒一樣,明知危害重重就是割捨不掉,這是一種不正常的依賴。鍾惠的老公是陰鬱性的變態,但是她沒有想過帶孩子離開,她覺得除非李澤死了,她和女兒才能好過。她為什麼不選擇求助外界?因為李澤的人格障礙是兩面性的,在公眾面前和家裡是不一樣的,以至於鍾惠不能確定他到底是不是家暴,怎麼樣離開他,離開以後她和女兒到底能不能好過。她的癥結在於對於這種不典型的暴力不了解和對生活質疑的女性脆弱心理。
怎麼去解決這些問題?
既然是摸著石頭過河,這河自然是要過的。這些問題的解決是通過強化故事中出現的狀況,使之達到一個高潮點或是形成一種對抗的局面,通過中心人物去解決。緒之成為了那個中心人物,在眾人的幫助下藉助外力和警方最終有了圓滿的結局:緒之成功的領養了小鷗,李澤和尚武連同穆靜一起坐牢了。小鷗當著穆靜的面說:「你不是我媽媽了,我有媽媽了,我現在叫林小鷗」。小鷗選擇了緒之,緒之並沒有原諒李澤是這部劇深得觀眾心意的地方。女性的自我救贖和內心重建是家暴和婚戀題材中人們最想看到的主題。人人都喜歡蘇明玉式的獨立和強大,並不想看到強行「回收」和道德壓力下的原諒。
不管是什麼時候,女性走自我救贖之路永遠是觀眾最期待的劇情。不管是劇中讓觀眾怒其不爭的穆靜、努力生長的緒之還是現實生活中曝光渣男的周揚青和黎梵。對於海清迷之尷尬替中年女演員的發聲公眾其實並不怎麼感冒,他們在心裡想的是為什麼袁泉有戲拍,姚晨在同樣的年紀也可以一路飄紅?
那麼是不是你不夠努力,不求突破導致的無戲可接,還要呻吟?所以力求突破,重建自我最符合大眾的期待。不管是什麼樣的年紀,我們都得面臨突發事件,在時下做出各種各樣的選擇。
愛情和家庭並不能救贖你,待人救者,莫若自救。如果說瑪麗蘇式小說是一顆女性春藥,那麼《不完美的她》是想要給女性體內注射一劑強心針。她為生在困境中的女性和想要依靠男人擺脫困境的女性供一種新的生活坐標,告訴她們,愛情絕對不是生活的全部,愛情也絕對不能完全讓女性完成自我救贖。
穆蓮生選擇了自帶過濾器,只記住好的,過濾掉不好的,尋找新的溫暖和依靠,向陽生長,從此變成林小鷗。
林緒之選擇打破砂鍋問到底,探究生活真相,從最底層的邏輯和真實著手去重建自我,幫助更多像她一樣的人,比如穆蓮生。
袁玲選擇依靠自己內心的消解,不抱怨對方,不依賴男性,走出一條獨立自強的大女主路子。她告訴已經懷孕但是男友不準備結婚的女兒:孩子可以自己生,自己養,婚姻不是必需品。
劇中的家庭和戀愛都是不完美的,但是她們用自己的方式讓人生完美。這部劇的創作過程也是如此,儘量從不完美做到完美,去改變女性影視市場,突出社會女性救贖主題,引導女性完成自我救贖。
從國外引進翻拍的劇、綜藝這幾年被批的厲害。不管是之前藍臺引進的韓國綜藝、賈玲春晚小品《女神和女漢子》,還是現在從日本引進的《安家》、《不完美的她》都不同程度的被批。其實也不一定完全是這些引進都不夠好,也有一些首因效應的影響,第一印象先入為主,就比較難接受翻拍。這就體現出一手劇本和「本土化」題材的重要性。
怯弱中帶著剛強的的鐘惠,又颯又美的袁玲,冷漠孤涼中透著溫熱的緒之,讓人的心撕扯到不忍看下去的曉鷗,這部劇中演員的演技真的很有代入感,讓人恨不能進入劇中手撕了那些渣男。人們對於演員演技的肯定和這部劇因為陣容就未播先火的熱度足以說明作品在突破國產片流量化,為中老年女演員尋求平臺的嘗試方向是成功的。
沒有一條路一開始就是通的,都是要經過不斷地嘗試和方法的改進才能走下去。對於引入翻拍這個問題,我覺得就像錢學森造飛彈時說的那句話:一開始都是防造,成功以後才有創新。
脫離瑪麗蘇戀愛劇情和流量加持,拍出具有深度的獨立女性形象的國產劇,引導市場生出更多的女性題材劇本,還需要一個過程。還是那句話:能開始就是一種進步,市場的改變不僅需要作品的創新和改變,更需要觀眾的認可和跟隨。
當幾億人做出不同的選擇時,我們將進入不同的世界,如果我們選擇不關注流量,不迷失在「星」光下,更多的關注作品尤其是有深度,高品質的作品時,肖戰這樣的事件就會少一點。今年的疫情讓娛樂業和影視圈消沉了一段時間,但是肖戰事件依然引起了不必要的熱度和不好的影響,我想我們是有必要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