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臨高文潭村103歲阿婆倪海珍:仁德達觀 雙雙偕老

2020-12-23 臨高新聞網

  倪海珍阿婆。張惠寧 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 張惠寧

  編者的話

  臨高自古是海南的魚米之鄉,適宜人居,因此長壽老人頗多。據臨高縣民政局的統計,截至2020年5月,臨高縣領取補助的百歲老人共有160人,年紀最大的是臨城鎮調俗村委會乾彩村的周光榮和加來三區的符金花,兩人都已113歲。在時光的長河裡,老人們嘗盡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留下了屬於他們的故事。

  在臨高文瀾江下遊入海口處,有一個村落叫文潭村。這個近海的村落,村民自古就以趕海為生,村裡還有水田旱地,村民世代耕作。優越的自然條件,養育著一方百姓,這個村落的長壽老人挺多,目前,全村513戶2392人,其中80歲至99歲的老年人就有93人,百歲老人有兩位。

  村裡年紀最大的長壽老人名叫倪海珍,出生於1916年6月16日,即將年滿104歲。她19歲從臨高東英鎮嫁到臨城鎮文潭村,在這裡生活了85年。她和丈夫一生恩愛,白頭偕老,夫妻雙雙活過百歲,成為村裡的佳話。

  百歲夫妻一生恩愛

  倪海珍阿婆住在文潭村一棟臨高傳統的老瓦房裡,房外用石頭圍著一圈半人高的圍牆形成院子。

  進入老屋,兩張木床並排放著,那是阿婆和丈夫王利興的床,但是阿公的床空了,老屋裡的牆上能看見阿公的相片,阿公3年前去世了,享年103歲。老屋裡還掛放著「仁德兼備,壽與天齊」的百歲夫妻匾,這是2016年12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和海南省民政廳、臨高縣民政局共同贈送給他們的賀壽匾。老屋裡放著好幾口大小不一的米缸,顯現出時間的久遠。

  看見有人來,阿婆從床上起身。她頭上繫著一個紫色頭巾,身穿中式紐扣上衣、灰色長褲,腳穿紅色塑料拖鞋,全身上下收拾得整齊乾淨。

  用臨高話問她什麼,她就答什麼,並且吐字清楚。「耳不聾,腦袋一點不糊塗。什麼事都記得清楚。」阿婆能拄拐走路,她的孫子王新雲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天氣好時,阿婆會出門去尋摘一種野花,這種野花可做中草藥,曬乾了可以賣錢。

  阿婆是個愛笑的人,雖已百歲,一笑起來,仍可讓人想像當年的美麗臉龐。阿婆也微笑著回答,「當年人家也誇我好看。」

  阿婆自述自己19歲嫁到這個村,丈夫比她大幾歲,對她很好。他們育有一子三女。阿婆說丈夫是很勤勞的人,90多歲了仍然堅持幹農活,他們和村裡的祖祖輩輩一樣,依靠趕海抓魚和種水稻、甘蔗為生。

  阿婆在這間老瓦房已經住了60年,老房子雖然年久,卻依然堅固。這個老房子是她和阿公一起蓋起來的,她說她這一輩子共建過三次房,嫁過來時,起初新建的是茅草房,後來草房在日軍入侵時被燒了,他們又重蓋了一間茅草房,等後來經濟條件好時,他們才建起了這間木架構的磚瓦房。阿婆的孫輩已經在村裡蓋了新房,但她和兒媳、長孫仍然住在這間老房裡。她和阿公一生相愛,一家人和諧相守,房子也安然無恙。

  痛失獨子仍一世達觀

  103歲的阿婆這輩子遭遇最大的傷心事,就是兒子的意外去世。她的兒子自小水性極好,他38歲那年,有一艘漁船在海口一帶海域沉沒,有人請他去打撈沉船上的物品。可沒有想到,兒子下海後就再也沒有上來。

  兒子去世已是半個世紀以前的事,阿婆已經看淡了,但她說,想起來還是會有一點傷心。兒子給她留下了兒媳和三個孫子。阿公和阿婆就守著這一大家人過著日子。她的兒媳已經70多歲了,但是身體不如阿婆。採訪阿婆時,她的兒媳因為風溼不能起身,躺在裡屋床上,但不時會插上一兩句話,幫著回憶起陳年舊事。

  「她從不發脾氣的,一輩子沒和人吵過架,性格很好。」阿婆的孫子王新雲說,阿公阿婆能幹能吃,阿婆不管什麼都吃,阿公有些挑食,會要求「菜要炒得香點。」不過,在海邊趕海生活,他們都喜歡吃魚。王新雲還回憶說,阿公很愛開玩笑,有時還會揶揄阿婆說「你那麼笨」。兩位老人一生達觀,一生健康,很少生病。

  阿婆有一個女兒嫁在本村,另外兩個嫁到附近村莊,女兒們經常回來看媽媽。阿婆三個孫子,還有兩個孫子未成家,所以能看到孫子結婚,現在就是阿婆最大的心願了。

相關焦點

  • 湄洲媽祖祭典亮相海南臨高 海南臨高歡樂旅遊節暨媽祖文化活動舉辦
    莆田網訊 日前,海南(臨高)歡樂旅遊節暨媽祖文化活動開幕。本次活動以「媽祖佑華夏 延續海絲路 潮起海之南 逐夢自貿港」為主題,由湄洲媽祖祖廟指導,國際旅遊島商報社、海南省臨高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共同主辦。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董事長林金贊率領祖廟媽祖祭典團共襄盛舉。
  • 慢讀丨開漁啦,海南漁民為什麼愛唱哩哩美?
    8月,漁民開漁了,臨高的古港又一次迴蕩著哩哩美漁歌那盪氣迴腸的曲調。「聞歌起舞皆童叟,對答念唱盡村俚。椰子林邊幾曲歌,文瀾江水嫋新波。此間亦有劉三妹,唱得臨高生產多。」這是著名詩人、原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田漢於1962年在臨高考察時,即興留下的詩作。58年後的今天,行走在臨高的漁村裡,詩人描繪的場景依然存在。
  • 2020海南(臨高)歡樂旅遊節暨媽祖文化交流會召開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8日消息(記者 梁振文)12月17日,2020海南(臨高)歡樂旅遊節暨媽祖文化交流會在臨高隆重舉行,活動展示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信俗項目,並就海南省臨高縣漁家優秀傳統文化和當地旅遊資源進行推介。
  • 2020海南(臨高)歡樂旅遊節暨媽祖文化交流會圓滿舉行
    12月17日,福建省湄洲島祖廟媽祖文化慶典儀仗隊,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臨高漁歌《哩哩美》、《木偶戲》、臨高戲等精彩表演,拉開了2020海南(臨高)歡樂旅遊節暨媽祖文化交流會序幕,來自北京、海南、福建、廣東、山東、廣西、臺灣、香港、澳門和越南、蘇利南、智利、阿根廷等地的媽祖宮廟媽祖文化機構代表、媽祖文化領域專家學者、各地遊客歡聚在海南省西部沿海城市臨高縣。
  • 2020海南(臨高)歡樂旅遊節暨媽祖文化論壇開幕
    12月17日,2020海南(臨高)歡樂旅遊節暨媽祖文化論壇將在海南省臨高縣舉行。本次活動以「媽祖佑華夏延續海絲路潮起海之南逐夢自貿港」為主題,分為2020海南(臨高)歡樂旅遊節和媽祖文化論壇兩部分。此外,在媽祖文化論壇上,國內媽祖文化機構、研究院等專家學者將從「媽祖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獨特載體」「媽祖文化和文旅產業新融合」「官民分野,異地傳播,體系重構:媽祖研究再思考」「媽祖信俗與海南傳播和影響」「媽祖信俗與社會和諧合作主張」「海南媽祖文化的歷史和發展」等角度,共同探討媽祖文化如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如何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重大歷史契機下進一步深化媽祖文化和海南旅遊的融合,同時如何以「立德
  • 臨高人偶戲
    臨高人偶戲是一種海南省的民間藝術,從民間用佛像祭祀的宗教活動演變而來,故亦稱作佛子戲。臨高人偶戲是全國惟海南獨有、世界少見的稀有劇種,主要流行於海南島西北部的臨高縣及海口市、澄邁縣、儋州市等市縣中操臨高話的鄉鎮。臨高人偶戲於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2010年6月入選第三期海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南海哩哩美》臨高巡演
    《南海哩哩美》講述的故事發生在很久以前的海南。南海上有一座美麗的珍珠島,勤勞善良的人們世代生活在那裡。青年船長阿雷首次單獨率船出海時,在南海海域的鬼門嶼遭遇颱風,並救起了在風中遭難的外族首領那巴。忠厚的阿雷將那巴帶回珍珠島療傷,以怨報德的那巴卻想把美麗的珍珠島、神奇的更路簿和善良的漁家姑娘阿美佔為己有,對珍珠島上的漁民進行了一場空前的殺戮。
  • 海南臨高冬交展館22家企業57個品種亮相眾多特色農產品受追捧
    原標題:海南臨高冬交展館22家企業57個品種亮相眾多特色農產品受追捧   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
  • 青創海南 | 為你留住大海的味道 臨高「哩哩漁娘 」傳承千年漁民文化
    漁歌在這片熱土上代代傳唱,孕育出了經久不衰的漁民文化,也孕育了臨高「哩哩漁娘 」這個傳承漁民文化的品牌。  7月20日,「哩哩漁娘」品牌創始人、海南鑫鑫向榮有限公司總經理符力曼受邀做客2020海南青年創業創新大賽「青創海南」海南優秀創業青年訪談節目,講述了「哩哩漁娘 」背後的品牌故事。
  • 海南日報數字報-臨高「哩哩美」:漁歌鷗影伴潮歸
    ■ 本報記者 李佳飛 特約記者 吳孝俊  「漁家船兒出海早,朝披彩霞晚戴月,灑下漁網唱漁歌,漁歌唱得滿天飛,魚兒滿艙,哩哩美呀,哩哩美……」初到臨高時
  • 海南周刊 | 臨高語族群文化: 從農耕手作到人文蔚起
    臨高先民已經掌握較高的航海和捕撈技術,自古迄今耕海牧漁。 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學者認為,南渡江的名字是「臨高人」起的。在臨高話裡「南」是「水」的意思。 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文本刊特約撰稿陳 江由於種種原因,擁有輝煌歷史文化的臨高語族群,卻很少被人提及和得到應有的重視。
  • 2020年,走進臨高美食、文化、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臨高乳豬外觀黑背白肚,前額有一白色倒三角形,軀體小,背脊直,長膘快,肉質細嫩,頭小皮薄骨小,瘦肉多,是製作燒烤乳豬的上等品。臨高烤乳豬在海南久享盛名,據傳臨高人烤乳豬已有300年的歷史。
  • 2020臨高美食文化專場推介會在海口舉行
    這場臨高美食文化專場推介會是2020第五屆海南美食文化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特色美食吸引市民遊客品嘗12月18日8時30分許,臨高開始對各種名菜和小吃進行展示推薦。不少客商和市民遊客來現場參觀,興趣高漲。
  • 2017年度臨高啟明「鐵拳爆菊大出血杯」同人評選活動
    ,謀劃海南,臨高2017/7/22017/7/3未完結3.625歷史的陰影RogerYan72來歷真相,探尋上海,西北,羅布泊2017/6/172017/6/17未完結3.126聽風是雨集狂熱祭司段子,明廷,元老院,種種大陸2017/5/292017/6/9完結2.927三叉戟事件解密薛丁格的貓DoA三叉戟事件前奏,政治臨高,內部會議2017/5/282017/5/29完結2.6284406「三水」
  • 臨高乳豬與多文空心菜公共品牌標準發布
    6月24日上午,臨高縣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區域農產品品牌推廣臨高乳豬及多文空心菜產業推薦活動在海南迎賓館舉行。臨高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國宙、縣商務局局長王儒、縣招商服務中心主任王宋、縣委宣傳部、縣農業農村局、縣財政局、縣扶貧辦等單位代表以及各渠道企業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
  • 臨高與中影在線等籤署《登陸臨高角》電影合作拍攝框架協議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6日消息(記者 梁振文)近日,臨高縣政府與中影在線(北京)影視傳媒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錦昌實業有限公司正式籤署《登陸臨高角》電影合作拍攝框架協議,共同繁榮發展臨高影視文旅產業,拉動臨高經濟。
  • 成為親朋好友和特定關係人的「搖錢樹」,海南臨高縣委原縣長曹文被...
    日前,經海南省委批准,海南省紀委監委對臨高縣委原副書記、縣政府原縣長曹文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等有關規定,經海南省紀委常委會會議研究並報海南省委批准,決定給予曹文開除黨籍處分;由海南省監委給予其開除公職處分;終止其海南省第七次黨代會代表、臨高縣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資格;收繳其違紀違法所得;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所涉財物隨案移送。
  • 臨高人偶戲守望者許育文 傳承老海南文化記憶
    老者叫許育文,今年70歲的他仍活躍在各個鄉村的人偶戲舞臺上,他創辦的新風人偶戲團成立於1981年,是臨高縣目前仍在運營的13個戲班子之一。身為團長的他,其實是將近30歲才開始學習人偶戲。
  • 臨高華僑醫院:憑的是經驗
    前段時間,臨高的王女士因為身體不舒服,去了臨高華僑醫院看病,本以為手術後就能藥到病除了,可沒想到,麻煩卻接踵而來。「我是今年8月份由於右下腹痛,加上下體出血,我就到臨高華僑醫院就診,醫院醫生給我做了B超檢查和抽血檢查,他就告訴我說是闌尾炎,當天11號他就給我做了闌尾切除手術。」
  • 網際網路誕生以來的第一奇書-臨高啟明
    臨高啟明目標:海南。臨高啟明中穿越去明朝的500個人,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都是有原型的,他們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他們自己寫的同人小說設定。不僅如此,臨高啟明中涉及到的所有工業、農業、商業、歷史等等知識都是真實的,所有的事件的發生都是縝密的,合乎邏輯的,通過查閱史料證實的和現代使用的真實技術、這些珍貴的資料與知識是論壇上所有人共同創作,努力的結果。所以說這本小說是整個文學界唯一一本200多人共同創作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