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珍阿婆。張惠寧 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 張惠寧
編者的話
臨高自古是海南的魚米之鄉,適宜人居,因此長壽老人頗多。據臨高縣民政局的統計,截至2020年5月,臨高縣領取補助的百歲老人共有160人,年紀最大的是臨城鎮調俗村委會乾彩村的周光榮和加來三區的符金花,兩人都已113歲。在時光的長河裡,老人們嘗盡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留下了屬於他們的故事。
在臨高文瀾江下遊入海口處,有一個村落叫文潭村。這個近海的村落,村民自古就以趕海為生,村裡還有水田旱地,村民世代耕作。優越的自然條件,養育著一方百姓,這個村落的長壽老人挺多,目前,全村513戶2392人,其中80歲至99歲的老年人就有93人,百歲老人有兩位。
村裡年紀最大的長壽老人名叫倪海珍,出生於1916年6月16日,即將年滿104歲。她19歲從臨高東英鎮嫁到臨城鎮文潭村,在這裡生活了85年。她和丈夫一生恩愛,白頭偕老,夫妻雙雙活過百歲,成為村裡的佳話。
百歲夫妻一生恩愛
倪海珍阿婆住在文潭村一棟臨高傳統的老瓦房裡,房外用石頭圍著一圈半人高的圍牆形成院子。
進入老屋,兩張木床並排放著,那是阿婆和丈夫王利興的床,但是阿公的床空了,老屋裡的牆上能看見阿公的相片,阿公3年前去世了,享年103歲。老屋裡還掛放著「仁德兼備,壽與天齊」的百歲夫妻匾,這是2016年12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和海南省民政廳、臨高縣民政局共同贈送給他們的賀壽匾。老屋裡放著好幾口大小不一的米缸,顯現出時間的久遠。
看見有人來,阿婆從床上起身。她頭上繫著一個紫色頭巾,身穿中式紐扣上衣、灰色長褲,腳穿紅色塑料拖鞋,全身上下收拾得整齊乾淨。
用臨高話問她什麼,她就答什麼,並且吐字清楚。「耳不聾,腦袋一點不糊塗。什麼事都記得清楚。」阿婆能拄拐走路,她的孫子王新雲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天氣好時,阿婆會出門去尋摘一種野花,這種野花可做中草藥,曬乾了可以賣錢。
阿婆是個愛笑的人,雖已百歲,一笑起來,仍可讓人想像當年的美麗臉龐。阿婆也微笑著回答,「當年人家也誇我好看。」
阿婆自述自己19歲嫁到這個村,丈夫比她大幾歲,對她很好。他們育有一子三女。阿婆說丈夫是很勤勞的人,90多歲了仍然堅持幹農活,他們和村裡的祖祖輩輩一樣,依靠趕海抓魚和種水稻、甘蔗為生。
阿婆在這間老瓦房已經住了60年,老房子雖然年久,卻依然堅固。這個老房子是她和阿公一起蓋起來的,她說她這一輩子共建過三次房,嫁過來時,起初新建的是茅草房,後來草房在日軍入侵時被燒了,他們又重蓋了一間茅草房,等後來經濟條件好時,他們才建起了這間木架構的磚瓦房。阿婆的孫輩已經在村裡蓋了新房,但她和兒媳、長孫仍然住在這間老房裡。她和阿公一生相愛,一家人和諧相守,房子也安然無恙。
痛失獨子仍一世達觀
103歲的阿婆這輩子遭遇最大的傷心事,就是兒子的意外去世。她的兒子自小水性極好,他38歲那年,有一艘漁船在海口一帶海域沉沒,有人請他去打撈沉船上的物品。可沒有想到,兒子下海後就再也沒有上來。
兒子去世已是半個世紀以前的事,阿婆已經看淡了,但她說,想起來還是會有一點傷心。兒子給她留下了兒媳和三個孫子。阿公和阿婆就守著這一大家人過著日子。她的兒媳已經70多歲了,但是身體不如阿婆。採訪阿婆時,她的兒媳因為風溼不能起身,躺在裡屋床上,但不時會插上一兩句話,幫著回憶起陳年舊事。
「她從不發脾氣的,一輩子沒和人吵過架,性格很好。」阿婆的孫子王新雲說,阿公阿婆能幹能吃,阿婆不管什麼都吃,阿公有些挑食,會要求「菜要炒得香點。」不過,在海邊趕海生活,他們都喜歡吃魚。王新雲還回憶說,阿公很愛開玩笑,有時還會揶揄阿婆說「你那麼笨」。兩位老人一生達觀,一生健康,很少生病。
阿婆有一個女兒嫁在本村,另外兩個嫁到附近村莊,女兒們經常回來看媽媽。阿婆三個孫子,還有兩個孫子未成家,所以能看到孫子結婚,現在就是阿婆最大的心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