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劇《想見你》在浪漫偶像劇外表下,也有許多值得深思和進一步討論的劇情與價值觀。
相愛的人始終是李子維和黃雨萱,與王詮勝無關,與陳韻如無關。在時間線穿越上也形成閉環,在劇情設計上環環相扣,邏輯清晰,在逐漸加快的劇情推進中凸顯每個角色的鮮明特點,為整個故事錦上添花。
在看劇的時候,很多人對李子維與黃雨萱的愛情印象深刻,卻把陳韻如貶低得一文不值。難道這就是正常的價值觀導向嗎?
每一個人都希望成為黃雨萱,遇到自己的李子維,可事實上大多數人都無法成為黃雨萱,甚至我們的生活裡不乏陳韻如。
想要追求幸福,所以套上偽裝,這樣的事情難道只有陳韻如在做嗎?大多數人在有好感的對象面前難道在一開始都沒有戴上面具嗎?
所以與其說陳韻如在後期是黑化,不如說,她是以自己的小心機想要挽留住曾經黃雨萱享受過的幸福。她小心翼翼地拋棄自己的習慣,維護著關係網,卻徹底失去了對自我的認同感。
即便如此,哪怕陳韻如在模仿黃雨萱,她仍舊是那個膽怯的陳韻如,所以在細枝末節上更顯得拙劣。
弟弟對她說:「好不容易才開始喜歡你,不要再變回以前討人厭的樣子。」
同學對她說:「你不要再變回以前的陳韻如了,我拜託你,反正簡單來說就是,以前的你超級討厭的。」
所有人都在告訴她不要變成「陳韻如」,卻沒有人想過,她的改變是否有契機。因為孤僻內向,她連被人喜歡的資格都沒有了嗎?
當陳韻如說出「我跟你們一樣,也不喜歡以前的自己」,就已經預示了她的結局。
其實,這樣的價值觀在許多電視劇中都出現過。
寡言陰沉的人就是背景板,主角幾乎都是樂觀開朗,仿佛只有這一份積極向上才能創造自己的生活。
陳韻如真的不優秀嗎?她考試成績名列前茅,聰慧顯而易見。縱然她確實在母親的職業上頗有微詞,但她依然承擔下了家裡的家務,承擔下了對母親與弟弟的責任。
陳韻如的自卑緣何而起?是生活將苦難降下,塑造了一個膽怯而懦弱的她。
李子維與黃雨萱即使穿越時空也要在一起,可在陳韻如身上,她每天更多的擔心來自父母——她心知所有人都想帶走弟弟,而她呢?她會是什麼樣的結局?不想被當成累贅,不想成為被留下的那一個人,所以她拼了命地成為一個「好學生」。
這種設定註定了陳韻如無法自由自在做一隻小小鳥,她只能在陰暗處,等待著所謂的判決。她努力想要提高自己的價值,卻聽到父母關於孩子撫養權的爭吵。
固然,陳韻如是個配角,她帶給觀眾的觸動依然不可小覷。
每當她出現的時候,連畫面都會讓人覺得無端端產生一種壓抑。不過,這份真實感是李子維和黃雨萱都無法帶來的。
大部分人在現實中,不會像陳韻如那樣自卑陰沉,但在卻會像她一樣存在各種各樣的煩惱:或許是不被理解,或許是不擅社交,或許是沒有一段完美的愛情,或許是隱藏在自己的世界裡只求些許安寧。
陳韻如等待死亡來臨的那一刻,除了源於對社會的逃避,更多的應該是對自我的懷疑吧。死亡降臨,她必然心懷恐懼,然而,卻無人再能拯救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