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弄潮兒」都在菜市場,古著文化有何魔力?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文 | 文化產業新聞

在過去,時尚的風向標在大牌秀場;而如今,所有的「弄潮兒」都奔向菜市場。

近日來,抖音、微博等各大社交平臺上的時尚達人,掀起了一股在菜市場淘時裝的潮流。

短視頻裡身材高挑、妝容精緻的小網紅們,迎著大爺大媽好奇的目光仔細挑選,討價還價,再「化腐朽為神奇」般將衣架上平平無奇的中老年服飾穿出大牌定製感。

在抖音,單#菜市場衣服真的絕了#這一話題詞條下的視頻播放量就已達到6.4億次,「用100塊錢淘十多件衣服」「29塊錢穿出高定感」的攻略或教程也層出不窮。

實際上,菜市場或舊貨市場上售賣的衣服比起商場大牌,並沒有什麼競爭力,而它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博主們根據自己對於復古時尚的理解打造出的時尚風格,讓時尚和菜市場兩者完全不同的東西產生了奇妙的化學作用。這也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意識到,原來我們平時酷愛的復古風格在菜市場也可以買到。

而曾經信奉「買新不買舊」的粗暴邏輯,把「趕潮流」視為時尚真理的年輕人,終於發現了歲月為時尚覆上的獨特底色。

古著,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成為了繼AJ、盲盒後年輕人最喜歡的潮流單品。

古著文化的逆襲:「菜場大媽風」背後的傳說

從博主們的穿搭表演可以看出,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為主的復古造型備受當代年輕人的喜愛,這一轉變與古著文化在國內的普及有著密切的關係。

古著文化是什麼?

有人說是二手貨,有人說是舊衣裳,甚至有人認為其是「洋垃圾」而進行抨擊。

實際上,古著在英文裡繼不是old clothes,也不是secondhand clothing,而是vintage clothes。vintage則來源於葡萄酒術語,特指經過30年後的陳釀(最佳飲用時期),意思就是通過時間的考驗,才能夠成為經典存在的單品。而被劃為「古著」的服裝,則是指那些超過30年歷史的、具備所屬年代特徵的、仍具備審美價值的舊衣服。

古著這一概念最早誕生於歐洲,二戰後傳到經濟空前發展的日本,當時日本奢侈品消費情緒高漲,但在經歷了1973年的石油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後,國家高失業率和低迷的市場環境讓曾經深陷消費主義的人們不得已拿出閒置物品變賣以資生計,這一變化加深了日本古著市場的繁榮,隨後這種文化輻射回歐美,甚至影響了整個亞洲,中國便是其中之一。

前幾年,很多人都誤把古著和二手衣服劃等號,順其自然地為它貼上「廉價」的標籤,但與之相反的是,Vintage 雖然不是古董,但是他們卻和古董一樣珍貴。在古著文化愛好者眼中,古著店裡的物什能看到時代的縮影:搖滾巨星貓王瀟灑的大背頭和喇叭褲、讓奧黛麗赫本露出纖纖細腰的優雅傘裙、黛安娜王妃貴氣十足的套裝和禮帽以及馬龍白蘭度讓萬千少女傾倒的機車皮夾克……

由此,不少時尚潮人都熱衷於挑選古著來裝扮自己。在某種程度上,讀懂古著,並且恰當好處地穿上它們,在時尚界是一種非常有品位的表現。

被稱為「大眾男友」的日本男星菅田將暉也是古著的忠實愛好者,不管是私服還是節目,都可以看到他對古著文化的喜愛。

古著復興:反消費主義下的新潮流

在國內,2019年被稱為古著元年。

從這一年起,古著逐漸擺脫「洋垃圾」的汙名,以小眾文化的面貌出現在人們視野裡。

越來越多的古著店開在一二線城市老城區的各個角落,雖然店面普遍不大,但都風格明顯。有些以美式復古為主題,有些則是賣附有名牌的日式西裝,還有些專注二手奢侈品市場,從世界各地淘來保養得當的LV、愛馬仕,以及拆包製作的一些小首飾。

古著復興這一文化現象出現的背後,折射出的是年輕人消費觀念的新變化。

幾年前,H&M、zara等快時尚品牌的入駐讓人們進入快速消費時代,批量生產,大規模機器製造,穿一季就換的消費品讓人們陷入被時尚裹挾的失語境地。追著所謂「時尚」奔走的人們,甚至還沒有時間思考與欣賞單品本身的設計感,就已經面臨著過氣與換季的危機。

而古著文化的復興正是對快時尚消費觀念的反叛。以前精工細作的年代與快速消費時代形成鮮明的對比.有些古董衣以其經典的款式和卓越的製作工藝,抵抗住了時間的考驗,經過時間的沉澱,年份已是它自身價值的一部分。

與現代批量生產不同的是,古董衣的價值不會在轉化成使用價值以後消失,尤其一些款式經典、面料珍貴、做工考究、保存完好、數量稀少的古董衣,反而會越來越珍貴。

此外,古著並不簡簡單單是二手的服裝,它所包含的時代意義在現在看來,其實更是一種「博物館」和「獨一無二」的存在。很多服裝的製造工藝和面料,在現在是已經無法重現的。這一特質與當代年輕人尋求個性化的消費心理不謀而合。比起「爆款」,當代年輕人更害怕撞衫。

值得注意的是,在「淘古著」的過程中,現場「淘寶」所造就的體驗感與滿足感,是在商場購物無法代替的。流水線生產的商品擺在你面前供你選購,遠遠不如你跋山涉水跑到一個類似「二手中轉站」的古著服裝市場裡掀開一堆又一堆的衣服,最後不經意地找到自己一件滿意的衣服,所帶給你的那種驚喜感,收穫感來的強烈。

除了購買,搭配也是一種可以彰顯自己獨特審美的愉快體驗。通過自己的創意,用當代審美觀新舊混搭,穿出自己的個性與主張,也是以往購物消費難以獲得的珍貴經歷。

古著市場的未來:反消費主義還是新消費主義?

古著市場剛剛在國內興起的時候,有人稱它為年輕人反消費主義的訊號,不僅大大打擊了郭敬明式拜金筆觸的囂張氣焰,也「制裁」了快時尚爆款對於流行趨勢的裹挾。

但隨著古著市場迅速膨脹,我們不禁擔憂——屠龍少年是否終將變成惡龍?

作為國內新興亞文化的一員,古著自身的小眾屬性註定了身處其中的古著愛好者會形成緊密而固定的圈層,其中因稀缺性產生的優越感,對於崇尚「不同」的Z世代有極致的吸引力。

而比起動輒上千的LO裙、漢服,價位在幾十到幾百塊區間的古著有著更低的消費門檻,也能更容易地滿足(貧窮)大中小學生的表達欲與購買慾。我們很難確定,所謂的「時尚達人」對於古著的喜愛,究竟是出於對歲月的珍視、對文化的熱愛,對消費主義的反感,還是所謂的「性價比」。

有的古著店家把產品介紹寫成論文——這是几几年從地裡挖出來的絕版軍褲,用的是二戰限定XXXX個的五金……將寶貝的來龍去脈介紹的一清二楚,換來的反饋卻是:「我管你這是幾十年代的衣服,我只在乎穿我身上合不合身、好不好看,或者,別人認不認識。」這無疑與古著文化的初心完全背離。

當購買古著成為一種新的「流行」,我們是否又再次陷入了為「流行」而盲目的消費陷阱之中?

此外,急劇擴張的消費需求讓整個市場迅速走向規模化,但從地下小眾圈層走向大眾的過程中,古著市場似乎也在悄悄「變質」。

以次充好、以假當真的現象加劇了大眾對於古著文化的刻板印象,也讓整個市場陷入「劣幣驅逐良幣」的困境之中。

特別是附帶「二手舊物」屬性的古著,在生產銷售的產業鏈前端本應更加嚴格,比如二手商品的回收、修繕和流轉背後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分工協作機制才能更有效率地運轉,不同品類的二手商品要分開處置。二手書商需要負責圖書的質檢、倉儲、定價、物流配送等多個環節,品質不符合再次出售的就要進行無害化處理。

再比如,二手鏡頭需要經過檢測、修繕之後才能再次流通。這是一個將非標準物品轉化為標準商品的過程,通過提高閒置物品的利用率,最終達到「少生產、再利用、再循環」的理想狀態。

但想要賺快錢的商家並不在意這些。面對層出不窮的「洋垃圾」醜聞,國內不成熟的回收與清洗產業鏈,以及沒有明確規定的定價,始終動搖著大眾對於古著產品的信心。

總的來看,古著文化在中國的普及之路道阻且長。但我們也期待著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規範與標準能早日擺上檯面,同時,我們也期待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被古著文化內在的魅力所感動,真正理解那份被歲月沉澱的美好。

部分資料來源:抖音和ta的朋友們、girlism少女主義、放學嗨、 青年橫財發展會、ELLEMEN睿士、吹波糖說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焦點

  • 古著到底是不是洋垃圾?這個日本男明星來打臉了
    顧名思義,初步可以知道這是一部圍繞著「光石研」、「東京」和「古著」這三個名詞展開,從而講述著關於服裝主題的短劇。說短也真的很短,它只有三集,今年八月份中旬就更新完了。距離完結已過去一個多月,但它仍被弄潮兒們津津樂道著,甚至已經火到出圈,不管是不是潮流愛好者都開始加入熱議行列。
  • Vintage|「古著文化」之成都er入坑指南
    時尚是個輪迴很多一夜爆紅的單品很快就會被遺忘而留下的都是經典「古著文化」是逝去的歲月裡被精心剪裁下一塊的絨布精密的縫合在陳舊的情懷與潮流時尚文化的細線裡伴隨著時代更迭成為了復古潮流文化的特別注釋對造型有著極高要求的另類潮人們(以藝術工作者居多),他們早已不滿足於用現在市面上人人都能買到的新款式來做各種搭配,他們要的是只屬於自己的風格,要屬於自己的味道,那麼數量稀少、款式又特別的且有獨特文化韻味的古著服裝自然就是他們的最佳選擇。對於這些熱愛古著文化的年輕一代來說,古著是一種潮流的新鮮地帶,既代表了對過去的特殊情懷,也代表了對另類時尚的獨特的理解與追求。
  • 古董珠寶和古著珠寶 有什麼區別 你分得清嗎
    在珠寶的世界裡,女人永遠是盲目的、瘋狂的、執著的,在時尚圈颳起古著風的今天,古董珠寶、古著珠寶也重新進入大眾的眼帘,有人不禁問道,古著珠寶不就是古董珠寶嘛!這其實就是誤區,跟著美西時尚一同進入珠寶的萬千世界裡,聆聽這源遠流長的故事。 影片《蒂凡尼的早餐》劇照 古董珠寶VS古著珠寶究竟這兩者有什麼樣的區別?
  • 講講古著口嗨且科普文化邊緣人
    真的又臭又長聊一聊古著『此片比較偏激僅代表個人言論,歡迎來罵我』針對一下啥都不懂就去買,買了還東嫌西嫌比較冒犯 明明就只是喜歡逛古著店買衣服但卻非常熱忱說自己十分喜愛vtg的人古著文化已經火了好幾年了>我來談談我自己理解的古著文化實在有些人買衣服感覺買不明白也希望讓更多人真的去了解一下文化,而不不是停留在我喜歡vtg就真的只是說「啊,我收了件古著好好看所以我喜歡vtg」這一類熱愛古著欣賞設計但不歧視服飾的人群我表示尊重,但希望也能更深入了解。
  • 時尚亦有輪迴,璀璨之眼看京城
    也許很多年前在流行羅馬鞋,很多年後,它又出現在人們的眼前,再次成為時尚的弄潮兒。因此在她的眼裡時尚更加小眾,個性化,它經得起時間的沉澱和循環更替。寶樂眼中的時尚,是遵從內心,選擇自己喜歡的,而並不是一味追逐,隨波逐流。
  • 【備份】時尚丨熱愛古著?想要嘗試古著?看「香蕉貓 Banana Cats 」古著店的穿搭一周間!
    古著真的是非常值得玩味的穿搭!能夠稱為古著,就是在時代變遷下,仍能受到大家喜愛的衣著。
  • 軍品和古著改造的面罩,或許是今年的時尚之王
    另一著名說唱歌手Tyler, the Creator在2011年的專輯《Goblin》裡,就曾戴過一個繪有十字架的綠色針織Ski Mask,靈感來自於西方傳說中的小綠妖。在很長一段時間的演出舞臺上,Tyler幾乎都以綠色面罩示人,成功將面罩和Tyler深深烙印在人們心中。
  • 【明日公教】「復古」升級:古著插畫+復古婚紗+復古單車齊上陣!
    現場除了設計師、媒體人的古著文化對談、復古服裝展示外,我們聯手青年插畫師、復古婚紗店、復古單車行,為大家帶來一場真正的復古視覺盛宴!【青年插畫師、古著愛好者:邵寧的"古著日記"】 邵寧,青年插畫師,動畫人。任職於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與傳媒學院視覺傳達系,碩士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
  • 古著服裝竟然也有全新的?這個復古小眾品牌給我上了一課!
    全新的古著?古著風潮吹了好大段時間,市場挖掘程度也幾乎達到了頂端。許多古著迷面臨著心儀的古著卻是孤品,可能已經被選走了,幾乎能再尋得此物的可能性已經不大,只能望塵莫及。畢竟每件正宗的古著是經過了時間氣質及做工的考驗,才得以變成如今珍貴的收藏品。熱愛古著其實愛的是它深涵的文化信仰以及古著那獨一無二的氣質,既有款又有質,簡直是「時髦精」的最佳選擇。
  • 接地氣,有靈氣!@蕭山「弄潮兒」,我們自己的學習平臺上線了!
    縱覽今日蕭山,從「創新強區、環境立區」的頂層戰略到平臺經濟的思維變革,從破題存量工業到高起點布局生物經濟,從投資2000億元建設22688交通大會戰到謀劃4286產業載體,從浙大杭州科創中心即將開園開工到一幕幕奮勇攻關的科創場景,處處都是振奮人心的追夢圖畫,處處都能感觸到大學習引發的思想大解放。截至今年6月中旬,全區各級單位已累計開展「幹部夜學」近900餘場次,覆蓋7萬餘人次。
  • 東京古著市集|時光的印痕
    「但是所謂的古著不是二手衣的概念,而是真正有年代和文化但已經不再生產的服飾,這些古著不管是服裝也好,包包和首飾也好,其選用的面料、細節的剪裁甚至用途都是當時那個時代的縮影,所以有著特殊的價值。」帶我去「 阿波羅祭」 古著市集的朋友松川夏奈小姐認真地給我解釋道。
  • 我在曼谷市集裡,花了70塊錢買了件大牌古著
    (請原諒我文化水平有限哈)除了天氣有些熱外,當地的文化風情、物價、交通都無可挑剔。來曼谷期間必須要有一個周末,這樣才能保證你不會錯過著名的Chatuchak周末市集。(加都加、乍都乍、恰圖恰都是指Chatuchak哦)
  • 全世界的稀奇玩意兒,都藏在日本的古著店裡
    (上集戳這裡回顧👉不逛古著店,東京就白去了)「古著」,字面意思就是二手衣服。但在日本,它其實已經變成了一種文化。比如有一本叫《Lightning》的雜誌,就是主打美式古著風格的。其實他設計的Gucci新款看起來都像是古著,只不過剪裁更現代一點。
  • 走進美國網紅古著店 Round Two 的秘密基地
    每周六,洛杉磯 Melrose 和 Fuller 兩地都會被堵得水洩不通,因為全美甚至全球各地的人都湧向這裡一家叫 Round Two 的店鋪,挑選古著。Round Two 由三家店鋪組成,在古著店裡,人們拼命翻找八九十年代的 T 恤和牛仔,在主店中,粉絲們開心地交流著時尚文化,而第三個店鋪,是 Round Two 自己的品牌。在實體零售大崩潰的今天,這家店可以說是逆天改命了,全美7家店加起來,預計年銷售額能到2000萬美元。而幾年前,這兒幾乎什麼也沒有。
  • 一路「潮」前,明星之選鉑爵旅拍究竟有什麼魔力?
    浪潮之下,優質旅拍品牌波濤洶湧,鉑爵旅拍正是踩在風口浪尖的「弄潮兒」,收穫了年輕一代時髦精的青睞,更是徵服了明星大咖的挑剔目光。作為目前市場上最受歡迎的婚紗旅拍品牌,獨領行業C位的鉑爵旅拍,究竟有何魔力?
  • 全國古著店都在這兒了
    文藝復興時代的任何東西,對他來說,都是有吸引力的。看看下面這張照片,這只是他家的一面牆,而已:這家可是古著老店,開了大概有近十年的時間了。店裡經常放著老爵士樂,氛圍一下子很不同。店主常常去國外的市場淘貨,選的都是古著上品。
  •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能正面槓上快時尚的居然是復古奶奶風!
    ·古著:二手的時尚 古著的風在國內吹了好幾年,不弱反盛。 不僅是淘寶上的古著店穩步生長,實體店更是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光是小紅書上關於「古著探店」的筆記就有12萬條,僅搜索「古著」,更是高達55萬條筆記。
  • 古著聖地東京——地標J'Antiques Store
    但是,所謂的古著不是二手衣的概念,而是真正有年代和文化但已經不再生產的服飾,這些古著不管是服裝也好,包包和首飾也好,其選用的面料、細節的剪裁甚至用途都是當時那個時代的縮影,所以有著特殊的價值。 而中文的「 古著」 就來源於日語。古董衣與中古奢侈品在日本各大城市都非常受歡迎,只要是商業區、學校、車站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幾乎都有幾家甚至幾十家古著店。
  • 看過無數古著,才發現Tommy Hilfiger如何拯救年輕人的「老靈魂」
    當大家沉浸在古著店時,都被不少帶有「 紅白藍 」Logo、或絢麗大色塊單品的衣物侵佔過眼球,那一定就是 Tommy Hilfiger 的經典出品。 它是橫跨時尚、潮流兩界的寶藏品牌,甚至還是中古店的常駐客~但即使了解到這裡,你可能依然不太明白,Tommy Hilfiger 是如何拯救年輕潮流玩家的
  • 30年代的西裝、二戰軍服、機車夾克,這家英國古著店記錄了時尚
    說到英國的時尚,從19世紀的皇室奢華風格,到60年代的「搖擺倫敦」,到今天的時裝秀,歷史中的每一個潮流元素,都有英國的一席之地。不過這座充滿前衛時尚氣息的城市,卻有 Douglas和 Roy兩位古著愛好者從世界各地收集的40000件古物,建造了位於倫敦的古著收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