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名為「席」的素宴餐廳
宴
席
筵
「席」的基本字義之一是酒筵,成桌的飯菜。
設之曰筵,坐之曰席。
——《禮記·祭統》注
家裡有位吃素的先生所以在北京外食經常陪他吃素,素食沒什麼離奇神秘的,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很多人偶爾或一段時間吃素是為了調理自己的身體。科學研究有數據證明吃素的好處,但也有證據說明吃素會造成某些營養素缺乏。但素食確實可以改變你看世界的角度。
經過一段時間的健康蔬食,舌頭的味蕾會變得敏感,先生以前特愛吃肉從來不覺得菜好吃,現在卻能吃出菜的甜味和新鮮程度。
對於好吃的理解更豐富了,重味的香辣鮮鹹都知道好吃,而食材的本味才是更高級的好吃。
吃素也會講究吃的「周邊」,環境、食材、搭配、創意,甚至大廚的性格。在北京如果想找一家高級、有創意、有情懷的素餐廳以前不容易,而現在有了「席FEAST」,12道中西融合創意素菜吃下來,肚子和心靈都美滿了。
一家餐廳任用三位重量級中國主廚,這是老闆的情懷,他覺得中國好廚師很多只是缺少土壤,「席」可能會是一個不同於商業化餐飲的自由平臺,讓更多好廚師有機會發揮自己獨特的廚藝。
而對於我們食客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要好吃」。分享我自己的用餐感受,把12道名為「遠行」的晚餐菜式圖文呈現。
奉送小食
AMUSE BOUCHE
天然酵母手工麵包
Sourdough Bread
三角形的是土豆麵包,外皮酥脆,口感密實,越嚼越香。圓形小麵包奶香味十足,被稱為「罪惡的軟包」。搭配麵包的油醋汁不一般,醋是義大利10年香醋,橄欖油是世界排名第97位的3號橄欖油。
農場番茄 /番茄冷湯/番茄冰沙
Garden Tomato/Gazpacho/Tomato Sherbet
吃這道菜時會想起小時候:雙手掰開沙瓤的西紅柿,沾點白砂糖,入口滿嘴汁水,酸甜美味。靠近西紅柿蒂有種濃鬱的味道,是貼近泥土的根莖散發的自然清香。
這道菜用的番茄是日本蜂柿,肉質很嫩味道清新。上面淋上番茄冰沙,還會配一杯10個番茄冷萃出的透明番茄汁。一道簡單的番茄前菜也是特別用心了
馬鈴薯/胡蘿蔔
Sweet Potato / Carrot
下面的底託是大米和竹炭做的,特別像魚皮。上面是土豆泥,小吃不用刀叉直接用手指抓著全部放入口中。
湯
SOUP
無花果/松茸菌/竹笙
Fig / Matsutake/ Bamboo Fungus
素餐的食材特別重要,因為要凸顯食物的本味。這道湯選材:雲南松茸、四川鮮竹笙、新疆喀什的無花果。
開胃菜
Appetizer
球莖茴香/榛子
Fennel Bulb/Hazelnut
又是一道看似平淡實則有內容的菜,底部是芝麻菜和苦菊苗,把茴香頭做成薄片搭配青蘋果,撒上榛子粒和法國黑醋做的黑色魚籽。
皮蛋/水果椒
Century Egg / Sweet Pepper
唯一一道辣味菜,紫蘇葉包著水果椒,內裡是一顆「燒椒皮蛋」。皮蛋是鵪鶉蛋做的,上面扎了一個膠囊裝著調味汁,自己根據口味擠出調味汁,食者無形中參與到食物的製作過程中,充滿樂趣。
鮮腐竹/青芥
Fresh Bean Curd Skin / Wasabi
這一整套餐有個好聽的名字叫「遠行」,3位大廚遊歷世界各國,會把遠行帶來的美味呈現在「席FEAST」。
這道「鮮腐竹刺身」就是大廚們在日本採風回來後研發的,新鮮的腐竹、山葵、白蘿蔔泥與和風沙拉汁,絕對小清新和鮮美。
主菜
MAIN COURSE
甜菜/大蒜/羽衣芥藍
Beetroot /Garlic/ Kale
超級蔬菜紅菜頭和羽衣甘藍的結合。紅菜頭經過6個小時的低溫慢煮,再用蘋果木將其燻制。
端上桌時紅菜頭上有一個尖尖的玻璃蓋子,服務人員上餐後打開蓋子,讓你聞聞蘋果木的香氣,再品嘗軟嫩的帶著蘋果木香氣的紅菜頭。
筍衣/老豆腐/牛肝菌
Bamboo shoot Clothes/Tofu/Bolete
先喝一口素湯,有雞湯的鮮味??
原來湯是用雞蛋和白胡椒調製的,蛋奶素。食材又很講究,浙江安吉的筍衣、北方的滷水豆腐、黃幹菌。
食の趣
SNACK
玉米筍/玉米醬汁/楓糖
Fresh Corn / Corn Puree / Maple Sugar
第一次吃這麼小的幼玉米,擺盤用到的木質自然溫和,低溫慢煮的幼玉米上面撒了香料鹽,再加橄欖油進行燻制。左上是用甜玉米粒、淡奶油、加拿大楓糖做的「泡泡」,可以蘸玉米也可以直接喝掉。
酥皮茄子/薯泥/羊肚菌/蘆筍/蔬菜燒汁/青蔥汁
Eggplant Puff Pastry/Mashed Potatoes /Morel /Asparagus /Vegetable Sauce/Chive Mayonnaise
「惠靈頓茄子」的靈感來自像惠靈頓牛肉,酥皮下包裹著中式燒茄子,但茄子不是傳統的油煎非常清淡,和外面的酥皮很般配。配菜有羊肚菌、土豆泥和蘆筍,淋上了黃色的醋味黃油香蔥汁。
主食
STAPLE
手工面/素炸醬/蔬菜
Handmade Noodles with Marinated Mushroom and Bean Sauce/Vegetable
炸醬特別出色,很像東北的雞蛋醬,有整顆的黃豆粒口感很豐富。每次吃這種面我要先吃兩條白皮面,品嘗小麥的原香。
甜品
DESSERT
十年陳皮紅豆冰激凌
Tangerine-Flavored Red Bean Paste with Red Bean Ice Cream
打到綿密的紅豆沙呈現出的自然粉色,入口不冰牙,紅豆和陳皮的味道還挺搭。
餐廳有個很帥的外國調酒師,飲品也是獨創的,可以試試。
餐廳3月、6月、9月和12月都會根據時令不同變換春夏秋冬季的菜單。每個月也會有不同主題的Chef Table。以上介紹只是個人的一次用餐體驗,建議去品嘗前先電話諮詢最新菜單。
「食記」日料 | 萬葉海鮮爐端燒
看上去很好吃Look,VOL1
北京夏天吃喝片段,3間日料2間串串
北京|樓亭泰 Aroi Thai,保留曼谷味道的泰餐廳
楓丹露原的吃情話意
米其林大廚如何吃法國黑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