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兒女必看:從影片《信箋故事》解讀如何防範針對兒童的犯罪

2021-01-09 小說電影推推推

上一篇文章我們說到《信箋故事》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這篇我們接著說從這部電影中,我們能得到些什麼有用的,能夠幫助到所有的弱者,這裡的弱者不只指女性,也包括男性。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能夠從中得益:

《信箋故事》之關於犯罪者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書中,李國華選擇房思琪是因為房的自尊心,李國華知道房的自尊心會使她羞於開口,果不其然,不出他所料,最後房思琪逼瘋了自己,毀掉了自己的一生,李國華卻毫髮無損,電影裡的比爾用田徑教練的身份誘姦了一個又一個的女學生,但是三十年後他卻成了體壇名人,儼然人生贏家。

這一切不是因為他運氣好,而是因為他是高明的罪犯,在選擇性侵對象時早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之所以選中詹妮是因為詹妮出生在富貴之家,但是家中有五個孩子,而她是孩子中的老大不受重視,又和弟弟妹妹格格不入。早熟、敏感、缺乏愛和關注,於是比爾對症下藥,給她關注、給她讚美,讓她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小女孩。一步步的引誘她,最終得逞。

林奕含曾在接受採訪時說:這世界最大的屠殺,不是奧斯維辛集中營,而是房思琪式強暴。其實也就是誘姦,因為受害者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受害者,而犯罪者卻始終逍遙法外。由此可見,在兒童性侵案中,犯罪者的行為模式其實是有跡可循的,非常值得警惕和注意。

《信箋故事》之關於受害者

十三歲的房思琪被老師李國華性侵,非常痛苦,於是她強迫自己愛老師,這樣和老師發生關係她才不會有更深的痛苦。心理學家佛洛伊德曾提出自我防禦機制的概念,意指人們在面對焦慮和挫折時啟動自我保護機制。主要通過現實的歪曲來維持心理平衡,房思琪強迫自己愛上老師的行為,就是自我防禦機制在起作用。詹妮的情況稍有不同,面對的是更為縝密周全的誘姦,因此也更難察覺。但隱隱覺得哪裡不對勁的詹妮同樣啟動了自我防禦機制,篡改了記憶裡自己的年齡。最終徹底擊垮詹妮讓她認清現實的,是在一次課堂上。

女同學講述自己的初次性經驗,是自己青梅竹馬的男朋友,兩人從小就相識。十七歲那年自然而然地發生了關係,女同學羞澀的笑著說:雖然那時候我們只是孩子,什麼都不懂,但我感覺我自己有一點點高潮,整個過程很甜蜜。而詹妮聽後先是疑惑,再是錯愕,最後變成了深深的絕望,因為她以前每次和比爾發生關係後,都會不由自主的嘔吐,此後,她花了幾年的時間才慢慢能從性愛中享受到高潮。她一直以為性愛就是這樣,令人不舒服、噁心的,而三十多年後她才知道,原來真正熱戀中的男女發生性關係,哪怕是第一次也是甜蜜的、幸福的。那一刻他終於知道,她和比爾之間的根本不是愛情。語言可以騙人,記憶可以騙人,但身體不會,那種生理性的反感和厭惡,是再多甜言蜜語都無法粉飾的。通過這樣的誘姦案例對兒童加強性教育,兩性教育的重要性。

《信箋故事》之關於父母

這個故事最讓人不寒而慄的地方去,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到底還有多少像房思琪、詹妮弗這樣的女孩,看電影的時候我忍不住想,我們自己小時候是否也曾遭遇周圍成年男子不同程度的侵害。由於年幼無知,父母疏忽、甚至沒有察覺不了了之。而這些人可能是家教老師,親戚朋友、隔壁鄰居或者任何人。

現實或許不會像書裡或電影呈現的那麼戲劇化,但只會更加頻繁、常見、防不勝防。電影尾聲,詹妮弗的母親痛苦地跟她道歉,她說:我失敗了,作為母親,唯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保護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卻失敗了,希望這樣的事件能夠給家長帶來驚醒,儘量不要將年幼的孩子獨自放在成年男子的家中,無論對方是誰,什麼身份。當然,如果實在難免那就要格外留心,關注孩子的言行和異樣。林奕含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過程及其痛苦,等於是將揮之不去的噩夢重新經歷一遍又一遍,《信箋故事》這部電影對於導演詹妮弗·福克斯來講,同樣是一場鮮血淋漓的自我解剖。

你看,她們多麼勇敢,希望我們也能多一絲絲勇氣,面對世間,面對險惡。好啦,喜歡這篇文章的小夥伴可以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信箋故事》:給兒童多一點關愛!
    《信箋故事》是詹妮弗·福克斯的電影處女作,影片中的主人公就是以她自己為原型。這部影片以未成年性侵為題材,揭露了現代社會中存在的潛在問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值得觀眾的關注和反思。詹妮弗是一位專注於紀錄片製作的製片人,她在成年以後,通過成年人的視角,帶著成年人的觀點,回憶13歲時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性侵故事。當發現的真相越多,她越怕了解當年的真相。導演詹妮弗·福克斯以回憶的方式,以少女時遭受的性侵為主題,拍攝了這部具有紀錄片性質的電影。該片直接向觀眾展示了兒童性侵害及之後的不良情緒對成長的影響,讓觀眾印象深刻,也非常有凝聚力。
  • 《信箋故事》又是一個殘忍到不忍直視的愛情故事
    今天要推薦的這部電影《信箋故事》。略有沉重,但值得了解。影片剛開頭就聲明:本電影改編自詹妮弗·福克斯的個人經歷,內含敏感題材。敬告觀眾,謹慎觀看。你即將看到的這個故事,是真實的。這部電影關注的重點,不止性侵。 《信箋故事》2018記憶是怎麼被粉飾,告訴自己自己不是受害者的。
  • 《信箋故事》:直抵隱秘的內心
    而影片導演詹妮弗福克斯不一樣,她將自己的親身經歷製作成《信箋故事》這一電影,這是她從紀錄片製作人向電影製作邁出的一大步,也是她向真正明媚的生活邁出的一大步,所有觀影者都應對這位偉大的女性抱有敬意,感謝她將這段故事作為電影,感謝她傳遞著這份面對過去、面對現實的勇氣。她美化了這段故事,但並不否認它的錯誤性,48歲的她說出那句「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分鐘都令我作嘔。」
  • 又一部兒童性侵電影——《信箋故事》,真實故事改編
    在豆瓣上具有8.3分的高評,有網友短評道——我國終於拍出了超越《熔爐》的電影!如《嘉年華》的海報一般,我們要做的,就是打破沉默。無論是戀童、誘騙未成年並與發生性行為抑或是性侵的群體,都應被問責。這種蠅營狗苟的手段,牽制的則是每一個單純善良的內心。關於戀童癖,小編要帶給大家一部不一樣的電影——信箋故事這次,又是行業的「老大哥」HBO放大招給我們。
  • 【保護少年的你】兒童侵害防範指南
    2019年,盜竊、交通肇事犯罪人數明顯下降,同期猥褻兒童、聚眾鬥毆犯罪人數大幅上升,居前六位分別是強姦、尋釁滋事、猥褻兒童、搶劫、聚眾鬥毆、故意傷害,六類犯罪佔提起公訴總人數的62.22%,全部為暴力性質犯罪。
  • 這五種常見的詐騙犯罪手法 如何防範?
    這五種常見的詐騙犯罪手法 如何防範?br/>由於疫情期間人們足不出戶人人都在家中使用手機隨之而來的是線上詐騙花樣百出、層出不窮我們應該如何防範?
  • 「保護少年的你」兒童侵害防範指南
    2019年,盜竊、交通肇事犯罪人數明顯下降,同期猥褻兒童、聚眾鬥毆犯罪人數大幅上升,居前六位分別是強姦、尋釁滋事、猥褻兒童、搶劫、聚眾鬥毆、故意傷害,六類犯罪佔提起公訴總人數的62.22%,全部為暴力性質犯罪。
  • 暴力傷醫犯罪的防範措施
    近年來,無論是在日常的診療過程中還是在疫情防治期間,針對「白衣天使」們的暴力侵害層出不窮。暴力傷醫犯罪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嚴重社會問題。對於該種犯罪,需要標本兼顧,辯證對待。一方面在個案中應依法處理,另一方面要依託相關制度與法律規則進行有效的防範,具體可從強化法治宣傳、增強保障防範與推進醫療改革三個層面進行。一、從潛在犯罪入手,強化法治宣傳暴力傷醫犯罪的始因在於醫患糾紛解決的不當,終致犯罪人通過訴諸暴力的方式宣洩心中不滿。
  • 真實事件改編《信箋故事》:一本信箋揭開了一個塵封30多年的往事
    真實事件改編《信箋故事》:一本信箋揭開了一個塵封30多年的往事都說人生如戲,有時候那些最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反而都是發生在真實生活中的,而那些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往往更加震撼人心。這次要推薦的這部劇情片《信箋故事》,在爛番茄上獲得了98%的新鮮度,在豆瓣上也獲得了8.5的評分,影片就是改編自導演詹妮弗·福克斯本人的親身經歷,講述了一個十分令人痛心的故事。
  • 《信箋故事》:未成年人性侵案受害者的自我剖析.
    電影《信箋故事》改編自導演珍妮芬·福克斯的親身經歷,用一個13歲受害女孩的身份告訴成年人的世界:偽裝得再漂亮,傷害也依然存在。珍妮芬在13歲的那年,創作了一個故事。她告訴別人,這個故事完全是她杜撰的。而後她封存了自己關於這件事的記憶,也同時欺騙自己,她處於一段戀愛中,只是對方年紀有些大。
  • 《信箋故事》真實事件改編,可怕的洗腦式兒童性侵犯
    《信箋故事》是詹妮弗·福克斯的長片處女作,曾在今年1月下旬的聖丹斯電影節上世界首映,它沒有獲得什麼獎項方面的認可,但卻因如今備受關注的青少年性侵題材和獨特、新穎的表現形式引起了不少的響應,也收穫了極佳的好評。
  • 《信箋故事》影評:關於侵犯的一切記憶
    令人難以啟齒的故事該從何說起?父母不通人情,外婆嚴厲刻薄,兄弟姐妹們沒完沒了地爭吵打鬧,13歲的Jennifer厭棄和痛恨著家裡的一切。她熱愛寫作,樂衷騎馬,每周末的馬術訓練是她唯一的快樂時光,練馬的鄉下是她的伊甸園。
  • 《信箋故事》作為關注兒童性侵主題電影的特別之處與普遍性啟發!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信箋故事》,這部電影讓人感覺很沉重,電影的事件是本片導演的親身經歷。雖然沉重,但是我還是希望大家看一下,特別是已經成為父母的。《信箋故事》詹妮弗是一名導演,她的母親發現了她小時候寫的作文,並把這些寄給了她。詹妮弗看到信件,回想起了自己小時候。
  • 《家有兒女》電影版即將定檔,情懷稅還是割韭菜?
    這一消息瞬間傳遍了全網,微博熱搜甚至衝進了熱搜榜前五,遠超國慶檔影片的事實熱度。 《家有兒女》是一部關於少兒題材的情景輕喜劇,講述了兩個離異家庭結合後發生在父母和三個孩子間的各種有趣故事。該劇的收視群原本預計是以少年兒童和家長為主,但是較高的收視率表明收視群比預計更廣泛。該劇於2004年4月投拍,2005年2月12日起第一部在北京電視臺首播,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 《信箋故事》:當「性侵」被粉飾成最美好的愛情時會發生什麼?
    最近在美國上映的獨立電影《信箋故事》探討的就是這個問題。《信箋故事》自5月份在北美上映以來即引起轟動,不僅爛番茄給出98%的新鮮度,連Metacritic都給出了90分的好成績。Metacritic參與評分的26家媒體,全部都給了《信箋故事》「Positive」的正面評論。其中,甚至有8家媒體給出了100分的滿分評價。
  • 《信箋故事》 | 一部爛番茄新鮮度98%的自傳體電影
    她在收拾家的時候發現了一篇Jennifer13歲時寫的小說作業,名字就叫《故事》。文中記錄了Jennifer的一段「美好」的經歷——一段她與一個四十幾歲的名叫Bill的男人之間的「愛情」和「性」的關係。
  • 《信箋故事》:四十年後再回顧兒時經歷,愛情還是犯罪的謊言?
    《信箋故事》講述的是一位人到中年的女記者珍妮,因為年輕時對異性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所以一直到現在都未婚。雖然有個穩定的男朋友,但是在兩人「為愛鼓掌」的過程中,她也很難享受到正常的快樂,她自己也不知道原因為何。
  • The TALE 信箋故事|一部不應該被忽略的電影
    但電影《信箋故事》裡的這位成年人,他展示出來的可怕和陰險,真真實實的是一個偽君子。一個成年人誘導一個13歲的小女孩,將「性侵」這種罪惡包裝成一場愛情故事,在一個女孩子懵懂的青春期中,埋下一顆糖衣炮彈,最後這個炮彈將她之後的人生,摧毀得面目全非。以下是劇透,全都是劇透。
  • 《無辜囚徒》關注兒童性侵犯罪,助力受害者漫長一生的療傷
    兒童性侵,一個難以根除的世界性毒瘤,卻鮮有電影來直面它。能夠被我們記憶的,只有美國的《神秘河》、韓國的《熔爐》《素媛》、日本的《黑暗中的孩子們》,以及我國的《嘉年華》等幾部而已。因為題材的現實意義,故事的剜心之痛,&34;題材的電影總能得到大眾更多的關注。
  • 年少輕狂非犯罪「護身符」,法官解讀《刑法修正案(十一)》亮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將於今年3月1日起施行,新增條文13條,修改條文34條,涉及生命安全、安全生產、智慧財產權、疫情防控、生態環境等多方面,涉及下調刑事責任年齡、加大對未成年人保護力度尤其是針對性侵犯罪的懲治力度、強化疫情防控方面的刑事犯罪打擊力度、增加高空拋物和搶奪公交車方向盤的犯罪、增加冒名頂替犯罪、修改完善智慧財產權犯罪規定等多個方面,體現司法的人文關懷,